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3-渾水:假如新盤兩年後大跌
渾水:假如新盤兩年後大跌
2017-06-13
本港樓價累升不少。(資料圖片)
地產發展商借錢做一按,讓年輕人買他們的新盤上車,英文叫Vendor financing,本質上是「對賭」,錯不了的。至於我說現在買新樓的青年人是賭命,是有感而發。「對賭」這個字聽落負面,是因為民間理解它為「零和博弈」,事實上,金融衍生工具也是「對賭」為主,如Swap、Accumulator等,是否零和則視乎風險轉嫁給甚麼人。
要討論樓價大跌後的慘況「可以有幾慘」,首先要了解買樓按揭的合約安排性質。這兒涉及至少3個重要持分者,金管局、地產商和銀行。
觀乎3者之間的博弈,其實3者對樓價都沒有確實看法,否則地產發展商借錢給年輕人上車的「對賭」安排不會大行其道,因為衍生工具「對賭」的本質,就是因為莊與閒對資產的預期價值不同,以及風險承擔能力不同,這是大學金融學101教的常識。當然,我不反對大家入樓市賭場一齊玩,只是玩之前不如花少少時間睇我文章,起碼知道自己在賭甚麼。金管局是官僚性格,以減少銀行壞帳為主。在低息環境下,銀行自然想把平錢借出,借得愈多愈好。地產商也受惠於平息,也偏向導引平錢找尋更多投資機會,所以不排斥做一、二按賺息。金管局核心理念是維持金融體系穩定,但不包括地產市場穩定,所以在買樓做樓按龐大需求不變下,金管局提高壓力測試門檻和收緊按揭成數,變相是把按揭需求和風險導引去地產商度。咁地產商又如何把風險轉嫁?咪就係用「對賭」合約,將風險轉嫁給有意買樓上車的年輕人囉。
假如幾年後樓價大跌,當然全部持分者都不會樂見,呢兩年上了車買新盤必定玩完,但地產商卻可透過這類「對賭」安排減少震盪。因為幾年來的買家供款,至少落了自己袋,而且必要時「call loan」的權力在自己手上。以往銀行收樓,那叫「銀主盤」,但現在地產商收樓,那就是「地主盤」。很多人以為地產商只求把新盤推出,貨如輪轉地出貨,就是其賺錢之道。不過,你細心想請楚,如果地產商真係call loan回收樓做「地主盤」,其實是賺了「高賣低買」價格差距,當初樓價高時賣俾年輕上車客,現在低價收回做「地主盤」,比起一味純出貨,是留多一手後著。
銀行收了銀主盤,是偏向馬上拍賣,急急放售套現,因銀行主業做金融,不是做地產,留住啲盤托咩。地主盤不同,地產商本業就是做地產,坐貨能力比銀行好,因有晒配套和工具,那些地主盤可重新包裝再售,做marketing和對樓市的判斷一定叻過本業做金融的銀行,賣價一定比銀行更好。
而且,地產商影響力多集中在一手市場,今天的新盤,幾年後就是二手盤。如地主盤收得多,那麼地產商就可同時控制部分一、二手市場,貨源歸了大邊,做乜都得啦。更多元地控制物業供應,是跟政府未來博弈談判的籌碼,用來換取更多利益。銀行算很聽政府話,但地產商本身勢力大,加上又有這些籌碼,嘿嘿。假如年輕上車客被人call loan,仲有一個悲觀的講數籌碼(我絕不鼓勵),因地產商也怕凶宅,不過,去到如此絕境,正是首尾呼應,依家買新盤上車的,根本就是賭命。
渾水
2017-06-13
本港樓價累升不少。(資料圖片)
地產發展商借錢做一按,讓年輕人買他們的新盤上車,英文叫Vendor financing,本質上是「對賭」,錯不了的。至於我說現在買新樓的青年人是賭命,是有感而發。「對賭」這個字聽落負面,是因為民間理解它為「零和博弈」,事實上,金融衍生工具也是「對賭」為主,如Swap、Accumulator等,是否零和則視乎風險轉嫁給甚麼人。
要討論樓價大跌後的慘況「可以有幾慘」,首先要了解買樓按揭的合約安排性質。這兒涉及至少3個重要持分者,金管局、地產商和銀行。
觀乎3者之間的博弈,其實3者對樓價都沒有確實看法,否則地產發展商借錢給年輕人上車的「對賭」安排不會大行其道,因為衍生工具「對賭」的本質,就是因為莊與閒對資產的預期價值不同,以及風險承擔能力不同,這是大學金融學101教的常識。當然,我不反對大家入樓市賭場一齊玩,只是玩之前不如花少少時間睇我文章,起碼知道自己在賭甚麼。金管局是官僚性格,以減少銀行壞帳為主。在低息環境下,銀行自然想把平錢借出,借得愈多愈好。地產商也受惠於平息,也偏向導引平錢找尋更多投資機會,所以不排斥做一、二按賺息。金管局核心理念是維持金融體系穩定,但不包括地產市場穩定,所以在買樓做樓按龐大需求不變下,金管局提高壓力測試門檻和收緊按揭成數,變相是把按揭需求和風險導引去地產商度。咁地產商又如何把風險轉嫁?咪就係用「對賭」合約,將風險轉嫁給有意買樓上車的年輕人囉。
假如幾年後樓價大跌,當然全部持分者都不會樂見,呢兩年上了車買新盤必定玩完,但地產商卻可透過這類「對賭」安排減少震盪。因為幾年來的買家供款,至少落了自己袋,而且必要時「call loan」的權力在自己手上。以往銀行收樓,那叫「銀主盤」,但現在地產商收樓,那就是「地主盤」。很多人以為地產商只求把新盤推出,貨如輪轉地出貨,就是其賺錢之道。不過,你細心想請楚,如果地產商真係call loan回收樓做「地主盤」,其實是賺了「高賣低買」價格差距,當初樓價高時賣俾年輕上車客,現在低價收回做「地主盤」,比起一味純出貨,是留多一手後著。
銀行收了銀主盤,是偏向馬上拍賣,急急放售套現,因銀行主業做金融,不是做地產,留住啲盤托咩。地主盤不同,地產商本業就是做地產,坐貨能力比銀行好,因有晒配套和工具,那些地主盤可重新包裝再售,做marketing和對樓市的判斷一定叻過本業做金融的銀行,賣價一定比銀行更好。
而且,地產商影響力多集中在一手市場,今天的新盤,幾年後就是二手盤。如地主盤收得多,那麼地產商就可同時控制部分一、二手市場,貨源歸了大邊,做乜都得啦。更多元地控制物業供應,是跟政府未來博弈談判的籌碼,用來換取更多利益。銀行算很聽政府話,但地產商本身勢力大,加上又有這些籌碼,嘿嘿。假如年輕上車客被人call loan,仲有一個悲觀的講數籌碼(我絕不鼓勵),因地產商也怕凶宅,不過,去到如此絕境,正是首尾呼應,依家買新盤上車的,根本就是賭命。
渾水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