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9-王永平:《主場新聞》結束感言
王永平:《主場新聞》結束感言
2014年07月29日
上星期六,創辦人蔡東豪宣布營運差一天便兩年的新聞網站《主場新聞》結束,理由是自己及家人感到白色恐怖的壓力,以及低微的廣告收入與每天30萬瀏覽人次不成比例,也看不到曙光。身為《主場新聞》其中一個讀者,我感到十分可惜。
蔡東豪的相關聲明提到創辦《主場新聞》是希望像美國類似的網站The Huffington Post(下稱《赫報》)一樣,創造一個成功的媒體生態,為香港打開新局面。這讓我想起三年多前在此欄寫過一篇有關《赫報》的文章(見《新聞網站有可為?》15.2.2011)。
當時美國有線(AOL)以3億美元加價值千多萬元的股票收購每天有2千多萬人次瀏覽的《赫報》。《赫報》於2005年創辦時,每天只有數千人次瀏覽。讀者增加萬倍的原因包括《赫報》刊登的評論兼容並包,從最保守的到最自由的意見也有。此外,《赫報》從千多計的博客網站中選取高水平和有特色的文章,令讀者感到驚喜。總編輯赫芬頓有廣泛的人際關係,成功邀請不少政、商界名人在《赫報》撰文。當日我文章的結語是「獨立的中文新聞網站會否是繼免費報紙後另一項在香港有『錢途』的投資?」
希望上述文章不是蔡東豪決定創辦《主場新聞》的其中一個考慮因素。當時的香港百花齊放,可以包容最偏激的意見。三年下來,香港的政治生態天翻地覆,變得敵我分明。今天的香港媒體,賣新聞時可能要懂包裝和避忌,賣不同觀點的空間亦愈來愈細。決定在媒體落或抽廣告時,客戶可能多了一層不能明言的政治考慮。相對《赫報》的成功,《主場新聞》的結束是令人嘆息的「橘越淮而為枳」故事。
2014年07月29日
上星期六,創辦人蔡東豪宣布營運差一天便兩年的新聞網站《主場新聞》結束,理由是自己及家人感到白色恐怖的壓力,以及低微的廣告收入與每天30萬瀏覽人次不成比例,也看不到曙光。身為《主場新聞》其中一個讀者,我感到十分可惜。
蔡東豪的相關聲明提到創辦《主場新聞》是希望像美國類似的網站The Huffington Post(下稱《赫報》)一樣,創造一個成功的媒體生態,為香港打開新局面。這讓我想起三年多前在此欄寫過一篇有關《赫報》的文章(見《新聞網站有可為?》15.2.2011)。
當時美國有線(AOL)以3億美元加價值千多萬元的股票收購每天有2千多萬人次瀏覽的《赫報》。《赫報》於2005年創辦時,每天只有數千人次瀏覽。讀者增加萬倍的原因包括《赫報》刊登的評論兼容並包,從最保守的到最自由的意見也有。此外,《赫報》從千多計的博客網站中選取高水平和有特色的文章,令讀者感到驚喜。總編輯赫芬頓有廣泛的人際關係,成功邀請不少政、商界名人在《赫報》撰文。當日我文章的結語是「獨立的中文新聞網站會否是繼免費報紙後另一項在香港有『錢途』的投資?」
希望上述文章不是蔡東豪決定創辦《主場新聞》的其中一個考慮因素。當時的香港百花齊放,可以包容最偏激的意見。三年下來,香港的政治生態天翻地覆,變得敵我分明。今天的香港媒體,賣新聞時可能要懂包裝和避忌,賣不同觀點的空間亦愈來愈細。決定在媒體落或抽廣告時,客戶可能多了一層不能明言的政治考慮。相對《赫報》的成功,《主場新聞》的結束是令人嘆息的「橘越淮而為枳」故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