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0-盧斯達-左膠之路

盧斯達:左膠之路
20131120

現在人生孩子,最怕不是他學壞入黑社會,而是怕他失足成了左膠。入了黑社會,知道現在做黑社會沒有前途、上位好難,就知難而退。起碼現在的人知道混黑社會不是甚麼好東西。左膠就不同了。他們的自我形象很高,覺得自己是當代的耶穌、甘地、馬丁路德.金,自己一言一行,都是救萬民於水火。

年青學生是如何失足成為左膠的?首先,他們有種質樸的道德情懷,同情窮人、討厭不公,渴望濟弱扶傾。這不是壞,只是單純。但只要他們讀了一些半桶水的左翼「論述」,知道了一些廉價的「階級分析」或者「基進學說」,單純的同情心,一葉障目之處就會被理論化起來,自成一個偏窄病態的世界觀。走私客是「勞動階層」、雙非人自由行擾民,是「文化差異」;隨街大小便,背後有甚麼農民文化,不要怪罪小人物。

黑社會起碼有常識、講人話;左膠卻是摒棄常識,以一套外人難以理解的語言溝通,簡直像一個邪教(cult)。黑社會起碼害怕被拘捕,但左膠會認為被拘捕是功績,是「做到野」,更覺自己光榮正確。

香港的基礎教育空疏,多年來拆得支離破碎。十八九歲的人,文史哲的基礎都沒有,去讀「文化研究」,塞進一堆知識歷程千帆過盡之後才產生的新潮理論。於是概念理論東一塊、西一塊。遊園驚夢,霧裡看花。林朗彥就是著名例子。以前見他在信報有文章,通篇文章,硬生生的理論多、充斥大量語意不明的偽學術語句,例如:「確認了御宅文化整體作為開放的文本和可塑性」……或者將HKTV抗爭活動與反國教錯誤類比,用「階級分析」將王維基劃成萬惡資本家,將他「想像」成操縱運動的幕後黑手。

凡此種種,是左膠典型的膠法,頭腦混亂的語無倫次。明白人一看,就知道要砍掉重練。



左膠有非凡的自我期許,所以奉旨領導社會運動。為了「壯大革命力量」,籌款是必備節目;為了「加倍壯大革命力量」,所以利用議題和冒充苦主去籌款,也沒問題。集會要基進,要唱歌。大家出來了,無論結果如何,大家已經「贏左」;要「對運動有廣闊的想像」,所以亂推商討,變成群眾放飯,也是成功嘗試。

批判資本主義,變成萬能分析。港人優先是歧視窮苦新移民,本土主義是「抗共不抗資」,沒有「對抗全球資本主義一體化」的大格局。然後左膠對抗資本主義的辦法,就是在匯豐前面露營,「佔領中環」。然後大家每晚開會商討垃圾扔哪個垃圾桶,這是「基進民主」。每有運動,必定到場賣書撲水,以資本主義來對抗資本主義;每次「抗爭」,必以iPhone拍下示威照片,上傳美帝Facebook留影,是為戰績。

兒女成了左膠,父母不必跳樓。因為左膠不是玩真的,左膠因自我矛盾而存在。幸好他們不是真的講馬克思,他們也不會搞暴力革命奪取飛鵝山。他們只是希望過一種很有型的生活:搞社運、讀左翼話語,是一種有型的生活態度。在星巴克喝一杯咖啡,用macbook air看網上版的《經濟學人》,太中產,這不合左膠青年對「生活態度」的「想像」。一種另類的生活態度:搞社運,「為低下層發聲」,順便溝女溝仔,連臉上都散發著一種Rosa Luxemburg的光輝。

不給籌款,難道叫他們去打工嗎?知識份子的身段,你們凡夫俗子得了解多點。叫你們商討就商討,就算你們是苦主,也要由他們領導運動。They are the professional,ok?

充滿葉公的城市。社運界的法利賽人多,但不出一個耶穌,這是不幸中之大幸。「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但香港人喜歡默站示威、商討放飯。香港的和平穩定繁榮,有他們在外面示威,妝點一下,向外人展示一下香港是有示威自由的。雖然吵了點,但畢竟是無害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