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2-紐約時報中文網:河南致命車禍再次引發辯論:道德感哪裡去了?
紐約時報中文網:河南致命車禍再次引發辯論:道德感哪裡去了?
張彥 2017年6月12日
北京——一場令人痛苦的交通事故被監控攝像頭錄下後,再次在中國引發了關於缺乏價值觀和信任的辯論。
這起事件4月21日發生在中部省份河南的駐馬店市。週三公布在網上的影片顯示,一名女子試圖在斑馬線上穿過街道,當時行人交通燈似乎亮的是紅燈。
閻連科筆下,一個有病的時代
穿過兩條車道後,她被一輛的士撞飛,然後落在地面上。之後行人交通燈變綠。但走過斑馬線的行人,和停在交通燈前的司機都沒有幫助她。這個女人抬起頭來,但行人交通燈再次變紅,她很快就被一輛運動型多功能車(SUV)碾過,後來傷重不治。
律師張雪忠曾經是中國華東政法大學的法律教授,他說:「這起事件如果只是肇事司機撞了人然後逃逸,那就是一個普通交通事故。它現在之所以引發這麼大的討論,是因為很多路人在現場看到以後沒有去施救。」
原影片已被瀏覽3000萬次。在Twitter風格的社群媒體新浪微博上,原帖已經被轉發了7萬次,獲得了8萬條評論。在中國新聞影片報導中,一位叫豬巫的用戶留下了這樣的評論:
「不是路人太冷漠,是社會太冷漠。」
有人表示,這是一個法律問題。2006年,南京有名男子幫一名受傷的婦人去了醫院,卻被判支付她的醫療費,理由是只有對此事負有責任,他才會出手幫助。此外,許多中國人對幫助別人持警惕態度,是因為出現了許多的騙局,其中有人聲稱自己受傷,以索取賠償。
「在那起南京案件發生後,很多中國人擔心受害者會反咬一口幫助他們的人,因此覺得不能直接提供幫助,」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政治學家楊大利(Dali L. Yang)在接受採訪時說,他撰寫過有關中國缺乏社會信任的論文。
一位名為冉秣的發帖人認為:
「扶起來送到醫院,醫生拉著你讓交醫藥費,家屬來了不分青紅皂白先打你一頓,交警來了又是提交行車記錄儀資料,又是錄口供,折騰到第二天凌晨,家屬一句輕飄飄的,啊,對不起哈,謝謝你。然後自己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自己處理車後排坐上的那一灘血跡?我有病是么?」
但並非所有人都是這樣的反應。當地警方宣布,有十多個人撥打了緊急求助電話,也有人給受害人的家屬提供了幫助。在公眾發出強烈抗議之後,警方本週還宣布,撞到這位女子的兩名司機已被找到。警方還表示,受害人家屬得到了賠償,但目前並不清楚是誰提供了賠償。
一種共同的擔憂是,這個社會缺少道德感。微博上的一些評論者指出,旁觀者只要攔下來往車輛,就可以救那名女子。名為Jillna Chen的微博用戶寫道:
「但凡有個人過去擋著點車,不扶她,幫著報個警,她也不至於死。這麼冷漠的社會,能早點離開,也不見得是壞事。」
由於此類報導頻繁出現,這個國家的道德狀況愈加令人擔憂。去年,一名女子被塞入一輛汽車的後備箱,明顯是被綁架,但旁觀者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也是在去年,一名女子在一條巷子裡被人拿刀子捅,同樣沒有目擊者伸出援手。
可以說,開啟這些討論的案件始於2011年,當時一個2歲的女童被兩輛麵包車撞到,行人卻無視走過。最後,那名女童被一位街道清潔工挪到路旁——通常被認為屬於社會最底層群體的人——進一步加重了這個國家的傷痛。這名女童一周後在醫院離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2012年掌權以來,將公德列為一個首要事項。除了一項更廣為人知的反腐敗運動,政府也開展了宣傳價值觀的運動——其中大多為傳統價值觀。
然而,網上的一些評論者卻表示,這些努力還沒有產生成效。
「社會缺乏公民責任感,」北京獨立學者喬木說。「人們感覺社會太冷漠。」
律師張雪忠表示,政府在這方面也有責任。儘管政府宣傳道德,但它的行動往往在破壞這種信息。
「你需要看到政府平時是怎麼做的。我們的政府會一位父親給因為和毒奶粉而得結石的寶寶去維權而被判刑。還是我們的政府,會把NGO在農村建的去幫助貧困兒童學習的圖書館給拆了。」
張彥(Ian Johnson)是《紐約時報》記者。
Adam Wu對本文有研究貢獻。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張彥 2017年6月12日
北京——一場令人痛苦的交通事故被監控攝像頭錄下後,再次在中國引發了關於缺乏價值觀和信任的辯論。
這起事件4月21日發生在中部省份河南的駐馬店市。週三公布在網上的影片顯示,一名女子試圖在斑馬線上穿過街道,當時行人交通燈似乎亮的是紅燈。
閻連科筆下,一個有病的時代
穿過兩條車道後,她被一輛的士撞飛,然後落在地面上。之後行人交通燈變綠。但走過斑馬線的行人,和停在交通燈前的司機都沒有幫助她。這個女人抬起頭來,但行人交通燈再次變紅,她很快就被一輛運動型多功能車(SUV)碾過,後來傷重不治。
律師張雪忠曾經是中國華東政法大學的法律教授,他說:「這起事件如果只是肇事司機撞了人然後逃逸,那就是一個普通交通事故。它現在之所以引發這麼大的討論,是因為很多路人在現場看到以後沒有去施救。」
原影片已被瀏覽3000萬次。在Twitter風格的社群媒體新浪微博上,原帖已經被轉發了7萬次,獲得了8萬條評論。在中國新聞影片報導中,一位叫豬巫的用戶留下了這樣的評論:
「不是路人太冷漠,是社會太冷漠。」
有人表示,這是一個法律問題。2006年,南京有名男子幫一名受傷的婦人去了醫院,卻被判支付她的醫療費,理由是只有對此事負有責任,他才會出手幫助。此外,許多中國人對幫助別人持警惕態度,是因為出現了許多的騙局,其中有人聲稱自己受傷,以索取賠償。
「在那起南京案件發生後,很多中國人擔心受害者會反咬一口幫助他們的人,因此覺得不能直接提供幫助,」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政治學家楊大利(Dali L. Yang)在接受採訪時說,他撰寫過有關中國缺乏社會信任的論文。
一位名為冉秣的發帖人認為:
「扶起來送到醫院,醫生拉著你讓交醫藥費,家屬來了不分青紅皂白先打你一頓,交警來了又是提交行車記錄儀資料,又是錄口供,折騰到第二天凌晨,家屬一句輕飄飄的,啊,對不起哈,謝謝你。然後自己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自己處理車後排坐上的那一灘血跡?我有病是么?」
但並非所有人都是這樣的反應。當地警方宣布,有十多個人撥打了緊急求助電話,也有人給受害人的家屬提供了幫助。在公眾發出強烈抗議之後,警方本週還宣布,撞到這位女子的兩名司機已被找到。警方還表示,受害人家屬得到了賠償,但目前並不清楚是誰提供了賠償。
一種共同的擔憂是,這個社會缺少道德感。微博上的一些評論者指出,旁觀者只要攔下來往車輛,就可以救那名女子。名為Jillna Chen的微博用戶寫道:
「但凡有個人過去擋著點車,不扶她,幫著報個警,她也不至於死。這麼冷漠的社會,能早點離開,也不見得是壞事。」
由於此類報導頻繁出現,這個國家的道德狀況愈加令人擔憂。去年,一名女子被塞入一輛汽車的後備箱,明顯是被綁架,但旁觀者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也是在去年,一名女子在一條巷子裡被人拿刀子捅,同樣沒有目擊者伸出援手。
可以說,開啟這些討論的案件始於2011年,當時一個2歲的女童被兩輛麵包車撞到,行人卻無視走過。最後,那名女童被一位街道清潔工挪到路旁——通常被認為屬於社會最底層群體的人——進一步加重了這個國家的傷痛。這名女童一周後在醫院離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2012年掌權以來,將公德列為一個首要事項。除了一項更廣為人知的反腐敗運動,政府也開展了宣傳價值觀的運動——其中大多為傳統價值觀。
然而,網上的一些評論者卻表示,這些努力還沒有產生成效。
「社會缺乏公民責任感,」北京獨立學者喬木說。「人們感覺社會太冷漠。」
律師張雪忠表示,政府在這方面也有責任。儘管政府宣傳道德,但它的行動往往在破壞這種信息。
「你需要看到政府平時是怎麼做的。我們的政府會一位父親給因為和毒奶粉而得結石的寶寶去維權而被判刑。還是我們的政府,會把NGO在農村建的去幫助貧困兒童學習的圖書館給拆了。」
張彥(Ian Johnson)是《紐約時報》記者。
Adam Wu對本文有研究貢獻。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