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31-林行止:建國元勳「唔夠秤」,奪回權威拆「教徽」
林行止:建國元勳「唔夠秤」,奪回權威拆「教徽」
信報 2014年7月31日
■在七月二十日的《城市論壇》,民建聯副主席、立法會議員蔣麗芸,據翌日本報「一句到尾」的報道,當其無法(沒有)回應「永久性居民與公民」有何不同的詢問時,反把矛頭指向真普選聯盟召集人鄭宇碩,說他持有澳洲護照,沒有提名權;又指學民思潮的黃之鋒是小朋友,她說,「論壇正在討論香港前途問題,『我哋可以有個外國人,仲有個唔夠秤嘅小朋友喺度,咁樣點討論呢?』」
蔣議員對鄭教授的指責,後者已有回應,不贅;她說黃之鋒少不更事(事實上,「唔夠秤」亦可指黃精瘦),無法(與成年人)討論香港前途問題,這種說法肯定大錯特錯。去年八月二十日,本欄寫《八十後搞亂半邊天》,二十二日的題目之一是《三十以下革命中堅》(兩文皆收在《淺陋禍港》),均指出在搞政治上後生小子不可輕侮;在後文筆者引述Slate.com《美國開國元勳不少是二十餘歲後生》的資料:「有關十八世紀美國革命的事,不必細表,筆者有興趣的是這批『革命者』的年歲。細數本文開列一百四十一位『開國元勳』名單,其中九歲至二十歲有十四人、二十一歲至三十歲共二十五人;年紀最輕的只有九歲、最老的六十三歲。『自古英雄出少年』,真是所言不虛。」
今年美國國慶(七月四日),Kottke.org有《美國開國元勳出奇年輕》一文,列出美國Founding Fathers的年齡,誠如文題標示,不少年輕得令人大感出奇,比如「援美抗英」的法國「志願軍」M. de Lafayette和美國土著Jame Monroe,都是十八歲,後來在美國政壇大放異彩的阿歷山大.咸米頓二十一歲、占士.麥迪遜二十五歲、傑克遜二十三歲……、「美國國父」佐治.華盛頓四十四歲。
蔣議員似乎太保守了。
■皮格蒂的《二十一世紀的財富》(下稱《財富》),文本五百七十七頁,加註釋及索引(引得)共六百八十五頁,「太厚」,讀起來真是很辛苦(書本必須平攤在桌子上,讀者不得不正襟危坐)。筆者六月五日論此書時,說此書不可不讀,惟勸「業餘讀者」讀通長凡三十五頁的《導論》(及五頁《結論》)便可。順便一提,同意筆者意譯的書名者,似不多見,連把筆者談論此書萬多字拙文一次刊出的內地報刊編者,亦示意筆者不應堅持《財富》這個書名(內地全譯本年內出版);香港百花齊放,譯為「資本」及「資本論」的仍佔大多數,而盧峰二十八日在《蘋果日報》只稱之為「奇書」而不名(盧氏的大作對此書有扼要到題的介紹)。唯一例外為科大雷鼎鳴教授,在刊於本報六月十六日的特稿中,說他同意筆者把Capital譯為「財富」,因為「資本」是一種生產要素,(而)財富雖可帶來回報,卻不能用作生產,例如藝術品可升值,卻不能用為生產。因此,雷教授認為「本書所說的是『財富』而不是『資本』」。雷教授的意見,大家應慎思。
讀三十五頁(或四十頁)便「收工」,不及文本二十分之一,看似太少了,其實不然,七月七日《華爾街日報》刊出威斯康辛大學數學教授艾倫保(J. Ellenberg)的短文:《少人問津的暑假讀物》(The Summer's Most Unread Book is……),他根據網上書店亞馬遜對電子書讀者的調查,顯示讀此書的平均頁數止於二十六,比筆者的建議還少。
艾倫保把調查讀者看了多少頁的統計稱為「霍金指數」(Hawking Index),以劍橋天文物理學大家霍金轟動讀書界的《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是宣傳得最厲害掀起「讀書熱潮」,其實卻是最少人讀的「名著」─不過,這是在《財富》面世之前。「書主」平均只讀二十六頁《財富》,等於不及全書頁數的百分之二點四,遠比讀《時間簡史》的百分之六點六低!因此,從今以後,「皮格蒂指數」已取代「霍金指數」,成為少讀的新指標!
■艾倫保的「少讀指數」,其「結構」毫無「科學根據」,因此被論者稱為「娛樂至上」(for entertainment purposes only)的指標;不過,認為其頗能道出「書主」與讀書關係者,亦不乏其人,他們為求出較接近現實的「讀書真相」,遂不惜工本,進行「民調」。據七月二十二日英國BBC報道,民調機構Teletext對四千名英國人的「調查」顯示,他們中「一半人買書而不讀書」(由於「民調」對象有代表性〔抽樣調查〕,那等於一半英人買書而不讀書)。在非小說類,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和英國球星「萬人迷」碧咸的傳記,位列「未讀完」(unfinished)榜首;令人意外的是,轟動全球老中青少讀者的哈利.波特系列「魔幻小說」,能終篇的不足百分之三十二;而令作者魯殊迪被回教激進分子下令「全球追殺」(此令三、四年前取消)的那本《撒旦詩篇》,未讀完的「書主」有百分之二十一。同一「調查」顯示英人一生平均購書值四千鎊!
不過,這類調查,就如問接受查詢者是否喜歡古典音樂一樣,都可能得出不盡不實的結果。若干年前,BBC做過一項「調查」,指大多數人,特別是家庭主婦,被問及平素喜聽古典或流行音樂時,大都會說喜歡巴哈、貝多芬、莫扎特,以示「有文化」;同理,不少人會說愛讀「名著」,這次調查指有百分之七十八「書主」讀完占士.哉斯那本筆者聞名喪膽、見書暈眩的《尤利西斯》(Ulysses),便令不少論者對調查究竟是否如實反映了讀書現實存疑!
■Post852.com二十二日引述「中國茉莉革命」網站消息,指有「中國耶路撒冷」別稱的溫州市,當局今年四月起多次強拆基督教堂的十字架,近日「再出現強拆十字架事件。」報道指「溫州平陽水頭鎮救恩堂於今日凌晨時分遭到官方『突襲』,強行移除該堂十(字)架,結果當地近千名信徒與近五百名警察對峙……,從流傳的照片可見,有信徒被打至血流披面,有人情況嚴重需要送醫院治療」。
溫州經濟蓬勃發展,舉世聞名,惟其經濟成就,究竟是政府政策之功還是基督精神(新教倫理)造就?筆者相信屬於前者,惟教會中人必認為後者居功至偉,不得忽視!二○一一年四月下旬,本欄的「西方支配世界已近尾聲」系列,詳細評述富格遜那本暢銷書《文明世界,西方和其他》(收《禍根深植》一書),花了不少筆墨,介紹作者對「基督徒與溫州經濟」的描述,在《新教倫理溫州騰飛》一節,筆者這樣寫道:
「基督教在溫州特別興旺。在文化大革命前,該市有四百八十間教堂,現在增至一千三百三十九間,這些是『政府立案』的,『地下教堂』還不在此列,這種趨勢令無神論的統治者惴惴不安;一九九七年,溫州政府展開一項『拆除十字架』的行動,可是,大概因為得不到民意支持,不久後便無疾而終。至二○○二年,一項統計指出百分之十四溫州人是基督徒,此比例現在肯定更高。溫州商人大多對官員貪腐、同業欺詐、工人監守自盜,甚感痛心及無奈,但他們知道基督徒勤勞且誠信可靠;不僅如此,據友人相告(《世界文明》未提及),溫州民營商不易獲得國營銀行貸款,有很多數額龐大的民企融資、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互信往往是基於同為教徒……。經濟繁榮與基督教火紅肯定有互為因果的關係……。」
現在,有關當局終於痛下殺手了,中共要從上帝之手奪回主導經濟發展大權,是可以理解,亦是理所當然的。
筆者認為基督教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中性的(有的國家如歐美諸國發達,但有的如南美諸國則大落後、窮透根),當局可加強宣傳政府的經濟政策,但不可剝奪人民的信仰自由!
信報 2014年7月31日
■在七月二十日的《城市論壇》,民建聯副主席、立法會議員蔣麗芸,據翌日本報「一句到尾」的報道,當其無法(沒有)回應「永久性居民與公民」有何不同的詢問時,反把矛頭指向真普選聯盟召集人鄭宇碩,說他持有澳洲護照,沒有提名權;又指學民思潮的黃之鋒是小朋友,她說,「論壇正在討論香港前途問題,『我哋可以有個外國人,仲有個唔夠秤嘅小朋友喺度,咁樣點討論呢?』」
蔣議員對鄭教授的指責,後者已有回應,不贅;她說黃之鋒少不更事(事實上,「唔夠秤」亦可指黃精瘦),無法(與成年人)討論香港前途問題,這種說法肯定大錯特錯。去年八月二十日,本欄寫《八十後搞亂半邊天》,二十二日的題目之一是《三十以下革命中堅》(兩文皆收在《淺陋禍港》),均指出在搞政治上後生小子不可輕侮;在後文筆者引述Slate.com《美國開國元勳不少是二十餘歲後生》的資料:「有關十八世紀美國革命的事,不必細表,筆者有興趣的是這批『革命者』的年歲。細數本文開列一百四十一位『開國元勳』名單,其中九歲至二十歲有十四人、二十一歲至三十歲共二十五人;年紀最輕的只有九歲、最老的六十三歲。『自古英雄出少年』,真是所言不虛。」
今年美國國慶(七月四日),Kottke.org有《美國開國元勳出奇年輕》一文,列出美國Founding Fathers的年齡,誠如文題標示,不少年輕得令人大感出奇,比如「援美抗英」的法國「志願軍」M. de Lafayette和美國土著Jame Monroe,都是十八歲,後來在美國政壇大放異彩的阿歷山大.咸米頓二十一歲、占士.麥迪遜二十五歲、傑克遜二十三歲……、「美國國父」佐治.華盛頓四十四歲。
蔣議員似乎太保守了。
■皮格蒂的《二十一世紀的財富》(下稱《財富》),文本五百七十七頁,加註釋及索引(引得)共六百八十五頁,「太厚」,讀起來真是很辛苦(書本必須平攤在桌子上,讀者不得不正襟危坐)。筆者六月五日論此書時,說此書不可不讀,惟勸「業餘讀者」讀通長凡三十五頁的《導論》(及五頁《結論》)便可。順便一提,同意筆者意譯的書名者,似不多見,連把筆者談論此書萬多字拙文一次刊出的內地報刊編者,亦示意筆者不應堅持《財富》這個書名(內地全譯本年內出版);香港百花齊放,譯為「資本」及「資本論」的仍佔大多數,而盧峰二十八日在《蘋果日報》只稱之為「奇書」而不名(盧氏的大作對此書有扼要到題的介紹)。唯一例外為科大雷鼎鳴教授,在刊於本報六月十六日的特稿中,說他同意筆者把Capital譯為「財富」,因為「資本」是一種生產要素,(而)財富雖可帶來回報,卻不能用作生產,例如藝術品可升值,卻不能用為生產。因此,雷教授認為「本書所說的是『財富』而不是『資本』」。雷教授的意見,大家應慎思。
讀三十五頁(或四十頁)便「收工」,不及文本二十分之一,看似太少了,其實不然,七月七日《華爾街日報》刊出威斯康辛大學數學教授艾倫保(J. Ellenberg)的短文:《少人問津的暑假讀物》(The Summer's Most Unread Book is……),他根據網上書店亞馬遜對電子書讀者的調查,顯示讀此書的平均頁數止於二十六,比筆者的建議還少。
艾倫保把調查讀者看了多少頁的統計稱為「霍金指數」(Hawking Index),以劍橋天文物理學大家霍金轟動讀書界的《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是宣傳得最厲害掀起「讀書熱潮」,其實卻是最少人讀的「名著」─不過,這是在《財富》面世之前。「書主」平均只讀二十六頁《財富》,等於不及全書頁數的百分之二點四,遠比讀《時間簡史》的百分之六點六低!因此,從今以後,「皮格蒂指數」已取代「霍金指數」,成為少讀的新指標!
■艾倫保的「少讀指數」,其「結構」毫無「科學根據」,因此被論者稱為「娛樂至上」(for entertainment purposes only)的指標;不過,認為其頗能道出「書主」與讀書關係者,亦不乏其人,他們為求出較接近現實的「讀書真相」,遂不惜工本,進行「民調」。據七月二十二日英國BBC報道,民調機構Teletext對四千名英國人的「調查」顯示,他們中「一半人買書而不讀書」(由於「民調」對象有代表性〔抽樣調查〕,那等於一半英人買書而不讀書)。在非小說類,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和英國球星「萬人迷」碧咸的傳記,位列「未讀完」(unfinished)榜首;令人意外的是,轟動全球老中青少讀者的哈利.波特系列「魔幻小說」,能終篇的不足百分之三十二;而令作者魯殊迪被回教激進分子下令「全球追殺」(此令三、四年前取消)的那本《撒旦詩篇》,未讀完的「書主」有百分之二十一。同一「調查」顯示英人一生平均購書值四千鎊!
不過,這類調查,就如問接受查詢者是否喜歡古典音樂一樣,都可能得出不盡不實的結果。若干年前,BBC做過一項「調查」,指大多數人,特別是家庭主婦,被問及平素喜聽古典或流行音樂時,大都會說喜歡巴哈、貝多芬、莫扎特,以示「有文化」;同理,不少人會說愛讀「名著」,這次調查指有百分之七十八「書主」讀完占士.哉斯那本筆者聞名喪膽、見書暈眩的《尤利西斯》(Ulysses),便令不少論者對調查究竟是否如實反映了讀書現實存疑!
■Post852.com二十二日引述「中國茉莉革命」網站消息,指有「中國耶路撒冷」別稱的溫州市,當局今年四月起多次強拆基督教堂的十字架,近日「再出現強拆十字架事件。」報道指「溫州平陽水頭鎮救恩堂於今日凌晨時分遭到官方『突襲』,強行移除該堂十(字)架,結果當地近千名信徒與近五百名警察對峙……,從流傳的照片可見,有信徒被打至血流披面,有人情況嚴重需要送醫院治療」。
溫州經濟蓬勃發展,舉世聞名,惟其經濟成就,究竟是政府政策之功還是基督精神(新教倫理)造就?筆者相信屬於前者,惟教會中人必認為後者居功至偉,不得忽視!二○一一年四月下旬,本欄的「西方支配世界已近尾聲」系列,詳細評述富格遜那本暢銷書《文明世界,西方和其他》(收《禍根深植》一書),花了不少筆墨,介紹作者對「基督徒與溫州經濟」的描述,在《新教倫理溫州騰飛》一節,筆者這樣寫道:
「基督教在溫州特別興旺。在文化大革命前,該市有四百八十間教堂,現在增至一千三百三十九間,這些是『政府立案』的,『地下教堂』還不在此列,這種趨勢令無神論的統治者惴惴不安;一九九七年,溫州政府展開一項『拆除十字架』的行動,可是,大概因為得不到民意支持,不久後便無疾而終。至二○○二年,一項統計指出百分之十四溫州人是基督徒,此比例現在肯定更高。溫州商人大多對官員貪腐、同業欺詐、工人監守自盜,甚感痛心及無奈,但他們知道基督徒勤勞且誠信可靠;不僅如此,據友人相告(《世界文明》未提及),溫州民營商不易獲得國營銀行貸款,有很多數額龐大的民企融資、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互信往往是基於同為教徒……。經濟繁榮與基督教火紅肯定有互為因果的關係……。」
現在,有關當局終於痛下殺手了,中共要從上帝之手奪回主導經濟發展大權,是可以理解,亦是理所當然的。
筆者認為基督教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中性的(有的國家如歐美諸國發達,但有的如南美諸國則大落後、窮透根),當局可加強宣傳政府的經濟政策,但不可剝奪人民的信仰自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