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2的文章

20120822 寵物有情.愛以明智

圖片

20100311 蔡子強 電影業的北望與留守

http://blog.yahoo.com/kknctoyhk/articles/677789/index

20100311 蔡子強 電影業的北望與留守

蔡子強﹕電影業的北望與留守 【明報專訊】前一陣子,港產電影《歲月神偷》奪得第60屆柏林影展中的水晶熊獎新世代最佳影片。雖然有報章專欄揶揄此乃「小兒科獎」,並「單單打打」一番,但我卻認為港人實在不應如此相輕。如果別人識得欣賞我們,反而自己人卻不識得欣賞,那委實是一大可悲。 《歲月神偷》訴說的是香港六七十年代的情懷,那是完全拍給港人看的一套影片,所以尤其彌足珍貴。這樣說來好像很可笑,港產片不是理所當然的拍給港人看的嗎﹖答案當然不是,因為,今天我們有大國崛起之後的內地市場。 國內vs.香港票房 從附表中可見,拿去年幾套港產大片為例,《赤壁(下)》、《十月圍城》(跨年總票房實為2.93億)、《游龍戲鳳》、《大內密探零零狗》為例,它們在國內的票房由兩億多到一億不等,不可謂不驚人。 而它們的香港票房又有幾多﹖答案是只有約十分之一(見附表)﹗其實,在同一年,在國內拿到近一億票房的港產大片,還包括《竊聽風雲》(0.9億)和《麥兜響噹噹》(0.7億)。 如果再看遠一些,過去幾年,在國內拿到上億票房佳績的電影,還包括:《赤壁(上)》(3.21億)、《長江七號》(2.03億)、《投名狀》(2.01億)、《功夫》(1.60億)、《錦衣衛》(1.37億)、《大兵小將》(1.22億)、《梅蘭芳》(1.14億)、《全城熱戀》(1.10億)、和《霍元甲》(1.02億)。 國內市場的吸引力,至此不言而喻。 但這並不是沒有代價的。 北上的代價 前一陣子,曾志偉接受《壹周刊》的人物專訪,結尾為他道出如此一番心聲: 「10幾年前,他以製片身分,勸電影人目光放遠些,不要拘泥於港產片,應該拍攝給全國人民看的華語片。估不到,本末倒置。『現在幾乎全部人都北上了,反而有大陸觀眾跟我說懷念港產片。我們太遷就國內市場,電影拍得愈來愈怪。』」 大家只要記起《無間道》,因為國內要邪不能勝正,所以香港、內地有着兩個截然不同版本的結局;又或者《深海尋人》,因為國內不能說鬼故事,所以結局把一切歸咎於主角患上精神分裂症……大家就明白,什麼是為了「遷就國內市場,電影拍得愈來愈怪」了。 芸芸眾多周星馳的電影,我最愛的是《國產零零漆》。當中最經典的一幕,莫如是主角零零漆被冤枉而送上刑場,混上其他囚犯一起被處決,正當一眾公安準備行刑,眾犯忙不迭設法脫身,但無論如何淒厲呼冤,又或者表明自己高幹子弟背景,以至賣弄一身鐵掌水上飄武功的,都難逃被

20080605-林行止-探討科技停滯之謎——《李約瑟中國情緣》

林行止:探討科技停滯之謎——《 李約瑟中國情緣》 2008-06-05 「香煙」改變他的一生   「讀書界」不會陌生的英國著名報告文學作家溫徹斯特(他那二本寫牛津字典如何編彙成書的著作《讀書人》大都翻過罷),五月初有新書《一個愛中國的人》(Simon Winchester:《The Man who Loved China》, Harper)面世,該書副題是「一個解開神秘中國之謎的怪誕科學家的神奇故事」。這位愛中國(和中國女性)的怪誕科學家,便是大名鼎鼎的劍橋生化名宿兼無師自通的漢學(中國科學技術史)家李約瑟(Joseph T.M. Needham, 1900-1995)。   李約瑟很早便以對胚胎學的研究在學術界闖出名堂(二十五歲編輯專書、三十一歲出版專著),他的象牙塔外生活亦多姿多采,比如駕跑車以時速九十里在劍橋的橫街窄巷飛馳、「對所有漂亮女性都一見傾心」、去極左傾有「紅色牧師」之稱主持的教會做禮拜(他是虔誠的基督徒)、參加天體會(第一次和後來成為他太太的女朋友外遊,清溪游泳時她和衣下水他則裸泳)、積極身體力行參與左傾政治活動、熱衷摩里士(Morris)土風舞(此名之得,是因為此舞由北非摩爾人〔Moorish〕傳入),這是一種舞步簡單、舞衣奇特的集體舞,大都以手風琴伴奏,李約瑟因此學會拉手風琴,並且對摩里士舞在英國的歷史作學術性研究(於一九三五年國際民族舞蹈大會上宣讀《摩里士舞和劍舞在英國的地域分布》的論文;有興趣者可上YouTube看個真切),加上他精通法語和德語(十歲時在其父書房中死啃十八世紀德國哲學家F. Schlegel的《哲學史》而通德文;十二歲在法國鄉間小住而通法文),是少有在象牙塔內外均有所成的學者。由於他在多方面有「突出表現」,加上熱心投入社交和政治活動,三十歲左右已有現代伊拉斯莫(Erasmus,荷蘭大儒,文藝復興的健者)之稱,亦為他慢慢成為行為怪異(eccentric)的英國紳士的伏筆。不過,他的「故事」,筆者以為從他與南京金陵女大生化系研究生魯桂珍的情緣寫起,「可讀性」較高。 魯桂珍是一位南京知名藥劑師之女,仰慕李約瑟夫婦在生化學上的成就,放棄美國多家大學的獎學金,於一九三七年五六月之交乘船經倫敦於八月底抵達劍橋(和她一起赴英的另外二名研究生王應睞和沈詩章,都經李約瑟指導而有所成,沈當上耶魯教授,王則因發明人造胰島素而成名)

得來不易<低俗喜劇>Vulgaria

圖片
常聽說電影工業,究竟發達到什麼地步,要幾有艱舉,怎麼評估多方 ,去尋找出最好的結果。港產片,有什麼非凡處境,在這電影已多多 憶述,近十年本土電影工業正走向兩極化,如此電影導演亦明確認定 ,他什麼都可駕馭,都可利用更多的受眾,說明做什麼也不是問題, 問題是在遊戲中,守秩序從來無錯,但不要真的相信秩序包含的真相 ,真相有假亦有要假的。眼看近多年的本土電影製作,但以中國為市 場的一部分電影,不論在中國或香港票房已失去理想價值,更暴露大 部分香港主流電影工作者,行事乖張的面貌,聰明到認識守秩序,去 重複製作,只是有能力消費的中國觀眾比任何人也清楚,娛樂時間是 投放在那裡。 多一層的包裝,是比什麼也值得的宣傳,電影在大學課室起首,內裏 三者的互動,慢慢浮出事實,用更(新)動方式打開別一樣的樣版坐 談會,而去不斷強調世俗正好引各方興趣,戲中當大家沒有禁忌時, 杜更開始分享逸事,電影人生活是已分不清家庭,朋友,同事。生活 每一天都要去全情投入,去迎著不斷估算的事,去投機,有否一次成 功,可否利用資源創作下一次成功?身邊的人人,有否幸運地合作? 不可預計,面對的事,關心與否?用低俗口號,正是換起觀眾關心, 辛酸的背後,本質是什麼,一票難求,好戲難拍。 彭大導今次是充分展現自己能耐,從<賣兇拍人>已有別一樣的方式 ,善於堆砌,不甘寂寞,一次又一次,提起本土觀眾對電影的想像, 不同嘗試,印證不同的面貌。這喜劇,內裏的辛酸史,香港真是沒有 其他導演比彭大導,用這數十年時間附出這麼多,換來這麼多。

壹週刊 20120816 西方沒有這套 - 陶傑

西方沒有這套 - 陶傑 20120816   只要上網打進「 National Education」一詞就知道所謂「世界各國」——指的當然是中國人家長無限嚮往把子女送放出洋的西方文明國家——是沒有一個國家有此學科的:英美、日本、荷蘭、德國、法國……更何況叫本國的子女熱愛某一領袖,還要考核他們的「情感指數」。   對於思考粗疏、差不多先生的家長,只要拋浪頭,就可以含混過關。西方文明國家有公民教育,有完整的歷史和人文教育,並沒有特區政府這種「國民教育」。   因為西方國家政府,智商比十五年來的特府高得多。英國有沒有獨立成科的「國民教育」?即使在伊頓公學、溫徹斯特也沒有,在山德士軍校也沒有。那麼英國人是如何培養「國家情感」的?   答案在強大的文化實力裡。譬如,小品電影《國王的演講》( The King's Speech),講戰爭前英皇喬治六世如何克服說話障礙,從澳洲請來一位語言訓練師,歐洲兵兇戰危,國家需要一位元君主立憲的精神領袖,凝聚士氣,國王的人格形象,此時舉足輕重。但一個不會說話的國王,怎樣成為偶像呢?時間不多了,希特拉快要動手了。英國人的意志、正邪之戰的原則、來自澳洲的師友象徵了英聯邦的團結,一個感人的故事,此時推出,也是聲東擊西,間接教育大西洋彼岸的美國下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戰,沒有我們的國王感召在先,也沒有你們羅斯福和艾森豪拔劍相助在後,英語是文明世界的情感帶,《國王的演講》是一齣愛國電影。   但是「愛國」( Patriotic),一說就俗。在英文詞彙裡,這個字略帶貶義,而且有膚淺的意思。 He is so patriotic,在英文語境裡,帶有一絲揶揄的味道。英國人從不必天天標榜「愛國」,相反,《泰晤士報》和《 衞報》,日日抨擊現政府,不論工黨貝理雅,還是保守黨的金馬倫,如果你是遊客,在英國住七天,看當地的報紙,會嚇一跳,以為英國隨時都亡國的樣子。英女皇也常常是英國喜劇揶揄的對象,但倫敦奧運一舉行,英女皇欣然出任臨時演員,老人家一出場,文明世界,深為感動。英國的「愛國教育」沒有課本,也沒有教師,更沒有課程,在巨大的人文感召力裡,無字天書,盡得風流。   英國歷史也有黑暗的時代。亨利八世跡近暴君,先後娶了六個皇后,見一個幾乎馬上移情別戀,且把上個殺掉。英國中世紀也有獵巫和火刑。但英國的兒童書籍出版社奧斯本( Usborne)卻擅長把英國的歷史故事畫成

計算之作<DIVA華麗之後>DIVA

香港不愧有娛樂圈,有大眾可明白的事,有大眾會明白的事,層層紡 紗下,事實是華麗,更多是必然有的秩序,<華>內裏強調什麼?真 是如大眾想象,除了金錢真是換取不到什麼,或是藝人的這份工,有 辛酸亦有可愛之處。只怕是編劇導演集於一身的麥小姐,不知不覺寫 上是娛樂圈裏需要更多方法去運作,從事者想不想都好,怎看待自己 ,怎選擇在遊戲扮演什麼角色。 杜演活經理人,像很精明,利益行前,經營出很多很多產品,盡用自 己能力,看得出他的不斷計算,為來為去,用上自己先可換取成果, 有多樣性產品來証明自己的什麼什麼。而兩位女角,看不出有什麼出 位演繹,但編導用上兩位對立的發展,更有效去說出她本有的看法, 藝人最沒有的私生活,是工作需要。男藝人必要時,可以為所慾為, 沒有代價可言,女藝人最經不起時間,什麼都有,是沒有幸福,停有 代價,要認清想法。所以近年女藝人熱衷的生孕行徑,等同的過去壓 抑的必然反彈。 這電影用上華麗之後,她的後期確是令人眼前一亮,在唔同場景,女 角落力唱出,是此電影公司的兩位瑰寶。不論投入多少資源,此電影 落力包裝,必是近期港產有水準之作,還有讚嘆麥小姐的劇情編制, 這電影公司投資決定是比一切投入的明智決定。

20120812 陳惜姿反洗腦 讓孩子追尋自己的中國

http://blog.yahoo.com/kknctoyhk/articles/672812/index

20120805 明哥要如何愛下去?

林茵訪黃耀明:明哥要如何愛下去? Sunday, August 5, 2012 【明報專訊】「再賓士/心裡猜疑/恐怕這個璀璨都市光輝到此」1987年《今夜星光燦爛》的結語,愴惶淒清,又充滿警世意味。 從此每逢瞥見香港夜景,總想起這麼一句。 回歸15年,城市果然在我們眼前崩壞,以一種紙醉金迷的姿態。 馬照跑、舞照跳,股市暢旺、樓價暴升,名店愈來愈多,街道愈來愈光鮮亮麗。 只是,人們漸漸發現,生活過不下去,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制度在急速惡質化,高官口頭和媒體報導裡愈來愈多謊言與瞞騙,民主自由法治節節倒退。相隔25年。 4月中「達明一派兜兜轉轉演演唱唱會」裡,達明再唱《今夜星光燦爛》,強勁節拍把觀眾情緒帶到高潮之際,大銀幕上放著異彩的摩天大廈在維港沿岸逐一倒塌,全場又叫又跳的樂迷一個個靜下來,好揪心。 「總是在失去緊的時候,你先最清楚自己失去的是什麼、在乎的又是什麼。」25年後,明哥愈來愈清楚堅定。銀幕上預演一次香港之死,或許是想我們更清晰地站出來守護這一切? 好評如潮,8月中演唱會Part 2再來。明哥又有新搞作,發信邀請特首梁振英、林鄭月娥、吳克儉、許曉暉、霍震霆5位高官要人來觀賞,信中問他們一句——你還愛香港嗎?我們到底可以怎樣愛下去?國民教育指引裡,我們是否就能得到答案? 好打得的林鄭極速回絕了,以公事繁忙為理由;其他人,仍然無話。 「兜兜轉轉」廿五年,說的既是達明的相遇合作分離重聚,也彷彿暗示著香港與香港人的命運。很多人說達明前衛,廿多年前的歌曲現在聽來一點也不落伍;一些人慨歎為何廿多年來都未再有人能創作出如此具社會深度的好音樂;也有一些人說,廿多年前這些歌反映香港實況、廿多年後的今天它們仍然貼切,香港是否沒有進步過? 明哥說,本來就想製作一個關於香港的演唱會,效果連自己也喜出望外,「籌備的時候,一路執番這些年來的點點滴滴去砌成一幅圖畫,發掘關於香港這地方和香港人的內容,然後將舊時的歌和舊事連系到當下的香港,這過程令我覺得,成件事好像同香港人、包括我自己對話緊。」 「後來有人說,這個音樂會是一封寫給香港的信。所以我都好希望,我們的政府官員會睇這封信。好多觀眾說上次是一個很好的體驗,我是真心覺得,如果佢哋肯來,一定都會聽到睇到一些不同的東西。但當然,我都有心理準備佢哋唔會來。咁咪再次證明佢哋唔好玩囉。以前請毓民佢哋來,佢哋都好enjoy,我記得好多年前梁家傑同湯家驊仲

20120812 陳惜姿反洗腦 讓孩子追尋自己的中國

轉貼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812/16597091 品味蘋果:陳惜姿反洗腦 讓孩子追尋自己的中國 16:51 12/8/2012 訪問陳惜姿以後,有人半認真問記者:「她會不會笑?」 「跟她說第一句話,她就友善點頭笑了。」 那一張笑臉,當然跟她見吳克儉之後很不同。鏡頭前清明的臉孔,鼻上架着像是五四時代的小小圓眼鏡,書卷氣裏有尖刻:「我們看到的問題,他完全看不到,令我們非常憤怒。」 政府計劃9月在小學推行國民教育,家長、公眾發現教育指引及部份教材有不可接受的洗腦成份,立刻彈起,組成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由陳惜姿當發言人。 7.29九萬父母孩子上街說不要目前的國民教育,暑假裏,出現一張新的新聞人物面孔。陳惜姿在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書八年,目前是高級講師,前此,她來自傳媒。 「我是一個農婦,像耕田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晚上10時多睡覺。」以人物訪問聞名,接受訪問時對自己的身份角色,善於比擬。 「甚麼時候開始這種作息?」 「就是教書開始啊。我本身生活好平凡、好平淡。沒有當記者好長時間了,教書八年,大家還以為我會衝鋒陷陣嗎?不會啦。」 印尼前總統蘇哈圖下台,她到印尼採訪硝煙下的排華情況。筆下人物無數,鳳姐、為無依老人殮葬的義膽小人物、江胡大佬「崩牙駒」、文理具精的散文家教授陳之藩,還有傑出數學家丘成桐等等,通通敵不過身邊兩個大人物,10歲長子與5歲幼女,令她選擇放棄無遠弗屆的採訪生涯。 「做記者時,有甚麼目標?」 「無無無,我不是想拿普立茲新聞獎那些人。只想寫別人喜歡看的文章,透過訪問,看別人的精華片斷。支薪去聽別人的一生精華,好着數。我一世人,能見好多人的一生,慢慢學習、摸索。」 「你在專欄文章縱橫四海,有兩個人派司機送花到你辦公室,鼓勵及支持你今次的行動,估計他們是以前的受訪者了,能說他們是甚麼人嗎?」 「不能說。我不是好多受訪者朋友,但有些真的做了朋友。兩位都是跟我很不同的人。」 「他們今次有幫助你嗎?」陳惜姿搖頭。 不想孩子是中國盲  國民社會的中國,公民社會的香港,兩個制度,兩套國家與個人的關係,從矛盾出發,上面的官員帶着政治任務,下面的巿民立心反對,注定是一場硬仗。 「好多人話,為何不讓我們學做中國人?其實我們好想孩子學中國的事情,難道想要他們甚麼也不知道嗎?我不想孩子是中國盲,好想他知道近

日誌<選戰風雲>The Ides of March

圖片
究竟懷著什麼心情去看這電影?當自己的我們只擁有偽選舉,可以用 什麼心情,接受比我們民主的地方,去坦承展示她們需要的運作方式 。主角在電影中的成長,真的可恨?可笑?還是可悲?恨這選舉,不 斷培養人才,培育出樂意參與遊戲的人,去鞭策一副副機器運作,更 有不同模式的合作,發現人才專項,屢屢的人可攀升,但伴隨是較多 的問號,有否用能力達致壓抑一切?可否與污染為伴?續航自己就會 否成長造就所謂我”懂得這遊戲”。 要笑是很多時難明白,他們真會去信這路帶給他們什麼?用上非一般 理想眼光,形成風光下引人入勝,電影裏男主角與女角在餐廳一段話 ,提出不論高低,大家目標是一致的,我們亦有常人的認知,大家可 既來了,側安之,有了另一種關係,不妨少點計算。發展下去男主角 與女角關係轉化,為何大家仍會流出可惜的表面,確實地說很難有真 愛,只不過條件吻合多少多久,男主角最後的選擇更貫徹他一如以往 的想法。 看這悲,是忠誠。選舉工程,層層關係,需要各在恰如運作,陣營互 爭,操控尋求可被操縱的,電影用上很多事件,細數遊戲,選民深知 ,但想像不到,選擇這個侯選人時,無能力辯別之如,何必教訓大眾 ,難去再信媒介?當選舉工程主腦重燃忠誠,提出對男主角看待應有 的忠誠,是否混雜了,有不被說出的可能,當今我們難有難再這忠誠 ,只需存在大家的認知裏。

20170805-KtoyhK:我們相信的模式<蝙蝠俠-夜神起義>The Dark Knight Rises

圖片
KtoyhK:我們相信的模式<蝙蝠俠-夜神起義>The Dark Knight Rises 20170805 零八到現在,通過又一次用故事,包裝,分層,去裁出很有力量,高度展示,電影語言,怎樣營造出非一般,既接受大眾討論,又可分享導演導出的世界觀,是絕對的維一,但不是一如以往,分析出,要去不斷確立,自己的信仰,不被磨損,抵禦侵蝕。 <夜>比前兩集,有更好的資源包裝,故事平均紮實,主角最初的表現,是否理解,他人的別一樣力量,有否能力面對,身邊人的關愛到去作出疑問,是主角未曾明白,他經歷正是如同暴露自己可有保持自己觀念一置,去完成合乎想像中的事。正如貓女郎這角,真是充當女伴,取代舊愛人去伴隨主角完成信念?是主角發現大家是類同,大家亦是沒有能力,從目標,深知路途,仲然有貓女郎動機簡單扭轉這故事發展,但主角還是去找貓女郎合作,尋求更好的結果,因為兩者面具背後一樣保護他愛的人,一個是往昔的我,一個是將會的我。兩者等同說出再好的印象,亦需用事實帶動眾人,明白一切還是自我能力展現。 今次的<夜>再是武力的兩面性,主角和惡勢力的較勁,說出本是一樣的運作方式,只是有人順應遊戲,有人想再發展遊戲,問題是導演真摯說起遊戲的常規有異,有人通過高明手段,控訴對這遊戲的不忿,但同時導演指出大眾最能明白是以站在常理的一邊,探究所謂沉淪影響幾多人?是否可用界線模糊現實。被証明的是大眾只是慢下來適應這種生活,控訴成立,表証實在,但大眾跨不過的障礙,就可說是遊戲的問題?自問還有有更好的遊戲規則?只是還需要有能力能耐的人說出事實。這正是電影觸及的正義感和英雄觀,是時候認清。 電影複述了一次英雄史觀,主角和惡勢力一樣是相信武力,一樣渴求自我展現不被拘束,一樣的不被大眾明瞭,但人人心中的英雄,都只是印象而已,更確實地說在不同時候英雄觀不斷被改寫,時代不同,在大環境,有不同英雄充當責任,依歸力量根源。力量可有多大,多恆久?電影主角就是問號,大眾加插固然簡單,但英雄可代理一切?還需要過去的英雄時代?失去色彩的英雄單調了乏味了,被改變,電影刷新觀眾對英雄有的想像,更証明大眾對英雄的思念,會有好的結果。 其實電影勾劃近代到當代的種種變化,蝙蝠俠是美國英雄集團人物的表表者,電影用上蝙蝠俠怎樣回應勢力變化,回望自身,從自己不斷轉化,再通過怎麼看待被人誤解,抹清自我形成的問題,不要淹沒良知,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