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31-陶傑:連鎖中菜

陶傑:連鎖中菜
23:24 31/7/2014


香港的麥當勞因採用上海福喜黑心肉,形象插水。香港人憤怒聲討美帝,其情可憫;但值此美國「衰落」時機,中國或者香港,可不可以振作實力,以自己的食品品牌代替麥當勞呢?

一個國家在世上擁有霸權,不只是經濟實力,還有文化產業的品牌。文化除了電影、音樂、藝術、出版、傳媒等精神領域,也包括吃穿住行的物質層次,建立中國文化品牌,不可以指望在紐約時代廣場放映中國明星大集合的宣傳短片,最有效最實際的,應該是從中國菜做起。

美國的中國菜市場,源遠流長。第一代中國餐館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主要開在洛杉磯和舊金山兩地,中菜最早的「廚師」,都是金礦與鐵路的華工。中菜館出現在美國西岸,比麥當勞還早。一個半世紀過去了,為甚麼中國菜落後於人,至今未建立跨國品牌?

說外國人種族歧視,是最方便的藉口。事實上,中國菜的形象與華人地位一樣惡劣。一八九六年李鴻章訪美,中國菜的處境有所改善,「宮保雞」興起,肯德基家鄉雞,只是裹一層麵粉油炸,與宮保雞相去千里。中菜有此美味,為何無法擴建為連鎖企業?

八十年代初期的紐約,滿街都是湖南菜館,廚子或老闆都是退伍來美的前國民黨官兵。李安的《飲食男女》有對上一代前「國軍」移民在美國開餐館、拼生活致敬的味道。片中郎雄扮演的廚子慈父,活脫脫就是中國軍人、老爸、下廚大師傅三位一體的儒家風範。

那時候,本來有一個很好的機會,只要有一位中國餐館老闆登高一呼,重點抓住宮保雞這道歷史名菜,把味道略為簡化,加以系統管理,密集式生產,再加一大筆宣傳費,一定可以在美國建兩三千家左宗棠雞的快餐店,與山德士上校一決雌雄。

為甚麼沒有呢?因為華人企業太過實際,從不注重形象包裝。在美國開餐館的老闆,教育水平偏低,即使有讀博士不成,轉行專攻飲食業者,唸的也是機電工程和物理系,缺乏文科美術的市場通識,完全不懂得包裝菜式的形象設計學。二千年前,還有秦始皇統一六國,書同文、築長城;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北美有許多華人廚師,除了所謂的湖南菜,其他京菜、上海菜、粵式點心,也不乏嶄露頭角者,但百花齊放,就是沒有人把中國菜統一整理起來,針對美國人的腸胃與口味,發展連鎖企業,得一代者得天下,白白錯失了良機。中國人開餐館,太注重「文化身份」了,中國文化在海外飄零,就因為這一份不可妥協的孤高和自戀。

更深層的問題是,麥當勞這一次受到衝擊,品牌就真的倒下了嗎?中菜館開遍全球,為何永遠也無法向歐美趁機推廣「中國文化」?

陶傑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