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2-區皓棕:《謎情日記》怎會是沉悶?

區皓棕:《謎情日記》怎會是沉悶?
2017年6月12日(星期一)


《謎情日記》The Sense of an Ending上映超過一週,被大眾忽略大概是意料之事。看導演只是第二次執導的年輕印度導演,演出名單上亦沒有當紮紅星,只有一班「老戲骨」,確實未必引起到一般觀眾注意。但是,即使是看了電影的觀眾和影評人,不少皆對該片評價不高,倒令我感到驚訝。我本身未看導演的首作《美味情書》,所以在看《謎》之前都未抱有任何期望,但看完電影後,我卻認為這電影是本年其中一套佳作。所以,這回務必要為電影辯護一番。

據我粗略的觀察,大部分批評者對《謎》的評語皆是認為電影沉悶,現在時空與過去的片段關聯性並不足以令到這一個故事有吸引力追看下去,加上電影的節奏並不快,所以認為電影有種故弄玄虛的感覺,看了兩個小時多的電影到頭來好像甚麼也沒有發生一樣。我當然不同意上述的觀點,我認為故事是言之有物之餘,兩個時空的運用非常巧妙,可說是少一點改編功力也不能達到的。(電影是改編自同名小說,中文書名是《回憶的餘燼》。小說跟電影故事上大致相同,最大的分別在於結構之上。電影是現代與過去回憶不斷來回穿插,而小說則共有兩個章節,第一章是幾十年前故事主角Tony 學生時代與好友和初戀女友的幾段回憶,第二章則是主角在現在時空重新審視這段回憶。)

在現在時空,Tony是一個已屆退休年齡的老頭子,他有一個保持友好關係的前妻,以及一個正在懷孕的女兒。本已過著半退休、無憂無慮的日子,他閒時打理自己的相機小店,間中接送女兒上孕婦的準備課堂(女兒是單親媽媽),直到有一日他收到律師信,說有一份要待領的遺產,經查證後原來是一筆小額現金與一本他中學時代一位好友寫的日記,至於遺產的委託人竟是多年前初戀情人Veronica的母親。可是,日記此時刻在Veronica手上,但她卻沒有打算交出日記,令他不某生疑。為何好友的日記會去到伯母手中?而伯母離世後為何想要把那本日記交給自己?既然伯母決定把日記交給自己,又為何她的女兒不願意執行母親的遺願?這引伸出不少懸念,而一切的關鍵就在日記之中。厲害的是,這關鍵一直都沒有在電影中出現,因為後來我們知道,原來Veronica已經燒了那本日記。Tony 可以做的,就是透過自己的記憶,以及後來他與Veronica相約見面、數次跟蹤Veronica時所得的資訊以作推敲。結果,他不但找到事情大致上的真相,更發現事實原來跟自己長久以來的記憶有出入,而他一直身負著一個不自知的「罪孽」。


可是,別以為這只是一部「局中有局」、偵探解謎的電影,這絕對不是電影的重點。從我們看到Tony 角色上的發展,我們理解到那些似霧謎離的劇情只是幫助我們(及Tony 自己)一步步去窺探他究竟是一個甚麼人,而非純粹為解謎服務。這套電影最著重的,其實是人物。我們從電影後段所作出的改編可看到一些端倪。《謎》除了之前談及的敍事結構與原著小說有別之外,有些細節在電影中亦有所修改,當中可圈可點的就是在故事的後段。在原著小說裏,故事在Tony 發現真相後立即完結,再沒有任何文字描寫Tony 之後的生活和他的轉變(如有);而在電影裏,Tony 得悉事件的真相後並不是立即出End Credit,而是還有幾場戲。當中最很重要的一場,就是他女兒的嬰兒出世(在原著小說裏只有提及Tony女兒有一個幸福家庭而非成為單親母親,而且女兒並沒有出現在故事之中)。由電影一開始Tony 主要的「任務」就是確保女兒及肚內的嬰兒安全,中間發生了「遺產事件」,使他經歷過自己的回憶一遍,修正了過去自以為是對的記憶,反省自身的過錯,然後到最後迎接新生命的誕生(是嬰兒,也暗喻他本人?)。嬰兒出世當晚 沒有很戲劇化,經歷了一輪過後的Tony 看似仍是同一個老頭,但就在醫院裏,他跟前妻作了一個很深情的道歉。他說:But I was planning on making an apology to you. For being insensitive. For being a bore. For Being a monumental pain in the arse. 這幾句話,總結了自己過去的不足,在這晚說出來,仿如Tony 的自我救贖一樣。這個處理比原著小說更多走一步,把原本故事側重的罪孽感提升到一個更加具有人文關懷的層面之上。


我們看到,就是那些「故事性不足」、「故弄玄虛」的情節在過去幾個月發生在這個老翁身上,使他重新面對自己。那些故事的確是陳年往事,他的人生(已過了一大半)不會因為這趟經歷翻起重大巨變。但更為重要的是,Tony的改變是見微知著的,從他待人接物就可以看到他的微妙改變(在電影結尾他竟然邀請送件的速遞員入屋飲咖啡)。作為一個活了這麼多年的人,能夠踏出一步作出改變,不是很難得嗎?這部電影所包含的情感及反省暗藏於電影故事之中,讓觀眾慢慢細味。這部多麼豐富的電影作品,試問又怎能用「故事性不足」、「故弄玄虛」等字眼來形容?

原文無題,現題為編輯所擬。


文:區皓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