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5-專訪邵善波:“愛國者治港”是一貫原則

專訪邵善波:“愛國者治港”是一貫原則
2013-11-25 02:35環球時報

邵善波24日在北京接受本報專訪


  本報記者 吳薇

  香港特區政府下月即將開展新一輪政改諮詢,各界最近圍繞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議題展開激烈交鋒,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區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近日訪港,闡明“香港行政長官必須由愛國愛港人士擔任”的中央立場,在香港社會引發熱烈討論。1124日,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先生在北京接受《環球時報》記者獨家專訪,講述了他對香港政改、“佔領中環”等熱點問題的看法。


  反對派將“港人治港”絕對化

  環球時報:您怎樣看待中央關於香港普選的幾大原則,尤其是李飛這次特別強調的“愛國者治港”?

  邵善波:李主任說的是中央一貫的態度,香港回歸以前,鄧小平強調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由愛國愛港的人治港。從實務上看,和中央對抗的人如果通過程式選上行政長官,也是不能運作的。一個地方政府的首長和中央不要說對抗了,即使關係不好,沒有合作基礎,整個運作也是不可能的,會對香港造成很大損害。有人說選民會做出聰明決定,但從歷史上來看不一定必然發生。


  至於現在社會上談民主,很多情況下是指選舉,我覺得這是很大的誤讀。香港談普選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大家都在說應該普選,但沒有人談到配套問題,普選會產生什麼後果,對不好的後果該怎麼解決。


  環球時報:香港人對“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有認識上的誤區嗎?

  邵善波:不是什麼誤區。中央提出“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像過去英國派人到香港當總督,也不是內地派過來行政長官,香港人對此當然歡迎。但香港人也明白自己其實沒有這方面的人才,150年來,香港的政治人才主要還是幫助英國人管香港,不是自己當頭兒。但是,一些反對派想將“港人治港”的說法絕對化,變成全部事情只能由香港人自己來幹。作為一個地方政府以及在我國單一制的情況下,這是不可能的。香港很多事情都需要內地和中央支援,即使英國人在時也需要內地配合,否則不可能生存下去。


  “港獨”在香港沒有市場

  環球時報:“佔領中環”發起人前段時間赴台與“台獨”勢力接觸,輿論稱之為“兩獨合流”。“港獨”在香港情況如何?

  邵善波:香港有人提什麼“龍獅旗”,什麼“港獨”啊,實質上是想將香港獨立起來,這個群體在香港沒有市場。他們會利用香港人和內地人在生活上的一些矛盾來炒作,但我覺得,作為一個政治力量,“港獨”提出所謂政治綱領的市場基本上是沒有的。現在搞“占中”的這幫人也不是推動“港獨”政治綱領的人,他們想和海外政治力量掛鉤,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這次他們跑到臺灣和有“台獨”背景的人交流,是互相利用,一來提高在傳媒的曝光,二是也想增強他們的政治網路。特區政府當然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但基本上沒有什麼可以做的。


  “為什麼香港不能派隊參加全國足球聯賽?”

  環球時報:港人的國家認同有哪些缺失?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邵善波:雖然有些民調很難看,但我覺得這些民調的問題本身是有問題的,將不該對立的身份對立起來,比如“你認為自己是香港人還是中國人”。我覺得香港人不反對自己是中國人,對國家的認同基本上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但他們對國家不瞭解是一個大問題。這是因為英國人統治的時候,我們是不念中國近代史的,不學鴉片戰爭之後的歷史。現在雖然改了,但結果不理想。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很多香港人將國家和黨分開。他可以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愛國,但他對共產黨會有一些看法,這裡有一些歷史原因,一些香港人的父母是在1949年之後、反右時期、1962年困難時期或文革時期逃難到香港的。另外也與香港傳媒有關,香港傳媒說內地負面的東西很廣泛。


  環球時報:那您認為應怎樣增強港人的國家認同感?

  邵善波:上世紀50年代,我們香港人是有參加國家政府工作的,聽說金庸先生就曾想到外交部工作。但現在反而不行了,內地一些人用“一國兩制”中的“兩制”說香港人不能當國家公務員,不能參加軍隊,包括有些全國性的電視節目,香港也沒有成為一個賽區。這些做法實際上將香港排除在“一國”之外,非常沒有必要,我20年前就提出過,為什麼香港不能派隊參加全國足球聯賽?香港人覺得自己被排除在外,怎麼能認為是國家一分子呢?


  從“阿燦”到“港燦”

  環球時報:您怎麼看待香港與內地近年的社會矛盾?

  邵善波:“陸港矛盾”有兩個層次:一是政府的配套不夠造成的,不是一兩天內能解決的;二是遊客習慣和行為不被當地人接受。其實香港人跑到歐美也有這個問題,有的香港人到加拿大,買了房子嫌風水不好,把門口的大樹砍了,加拿大人也罵香港人野蠻。生活習慣上的問題哪裡都有,我相信香港有能力處理這些問題。幾十年來,香港就是不斷來來往往,內地人、海外華僑以及外國人都到香港生活融合。


  環球時報:內地與香港經濟差距逐漸縮小,港人是否有不平衡感?

  邵善波:當然有了。過去香港人把從內地人稱為“阿燦”,帶有貶義,後來又出了一個詞“港燦”,是香港人自貶的稱呼,意思是內地現在強大了,內地人比香港人還有錢,我們就變成“阿燦”了。面對國家發展這麼快,香港人的心理調整是有的,但相應也開始強調在其他方面的優越感,比如香港人常說自己文明,有民主自由,就是因為在經濟上不再處於優越地位,因此就突出其他優越的地方來自我陶醉,自我平衡。


  環球時報:三中全會宣佈設立國安會,香港方面反應敏感。您對此怎麼看?

  邵善波:香港有些人是很敏感。我覺得說“國安會不是針對香港”是不對的,國安會針對全世界,任何對中國國家安全有影響的事情,它都要應付,如果香港出現對國家安全有危害的東西,也是如此。如果有些人幹了一些對國家安全有影響的事,他不緊張才怪。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