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3的文章

20230430-拍好電影:專訪杜琪峯,電影記錄時代,留下香港景貌和尊重

拍好電影:專訪杜琪峯,電影記錄時代,留下香港景貌和尊重 2023/4/30 杜琪峯導演赴意大利烏甸尼出席第25屆遠東電影節。(圖˙黃浩然《緣路山旮旯》、《全個世界都有電話》導演) 【明報專訊】烏甸尼主辦的遠東電影節(Far East Film Festival),今年來到第25屆。從意大利一個小城市開始的小規模節日,慢慢成為歐洲大陸上傳遞亞洲電影的一個重要樞紐,尤其集中選播香港電影,可算是一個小小的奇蹟。過去一年,港產片也幾乎奇蹟地反彈,誠如大會場刊所說,不單「Hong Kong filmmaking was reborn」,而且「get back at its feet and taste greater success」。適值電影節的四分一世紀紀念,大會邀請了杜琪峯(杜Sir)導演出席,並選播他三部作品:《文雀》(2008)、《奪命金》(2011)、《華麗上班族》(2015),目的是讓觀眾透過杜氏在槍戰、黑幫類型片之外的作品,一方面回顧他的創作寬度,同時也側面反映香港過去25年的社會變遷。筆者是本屆電影節參賽作品《全個世界都有電話》的聯合出品人,有幸前往意大利出席盛會,並且在大會即場得到杜Sir應允接受專訪,一談他對遠東電影節以至香港電影這25年所經歷的轉變,同時分享這幾部舊作的創作意念和場景選取,從而再帶出他對香港電影未來發展以至台前幕後傳承的看法。 問:第一屆烏甸尼遠東電影節在1999年舉辦,那時港產片在外國影迷心中可說是正值巔峰,無論是你的作品,或是吳宇森、徐克、林嶺東,以及王家衛等,都深受觀眾歡迎。這25年間,香港經歷了許多變遷,而你最近也出席了歐洲的不同影展,你覺得歐洲以至世界的觀眾,怎樣透過電影去理解當中的變化? 答:比起二十幾年前的歐洲,他們對香港電影的理解程度其實深了很多。10多年前,他們還要靠很多sales agent去香港買片,或者有些電影公司自己去買片,例如康城、米蘭等影展。現在的渠道多了很多,電影的開放程度隨着互聯網的發展快了很多,所以影展對全球推廣香港電影的重要性便不如以前。隨着時代轉變,無論歐洲或美洲,睇香港電影方便了很多。 可是,香港電影的影響力卻不及從前了,遠遠不及1980或90年代初那樣蓬勃。香港電影曾經有段時間,可說是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局面,甚至有點脫節的感覺。之後出現的這一批新導演或創作人,創作題材上可能沒有從前那般活躍,商業

20130421顏純鈎:龍教授你為什麼不生氣?

顏純鈎:龍教授你為什麼不生氣? 20130421         龍應台在紐約時報中文網發表一篇文章,標題是「北京未開一槍,已給台灣帶來裂痕」。         國民黨親共反美,民進黨親美反共,這是台灣基本政治立場的兩極,在兩極中間,還有人希望保持現狀,不戰不和,多做生意,平安生活,台灣裂痕不自今日始。龍應台列舉不同人對和戰問題的態度,沒有強烈表達她的立場,但在字裡行間,還是洩漏了她的心聲。        有朋友認為面對中國的奪島威脅,唯一的辦法是靠實力,龍應台說:「實力應該只是台灣戰略的一部份,我們的政治人士和其他公眾人物應該表現出真正的勇氣,與中國接觸,以某種方式緩和局勢。當一個更強的霸凌者威脅你的時候,難道不應該先嘗試去緩和局勢嗎?」        龍應台強調「樸素的務實主義」,她說:「我希望,為了我們所有人的利益,這種務實能成為長期的主流觀念。這並不是說普通民眾認為抵抗中國是徒勞的,而是台灣永遠處於中國巨大的引力範圍內,講求實際,甚至與中國和解,可能比戰爭更可取。」         說了很多,要害在這一句:「講求實際,甚至與中國和解,可能比戰爭更可取。」        國民黨執政十年,與中共和解了十年,最終不是中共放棄對台灣的領土慾望,而是國民黨成為中共統戰的代理人。民進黨執政十年,並沒有挑釁對岸,只是走親美路線,拓展國際空間,中共和解了沒有,更加沒有。        一個正常人不可能與強盜和解,強盜肯與他霸凌的人和解,那強盜就不是強盜了。台灣人面對中共,等於一個村民隔壁住著惡鄰,一天到晚在你門口舞刀叫囂,你只好在自家門後藏一枝打狗棍,以備惡霸闖進來行凶時,可以及時拿出來防身,這才是「樸素的務實主義」。        所以民進黨政府購買美國先進武器,修改兵役制,訓練國軍,都只是備戰而已。台灣根本沒有動機﹑也沒有能力去侵犯大陸,台灣也不會開第一槍去惹事,但台灣要在中共軍隊渡海登島時,有能力擊退中共的侵犯,這才是必要的﹑務實的準備。        今日談和戰,對中共來說,是以戰逼和,對台灣來說,是備戰求和。若台灣不備戰,永遠在中共「巨大引力範圍內」乞求恩賜,那台灣永遠都不會有和平,因為中共今日不打,難保他明日不打,一旦他想打,就一定能打贏,因為台灣不備戰,那樣台灣永遠只是中共的砧上肉盤中餐。相反的,台灣有備能戰,中共要擔心戰爭代價,就不敢輕啟戰端,那樣台灣才有安

20230419-龍應台:北京未開一槍,已給台灣社會帶來裂痕

龍應台:北京未開一槍,已給台灣社會帶來裂痕 2023年4月19日 紐約時報中文網 台灣台東——我在台北的一個朋友最近在Facebook上寫了一篇充滿激情的帖子,敦促台灣的年輕人做好與中國開戰的準備。他認為,面對中國的奪島威脅,唯一的辦法是靠實力;其他一切都是幻想。儘管已是花甲之年,他還是發誓只要有需要,他會拿起武器。 這種情緒在台灣之普遍令人感到不安,我私下給他發訊息說,實力應該只是台灣戰略的一部分,我們的政治人士和其他公眾人物應該表現出真正的勇氣,與中國接觸,以某種方式緩和局勢。當一個更強的霸凌者威脅你的時候,難道不應該先嘗試去緩和局勢嗎? 「不要做投降派,」他反駁。 從這種友人之間的交鋒可以看到,中國未開一槍,就已經對台灣造成了怎樣的傷害。 中國的侵犯威脅,以及如何應對這威脅,正在分裂台灣社會。指責對方叛國「舔共」,或者反過來,指責對方通過危險的抗中言行煽動緊張局勢已經成為常態。與中國發生衝突的恐懼正在摧毀我們的寬容和文明,以及對我們苦心建設的民主社會的信心。上個月,37名現任和前任台灣學者發表公開信,呼籲台北在中美之間走一條中間道路,批評美國的「軍事主義」,他們被攻擊為天真和對中國軟弱。這樣的分歧和懷疑正中中國下懷。 在台灣,與中國開戰的可能性幾乎出現在每一次晚餐談話中。 在最近的一次朋友聚會上,我們討論的焦點是中國是否會轟炸世界上最大的先進計算晶片生產商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以摧毀我們最大的經濟資產之一。又或者,美國是否會為了防止台積電落入中國之手而投下炸彈?台灣的核電站是否會因焦土政策而被炸毀,從而令這個島嶼變成對中國毫無用處的放射性荒地? 在一次有軍方和策略人士參加的午餐會上,一位退休的前國防高官說,中國可以直接封鎖台灣,台灣的天然氣儲備只能維持八天左右;中國還可以切斷海底通信電纜;或者通過切斷貿易在經濟上扼殺我們。(台灣約40%的出口流向中國或香港。)他說,中國可以在不訴諸軍事行動的情況下佔領這個島。 這一切對台灣人民來說都不是新鮮事。我們在中國的陰影下生活了70多年,這塑造了我們的身份。 20世紀50年代,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教室的牆上貼滿了「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這樣的警告,最嚴重的侮辱是指責某人串通「共匪」——幾十年來,台灣一直用這個詞來指稱中國共產黨。 雖然我們是島民,但在我們這一代人中,許多人從沒學過游泳,因為我們從小害怕海灘。在內戰中敗給了毛

20230328-阮穎嫻:急加息危機四伏 監管制度未完善

阮穎嫻:急加息危機四伏 監管制度未完善 2023年3月28日星期二 這兩周環球金融市場出現大震盪。最先是3月8日Silvergate宣布關閉銀行、清算資產;3月10日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也突然宣布倒閉,由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引發存戶從美國的中小型銀行提取大量存款。兩天後,Signature Bank亦告倒閉。環球金融市場恐慌蔓延至歐洲,有167年歷史的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上周被瑞士銀行(UBS)以30億瑞士法郎收購。 這些銀行的財務狀况和這次危機的觸發點,各大媒體和財經專家已經分析;我說遠一點,講講貨幣政策和銀行監管與這次銀行倒閉的關係。 大幅減息救市  遺留副作用 其實自2008年金融海嘯,發達國家為解救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實行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將利率降至零;這還不夠,還要量化寬鬆,大量增加流動性。這個情况是過去15年全球貨幣政策的主調。美國經濟在維持零利率多年後,到2016年經濟開始有點起色,聯儲局慢慢把利率上調到2019年約2.5%。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症,令大部分發達國家的經濟重新陷入衰退。2020年美國聯儲局大手減息,一下子又降至零利率,一直維持到2022年頭。現在看來,2020年那一次利用大幅減息去刺激經濟的政策是不是藥石亂投,值得商榷。 這裏要講一講政策利率在宏觀經濟中的作用。簡單來說,宏觀經濟可以分為供給側(supply side)和需求側(demand side)。供給側指以資本和勞動力生產商品;需求側指產出的商品用於消費、投資等用途。一般而言,政策利率比較能影響需求側,例如利率下降,銀行存款無息收,人們就比較願意立即消費,需求上升刺激供應,產出因而增加。 問題是,2020年以來發達經濟體受衝擊,是在供給側還是需求側呢?疫情固然令人減少外出消費,降低需求;同時,很多人無法如常上班,對供應和需求都有很大的影響。此外,疫情令航運物流幾乎停頓,全球產業鏈斷裂,再加上烏克蘭危機導致能源價格暴升,這些衝擊都令貨物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大大打擊供應。 在供應不足時大幅減息來刺激消費,結果令價格上升。這令發達國家的央行陷入窘境,當經濟稍有起色時,就要猛烈加息來控制通脹。以美國聯儲局為例,自2022年3月至今已加息9次,由零利息加到接近5厘,中間連續4次加息0.75厘。加息速度之急速,近30年少見。 快速加息增風險

20230324-王臻明:北約繼續「東擴」?英法兩國的航空母艦將常態巡弋印太地區

王臻明:北約繼續「東擴」?英法兩國的航空母艦將常態巡弋印太地區 24 Mar, 2023  今(2023)年3月初,英國與法國所舉行的元首高峰會中,雙方達成許多共識,包括在經濟、外交、能源安全、非法移民等諸多議題上,進行更密切的合作。 其中最令外界注意的,是雙方同時決定一起訓練烏克蘭的海軍陸戰隊,並輪流派遣航空母艦到印太地區巡弋。由於印太地區有許多大英國協的成員國,與英國有軍事合作關係,法國則在南太平洋擁有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這個海外領土,兩國在印太地區都有其國家利益。再加上之前英國與法國也發表了各自的印太政策,可以想見,未來這兩國將進一步涉入印太事務。 英法兩國的航空母艦簡史 英國與法國是北約成員國中,少數擁有航空母艦與遠洋作戰能力的國家,的確有辦法派遣艦隊到印太地區巡弋,展現影響力。法國還是美國以外,唯一擁有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國家,戴高樂級航空母艦(Charles de Gaulle class)配備由法國達梭公司(Dassault)生產的海軍型飆風M戰機(Rafale M)。 至於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Queen Elizabeth class),則是採用美製的F-35B匿蹤戰機,具備垂直起降能力。兩國海軍也擁有足夠的護衛艦隊與支援艦艇,能組成航空母艦打擊群,在全球各地維護其海外利益。 法國在二戰結束以後,記取差一點亡國的慘痛教訓,積極重建海軍艦隊,並體認到航空母艦在現代海戰中的重要性,因此投入大量資源,自行研發興建了克里蒙梭級航空母艦(Clemenceau class)。該級航空母艦共有二艘,配備法製超級軍旗攻擊機(Super Etendard)與美製的F-8FN十字軍戰機(Crusader),是冷戰時期法國海軍的主力。 在克里蒙梭級服役多年後,法國開始規劃下一代航空母艦,除了一樣採取蒸氣彈射起飛、攔截索降落與傾斜飛行甲板設計,還進一步採用核動力系統,標準排水量也放大到35,500噸。 新型航空母艦在1989年開始建造,原本計畫採購二艘,以接替原有的二艘舊型航空母艦,首艦命名為戴高樂號(FNS Charles de Gaulle, R91)。但沒多久冷戰結束,法國的國防壓力驟減,同時法國還面臨嚴重的經濟不景氣,導致二號艦的計畫被取消。 圖為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圖/維基共享 在二艘克里蒙梭級航空母艦相繼退役後,戴高樂號成為法國海軍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