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5-安裕︰下一個是梵蒂岡?

安裕︰下一個是梵蒂岡?
2017-06-15


巴拿馬在宣布與台灣斷交前40分鐘,才通知台北方面,對台灣來說可謂奇恥大辱。可是國際政治便是如此現實,要走即走,不留一句。就在台灣朝野震盪的同一個上午,巴拿馬副總統兼外長聖馬洛,在北京與中國外長王毅簽署建交公報舉杯慶祝。如今與台灣仍有邦交的國家只餘20個,台灣的國際空間未來更舉步維艱。

台灣下一個最有可能失去的是梵蒂岡。近期中梵建交消息再度傳出,儘管前幾次最後都不了了之,但隨着大勢變化,終有一天消息成真,那是台灣最不想看見的局面。與梵蒂岡的關係若然仍在,客觀上可以留住中南美洲與台灣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因為當中不少信奉天主教,視梵蒂岡為指引。所以,守住梵蒂岡,或能在中南美洲的外交戰不致兵敗如山倒。

台灣外交大失守始於七十年代初,有一段時間,西歐及亞洲國家,一個接一個與台北斷交、與北京建交,以致當時台灣外交部遭人謔為「斷交部」。之後是1979年中美建交,這個外交炸彈威力強大,自此台灣的官方外交空間更為狹窄。不過,美國在與台灣斷交之後,隨即以國內法形式通過《台灣關係法》,與台灣以「非官方」形式保持聯繫;其他不少國家,亦有類似的「非官方組織」,在斷交後與台灣繼續交往。

這些國家與台灣對口的「非官方組織」人員,其實是從當地外交部「暫時辭職」轉任的官員,為的是不欲引起北京抗議,指摘他們搞「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不過,美國卻在「非官方組織」之外,還有不少與台灣交流的渠道,甚至仍然繼續售賣武器給台灣,老布殊年代就賣了150架F16戰機。有其他國家照跟不誤,法國便曾向台灣出售拉法葉級巡防艦及幻影2000戰機。

這些「非官方」聯繫令北京感到不滿,尤其美國開了一個頭,北京縱然抗議又抗議,可是美國的民主共和兩黨總統,依然採取這種雙線外交。不過,隨着北京的壓力顯著增強,這種「民間外交」勢將面臨挑戰,尤其是中小型國家,面對來自北京的軟硬兼施,未必可以繼續保有這種空間。


安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