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10-陳炯智:大政奉還與王政復古
陳炯智:大政奉還與王政復古
2006-05-10
第二次征長戰爭之後,幕府已失去統治日本的能力。因此,大部份的維新派人士都覺得日本的政治架構應重新建造,否則日本便成為一個各藩割據的分裂國家。而土佐藩的維新志士?本龍馬極力提倡「大政奉還論」,大政奉還的主要內容是「要求幕府把政權交還給朝廷」、「設立上下兩個議會」、「訂立憲法」等。土佐藩的前藩主山內豐信認為新立法機關的首長應仍由將軍擔任,於是他寫了一封《大政奉還論建白書》呈給幕府。德川慶喜收到後,一口答應大政奉還的要求,因為幕府可以藉著大政奉還重新掌握統治日本的權力。1867年11月10日,明治天皇答應收回德川慶喜交出的政權。大政奉還後,朝廷下令各藩主馬上前來京都共商國策,可是只有幾個藩主上京,其他絕大多數的藩主都按兵不動,因為他們不太清楚大政奉還是什麼一回事,以免得罪幕府。如果再這樣下去,朝廷只能要求幕府暫時繼續掌管政權,因為朝廷收回政權,卻命令不到全國各藩主。倒幕派的薩摩藩及長州藩認為在這情況下,只有以武力推翻幕府政權,新政府才能順利成立。
1867年12月8日,薩摩藩主島津忠義率領三千藩兵從鹿兒島分乘四艘軍艦前往京都,在此之前薩摩藩已有七千藩兵駐紮在京都,於是薩摩軍的總兵力達到一萬。長州藩則由藩主毛利內匠率領一千二百人進駐大阪西方的西宮,另外又派遣一千三百人進駐尾道候命。而安藝藩也派遣三百名藩兵進駐京都。雖然倒幕派已經佈好討幕陣勢,但是討幕之戰並沒有馬上發生,因為親幕的會津藩及桑名藩也派出重兵駐守京都,加上德川慶喜親自率領的幕府軍仍留在京都市內的二條城,倒幕派不敢輕舉妄動。倒幕派為了要找到討幕的藉口,因此,薩摩藩的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與朝廷公卿岩倉具視便決定於1868年1月3日發動政變,由明治天皇宣布「王政復古」,廢除幕府,並命令德川慶喜辭官、納地。他們知道德川慶喜絕不會交出首長職位,更不會把德川家所屬的領地納給天皇。於是便可以德川慶喜違抗聖旨為理由,名正言順地發動討幕之戰。德川慶喜眼見自己在京都兵力不足,只好假裝同意,但須與老中們商量過後才可答覆朝廷。另一方面為了避免與倒幕派在京都發生武力衝突,德川慶喜只有暫時率兵前往大阪。德川慶喜抵達大阪後,立刻命令江戶派遣海、陸軍西來,而薩摩藩的西鄉隆盛暗中派人在江戶城破壞社會治安,讓幕府有後顧之憂,無法充分派遣軍隊支援德川慶喜,以及激怒幕府與新政府(倒幕派)正面衝突。鳥羽、伏見之戰後,幕府大勢已去,德川慶喜於3月5日離開江戶城,住進上野寬永寺,以示對新政府的不抵抗。
4月6日西鄉隆盛與幕臣勝海舟在江戶達成無血開城的七項和平協議,協議包括德川慶喜隱退、幕府家臣全部遷出江戶城、軍艦武器全數交給新政府軍及交出江戶城等。統治日本長達二百六十年的德川幕府終於滅亡,1868年9月3日,天皇下詔書,把江戶改名為東京,10月23日,將年號改為明治。翌年4月,天皇從京都遷往東京,東京便成為日本的首都。而令日本脫胎換骨的明治維新,也在1869年揭開序幕。明治維新後,慶喜被命令謹慎,之後迎立家達做養子。家達由新政府那邊改封駿河、遠江、三河七十萬石,並移居駿府,後來駿府改名靜岡,再立靜岡藩。廢藩置縣後移住東京,列名華族當中,被授予公爵的稱號,以後就稱為德川公爵家。家達長年擔任貴族院議長,其嫡子即德川十七代家正在戰後擔任最後的貴族院議長。2003年,德川十七代當主恆孝為了管理宗家留下的重要財產,設立財團法人「德川紀念財團」。江戶幕府最後一任將軍─德川慶喜。德川慶喜幼年時期。德川慶喜將軍時期的照片。明治35年(1902年),明治政府敕封德川慶喜為公爵。德川慶喜晚年很少參與政治活動,而是過著從事攝影、狩獵、下圍棋等休閒活動。左圖便是他在從事狩獵活動時的留影。
陳炯智
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
2006-05-10
第二次征長戰爭之後,幕府已失去統治日本的能力。因此,大部份的維新派人士都覺得日本的政治架構應重新建造,否則日本便成為一個各藩割據的分裂國家。而土佐藩的維新志士?本龍馬極力提倡「大政奉還論」,大政奉還的主要內容是「要求幕府把政權交還給朝廷」、「設立上下兩個議會」、「訂立憲法」等。土佐藩的前藩主山內豐信認為新立法機關的首長應仍由將軍擔任,於是他寫了一封《大政奉還論建白書》呈給幕府。德川慶喜收到後,一口答應大政奉還的要求,因為幕府可以藉著大政奉還重新掌握統治日本的權力。1867年11月10日,明治天皇答應收回德川慶喜交出的政權。大政奉還後,朝廷下令各藩主馬上前來京都共商國策,可是只有幾個藩主上京,其他絕大多數的藩主都按兵不動,因為他們不太清楚大政奉還是什麼一回事,以免得罪幕府。如果再這樣下去,朝廷只能要求幕府暫時繼續掌管政權,因為朝廷收回政權,卻命令不到全國各藩主。倒幕派的薩摩藩及長州藩認為在這情況下,只有以武力推翻幕府政權,新政府才能順利成立。
1867年12月8日,薩摩藩主島津忠義率領三千藩兵從鹿兒島分乘四艘軍艦前往京都,在此之前薩摩藩已有七千藩兵駐紮在京都,於是薩摩軍的總兵力達到一萬。長州藩則由藩主毛利內匠率領一千二百人進駐大阪西方的西宮,另外又派遣一千三百人進駐尾道候命。而安藝藩也派遣三百名藩兵進駐京都。雖然倒幕派已經佈好討幕陣勢,但是討幕之戰並沒有馬上發生,因為親幕的會津藩及桑名藩也派出重兵駐守京都,加上德川慶喜親自率領的幕府軍仍留在京都市內的二條城,倒幕派不敢輕舉妄動。倒幕派為了要找到討幕的藉口,因此,薩摩藩的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與朝廷公卿岩倉具視便決定於1868年1月3日發動政變,由明治天皇宣布「王政復古」,廢除幕府,並命令德川慶喜辭官、納地。他們知道德川慶喜絕不會交出首長職位,更不會把德川家所屬的領地納給天皇。於是便可以德川慶喜違抗聖旨為理由,名正言順地發動討幕之戰。德川慶喜眼見自己在京都兵力不足,只好假裝同意,但須與老中們商量過後才可答覆朝廷。另一方面為了避免與倒幕派在京都發生武力衝突,德川慶喜只有暫時率兵前往大阪。德川慶喜抵達大阪後,立刻命令江戶派遣海、陸軍西來,而薩摩藩的西鄉隆盛暗中派人在江戶城破壞社會治安,讓幕府有後顧之憂,無法充分派遣軍隊支援德川慶喜,以及激怒幕府與新政府(倒幕派)正面衝突。鳥羽、伏見之戰後,幕府大勢已去,德川慶喜於3月5日離開江戶城,住進上野寬永寺,以示對新政府的不抵抗。
4月6日西鄉隆盛與幕臣勝海舟在江戶達成無血開城的七項和平協議,協議包括德川慶喜隱退、幕府家臣全部遷出江戶城、軍艦武器全數交給新政府軍及交出江戶城等。統治日本長達二百六十年的德川幕府終於滅亡,1868年9月3日,天皇下詔書,把江戶改名為東京,10月23日,將年號改為明治。翌年4月,天皇從京都遷往東京,東京便成為日本的首都。而令日本脫胎換骨的明治維新,也在1869年揭開序幕。明治維新後,慶喜被命令謹慎,之後迎立家達做養子。家達由新政府那邊改封駿河、遠江、三河七十萬石,並移居駿府,後來駿府改名靜岡,再立靜岡藩。廢藩置縣後移住東京,列名華族當中,被授予公爵的稱號,以後就稱為德川公爵家。家達長年擔任貴族院議長,其嫡子即德川十七代家正在戰後擔任最後的貴族院議長。2003年,德川十七代當主恆孝為了管理宗家留下的重要財產,設立財團法人「德川紀念財團」。江戶幕府最後一任將軍─德川慶喜。德川慶喜幼年時期。德川慶喜將軍時期的照片。明治35年(1902年),明治政府敕封德川慶喜為公爵。德川慶喜晚年很少參與政治活動,而是過著從事攝影、狩獵、下圍棋等休閒活動。左圖便是他在從事狩獵活動時的留影。
陳炯智
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