20151125-周信:年輕世代,選舉未來

周信:年輕世代,選舉未來
6:34 25/11/2015

■傘兵楊雪盈擊敗新民黨王政芝,於灣仔大坑當選。資料圖片

葛珮帆輸了區選,歸咎於部份選民因支持佔中而首投,對她的地區工作視若無睹,而她蓄意在政綱中不提政治,亦讓對手有機可乘。區選之後便是立法會選舉,立選將會是不折不扣的政治議題及立場之爭,葛珮帆等建制派根本不用做些甚麼,也可「坐享其成」。
廣告


這次區選投票率及總投票人數均能創新紀錄,首投族人數大增自不待言。他們令新民主同盟大勝,令八位傘兵成功突圍,亦令不少人對年輕一代參政有更大的憧憬。
建制派在佔中後本來信心大增,民建聯更是悉力以赴,因此葛珮帆與鍾樹根的落選被稱之為爆冷;反之泛民大佬何俊仁和馮檢基甫開始已不被睇好,落選被形容為慘敗,可見倘若不是多了一批首投或不經常投票的新支持者,泛民可能輸得更多。


選民思變加對手不濟成關鍵

雙料議員是否越來越不受歡迎?答案當然是因人而異,但沒有過人投入或魅力的議員,即使有人背後力撐或份屬資深,倘若不幸遇上對比鮮明、優劣立判的競選對手,今天在區選也容易遭遇滑鐵盧,尤其是在年輕選民較多的地區。
泛民在葵青甚至新界西選區失去較多議席,反之新界東卻大有進賬,這個傾向其實已反映在上一屆的立法會選舉,新東的「反斗」立法會議員比任何一區為多,早已淵源有自。

首投族及投票稀客對年輕候選人更易生好感,也是順理成章、可以預見的現象和趨勢。如果新登記的選民人數持續上升,投票率及總投票人數一定隨之增加,對年輕的候選人亦自然更為有利。
能在這次區選脫穎而出的年輕人,除了得天時地利之助,最重要的還是他們本身也有不少過人之處。首先亦是最重要的當然是賣相。八位擊倒建制的傘兵,予人第一眼印象即能留下好感。但年輕人地區經驗不足,甚至從無往績,能取得足夠的選票擊退其他對手,其實還需(一)當區選民有思變求變的決心;(二)現任議員及競爭者自身的不足及不濟;(三)介紹個人的技巧及團隊的合作與動員力量。
八位當選傘兵出選的地區,港島有東區的太古城東、漁灣及灣仔的大坑,九龍有九龍城的黃埔西和觀塘的樂華北;新界則有沙田的王屋、松田及大埔的舊墟及太湖,表面看來都不是舊有勢力根深柢固之地,倘若再加上現任議員表現不如人意,年輕候選人乘虛而入的成功機會自然更大。
葛珮帆、鍾樹根以至泛民陣營的落敗明星,不能不承認他們過去在地區的工作一定有不足之處,才會予新人有機可乘。馮檢基在鏡頭面前一再強調選民的抉擇說明了自己的不如人,葛、鍾二人由博士學位遭人質疑,到平日地區工作的欠奉,都會是激起選區內沉默一群挺身而出支持新人的誘因,能遇到這樣的對手,當然是新人的幸運。

終能勝出的幸運兒,在自我推介及團隊組織方面,也有其過人之處。單是在設計及宣傳方面,便已能令人眼前一亮,與原來的議員或其他競爭者一比即高下立見,更充份反映新人的誠意及創意,對有心求變的選民來說,這些具體而微的心思,正是與時並進的證明。
而建制派的另一特色是財大氣粗,由平日的蛇齋餅糭到選舉時的名人撐場,均不需亦不想自己親自操勞,遇到一無所有的初生之犢,起初並不放之在眼內,直至告急時也只是半信半疑。反之年輕人團隊如果全力拼搏前赴後繼,完全不計個人成敗得失,反易惹起選民的共鳴和同情,令支持者的數目能在最短期內快速上升。
有了這次區選經驗,青年傘兵若要捲土重來,大可由選民登記開始,即爭取更多年輕人的加入支持;在地區工作方面,一定要日復一日和一票一票地累積,但定位與手法則須有強烈的個人特色及誠意表達。立法會肯定是意識形態之爭,表達方式多姿多采,社會更加是年輕人的世界。


周信
自由撰稿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