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2-安裕:From Russia with Love
安裕:From Russia with Love
20170512
■1963的電影《From Russia with Love》是占士邦系列的第二套作品。互聯網
特朗普革去聯邦調查局局長科米之後的24小時內,在白宮會見了兩個人,一個是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一個是前國務卿基辛格。美國總統在白宮橢圓辦公室見外國元首是平常事,單獨會見一國外長比較罕有。拉夫羅夫雖是老練外交家,這天也不免飄飄然了一些,記者問他知否科米被革職,拉夫羅夫連說兩句you are kidding(你在說笑)。無疑這句話是多言了,結果他之後要出來說:「這是美國內政。」
特朗普見拉夫羅夫同一天,在橢圓辦公室會見基辛格。白宮網站有新聞片,特朗普第一句是「大家都認識基辛格博士」,第二句便是「我們現在談俄羅斯」(we are right now talking about Russia)。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俄羅斯雖然國土比蘇聯時代大為縮減,經濟實力不及中美,仍是舉足輕重的真正超級大國,在任何層次而言俱是。特朗普炒科米,有輿論指真正原因可能是要叫停對他的團隊和俄羅斯關係的調查;特朗普見拉夫羅夫更是自不待言,缺了俄羅斯中東問題縱然談了也是白談,重要程度從單獨會見可知;至於特朗普見基辛格,開口就是俄羅斯。俄羅斯的國際政治份量非同小可,美國內政外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蘇聯倒台25年,世界仍然不能遺忘這頭北極熊。這固然因為俄羅斯仍是橫跨歐亞的大國,核武庫幾千個彈頭一聲令下可以投擲全球,經濟因為石油價格飛漲旺盛過一段不短日子。這些大國質素沒有因為時移世易而消失:敍利亞危機俄羅斯在聯合國與美國對着幹投否決票,克里米亞要收進版圖北約連反應都來不及,文的武的都可以來真的。蘇聯不再,俄羅斯國歌樂曲依然是蘇聯國歌,只是歌詞不同;列寧墓每天守衞換班仍是遊客熱點;前兩天莫斯科紅場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紀念閱兵,照跟隨蘇聯叫「偉大愛國戰爭」。至於普京行事狠辣,藍眼珠的俄式深沉,蘇聯時代特務機關國安會(KGB)的工作經歷和柔道黑帶的背負投技巧,在人們的感知,世界從未離開冷戰年代,依舊是美俄說了算。
因此,當特朗普團隊接二連三有成員被指與俄羅斯過從甚密,美國社會反彈甚烈,特朗普政府似是對此不甚了了,這種認知上的脫節,構成這屆美國政府在外交上的巨大盲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乃至迄今,世界仍是二元格局,九十年代的「一極多元」或這幾年的「三分天下」,自欺欺人多於其他。在大眾文化來說,不論資本主義世界抑或社會主義陣營,幾十年來無法擺脫冷戰陰影,占士邦電影的蘇聯間諜冷峻兇殘,儘管電影名叫《From Russia with Love/鐵金剛勇破間諜網》,銀幕下的觀眾會心微笑,明白這是充滿對時代反諷的廣告精句。不要小覷藝術電影名家不屑一顧的這些虛構小說改編電影,它是至今不滅的冷戰文化一部份,延續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
本質上,西方對蘇俄的恐懼從未中止,客觀事實是蘇俄確是提供這種恐懼的載體。外交戰場上,美國對蘇聯以至俄羅斯大都一籌莫展,只有少數例外:基辛格這次到白宮談俄羅斯,是因為此君曾有對戰全盛時期蘇聯的不敗戰史。1972年,尼克遜2月訪華之後5月即到蘇聯,最終美蘇達成裁減核武,即反彈道導彈條約的簽訂。這一幕借力打力出自尼克遜手筆,精通核武及地緣戰略的基辛格亦出力甚多。美國國務院解密檔案有當年尼克遜訪華紀錄,特別是2月22日下午的四小時會談,美方成員的策略可謂嘆為觀止:尼克遜與基辛格先以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運動的承諾套牢北京,之後再告知美國可能與蘇聯談判,當面保證會把美蘇對話由基辛格親自向周恩來覆述,硬逼中共上船。其後北京盛傳毛澤東不滿尼克遜挾中共對莫斯科叫陣,便是因為此事。
蘇俄是永遠的敵人
視蘇俄是永遠的、主要的敵人,早已深植美國政治;特朗普把生意做到俄羅斯是他商人年代的能幹,當上總統還想着俄羅斯的好實是過於天真浪漫。美國對俄羅斯,或者說,俄羅斯對美國,兩國關係遠遠未至於推心置腹;在執行上,共和黨是務實主義而民主黨是理想主義,共和黨嘴上好戰而懍於戰爭,民主黨言必和平卻動輒參戰,然而殊途同歸目標俱是對準蘇俄。在美國工作34年的蘇聯駐美大使杜布里寧(Anatoly Dobrynin)在回憶錄提到駐美之事,在側面可見蘇聯對美國外交是長線投資,目的就是為了打勝冷戰。因此,特朗普去年選戰大捧普京,便是與美國戰後70年的跨黨派戰略利益相違。
《外交政策》今年初刊登一篇文章,〈George Kennan is Still the Russia Expert America Needs/美國仍需喬治肯南這樣的俄羅斯專家〉,當一份外交專業刊物刊出此文,說他要禮聘圍堵主義祖師肯南,特朗普便應該把團隊裏的俄羅斯因素檢視清楚。他沒有這樣做,於是陸續出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弗林下台是警號,之後名字一個一個出來。如今特朗普請來基辛格,學習重新認識和同俄國佬交往之道,也許時間上遲了一些,尤其是炒了科米之後,美國主流傳媒都在等着電郵傳來的聯邦調查局俄羅斯機密檔案。
安裕
20170512
■1963的電影《From Russia with Love》是占士邦系列的第二套作品。互聯網
特朗普革去聯邦調查局局長科米之後的24小時內,在白宮會見了兩個人,一個是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一個是前國務卿基辛格。美國總統在白宮橢圓辦公室見外國元首是平常事,單獨會見一國外長比較罕有。拉夫羅夫雖是老練外交家,這天也不免飄飄然了一些,記者問他知否科米被革職,拉夫羅夫連說兩句you are kidding(你在說笑)。無疑這句話是多言了,結果他之後要出來說:「這是美國內政。」
特朗普見拉夫羅夫同一天,在橢圓辦公室會見基辛格。白宮網站有新聞片,特朗普第一句是「大家都認識基辛格博士」,第二句便是「我們現在談俄羅斯」(we are right now talking about Russia)。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俄羅斯雖然國土比蘇聯時代大為縮減,經濟實力不及中美,仍是舉足輕重的真正超級大國,在任何層次而言俱是。特朗普炒科米,有輿論指真正原因可能是要叫停對他的團隊和俄羅斯關係的調查;特朗普見拉夫羅夫更是自不待言,缺了俄羅斯中東問題縱然談了也是白談,重要程度從單獨會見可知;至於特朗普見基辛格,開口就是俄羅斯。俄羅斯的國際政治份量非同小可,美國內政外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蘇聯倒台25年,世界仍然不能遺忘這頭北極熊。這固然因為俄羅斯仍是橫跨歐亞的大國,核武庫幾千個彈頭一聲令下可以投擲全球,經濟因為石油價格飛漲旺盛過一段不短日子。這些大國質素沒有因為時移世易而消失:敍利亞危機俄羅斯在聯合國與美國對着幹投否決票,克里米亞要收進版圖北約連反應都來不及,文的武的都可以來真的。蘇聯不再,俄羅斯國歌樂曲依然是蘇聯國歌,只是歌詞不同;列寧墓每天守衞換班仍是遊客熱點;前兩天莫斯科紅場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紀念閱兵,照跟隨蘇聯叫「偉大愛國戰爭」。至於普京行事狠辣,藍眼珠的俄式深沉,蘇聯時代特務機關國安會(KGB)的工作經歷和柔道黑帶的背負投技巧,在人們的感知,世界從未離開冷戰年代,依舊是美俄說了算。
因此,當特朗普團隊接二連三有成員被指與俄羅斯過從甚密,美國社會反彈甚烈,特朗普政府似是對此不甚了了,這種認知上的脫節,構成這屆美國政府在外交上的巨大盲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乃至迄今,世界仍是二元格局,九十年代的「一極多元」或這幾年的「三分天下」,自欺欺人多於其他。在大眾文化來說,不論資本主義世界抑或社會主義陣營,幾十年來無法擺脫冷戰陰影,占士邦電影的蘇聯間諜冷峻兇殘,儘管電影名叫《From Russia with Love/鐵金剛勇破間諜網》,銀幕下的觀眾會心微笑,明白這是充滿對時代反諷的廣告精句。不要小覷藝術電影名家不屑一顧的這些虛構小說改編電影,它是至今不滅的冷戰文化一部份,延續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
本質上,西方對蘇俄的恐懼從未中止,客觀事實是蘇俄確是提供這種恐懼的載體。外交戰場上,美國對蘇聯以至俄羅斯大都一籌莫展,只有少數例外:基辛格這次到白宮談俄羅斯,是因為此君曾有對戰全盛時期蘇聯的不敗戰史。1972年,尼克遜2月訪華之後5月即到蘇聯,最終美蘇達成裁減核武,即反彈道導彈條約的簽訂。這一幕借力打力出自尼克遜手筆,精通核武及地緣戰略的基辛格亦出力甚多。美國國務院解密檔案有當年尼克遜訪華紀錄,特別是2月22日下午的四小時會談,美方成員的策略可謂嘆為觀止:尼克遜與基辛格先以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運動的承諾套牢北京,之後再告知美國可能與蘇聯談判,當面保證會把美蘇對話由基辛格親自向周恩來覆述,硬逼中共上船。其後北京盛傳毛澤東不滿尼克遜挾中共對莫斯科叫陣,便是因為此事。
蘇俄是永遠的敵人
視蘇俄是永遠的、主要的敵人,早已深植美國政治;特朗普把生意做到俄羅斯是他商人年代的能幹,當上總統還想着俄羅斯的好實是過於天真浪漫。美國對俄羅斯,或者說,俄羅斯對美國,兩國關係遠遠未至於推心置腹;在執行上,共和黨是務實主義而民主黨是理想主義,共和黨嘴上好戰而懍於戰爭,民主黨言必和平卻動輒參戰,然而殊途同歸目標俱是對準蘇俄。在美國工作34年的蘇聯駐美大使杜布里寧(Anatoly Dobrynin)在回憶錄提到駐美之事,在側面可見蘇聯對美國外交是長線投資,目的就是為了打勝冷戰。因此,特朗普去年選戰大捧普京,便是與美國戰後70年的跨黨派戰略利益相違。
《外交政策》今年初刊登一篇文章,〈George Kennan is Still the Russia Expert America Needs/美國仍需喬治肯南這樣的俄羅斯專家〉,當一份外交專業刊物刊出此文,說他要禮聘圍堵主義祖師肯南,特朗普便應該把團隊裏的俄羅斯因素檢視清楚。他沒有這樣做,於是陸續出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弗林下台是警號,之後名字一個一個出來。如今特朗普請來基辛格,學習重新認識和同俄國佬交往之道,也許時間上遲了一些,尤其是炒了科米之後,美國主流傳媒都在等着電郵傳來的聯邦調查局俄羅斯機密檔案。
安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