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31-王麗儀:致已經逝去的主場

王麗儀:致已經逝去的主場
23:24 31/7/2014


【明報專訊】普魯斯特在《追憶逝水年華》這樣說﹕「真正的幸福是已然失去的幸福,真正的樂園是不復存在的樂園。」

《主場新聞》突然結業,我雖然不是忠實讀者,但也有看的,難免惋惜。從商業角度看,《主場》是旺丁不旺財,內容是給讀者看,卻沒給廣告商看啊!香港媒體廣告市場生態,除了銷量或瀏覽量、讀者或用户年齡、性別、興趣、教育程度、年收入等詳盡數據報告要可觀,另一最要緊是該媒體內容要不停報道和介紹現客户及目標客户的品牌核心價值、產品和活動,又是另一份由公關提交給客户參考的媒體報道價值報告。

欠商業化消費內容

《主場》作為新聞媒體卻欠了很多商業化消費內容,例如﹕樓盤、時裝、美容、鐘表、珠寶介紹專頁(如果是高手的當然要懂得怎樣包裝這類內容而不是硬銷 ) ,這些都是大茶飯,內容與廣告行銷策略結合,這就是一直以來由這範疇的人負起養活媒體的任務!無論報紙、周刊和月刊也如是,分別只在於就像一些家庭,由一人獨力養家以支持兄弟姊妹的政治及藝術文化理念,還是全家出動搵錢?若是新聞及藝術文化媒體就由做大茶飯內容類別的來養家,時裝及美容雜誌當然是全家出動!懷抱時裝理念而希望入行做時裝編輯的人是否被驚醒了?我前半生就是在時裝理想與媒體廣告現實的糾結中度過的,只慶幸曾在廣告之父施養德門下習藝,令我也就好像游刃有餘吧!

市場難容小眾媒體

不過,就算小媒體願意另一條腿靠向市場,香港又能否容納分眾或小眾媒體?在這數據報告年代,當小媒體遇上大媒體在網絡交鋒,還要處於同一類別時,這些數據報告一比較起來如何是好?我們的市場真的太小了!管不了該小衆媒體是否有不同行業的意見領袖在捧場,連我這時裝人也在看。不像內地,門户網站是幾億用户,分衆的也有幾百萬用户,若是印刷類時裝或生活雜誌是50萬至100萬銷量。何况香港廣告商對網絡媒體仍在適應期,縱使已比幾年前接受程度高了,但終非與群眾的潮流同步。

The city is dying。其實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已有一套所謂市場的成功模式,容不下越界,只是那時候我們正享受着香港的經濟蓬勃和機會,沒有醒覺吧!

文 王麗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