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5-葉漢良-領悟

領悟
2010年11月25日

智慧之言說,人要受挫折、磨練才會成熟。不過,以筆者之愚見,挫折、吃苦和磨練,最好不要來得太重,進迫得太兇殘,過了臨界點,人生便是一場難以承受的重。

斗數中有個說法,謂紫微帝星遇上地空、地劫兩星,便是僧道之命,這只是概說。為僧、為道,始終不是多數人的生活狀態,也非普遍的一種性格模式,非三言兩語,提三兩顆星便可以定型。簡言之,地空和地劫,一說蒼茫大地,一說滿目瘡痍,皆言人和事的滄桑變化;帝星的因素,則加強了變化的波瀾和戲劇性、傳奇性。以下說的,或許只是一些偶然的故事,可視為旁敲側擊的方法,來述「富貴於我如浮雲」。

唐朝是中國文化的輝煌年代,事實如此,不過,不論太平盛世還是大局動盪,宮廷內的政治漩渦從來都不曾平靜過。我們看高陽先生的歷史小說,有談到長安城和大明宮的,展現出一片繁華景象。我們讀歷史學者榮新江先生的《隋唐長安:性別、記憶及其他》一書,內中提到長安城中的王宅和公主宅,因人事的滄桑變化而被改建為佛寺和道觀的事例,明確可數者已達十八起。這些王宅和公主宅當然金碧輝煌,但有些主人,會因不容於當朝,被貶走了;有些被疑謀反,誅了;有些簡單直接,自然死亡了;少數幸運的,做了皇帝,搬入大明宮,不再住王宅了。那麽,空出來的王宅,是不是要交給物業代理放盤?下一個問題是,誰敢買?誰敢住?

玄奘於貞觀十九年由西域回京,受太宗禮待,「詔將梵本六百五十七部於弘福寺翻譯」。到高宗朝,顯慶三年,「敕法師徙居西明寺」繼續翻譯工作;這西明寺原本是太宗第四子魏王泰後稱濮王的故宅,佔地極大,據載云「凡有十院,屋四千餘間」,本來要拆一為二,一為寺,供法師翻譯,另一擬作道觀。經勘察後,玄奘回奏「地窄不容兩所」,於是將西明寺全用了,道觀惟有移址到普寧坊。

玄奘受後世景仰,焦點在於他求道的執着和驚人的刻難耐力,那是《西遊記》的主題。不過,就算在空門內,也不能夠完全擺脫爭逐。

玄奘事迹記載於《舊唐書.列傳》第一四一,歸類於方伎。歷史上如玄奘大德者無幾人,學術數者,對皇帝、高人這類名詞有着魔性的嚮往,其實都找不着挫折、吃苦和歷練的主題,等而下者,則流於江湖,假說僧道,不過是謀一安身之所而已。

(星象本紀.十九)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