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0的文章

20201007-孔誥烽:【華府看天下】教宗與暴君過從甚密,警惕重回世紀黑暗

孔誥烽:【華府看天下】教宗與暴君過從甚密,警惕重回世紀黑暗 2020-10-07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到梵蒂岡企圖遊說教廷不要延續與中共的臨時協議,竟然遭到拒絕接見。教廷的解釋是要避面外界懷疑他在選舉年幫特朗普背書。但德高望重、88歲高齡的香港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跑到梵蒂岡求見教宗,遊說他不應任命中共屬意的人為香港區主教。結果教宗也拒絕接見他。連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老主教也拒絕接見,如果這不是為了討好中共,便很難找到別的解釋了。 2018年中共與天主教廷就任命中國教區主教簽署臨時協議,協議內容仍然保密,很難不讓人懷疑是有甚麼不見得光的細節。很多人相信教宗方濟各答應中共只從中共認可的主教候選人中挑選主教。這便有如中共的香港假普選方案:由中共決定候選人,大家再從幾個中共的人挑一個。 中梵協議簽訂後,中共仍繼續大力打壓教會,把習近平抬到比神還高的位置,還發生中國主教被失踪的事情。教廷與這樣一個政權合作,其實與荷里活為了中國市場自我審查自我矮化沒有兩樣。 歷史上,天主教不少神職人員和教眾做了很多好事美事。天主教廷以其影響力幫助波蘭人民推翻共產黨統治,引發蘇聯集團倒台的貢獻,將被傳頌萬世。但絕對權力,一定帶來絕對腐化,教廷在全球各地擁有巨大財富和對信眾心靈的影響力,擁有十分集中的權力體制,在這樣的組織,腐敗墮落的誘惑一定十分巨大。現任教宗為了擴展中國信眾和分得來自中國信眾的捐獻和各種物質利益與中共合謀,並不令人驚訝。畢竟在教廷的歷史裡,教宗與暴君為伍,掀起或參與各種鎮壓與屠殺人民的例子,多不勝數。 上周教宗竟然說全球瘟疫證明了資本主義失敗,這應引起我們額外的警惕。這位現任教宗,在位以來不斷攻擊資本主義。這當然可能出於他對貧富懸殊的關注。但這次瘟疫起源於中共不負責任和事事隱瞞的極權體制。抗疫表現最好的國家,如台灣、韓國、與德國,都是資本主義國。教宗借題發揮攻擊資本主義,令人擔心在現今自由世界與威權極權的對決中,教廷是否準備選擇站在後者那一邊。 教廷批評資本主義,不是教廷進步的表現,而是教廷返回中世紀抗拒進步改變、敵視自由、維護暴君的返祖徵兆。中世紀教廷一直反對私有財產,卻維護教會財產,並不放過任何機會搜刮土地和財富。16世紀天主教神學家摩爾(Thomas More)著有《烏托邦》一書,講述一個沒有私有財產人人敬畏主的世外桃源,這便是烏托邦一詞的來源。20世紀初,蘇聯還歌頌他是共產主義先鋒

20201227-【香港古道行】古道值得保育嗎?

 【香港古道行】古道值得保育嗎? 20201227 文:鄭靜珊 攝:周耀恩、謝浩然 Guy Sanderson Shirra(蕭諾) 於1967年加入香港警隊, 晉升至警司並於1997年退休, 居港四十年。在警隊服務的三十年裏, 他曾負責指揮以大美篤為總部的鄉村巡邏隊(俗稱穿山甲),管轄整個新界及西貢。當時的鄉村巡邏隊在未有馬路及行人路前,經常使用古道及鄉村小徑穿梭鄉郊。自2007年起他全身投入古道的保育工作,但過程中卻對政府當局模稜兩可做法感到啼笑皆非。 蕭諾(左)在七十年代巡邏大埔沙螺洞張屋(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英軍地圖的記錄 古道上的石塊,皆是天然,沒有經過人工切割,形狀不規則,因此不能如砌磚頭般一塊緊貼一塊,彼此之間總留有空隙。蕭諾指出,這些空隙可以讓雨水滲進石塊下面的泥土,那麼就不怕水浸路面。事實上,部分鋪砌了石塊的山徑,在百多年前的英軍地圖上已標示出來,並特別註明:「中國人建的路,大約四呎闊,大部分都鋪砌好的。」(原文:Chinese roads about 4 feet wide and mostly paved;記者按:事實很多只有兩、三呎闊!)這反映出當時這些石塊路,被視為道路網絡的一部分,並區別政府所興建的Government Road。 今天,汽車代替了步行,馬路才是主要道路,加上城巿擴展,許多石塊路隨鄉村消失,或者被現代化了,即是在古舊的石塊路蓋上石屎。蕭諾覺得很可惜,開始研究並提出保育這些石塊砌成的古道,「2007年4月3日年我寫信給政務司,同月17日收到民政事務局回覆。兩年後跟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的人員見面。」結果當然是沒結果。 西貢禾寮一條古橋被人用石屎擴闊,可幸還保留原來的長條花崗石橋身。 同一條古橋, 石屎加闊後還加上欄杆。 到了2010年6月,古物諮詢委員會在會上提出保育古道;2011年,古物古蹟辦事處又撥款八十七萬元聘請顧問公司研究香港古道,包括全港現有古道現狀及找尋未知的古道(2014年2月完成報告)。一直提倡此事的蕭諾,後來才得知政府終於「行動」起來,但他立即氣上心頭:「為什麼花納稅人的錢,重複我過去所做的?」蕭諾在手上的研究資料從來沒有機會向官員們面對面介紹,一直被拒諸門外。但他的經歷讓我們發現,原來政府有兩個同是處理文物保育的部門都在關注古道,即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和古物古蹟辦事處;前者隸屬發展局,後者則屬康文署,而古物諮詢

20201225-王偉雄:信仰的力量

王偉雄:信仰的力量 20201225 上星期馮睎乾在專欄寫到黎智英先生的女兒到收押所探望父親,帶給他的書竟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神學大全簡明譯本》(Summa Theologiae: A Concise Translation)。《神學大全》乃中世紀神學和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巨著,英譯本五大冊,合共3,020頁,單是這個量已夠嚇人;至於質,阿奎那擅長精細的分析、複雜的論證,下筆不厭其煩,務求弄到水落石出。問題是,不厭其煩的是作者,而一般讀者恐怕讀不了幾頁便覺得「燒腦」,速速放棄。不過,《神學大全簡明譯本》是精簡化的譯本,只區區七百頁,應該比較「易啃」。 黎先生有興趣讀這樣的神學著作,可見他有心探索自己宗教信仰的真諦,不像一些馬虎的信徒,記住幾句《聖經》經文和一些教會用語,便以為有充分的了解。然而,信仰並不只是思想上的了解——一位信徒可以擁有精湛的神學知識,卻信仰的深度不足。無論任何宗教,只要是信仰,就有修行的一面,分別是各宗教對修行有不同的強調和要求而已。信仰的深度在於思想上的了解和修行上的磨練,兩者相輔相成。 修行,不一定有行為上的嚴格規定或儀式,可以聚精於一時三刻的冥想,可以透過肉體的鍛鍊而達致心靈的改善,也可以細水長流地在日用倫常之中下工夫。有些所謂信徒,除了定時定候出席教會聚會,奉獻些少金錢,其他方面跟非信徒沒有兩樣,完全缺乏修行。他們的心態是求個庇佑,並弄得一張直航天堂的廉價機票;以我對「信仰」的理解,這樣的心態不算是信仰,較接近迷信(對於這樣的信徒,上帝近乎是西洋黃大仙)。 十八歲至二十五歲這幾年,我每星期參加團契和崇拜,更受了洗,是個名正言順的基督徒;現在回想,那幾年是真正的信仰,不是虛有其表。後來放棄信仰了,從此再也沒有回頭。為何放棄?不是因為讀了哲學(儘管多少有點影響),而是由於幾個重要的個人經歷和體驗。雖然已沒有宗教信仰,但我對宗教還是有興趣的,沒有停止過思考這方面的問題。近年的思考方向,令我越來越明白信仰的力量:信仰能淨化和強化心靈,尤其是在逆境。留意,我說的不是心靈慰藉,而是淨化和強化心靈——心靈慰藉令人感覺良好,像喝了一碗熱呼呼的雞湯,可能因此而撐過逆境,但不一定因此而有心靈上的長進。 讓我用一段經文來說明。《馬太福音 17: 20》記載了耶穌這樣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

20201229-何靜瑩:一對一會議培養真戰友

何靜瑩:一對一會議培養真戰友 20201229 明報副刊《職場》特寫 我曾創辦一個義工項目,有一名搭檔負責日常運作,每天帶領幾十個義工行動。有一天,她宣布午飯時間後,我想到一個新主意,拿過米高峰,更改她剛宣布的時間。當晚才發現她極為氣憤,說我這樣當眾改變她的決定是不尊重她,以後由我負責她的工作好了! 我聽得莫名其妙,只覺她小器——我作為最高領導人,改變一個吃飯時間,又有說出理由,又沒有說你不是,哪裏羞辱了你?跟尊不尊重有何相干?我覺得無辜受屈,從此避開她,本來合作無間的關係,因為一件小事情,再也修補不了這道無緣無故的裂縫。 原來類似場面不時在職場和家中發生,特別當兩人在某些責任上擁有重疊權力時,便容易出現這種尷尬情形。 我跟過好的上司,懂得與我事先商量重大複雜事情,特別是人事調配和升降去留,我感到被重視和被栽培。我也跟過不懂管理的上司,與他關係好的話,便會跟我多商量一下(雖然都是聽他發表偉論);當我們關係緊張,尤其是他開始把我邊緣化,又或是怕我反對而要隱瞞我的話,便會盡量減少與我一對一討論事情。然而,他愈想避免花時間解釋和辯論,愈令關係疏離、猜疑增加,衍生不少誤會,最後真的釀成互不尊重。 大決策無私下溝通 激走副手 有公司二把手告訴我,大老闆沒有概念多開一對一的小會議,任何大小事務、重要決定,都是開大會宣布。最近,他宣布改組架構,成立一間新公司並由二把手領軍,然後問大家有何意見。二把手感到很突然和為難,因為有些顧慮和細節不方便當着十幾人面前談論,當中可能牽涉老闆的面子問題,或自己的個人意願,或對某些人的工作評估,或帶有內部機密。 總之,大老闆沒有事先與他溝通如此特大事故,他感到震驚之餘,倍覺不被尊重和信任,猶如一個低級職員或陌生人。早已萌生去意的他,認為這事乃駱駝背上最後一根稻草。他認為固執的老闆不會改變,更不去學好管理學,心死了,決定辭職。 我認為不一定是老闆不尊重他,只是很多上司以為所有事情都可以一次過與團隊開會,最希望省時,不用分幾次一對一商量。很多老闆又以為自己在外面已跟高人智囊經過了透徹分析,團隊不會有任何真知灼見。反正各人都在前線忙得不可開交,自己把策略通盤考慮好,交給團隊執行不就好了?最多是走一走民主程序,表面詢問大家意見,實情是吩咐團隊馬上執行任務。 除了貪快、貪方便,少不免缺乏對同事特別是心腹幕僚的同理心,他們沒有參與過前期的策略制定過程,不能接過

20201228-川普政府最後軍售:野戰資訊通信系統所帶來的效益

川普政府最後軍售:野戰資訊通信系統所帶來的效益 28 Dec, 2020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902/5121121?fbclid=IwAR02G4yynSHfZy-BdVkvIqH77DHOUsbuyjeKmABd0JcUFuQqrmCOqv8FFME 全球防衛雜誌

20201222-王臻明:因應西太平洋戰事爆發?美國海軍第一艦隊的組建與部署

王臻明:因應西太平洋戰事爆發?美國海軍第一艦隊的組建與部署 20201222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873/5111630?fbclid=IwAR2ybbRiMbzIWr-kZtF-nYYFJfZWjyABob-7P4snnCP8rvj-G4KVI0KRLz4 王臻明 鳴人堂

20201221-素黑:你可能判錯了自己

素黑:你可能判錯了自己 2020-12-21 不少人喜歡為自己的性格判症。可能玩過太多心理測驗,玩着玩着便當真了,喜歡發現那個「原來我是這樣」的結論,為了那點已得到救贖的自我安慰感,或若無法為自己的性格安一個標籤和定型的話,便像一葉無法靠岸的孤舟。可他們被自己定型的角色局限了,難以豁出全新的自己。   很多客人在見我時已預先為自己的性格或情緒障礙定格,急不及待告訴我他們的心理病「身份」。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大多只是從網絡或書本甚至電影故事裏認識到一些病名,自行對號入座而已,從未經過專業診斷。他們欠缺安全感,害怕無法被歸類的離群感,所以渴求加入不同的網絡群組才能產生存在感。 你可能都認同甚至「確診」自己自私、依賴、計較、沒自信、脾氣壞、渴求被愛、受童年陰影影響、介意別人的目光等。可說白了,這些性格缺點幾乎人人都有。性格本是多重因果的複雜合體,難以用幾個形容詞全面覆蓋其版圖。一個常見的例子是,表面看來是自大的人,內裏其實很自卑。 見過一個個案:客人對伴侶和家人經常感到歉疚,她最終評定自己是一個「自私」的人。真相卻是她患有過度自責症,傾向把責任往身上貼,覺得所有問題都是因為她沒有積極解決困難的結果。這令她老是在親人和愛人面前心軟,該分手卻分不成,包庇身邊人的惡,甚至把父母的爛婚姻也怪在自己不夠好。這可跟自私毫無關係,不過是為自己判錯症。 素黑

20201216-素黑:你不是要找回或做回自己

素黑:你不是要找回或做回自己 2020-12-16 人為何會滿足或失調、肯定或否定自己?當你的想法、慾望和期望相融時,會對自己感到肯定和自滿;相沖時,便對自己感到陌生,看不清心裏所想,失去自信,難做決定。 自身的問題已經複雜,周遭的人和事也相當複雜,可人總是糾纏在以為的「那個」困局中,沒察覺到原來同時參和了其他棘手的難題,包括關係或感情問題,個人生活、情緒、健康和財政管理問題,還有對外的溝通和社交問題等,直接或間接地生成當下的困局、情志或生理病。 你愈是無法整合自己的分裂,你愈是混亂,不單令自己困苦,還會影響別人。同樣地,你的不穩定,加上別人的內外不平衡,便會影響你,令你進入更混亂和迷失的狀態。這個你,是你又不是你。 每一刻的你都是在變動的自己,你不是要「找回」或「做回」你自己,而是要「辨認出」自己,每一個當下的自己。分裂容易令人痛苦,人有必要辨認出自己,其中一個目的是減低痛苦,包括自己和因自己而導致別人的痛苦。認出當下的這個你、這些你正在做甚麼,想甚麼,怕甚麼,愛甚麼,嘗試在分裂的自己中平衡情緒、慾望和行為,這樣能令你和別人舒服一點。 辨認出自己,重建一個整合和清晰的「自己」圖像非常重要,能助你成長,脫離困境,找到喜悅和樂活的方向。  我們都逃不了,需要面對自己。當你有能力看透自己的表裏,和眾多分裂的自己相處、整合、平衡和協調好,你才是你自己。 素黑

20201105-安裕:投票之後

安裕:投票之後 2020-11-05 美國總統選舉以往常見的一種結局模式:到了投票日深夜或翌日凌晨,候選人A宣布勝出,並說對手候選人B來電祝賀。失利的承認失敗,感謝各人支持和參與。今年是另一回事:特朗普宣布已經勝出,並且準備大事慶祝;拜登呼籲民眾要有耐性,因為票還未點完。南轅北轍之下,即是說,今年美國總統選舉,可能又要官司打到最高法院。 選舉新聞最大焦點不在投票日,而在投票之後。事件未來一個月或兩個月會怎樣發展下去,或者不少人已是心中有數:這可能是另一場的撕裂對峙的開始,且是看不到會怎樣結束。 昨天看美國電視台報道點票,同一時間打開電腦遊走網上媒體。與以往一樣,電視台是大堆頭製作,主播坐在記者和受訪者之間,問題一個接一個拋出去,觀眾能夠接收多少資訊各有不同。直播室另一端是最新點票情況,數據來源是電視台各自的票站調查,並非正式結果。朋友來電問,為甚麼A台與B台的選舉人票差別這麼大。我的回答是請他只看一個電視台,不要轉台了,否則必會暈頭轉向。 點票程序有一點要留意:美國幅員廣大,從大西洋到太平洋,投票結束後,先在大西洋一邊開始點票,傳統這裏是民主黨地頭。到了中西部是共和黨天下,去到西岸是民主黨傳統地盤。因此,民主黨候選人在開始點票後通常都會領先,真正拼得你死我活的是時區慢一個鐘頭的中西部,共和黨往往就在這時追趕上來。 到了選舉結果塵埃落定,接着是政府內閣組建。新人入主白宮,固然是全新陣容,不過,即使成功連任,也會盡量換人,想給國民一新耳目之感。如果不換官員,亦會更換職位,列根1981年主政,幕僚長是貝克(James Baker);到列根第二任期,貝克轉當財長。1989年老布殊上台,邀請貝克留任做國務卿,兩朝元老三項官職,極其罕有。 一朝天子一朝臣,政府官員不能留任就得離開華府,另謀生計。有人說,大選年最忙的是政界中人,此外是地產經紀和搬屋公司。今年選舉生變,官員忐忑去留,在暮色蒼茫的今日華府,那是另一種的心緒不寧。 安裕

20201103-安裕:投票日

安裕:投票日 2020-11-03 儘管已有超過8,600萬人提早投票,但是美國總統選舉正式投票日是今天11月3日,全美登記選民都可以到票站投票。由於今年提早投票人數破紀錄,有選舉專家表示,11月3日當晚能否趕及宣布誰人勝出,點票是一個關鍵;倘若有爭執,最有可能就是在這一階段發生。 我在美國時採訪過總統選舉,那種熾熱選戰氣氛是誰都可以感覺得到。選前的大量動員,義工打電話到每家每戶拉票,也有的是上門拉票,兩種競選行為同時進行。投票當日的天氣,晴天、陰天、雨天、刮風、冷暖,都是選舉因素。記得有一次在選前一夜的電視台深宵新聞,主播就各區明日天氣及降雨概率,詳細無遺以圖表形式講了十分鐘。 前面所說可能出現的點票爭執,2000年大選曾經發生。那一年是喬治布殊對戈爾,喬治布殊是前總統老布殊的兒子,戈爾是克林頓的副總統,選前一般看好戈爾。詎料喬治布殊愈戰愈勇,更在關鍵的佛羅里達州與戈爾鬥得不相上下。佛州點票時,由於投票機老舊,在選票上打孔打得不夠徹底;兼且選票設計差勁,有所謂「蝴蝶選票」(butterfly ballot),即兩個候選人名字像蝴蝶翅膀分列兩邊,打孔位置卻在中間,令工作人員難以點算。之後的都是歷史:投票當天沒有結果,要到年底最高法院宣布決定,最後是喬治布殊勝出。 今年選舉短兵相接,民調是否便是民意的真實折射,引起不少人質疑,客觀上令選舉氣氛更為激烈。可以想像,這一個星期共和民主兩黨的選戰大本營情況:所有人都在打電話,一人一本選舉名冊,電話一個一個打出去。大本營內滿是海報,大呼小喊此起彼落。到了投票翌日,一個陣營熱烈慶祝,另一陣營氣氛低沉,每隔四年,美國就會經過一次如此的選舉洗禮。 從過去五十年美國總統選舉歷史看,在野黨候選人挑戰在任總統,半世紀以來有三人成功,那是卡特、列根、克林頓。可是,卡特1977年上台之後,做了一屆就被列根在1980年選舉攆下台。在今天這個歷史時刻回首歷史,或許有助更多了解美國總統選舉。 安裕

20201029-安裕:國會之戰

安裕:國會之戰 2020-10-29 美國國會參議院甫通過最高法院大法官巴雷特的任命,隨即巴雷特到白宮宣誓就職。9月18日大法官金斯伯格逝世,不到一個半月,巴雷特一口氣在提名、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聽證、參議院全院表決過關,可謂神速。雖然巴雷特獲總統特朗普提名,但是也要參議院在共和黨手上,才能有如特快列車般通過。 美國國會分眾議院與參議院,前者有435名議員,兩年一任;後者100名,六年一任。儘管有指美國政黨的黨紀鬆散,可是若某黨控制國會一院或全面控制兩院,同屬一黨的總統推行政策時的壓力即會大減。當前美國國會是二分天下,眾議院是民主黨控制,參議院是共和黨掌控。兩院各有權力,委任官員和法官的權力屬參議院。特朗普在金斯伯格去世後不久說會盡快提名人選表決,當時遭到民主黨狠批。然而,現實是參議院在共和黨手裏,民主黨多番抗爭不果,最後一如所料通過提名。 不過,若總統來自A黨,國會兩院由B黨控制,那就隨時可能出事。記得1995年11月到大阪採訪亞太經合組織會議(APEC),就在峰會召開前夕,美國宣布因為政府停擺,總統克林頓不能與會。那時克林頓面對的是共和黨控制參眾兩院,政務舉步維艱。那次APEC峰會由於克林頓甩底,主辦國日本極其失望,傳出克林頓未能與會消息是大阪當日時間午後,日本外務省官員臉色鐵青一句話都不說,過了這些年仍然印象深刻。 美國總統大選年的選舉,不單選總統,還有選國會議員和各州巿議會議員,有的地區可能選法官等公職人員。一張選票上,要選的人有一大堆,選民走進票站要一段時間才出來,就是因為要選的人太多之故。 11月3日的投票日,選總統固然是大事,選國會議員亦寸土必爭。共和民主兩黨當然希望囊括總統參院眾院「大三元」;即使總統選舉失利,也要力爭包攬國會兩院,形成包圍中央格局,令白宮主人寢食難安,利於與行政部門就內政外交討價還價。今年美國大選,國會控制權的得失勝負,也有相當看頭。

20201214-素黑:你害怕看透自己嗎

素黑:你害怕看透自己嗎 16:26 14/12/2020 客人來找我都是因為「看不透」當下的困局,希望我能幫助他們看清楚盲點,找到出路。他們到底看不透甚麼?主要有兩方面:一,走進死胡同,看不透目前的情況和困局。二,看不透自己,對自己愈來愈陌生,甚至害怕看進自己的骨頭裏,一直在逃避面對真相。這種情況非常普遍。 很多人表面上想看透自己的心,更了解自己的「本性」,知道真正想要甚麼、做甚麼,真的走到大門前,偏偏不敢舉步跨進去。有人想看通自己,有人卻害怕看透。 人為甚麼害怕面對真實的自己?其中一個原因,是害怕看清楚後不能再逃避,必須面對和承擔,有道德責任改善自己。「面對」原是沉重的擔子,有人害怕承擔不起,有人不願意負責任,怕辛苦,怕付出,怕努力。 很軟弱是不是?是,人性本如此。 你會問:我應該是最清楚自己的那個人,為何還會有看不透自己的時候? 人很複雜,由多個分裂的自己湊合而成,沒有一個前後一致、完整的你。這個你在努力,那個你在退縮,另一個你很善良,再一個你在偽裝,還有一個你一心只想放飛任性…… 分裂沒有好或不好,只是一個腦結構現象。人的心腦結構很複雜,可同時呈現、發展和混合不同的反應、想法、慾望和期望等各自相融或相沖的狀態。當人遇到難關或需要選擇時,那些分裂的自己便蠢蠢出場,令人陷進混亂不安中,看不透自己,失去自控或自主能力。下一篇談辨認出自己的重要。 素黑

20201209-素黑:懶才是絕路

素黑:懶才是絕路 2020-12-09 我在處理她的個案時,她不斷的重複說:「我覺得這輩子應該遇不到真心愛我的人了。」大數自己做人有多爛多失敗。因為曾跪求分手男友回來,做了令自己很丟臉的事,覺得自己不值得原諒。再說下去,便扯到從來沒覺得家人真心愛過自己,感到委屈。然後不斷重複問:「真的能原諒過去的自己麼?如果原諒了自己卻又會犯從前的錯,那還值得原諒嗎?所以我覺得不能輕易放過自己呀!」 沒完沒了的自我否定,目的只有一個:自己是個不幸的、不值得的人,博取別人的可憐和自己的唾棄。這是念咒般的自我催眠,希望訓練成癮,只要不斷說下去便能確定自己沒出路,藉此逃避調校自己的行動。噢,不過是個裝可憐的逃兵,不想努力改善自己便投降了。 走不出或自製困局的人都活在兩個自己裡:一個長期助長負面想法和行為的慣性,以致習性難改;另一個是自己一手助養的心魔,不斷煽動自己重複以上的慣性,令自己盲從和定型,懶得改進。 要走出困局,必須脫離這兩個已合體的自己,建立第三個自己:理想的自己,即是想成為的那個自己,但必須靠努力實現,可這正是你最想繞過的環節。人都可以改寫命運,重畫丟過的臉,活出一個新面孔的自己。別怕做過丟臉的事,人都是靠丟臉才能鞭策自己進步不回頭的,就是因為太丟臉啊,還要再丟一次嗎?原諒自己不是乞求誰的特赦,是需要決心努力改善自己後才能重新得到的自我肯定。懶才是絕路。 素黑

20180703-天下:保持單身!如果你還在期待「幸福快樂日子」

保持單身!如果你還在期待「幸福快樂日子」 2018-07-03 愛情不是通往「從此過著幸福快樂日子」的單程票,為什麼呢?因為根本沒有那樣的地方。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譯 張詠晴 天下Web only 世界上沒有一個奇幻村落叫做「不吵架村」或「永遠相安無事村」,宇宙中也不存在一種小天使會在情侶吵架時,飛過來撒下綺麗金粉,阻止一場紛爭。 感情中,難免會有一方受傷;總有人會做出類似混蛋的舉動、或是說出惡意的話。 但,那又怎麼樣?其實你不需要童話結局、童話人生。 反之,你和你的伴侶必須深深理解,相處本來就不容易。而且,要在有了這份體認之後,還確定自己就是要談感情。說誇張一點,就是你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種壯士斷腕的決心。 不管你多麼喜歡、迷戀對方,感情都會帶來痛苦的成份。這無關你事業多成功、多富有,甚至跟你們最甜蜜時期的山盟海誓都沒有關係。 感情路上佈滿荊棘,無關你們曾無數次開懷大笑、無關你們曾為對方做了多少犧牲,甚至無關你們多少次以情侶或夫妻之姿達成一個又一個里程碑。 無論你再怎麼寬容,脾氣再怎麼好,愛情不會總是歡愉。(延伸閱讀:和另一半大吵 怎麼吵才對?) 作為人類,我們就是會把事情搞砸。不論你多麼小心、或是你多麼善良,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就是會出差錯,有時還錯得離譜,而這些陰錯陽差,將深深影響兩人的感情。 或許有一天,你從床上醒來,心情無端的不舒坦。原本具有同理心、溫暖的自己,變得暴躁,看什麼都不順眼。 或者有時候,世界在你必須行經的路上,擺下不請自來的危機。當危機讓你難以承受,甚至大到把你的感情也拉下陪葬。 你和你的伴侶,總會出現有負於對方的時候。 總會有那個時候,你不再能體諒對方。在情緒上,你們把彼此逼瘋,然後有一方吐出了難以收回的話。 會有一天,你們看對方怎樣都不順眼,直到過了幾小時、或幾天之後(有人甚至幾個月),才終於有人認清,自己擺了太久的臭臉,於是低姿態示好,或是假裝沒事去問對方「要不要吃牛肉麵」。 互相給對方製造些痛苦,本來就是愛情的一部分。這是因為,你愈是愛對方,你愈是容易受對方影響。愛得愈深,你便賦予對方更大的影響力道。你愈是珍惜一段特殊感情,這段關係籠罩風暴時,你就愈是受傷。 多數人,一生總會心碎幾次。但只要你認清楚自己在哪裡踏錯步,一定可以找到迎向下一段感情的力量。 你要知道,下一段感情還是會有爭吵,一定會有人傷心。但

20201207-素黑:天地一循環

素黑:天地一循環 19:53 7/12/2020 她是棄嬰,被養母抱回家,原可以死在街頭的。她卻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沒有人要的孩子,對家庭感到自卑,嫌棄父親是個鄉下農民,母親「沒文化」,「只是」小學老師,不夠體面,脾氣暴躁易怒,缺乏當媽媽的細膩。  她沒計劃好便生育,現在已有兩個女兒,對丈夫和女兒都沒耐性,脾氣也不好。找我做個案,不斷埋怨自己被遺棄,沒有人對她好,自命受害者,懷恨生父母不要她不負責任。 她的死穴是嫌棄和自傲,理所當然要求被愛受寵,借棄嬰心結放大自卑感和受過傷害,瞧不起父母和別人,即使明明命運不錯,起碼被收養了,一直受家人寵愛沒有嫌棄她,給她衣食、教育和一切。何不想想假如當初收養她的是壞人,打算長大後賣她當娼妓?已擁有的人都不知足,總是覺得別人欠了自己。 其實最嫌棄她的是她自己,活在「我本來應該更好」的貪念裡,找藉口不肯接受自己的背景和成長。沒修為的她沒計劃好便生孩子,不自覺地重複了生父母的路。自己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哪有資格埋怨誰! 沒有人理所應當是受萬千寵愛的公主或王子,你現在的欠缺都不能賴到父母身上。愈是傲氣重的人愈要修謙卑和知足,已當父母的應學習去愛孩子,孩子是上天給你機會彌補父母不濟的遺憾。別幼稚地執著要有完美的原生家庭關係,這只是貪慾的陷阱。天地一循環,受過養育之恩要回報,不知恩沒良心的人,當心遲早被自己的子女唾棄。    素黑

20201202-素黑:別迷信童年是禍根

素黑:別迷信童年是禍根 2020-12-02 她找我做視像個案,事前在提案表格裡寫了極詳盡的童年往事。問為何,是否有童年或原生家庭問題想解決?她的回答很奇怪:「我沒有童年或父母問題要處理,只是學過心理學,知道有童年陰影,總覺得我的問題都出於那裡。」她其實找我處理工作不順和感情問題。 「童年陰影」是被濫用的心理學詞,她肯定誤解了。以童年經歷解釋當前性格和際遇問題只是其中一個方向,不一定正確。不少客人都犯了同樣的毛病,以大量形容詞替自己做性格分析,像掘坑一樣愈挖愈深,「總覺得」裡面會有重要線索和關於自己的秘密,卻把挖坑變成目的,忘了應該全方位地探索其他源頭。 把問題的遠因歸咎於童年經歷總是沒錯的,也沒有人能否定你。道理很簡單:沒有人能不被成長經歷影響而變成今日的自己,但處理目前的問題或性格弱點,並非必須從童年入手,更不能預設童年有問題。反正成熟的人,不會把童年的問題帶到今天。 譬如你想處理性格軟弱的問題,源頭可包括成長經歷,但更多可能是你年前選擇和強勢伴侶結婚,變得越來越弱勢,不敢反抗。原因複雜,涉及感情、財政、家族面子等,更不能忽略長年痛症令你漸漸意志消沉,失去自信和力量的實況。 除非是經歷過很嚴重的童年創傷或不快事,不然還是建議針對性地先著眼於現況,不要迷信童年是禍根,反而應學習讓童年欣然過渡到成年,慶幸現在的你可以導航自己的命運。 素黑 

20201130-素黑:不是不該怨便能不怨的

素黑:不是不該怨便能不怨的 2020-11-30 她的父親去世了,她深感內疚和遺憾,恨在他臨去前沒有為他善終。事實上,她天天到醫院照顧他,只是深知對他不夠好。爸爸軟弱、出軌、酗酒、不上進,小時候對她不好,長大後還多次摸過她的胸。「在他走之前他應該最想得到我的關愛,但我沒有滿足他,有時還刁難他,覺得自己沒有成長。我從沒說過恨他,其實好想大聲說出來。」 這可是他種下的因果,不能全怪到自己身上。 對父母懷恨或埋怨是沒成長,但不一定是錯,要看因由。受過父母傷害,艱難挺過了,不是覺得不應該怨便能不怨的。合理的怨恨沒問題,問題只是壓抑了,沒有轉化恨。你可以內疚,但不能否定是誰先對你不好。你能做的不是沉溺在遺憾或怨懟裡,抑或想改變他們,而是修養好自己。如她可嘗試理解爸爸的難處和軟弱,假使他有能力,上進和負責任一點的話,應該可以做一個較好的丈夫和爸爸,但他沒有。被他摸過,不能原諒他是合情合理,要內疚的應是他。 事實上,很多父母對子女都不夠好,不負責任。子女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知命,不要讓自己重複父母那樣的不好便已進一步,沒有白出生。 有人能跟父母親密,有人很淡薄。每個家都有獨特的、也許是前生續約的緣分,是親是疏輪不到你強求。人不是為跟父母黏在一起才出生的,你有其他任務要去修成。別設定兩代關係的必然道德,犯了愚孝或愚愛,助長了心結,這才是兩代要修的功課。 素黑

20201125-素黑:愛生愛,美生美

素黑:愛生愛,美生美 2020-11-25 我的生活美學家好友關琬潼,最近以她的品牌Simply Pleasure跟「香港傷健共融網絡」合作,推出了一個分享六感美學體驗的「愛•共融」項目,緣起是一個關於殘疾人與健全人,由相遇到攜手為建構共融社會努力的動人故事。 琬潼因為透過該網絡領養了一頭退役導盲犬,遇上了總幹事莫儉榮先生,發現他對美有所追求。該網絡中不少視障成員都希望自力更生,莫先生更希望能幫助他們下一代的教育。琬潼感到人生總有一個使命,這次的遇上是緣分到了,於是想到以她的專長為他們設計禮物產品,希望可持續合作,推出常規禮品,讓購買者自動捐款,實現讓視障者自力更生的願境。 她有感一般人認為視障者有缺失,不應追求美,但她反而覺得視障者的感官比一般人敏感,同樣可以感受美,提升生活質素。接觸交流時,她感到他們的生命力很強,也熱切地希望貢獻社會。她深深感動,很想分享這個信息:在美面前人人平等,重要是願意開放心靈。 愛生愛,美生美。這是琬潼的信念。 剛推出的是一系列聖誕慈善禮盒,能讓全人類從感受觀、聞、觸、聽、嘗的五感到達第六感的「心」。禮盒內含優質茗茶、鳥結糖、蝴蝶酥,甚至還有手搖音樂盒,而手工曲奇餅上更可以摸到盲人凸字「心」。如斯細緻的心思,是為創造愛美、共融、超越和感恩之心。是一份太叫人感動的心意,也是讓人人平等地享受生活美的奇蹟。願大家支持。查詢Whatsapp: 6368 0781 素黑

20201123-素黑:物器‧親手造

素黑:物器‧親手造 2020-11-23 最近去已變成夢工場的深水埗看一個花器茶展覽,展場設在「物器堂」。推門進去,正在教授陶作的導師竟然認出我,原來是我的讀者兼之前有緣在線上認識的陶藝家Karen。這家陶器店、教室兼展覽館由三個陶藝女子共同創立,抱持讓人人可實現親手造物器的教育理想。為教人學懂欣賞陶作藝術,二樓特設展覽場地,開放給陶藝家申請做展覽。 透過地舖偌大的落地玻璃,看見學生在埋首捏泥,造型和拉坯,每天從早到晚為路人展演陶作的魅力。開店大半年,已成為大南街最動人的流動風景,吸引了不少慕名而去的學生。Karen說學生來自不同性別和年齡,有情侶或朋友結伴去,有家長帶孩子去,有設計師專程去學藝。有人買月票天天去練習,找回對自己和生活的歸屬感;有人因疫情失業去學陶作,努力訓練的成果竟意外地吸引到不少客戶的訂單。 陶藝的精髓,在於製作過程的不二心,和不能預計窰燒成果的修煉,它原是教你學做人。 為自己和別人親手造一頓飯、一個碗、一個口罩,能療治焦慮、不安、抑鬱和自卑感,因為「親手造」能締造獨一無二的矜貴,令人重拾自信,肯定自己,感受和分享親密美,專注的過程能換來修為和喜悅。有甚麼比親手把原始素材混成一件獨有的物器帶回家或送給你愛的人更窩暖? 失去興趣、死守計劃、迷失方向、害怕和喜愛變化的人都適合學陶藝,找回親手創造驚喜和可能性的體驗,人便踏實多了。 素黑 物器堂Whatsapp:9863 2210。

20201118-素黑:自主的舊琴凳

素黑:自主的舊琴凳 2020-11-18 伊妮是個很好的女子,由讀者變朋友,我總是當她妹妹一樣寵愛,鼓勵她追求自己的心願,專心做創作,抓緊機會到她心儀的音樂學院留學。催促了兩年,她終於決心辭掉享有穩定收入的中學教職,投進不是很多人敢於挑戰自己的自僱生涯,私人教授音樂,創作樂曲。  心念一轉,果敢行動,生命便不再一樣了。她說:「現在不會像以前那樣任性花錢,一分一毫都珍惜,人也踏實了許多。 」看似收入不穩的工作,反而做得更隨喜自在。 自由才能給你真正的心安穩。 落實夢想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為自己一手爭取的好報。請不要羨慕她,你做不到只是對自己不夠好,寧願守在舒適區,不要埋怨日子待薄你。  由於我曾撮合她跟某歌手合作作曲的美事,可愛的她嚷著要來報答我,疫情關係久久未能成事。最近緣分到,我需要更換高度不適合的琴凳,問她可知哪裡能找到二手的,她竟說正好有一張舊凳等待送人。原來是她自七歲學琴坐到現在的寶物,不捨得隨便送贈未懂珍惜的學生。 世上哪有這麼湊巧的事?我有理由相信這張舊琴凳蠻自主,足足等了我二十年。它的高度出奇地正是我所需要的,還是一直想要揭開能放琴譜的款式,怎樣說也是一份奇妙的善緣。 伊妮教琴已漸有名氣,學生不乏大人、小孩和明星,慶幸她沒有把音樂造詣埋沒於學校教職。在充滿制肘的年代,看著一個年輕人勇於踏上自主路,心裡是難掩的欣慰。 素黑

20201116-素黑:你可能不過是在助養伴侶

素黑:你可能不過是在助養伴侶 2020-11-16 她比男友大十多年,求的是感情和肉體上的慰藉,不期望婚姻。她離過婚,生過孩子,早已不再沉溺於非結婚不可的執著。  她擁有自己的企業,小男友很依賴她,在她的公司打工,恃自己是老闆娘的小鮮肉情人而不上進,遲到早退,做事不交帶,懶散成性,常常在上班時間偷懶打機,沒有人敢說他半句。 她看在眼裡。他們已同居一段時間,回家後她會批判他,他假裝聽話會改善,對她甜言蜜語,給她想要的肉體溫存,可是第二天又忘了,沒有任何改善的誠意。她忙著賺錢談生意,在公司根本沒有時間管他,只好回家吵架。  她忍了兩年,終於爆發。他原來也一直忍著她,說他也不好受,在公司裡所有人都背後說他吃軟飯,父母也不同意他跟一個已婚帶著孩子的大齡女人在一起。她罵他貪她的錢,他罵她貪他的性。再醜的話都說出口了,覆水難收。她提出分手,他跑回老家去,卻一直拖著不願意分,說可以不做情侶,但想保持友好關係。說白了,他就是過慣飯來張口的容易日子,早已忘了需要努力養起自己的本分。 她也不捨得他給的戀愛感,不想一個人睡。兩個人在貪慾與互相厭惡的矛盾之間糾纏不清。 伴侶不是助養兒童,你的責任不是供養對方,等他長大。 不管是男是女,當對方的心智未成熟又強烈依賴你時,你不過是在幫對方的父母助養孩子,對方也不過是當你是討物質照顧的代父母罷了。這種不淪關係,你說要不要得?    素黑

20201127-何靜瑩:中層管理

何靜瑩:中層管理 20201127 明報副刊《職場》 任何一個最高領導人深知中層管理人員是執行力的關鍵因素,無論董事會或CEO理念有多崇高、策略有多準繩,如果中層經理因各種原因不賣力推動和執行,結果是帶着理想入棺材。 眼見許多機構投資在中流砥柱的中層人員,的確乏善足陳,無論是在職訓練還是外聘培訓,頂多投資在較出眾的小部分中層,其餘的大多是隨着階級高低而決定培訓費用。普遍是每年聘請一個大路一點、價錢相宜的講員,說一些不痛不癢、「阿媽是女人」的題目,心理上和形象上交貨便算了,質素如何、效果如何、適切度如何,高層卻不大理會。 平日沒有用心培訓中層,茶餘飯後卻抱怨中層不濟無能,或青黃不接,或添煩添亂,究竟是誰之過? 誰是中層? 籠統來說,在大機構裏,CEO對下兩級至部門主管屬於中層經理;在中小型機構,CEO對下一級至管理少至一人都可算是中層。有些中層亦可不用管理下屬,而是牽涉中高層事務,擁有資深專業知識,協調跨部門工作等。 中層管理者除了要鞏固專業技能、硬技術之外,最大挑戰是培養各式各樣的軟技能,尤其是人事管理,當中牽涉須長年累月培養出來的判斷力、拿揑分寸、優先考量、危機意識、權力運用、管理而非逃避風險和衝突。 最困難的是學習兩難之間的判斷——不一定是50:50的平衡,也不能凡事中間落墨,而是因應處境(context)而作出不同的分析和行動。機構提升中層經理的質素,就是不斷幫助他們衝破一些關鍵的二維思想:穩定vs.挑戰常規、企業紀律vs.靈活、規律vs.創新、技術vs.人事管理,對上司不卑不亢,對下屬、對外不慍不火。 以上這些內在修為及審時度勢能力,都是軟技能,需要直屬上司或CEO的日常指導,有時也要聘請外界作有系統的培訓。最有效是透過「案例分析」來培訓中層,尤其是抓着正在發生或剛結束的事情作為例子,作實在具體的日常指導,讓中層馬上做反思。 上司適時介入助劃界線 有一間跨國企業找我分批培訓過千名中層經理,由於牽涉相當大的全球協調安排,公司委派了超過5名中層經理處理這個課程。我們的事前準備已花上兩三個月,舉行了5次會議,還有兩輪給高層主管trial run。我認為已準備就緒,但當中3名中層經理還要提出會面,再一次要求把我的25頁PowerPoint slides(投影片)次序調動。 我一直欣賞他們的嚴謹態度,不過他們已走火入魔和管多了,而且舉棋不定遲遲不敢啟動課程。我回覆說不

20200924-RFI:【專訪】蔡霞:中國缺乏人文主義精神,和平轉型之路將非常艱難

RFI:【專訪】蔡霞:中國缺乏人文主義精神,和平轉型之路將非常艱難 發表時間: 24/09/2020 - 16:33 更改時間: 24/09/2020 - 16:35 作者:艾米 蔡霞教授曾在中央黨校教了15年書,2012年退休。在接近中共核心的學者當中,她被認為是極少數敢呼籲民主改革的聲音之一。她在最近的講話和文章中嚴厲譴責了中國共產黨和習近平,稱習近平是“黑幫老大“、中國共產黨是”政治殭屍“,最終導致中央黨校開除了她的黨籍,且剝奪她的退休金。但蔡霞沒有因此停止發聲。她最近也接受了法廣專訪,從捷克參議院議長訪問台灣引發與中國的外交事件風波談到捷克和平民主轉型的啟示,以及中共以黨性反人性,中國缺乏人文主義精神帶來的後果。 繼續瀏覽後續法廣:捷克參議院的議長維斯特奇爾9月1號在台灣立法院演講時,用中文說出了“我是台灣人”,被媒體廣泛報道,讓人聯想到1963年肯尼迪總統在共產鐵幕寫的西柏林用德語喊出的“Ich bin ein Berliner ”(“我是柏林人”)。時間上的巧合,捷克議長訪台的同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正在柏林訪問,他對捷克議長訪台直接發出威脅,說這是“與14億中國人為敵”而且“一定要讓他付出沉重的代價”,也引發歐盟多個國家一致反彈。從肯尼迪到維斯特奇爾的喊話,之間隔了近60年,時光荏苒,但共產主義和自由民主世界之間的那塊鐵幕似乎依然存在? 蔡霞:我的感覺是這裡面有個東西:首先,無論是肯尼迪總統還是現在的捷克參議院議長,他們都有很大的政治勇氣。這個勇氣就是對着從來就不把“人”當“人”的極權意識形態喊出了不論是“柏林人”還是“台灣人”這樣的聲音。不管是在什麼地方喊出來,我首先注意到的是“人”這個字,因為“人”這個概念在極權主義的意識形態中是不存在的,他們只有政黨、所謂的“國家”、政權及其所謂的“政治目標”,所有人都是他們的工具。作為一個人的尊嚴、人的價值,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上,或者在人性的角度恢復人的尊嚴、人的價值和人的主體意識,在極權意識形態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因此,我認為王毅外長才會有這樣野蠻和強悍的“戰狼”姿態,公然去威脅一個國家的(參議院)議長,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對於王毅或中國的極權統治者來說,他們就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識形態之間的對立和衝突的基礎何在?就是“人”,把人作為主體,把尊重人作為很高的要求和目標,自覺遵行這種道德規

20200930-孔誥烽:【華府看天下】加速溫室氣體排放中國贏,還裝氣候救星無恥到極

【華府看天下】加速溫室氣體排放中國贏,還裝氣候救星無恥到極 2020-09-30 在上周的聯合國大會,美中領袖針鋒相對。美國總統特朗普譴責中國隱瞞疫情導致全球瘟疫大災難,也攻擊世界衛生組織在中國影響下,加入誤導世界,讓全世界到了一月底還以為中國疫情沒有人傳人、沒有很嚴重。中國自己封城限制人口流動之時,卻開放航班飛到全世界,還攻擊別國限制中國旅客入境。 現在隨著歐美和世界各地疫情持續,中國以其強力極權機器與新聞封鎖維持零感染,大家好像已經忘了中共作為全球瘟疫始作俑者的責任。導致瘟疫在全球失控,有兩種不同的責任。第一種責任是讓病毒出現和擴散全球的責任。無論病毒源頭是野味市場還是實驗室意外,中共封鎖消息和有意無意讓武漢、溫州帶毒者走遍全球的責任,無可抵賴。第二種責任,是瘟疫已經全球化後,怎樣防守本國和控制本國疫情的責任。歐洲很多國家和美國很多州分,明顯是沒有盡到後一種責任。但也有很多國家和美國地區做得很好,如韓國、台灣、德國、紐約等。 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沒有盡到第二種責任,不等如中共可以逃脫第一種責任。這就正如消防員沒有盡責盡快控制火勢,不等如引發大火的縱火者沒有刑責一樣。 用歐美疫情嚴重來取消中共責任的講法,邏輯混亂,妄顧現實。但中共開盡輿論機器,在全球散播這種講法。世界各地,又偏偏有太多因為不喜歡特朗普而要將美國講成是全球最大惡魔的媒體、學者中伏,有意無意成為幫中共開脫罪責的幫兇。 而在同一個聯合國大會,習近平不點名攻擊美國靠著拳頭大霸凌他國。習更聲稱會遵守巴黎氣候協議承諾,在2030年讓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達頂,之後減少排放,並「承諾」中國在2060時達到零排放。很多對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議懷恨在心的朋友,一聽到習近平講零排放,便立刻興奮到跳舞。媒體爭相報導討論,甚至用上「中國打救世界」的標題。 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習近平又在空口講大話。如果你看看全球各地二氧化碳排放的數據,便會發現,歐洲和美國,在10年前左右,已經達到溫室氣體排放頂峰,之後不斷減少排放。在2000-2014年,全球已經有超過30個國家成功將經濟增長與溫室氣體增長脫鉤。這些國家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經濟繼續增長。這三十幾個國家,除了美國、加拿大、西歐等西方發達國,還有波瀾、匈牙利、捷克等中等發達國家、新加坡、日本等亞洲國家,和象牙海岸、牙買加等發展中國家。 中國離溫室氣體增長與經濟增長脫鉤還很遠。

20200923-孔誥烽:【華府看天下】中共「國師」點名匯豐顛覆中國,全球銀行前景堪憂

孔誥烽:【華府看天下】中共「國師」點名匯豐顛覆中國,全球銀行前景堪憂 2020-09-23 近日,匯豐銀行不斷受到中國和美國的攻擊。中國商務部在9月18日公布針對外國企業的《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後,《環球時報》即估計匯豐將榜上有名,成為中國政府的制裁對象。 不到幾天,國際媒體又巧合地獲得世界各大銀行向美國政府匯報疑似犯規洗黑錢賬戶的外洩文件,裡面列明匯豐銀行原來一直都在幫疑似或證實的罪犯大戶清洗天文數字的黑錢。這些資料公開了在陽光之下,美國政府不對匯豐施行嚴厲制裁,也一定要對其徵收巨額罰款。 匯豐銀行總行外的銅獅,年初被不滿匯豐與中共合作,查封抗爭基金賬戶的示威者火燒。跟著獅子像封棺一樣被封在木箱內進行維修。不少論者現在見到匯豐屋漏兼蓬夜雨,都說是與年初的風水破局有關。 但匯豐落得今天的境地,其實乃是很多曾經在中西方兩邊通吃的跨國企業現在面對困境的寫照。當年在美中和諧時兩面通吃得最肚滿腸肥的企業,今日在中國戰狼獨戰全球的新形勢之下,成為最倒霉、最兩面不是人的出氣袋,可說是「有咁耐風流」,怪不了人。 匯豐當年與華為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下做了很多最後被證實,是與伊朗等中共盟友繞過國際制裁有關的交易,令美國耿耿於懷。華為出事之後,匯豐又根據美國政府要求提供被美國和加拿大用來檢控華為太子女孟晚舟的證據,令中共懷恨在心。 自孟晚舟被捕後,中共官媒,便不斷散佈匯豐配合英美國家對付中國的陰謀論。今年六月,中共戰狼時代消息靈通、直達天庭、言出必中的國師級學者強世功,便發表了一片題為「為甚麼梁振英緊盯匯豐不放?」 的奇文,為梁前特首攻擊匯豐的社交媒體帖文造勢。 梁振英在社交媒體警告匯豐「萬萬不能一邊賺中國的錢,一邊跟着西方國家做損害中國主權、尊嚴和人民感情的事」。而強世功則將匯豐問題,從梁振英說的「中國人民感情」的層次,提升到中國國家安全的層次。他說:「匯豐銀行在香港國安立法問題上的態度,讓不少人聯想到孟晚舟事件。在一些人看來,匯豐銀行積極配合『五眼聯盟』的情報收集,直接威脅到香港的金融安全。」 在強世功眼中,匯豐根本是英美帝國主義放在香港,用來搞垮香港與中國的工具,他說:「梁振英先生的擔憂,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表面看,香港的『港獨』勢力危脅到國家領土安全和政權安全,但『港獨』勢力之所以在香港慢慢滋生、發展壯大,在他看來,是因爲香港回歸之後始終有一個『幕後政府』(deep state)。…
Dating a Strong Woman:跟「女強人」約會前你該知道的事 APR 28, 2015 KATY 很多男人在形容理想的另一半時,多半都會期望是個溫柔婉約、貼心的女孩,因此多數人在遇見女強人時都會退怯,不過跟強勢的女人在一起其實比你想像得還美好。有想法、懂生活的她不會只是身邊那個默默無聲的女孩,而是能夠與你一起分享人生、為目標努力的伴侶!作家James Michael Sama與讀者分享12件和女強人約會你該知道的事,同時兼具堅強與柔情的她們,會是你遇過最好的情人。   1. 不要期望她一天到晚跟你甜言蜜語比起拐彎抹角,她更希望你直來直往,因為她也會這麼對你。如果有什麼事情讓她困擾,她會讓你知道,不需要你來猜測,同時她也是個懂得如何解決問題的人,更希望你也是。如果你想要每天都被甜言蜜語圍繞,去買個甜到不行的杯子蛋糕或許比較快。  2. 不要期望你可以透過簡訊跟她溝通這樣的女人通常都是有效率的溝通者,她們不喜歡每件事都用訊息來來去去的傳,而且又講得不清不楚。一些日常生活中保持聯繫的訊息還可,但多數時候她都喜歡面對面或用電話溝通。  3. 不要期望她會被你誇張的賣弄給影響任何試圖想要讓她忌妒的幼稚行為,像是在Facebook上放上你和其他女人的照片對她來說都沒什麼意義。女強人知道自己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物,如果她選擇了你,就表示她會對你專一,也期望你會做到一樣的事。所以別想跟她玩這些無聊的把戲。  4. 不要期望她會跟你聊些沒意義的話題成熟的女人有世界觀、熱情且有想法。她們很樂意跟你談論重大議題,所以想跟她在一起,記得關心社會、時時跟上她的腳步。  5. 不要期望自己可以什麼決定都不做很有可能她有一份壓力很大的工作,每天都要花很長的時間在辦公室處理事務、做決策,不要想說晚上見面時,問到想吃什麼的時候,可以出現兩人在那邊說「不知道耶!給你決定」這種話,她希望你也能果斷有意見、懂得計畫。  6. 不要期望她會忍受你不尊重她沒有任何女人應該接受這種事。現代女人勇敢、自信、知道自己要什麼,她們不會接受和一個不懂得如何對待、不尊重女性的人在一起。  7. 不要期望自己可以瘋癲、任意行事如果你說你要去做什麼,無論這件事是否跟她有關,你都要知道自己該為自己的決定負起全責。  8. 你可以期望自己隨時都會受到激發跟女強人約會就好像隨時有人在背後推你一把。她的生活有目標、對未來

20201027-安裕:倒數一星期

安裕:倒數一星期 2020-10-27 下星期二是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至上周為止,據報已有5,000萬人提早投票。若以2016年大選投票總人數136,669,276為基數,即是可能至少還有8,600萬人將在11月3日投票。由於今年提早投票情況踴躍,不少選舉專家估計,今年大選投票人數可能比上屆多。早前在社交媒體看到不少美國名人呼籲民眾投票,一人一票表達態度,成了共和民主兩黨的動員焦點。 今年選情比以往激烈,四年前特朗普對希拉莉,雖然也是激鬥,絕不是今年那樣的埋身肉搏你死我活。一般而言,民眾在大選年觀察選情,比較可靠的做法是省覽一眾民意調查,即使問卷稍有不同,畢竟仍能看出一個大概。不過,事情到了上屆出現變化,希拉莉民調長期領先,最終卻輸掉大選。這一情況在今年更是明顯:即使拜登在全國範圍民調佔先,可是不少民眾認為真實情況並非如此。民調竟然不能贏得民眾信任,可謂意料之外。 那天,與在美國的朋友談到今年大選。他說,今年誰勝誰負此刻完全猜不着,但是有一樣擺明已是輸家,那就是民意調查。他提到1988年總統大選,投票結束後、開始點票不久,很快就有電視台報道,根據票站民調,推算老布殊贏得大選。他說的是事實,美國社會很多民調,雖然有幾個百分點的誤差,民眾通常視之為可靠的調查。想不到今年選情短兵相接,一些民調引起質疑,莫非這就是後真相時代的特點? 選情發展至今,人人都把焦點放在幾個「搖擺州份」,像賓夕法尼亞、佛羅里達、密歇根等。特朗普上屆在這些州擊敗希拉莉,到了最後,即使希拉莉在普選票壓倒特朗普,但就輸在選舉人票。美國總統選舉決定勝負的是選舉人票,希拉莉吃敗仗無話可說。上屆選後,一個老掉牙的爭論又有人提出來:要不要修改選舉人票制度,以普選票制度取代。當然事情之後不了了之,民主黨內部亦沒人敢揹上「輸打贏要」的惡名。 今年大選未到投票日已是爭拗多多,11月3日當晚會否得出最終選舉結果,這是一個不少人的疑問。情況到底如何,七天後自有分曉。 安裕

20201023-安裕:美國與印度

安裕:美國與印度 2020-10-23 美國特朗普政府兩員部長,國務卿蓬佩奧(圖)和國防部長埃斯珀,下星期將訪問印度。這是美印之間第三次「2+2」會議,亦是美國與印度愈走愈近的明證。如果說,今年二月特朗普訪問印度並簽署30億美元售武合同是兩國關係趨向密切的一步,蓬佩奧及埃斯珀下周到訪新德里,則是美印在實務操作層面的大步走近。 特朗普三年前提出印太戰略,傾力拉攏印度入局。今年初特朗普訪印,其間簽署的軍火合同,包括印度最想要的「阿帕奇」攻擊直升機。這種直升機在1991年波斯灣戰爭大出鋒頭,把伊拉克坦克打得落花流水。但是,美國一直不太願意向印度出售「阿帕奇」,箇中原因,很可能與地區軍力平衡有關。不過,當美國調整亞太戰略,擴大至印度也包括在內,「阿帕奇」談判過程變得順利。而且,美國現時賣給印度的是AH-64E型,是美軍也在使用的新型版本。 美國對外出售武器有等級之分,最好的一級賣給英國、以色列等關係密切盟友。今年五月,以色列突襲敘利亞基地,據稱當時出動的是美製F35戰機。這款戰機是美國盟友才可買到,以色列是全球第一個把F35用在實戰的國家。AH-64E的用家,除了英國、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國,現在還包括印度,客觀上闡明,當前的美國與印度關係密切程度。 美國接近印度,欲以聯手對付中國的意圖不言自明。回顧七十年代,美印關係卻是極差,美國當時區內盟友是印度的死對頭巴基斯坦。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就是從巴基斯坦出發飛往北京。七十代末蘇聯侵略阿富汗,美國和中國透過巴基斯坦支援阿富汗反蘇游擊隊。時移世易,如今美國與印度是買賣軍火的密切關係,印度洋戰略形勢大變,由此可見。 六、七十年代印度的大國盟友是蘇聯,至今印度與俄羅斯仍保持相當友好關係。俄羅斯出售給印度的戰機,某些設備比賣給中國的同款戰機為佳。美國出盡法寶拉攏印度,除了中國因素,更有觸碰俄羅斯在南亞次大陸利益的含意。俄羅斯如何保住印度這個多年盟友,世界此刻靜待普京出手。 安裕

20201020-安裕:朱利亞尼

安裕:朱利亞尼 2020-10-20 美國紐約郵報拜登父子朱利亞尼九一一紐約巿白宮 美國《紐約郵報》大爆拜登父子內幕,事件延燒至今。媒體的跟進報道當中,不少提及紐約巿前巿長、特朗普私人律師朱利亞尼。對於紐約巿民眾來說,朱利亞尼是熟到不能再熟的名字。八十年代到千禧年代,在紐約當官的朱利亞尼,一直與紐約巿形影不離。可以說,這一段紐約巿歷史,必不能缺朱利亞尼這個人。 八十年代中,我初到紐約巿,那時四十出頭的朱利亞尼是聯邦政府紐約南區檢察官。他當時最為人熟悉的案件,是起訴黑手黨五大家族。此役下來,朱利亞尼聲名大噪,記得那時有人為他寫傳記,湊熱鬧買了一本。原來他是生於紐約巿布魯克林區的第三代意大利移民,父母是打工一族,父親身兼兩職,既是水喉工又是調酒師。朱利亞尼大學本科畢業後想過做傳教士,最後考入紐約大學法學院,跨出法律人生第一步。 1989年朱利亞尼競選紐約巿長,對手是原曼克頓區長丁勤時,結果後者勝出。四年之後二人再戰,朱利亞尼終於報一箭之仇。1997年朱利亞尼成功連任,率領紐約巿進入千禧年代。2001年「九一一」恐襲,朱利亞尼表現受到好評,英女王更頒授他KBE勳章。 紐約巿充滿傳奇色彩,人口逾800萬,誰都知道,若把非法移民算進去,起碼有一千萬;紐約巿財政預算甚鉅,比一些州份的全州預算都多。至於巿長一職,八十年代的巿長郭德華是王老五,最喜美食,與當時仍是地產發展商的特朗普幾乎隔天鬥嘴。到了朱利亞尼上場,鐵腕之下,紐約巿治安大為改觀,到他離任之時,當地治安與他到任之初不可同日而語。 朱利亞尼幹練決斷,這是紐約巿民對他的正面評價。特朗普四年前當選總統後,一度傳出要重用朱利亞尼,甚至說會委任他為國務卿,人們都覺得言之成理。到了後來,朱利亞尼沒有做官,成了特朗普私人律師。按照政府編制,白宮內設專職法律顧問,但特朗普還是用朱利亞尼這位私人律師,可見確受器重。未來,倘若特朗普連任成功,朱利亞尼會否加入內閣甚至擔任白宮幕僚長?此刻美國政治記者緊盯的焦點人物,他一定榜上有名。 安裕

20201120-安裕:大西洋同盟煙消雲散?

安裕:大西洋同盟煙消雲散? 20201120 東西南北 曾幾何時,美國與歐洲是隔着大西洋的堅實同盟,上世紀40年代初,納粹重兵集結英法海峽邊上準備一口吞下英國的時候,美國上下緊盯大海那邊的一切。美國電台記者莫羅(Edward Murrow)當時是駐英特派員,他在名為《倫敦入夜》的節目向美國民眾報道在英倫看到的備戰實況。莫羅每次在節目開始時都說同一句話:「這是倫敦」(This is London),這句話成了鼓舞人心、抗擊納粹的明燈。之後的俱是歷史:1944年盟軍從英國出擊強渡海峽登陸諾曼第,直指柏林。再後是美國協助重建西歐經濟,北約華約對峙,冷戰來臨。 70年代冷戰最高峯時期,歐洲中部大軍雲集,蘇聯華約在這一線有91萬兵力、12,400輛坦克、4,300架戰機;美國北約兵力61萬、7,000輛坦克、2,000架戰機。雖然北約兵力遠遜華約,人員及武器的質素彌補了數量上的不足。戰略專家認為,駐在歐洲的美軍第七軍,可以在戰爭爆發初期,頂住華約的蘇聯精銳部隊兩個星期,直至美國把駐本國部隊送到歐洲前線。從另一角度看,美國視西歐為對抗蘇聯攻勢的緩衝地帶,因此北約成立71年,文職的秘書長由各國派人輪流擔任,盟軍最高統帥一直是美國將軍出任。 馬克龍力倡歐洲自主 今屆美國大選投票之後,點票官司至今未停,歐洲國家卻就下屆美國政府的歐洲政策表態。拜登宣稱勝出大選,法國德國英國領袖發電祝賀,強調美歐大西洋同盟關係持續云云。不過,門面話說完,法國和德國這兩個歐洲大國還有話說,法國總統馬克龍接受傳媒訪問時稱,歐洲未來仍然需要獨立自主的防衞策略。馬克龍說得輕描淡寫,卻是字字衝着德國。馬克龍接受訪問前不久,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說,在不久的將來,歐洲軍事上仍要繼續倚賴美國。卡倫鮑爾這番話是默克爾政府的典型防衞理念,就是把防衞之事留給美國。 二戰結束之後,敗軍之將的德國軍力大幅削減,難以與擁有核武的法國以及英國相比,倚靠美軍的想法實屬自然。德國已非軍事強國,法國則一躍而成西歐大陸第一號軍事大國。馬克龍2017年上任之後,更是力主歐洲發展強大軍力,這位戴高樂主義信徒,把戴高樂當年的幾面大旗搖得呼呼作響,強調歐洲要有獨立的防衞及外交政策,潛台詞被視為是法國有力統率歐洲。戰後歷史,法國對歐洲有其一套與美國英國德國迥異的理念,1966年法國退出北約軍事架構,國內再無北約基地,直至2009年法國才重返北約軍事架

20201110-阮穎嫻:疫情下的樓價

阮穎嫻:疫情下的樓價 2020年11月10日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很多國家從今年第一或第二季開始,實施社交距離限制,大眾在家工作上學,減少外出消費,這些措施對實體經濟影響很大,很多人面臨失業。不少發達國家的GDP都錄得按季10%左右的跌幅。 全球樓市肺炎下不跌反升 過去幾年,有香港市民甚至希望沙士再來,令他們有低價「上車」的機會。如果讓大家猜今年全球樓市的狀况,相信十有八九都估,在這艱難的時期,樓價會下跌。意想不到的是,最新的數字顯示,全球樓市普遍不跌反升。中介公司Knight Frank的數字(註1)顯示,大部分國家及地區的樓價在第一季至第二季仍然錄得不同程度增長。另外,根據《經濟學人》的最新數據(註2),備受疫情困擾的美國,樓價比去年同期升5%,德國升11%,英國的(名義)樓價更在8月創出新高。無樓的人要慨嘆:「無嘢可以阻止到樓價上升了!」 這個似乎不合乎常理的現象有幾個解釋。第一個是政府的救市政策。這裏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方面,美國聯邦儲備局早在今年3月疫情開始在美國爆發時,已將利息降至零,同時進行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其他央行如歐洲央行也實行類似政策。這些貨幣政策一方面支持金融機構,減輕疫情對金融市場的衝擊,亦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也托住資產價格,包括樓價。 財政政策方面,各國政府紛紛派錢救市,紓解民困。有些國家政府與銀行協調,允許住宅按揭還息不還本,不會立即call loan。而其他措施也對樓價有間接影響,例如政府幫企業出糧,令僱員至少保住部分收入,不至要斷供,也暫時不需大量變賣資產,民眾爭相割價賣樓套現而自相踐踏的情况沒有發生。 專業人士需求未必減少 第二個原因是,疫情之下,大眾減少外出,在家工作和休息的時間增加了,自然對居住空間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家的偏好可能改變了,願意花更多錢在自己住的地方。例如在疫情之前,很多人在家不會工作,因此家裏不需要工作間。到疫情出現,忽然要在家裏工作遙距開會上學,大家也遇過會議時孩子到處奔跑和家人「亂入」的情况,工作間忽然變得有需要,所以家裏需要多些空間。而且疫情維持時間愈長,慢慢造成工作模式的改變,有人提出即使疫情完結也會給予員工在家工作的選擇。這些變化或許會令人更願意花錢住大一點和舒適一點,幫助支撐樓價。 第三,最受疫情打擊的人,較多從事面對面服務,例如餐廳酒樓侍應、商店售

20201111-素黑:原來是你欠了自己

素黑:原來是你欠了自己 20:19 11/11/2020 她問:「為何我聽到別人叫我要愛自己多一點時,總是壓抑不住淚流披面?」 我答:「因為你感到委屈了。」 委屈和傷痛的人,很容易借一句話、一首歌、一個影像的刺激勾動情緒,感同身受,有緣或無故地心痛流淚。因為他們沒有清理長埋的心結,逆來順受,沒有喊停的勇氣,怕爭取,易妥協,不敢說不,雖然明知應該反抗或離場。但委屈可能是自身軟弱和奴性性格使然,不全是別人負你。 這種人好欺負,容易引來不善者的利用,導致長年被剝削,活得很壓抑。他們最欠缺勇氣。沒有勇氣說出口,搞清楚,評道理,一而再不戰而敗,活在別人的擺布中。不敢辭職,不敢離婚,不敢反駁,忍氣吞聲。身心便拖垮了。 有這個個案:丈夫長年欠債,妻子長期替他還債,沒完沒了,感到不忿卻沒勇氣了斷關係。二十年後,身心崩潰,向我求助,希望找出自己的死穴,找回失落的自己。我說她和丈夫其實是一樣,她大惑不解。我說:「你和丈夫都是敗在一個『欠』字上。」 丈夫欠了錢債,妻子欠了自己。 多少人總是先為別人著想,先滿足和成就他人,卻虧欠了自己。這不是慈悲,只是軟弱和懼怕,畏懼犯錯和改變,求被肯定,怕路難行,錯不起。最終青春沒了,健康沒了,情緒崩了,畢生為別人而活,失去離開和再起步的動力。離棄自己的人,活得很苦。 你欠自己的這筆債該誰來清還?不就是你的身體、愛你的人或下一代,你懂嗎? 素黑

20201109-素黑:照顧別人是療愈良方

素黑:照顧別人是療愈良方 2020-11-09 她患有嚴重焦慮和驚恐症。換了幾次精神科藥物後副作用還是太大,身體很抗拒,決定放棄,選擇了自然療法,並找我幫忙重整身心,近日情況逐步穩定。以前單獨出門十分鐘也會驚恐、喘氣和心悸,需要即場召車入醫院,現在能見朋友,外出買東西,天天用芳療油修補自己。 她經常被焦慮感影響生活,擔憂未發生的,重複已發生的。她不想被這些擔憂影響生活,想盡快恢復正常,重新找工作。 留在家靜養的病人其實更容易亂想和不安,閒呆的時間太多,困在空間細小的房子裡,若生活沒有規律,沒有特定目標要去完成的話,很容易墮入負面思緒中,放大病情。 為她設計了能專注投入但不耗精神或體力的事務,每天去完成,看變化,望能改善病情。教她專注地做兩件事:悉心照顧好貓貓和剛搬來同住的妹妹。原本只專注在自己身上,心神容易偏執或走歪;但若是為了你關愛的對象,需要悉心照顧對方時,能轉移能量,轉化憂慮。果然某次貓貓病了,她本來還是個不能外出的驚恐症病人,卻可以忘掉自己的病,提著貓跑醫院,買貓糧,餵貓藥多天,全程竟沒有出現絲毫病徵,奇蹟一樣被貓治療著自己。 還教她關顧妹妹的需要,借故多外出走動,為妹妹張羅和打點,量力而為。驚恐和焦慮感大大減退,外出的時間開始愈來愈長。 「照顧」的本質原是微調專注力,有時過度專注在自己會有壓力,反而適切地轉向他人,能變成療愈自己的良方。 素黑

20201104-素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找數

素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找數 22:15 4/11/2020 「我沒有改變的勇氣。」多少個案的死穴在於此? 沒有勇氣改變,於是守舊,卻無法安於現狀,因為現狀是眾多未知的變數,而你需要隨時按時作選擇,定取捨。做人難,難在給你選擇,而你無法取捨,生怕需要承擔選錯的後果。  原來是害怕出錯。求學時怕選科,怕轉校,怕選錯了一生便毀了。這想法是由「怕輸在起跑線」的父母育成的,他們為你安排了所有令你取勝的條件和機會,卻漏了最重要的教育:應對失敗和出錯。不過也不能全賴父母,你的懦弱本性也導致你不敢抗命,想賴在安逸裡,甚麼都想由父母安排,造就你不能失去他們,卻又處處對他們不滿。這是子女的無賴。長大後工作不順,關係不順,同樣沒有勇氣離開,怕「找不到更好的」。嚴重矛盾的壞邏輯。明知應該離職,遲遲不敢,怕手停口停,或者捨不得那些錢,寧願出賣尊嚴或健康,死都繼續做下去。明知應該離婚,飽受壓力和委屈,還在不斷找藉口,怕離婚後剩下自己一個人,即使伴侶不好,卻怕離婚後找到更差的,寧願保持現狀的「差」。然後把子女推出來,說是為了他們好。再虛偽不過的藉口。到底你是想求「好」還是求「差」?全球疫症的啟示是世界在大變,怕改變便可能無法生存下去,醒來吧!沒有人能代你決定代你承擔代你活。每個人最後都要為自己找數。寧願留在籠子裡不敢走出來的人,只好守住奴性的基因度餘年,別埋怨沒自由,是你先放棄了。 素黑

20201102-素黑:伴侶能力低又不長進

素黑:伴侶能力低又不長進 2020-11-02 她近日經常和丈夫吵架,愈來愈感到沒有安全感。經濟壓力大,吵架的原因多是跟錢有關,主要是因為丈夫覺得她亂花錢,欠理性,難溝通。而她不滿丈夫外出打麻將,沒按時回家,要迫他認錯。她還覺得工作壓力大,上司令她焦慮,想馬上辭職找別的工作。可是丈夫不支持,怕她找不到更好的會沒收入,說她態度不對兼自私。 表面看是丈夫不對,可從她的聽解能力到身體小動作,都發現她是個思緒混亂,問非所答,不用心,沒自信但不努力的人。自認買東西衝動,不時買錯買貴了。二人收入很低,她卻買了大堆多餘的保險,丈夫說她時她不認同便吵了,反省後才承認其實丈夫說的都對。問她找工作的事,原來她根本沒努力找,藉口說現在不能辭職因要負責任,完成任務才能走,可真相是她沒做好工作也沒多少任務,深知能力所限難找理想工作,對自己不要求,不長進,心態得過且過,根本不想工作。我說我是老闆的話不會聘用她,她才醒悟:「你不說我真的不知原來我在逃避,會被看穿心不在。對,是我甚麼都沒做好。」 面對管理和溝通能力低,智商不高且懶惰兼亂花錢的妻子,更沒有安全感的該是她的丈夫才是。丈夫不是不支持她轉工,而是看穿她由始至終沒努力找工作,更沒努力工作過,能力低卻自大和任性。她卻感到委屈,固執不聽勸告。 「你現在明白丈夫需要出去打麻將的原因了嗎?」她點頭,明白必須真心改善自己了。 素黑

20201028-素黑:洗手的修為

素黑:洗手的修為 2020-10-28 我親眼見過起碼九成人的洗手方法都是錯的:開水喉,按梘液,然後在水柱下搓洗雙手。天呀,梘液還未接觸全手已被快速沖洗掉,你只是用清水洗手啊,何來消毒?正確是用梘液搓手二十秒後才放在水下沖洗。 粗心啊。可我們都活在慣性裡,儘管以為已依足指示洗手了。事情是做了,但沒有做好。 修行都在細節裡,不在儀式上。要看到自己的陋習,必須從做好一件你忽略的小事開始,訓練細心。譬如用心洗好一雙手二十秒,不馬虎。簡單如是,能做到嗎? 洗手,是一種修為。你知道嗎?認真的茶人、調啡師、調酒師、料理師和冥想打坐者等,都會用無味皂潔手潔身,不塗帶香氣的護膚品或香水,確保身上無味才開工,這是尊重和專業,一絲不苟,恭恭敬敬。我非常欣賞這種態度。 朋友開的茶館長期提供無味皂塊,可疫情下好像不夠衛生,細問下才知道市面上沒有無味梘液,因為大家都追求香味,需求量小不合成本效益,即使有也是外國品牌的大量生產貨,多含添加劑和可致癌防腐劑。 沒人願意做便由我來牽頭吧,純粹義務為有要求的人做一件好事,支持香港製造。找來專業皂梘師,用最好的天然原材料,做到零敏感無香味,還細心溶進滋潤的金盞花,光是靜等浸泡便要花上一個月,是心機是工夫更是愛。純手工梘液的名字叫「梘梘」,有客人用過後發現它更是一流的洗化妝用具液,效果遠比化學清潔劑好,是意外的驚喜呢。 素黑

20201027-阮穎嫻:政治兩極化的創傷後遺

阮穎嫻:政治兩極化的創傷後遺 2020年10月27日 近年,全球政治兩極化及民粹主義抬頭。根據PopuList資料庫,歐洲國家極右極左及民粹政團的總得票,在1992年佔10%,現在已上升到約三成。兩黨制的國家,以往都是向中間靠攏,穩打穩紮,爭取最多票數,現在比較多言詞政見形象激烈的候選人得到關注,也有新世代因不滿現有政制未能代表自己,傾向小型政黨或不投票。 這個浪潮裏香港也未能倖免。政治立場壁壘分明,不止體現於投票箱,政見在社會運動裏發酵,更影響人與人的日常生活。過去幾年香港由雨傘運動(佔中)到反修例運動,政見兩極化及黃藍撕裂問題愈來愈嚴重。本來政見不同可互相尊重,但兩方陣營都踩到了對方的道德底線,並認為對方會殲滅自己,那就變成「正義」及「存亡」之爭。因為雙方無法妥協,政府及社會缺乏能力去溝通並達成和解,情况一直持續。 政見相左 感恩節減少見面 政治立場相近,圍爐取暖會覺得同聲同氣,同仇敵愾;政見不同,談話時可能會欲言又止,左閃右避,甚至一言不合,掀起對罵。這種政治對立,究竟造成多大的社會和心理成本呢? 2020美國大選即將舉行,勢必影響全球政經環境。回顧美國2016年大選,當時候選人有共和黨特朗普和民主黨希拉里。由於選情激烈,而且特朗普的政見和言論出位,令民眾對特朗普的喜惡分明,不是全力支持就是極力反對,因此該場選舉充滿火藥味,形成美國社會的政治對立形勢。 一項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討論政見怎樣影響美國人在感恩節聚餐所花的時間。感恩節是美國的大節日,美國民眾一般會到親人家聚餐,像香港的農曆新年。2016年的感恩節在11月24日,剛好在美國總統大選(11月8日)之後兩星期。相信當時美國民眾仍然在消化兩周前特朗普當選總統這個震撼的消息吧。 關於參與聚餐時間,研究員利用手提電話應用程式數據,追蹤手提電話信號的所在地區。假設感恩節前3周凌晨時分手提電話信號所在地為機主的家,如果手提電話信號在感恩節當天下午1時至5時出現並停留在另一地區,研究員就假設手提電話主人參加了家庭聚餐。 由於手提電話信號的數據是匿名的,研究員無法得知手提電話機主的投票意向,但根據美國選舉資料中不同地區共和民主兩黨的得票佔比,我們可以知道那些跨區參加感恩節聚餐的人之中,有多大機會去了一個和自己選區投票取向不同的親友家裏聚餐。 結果發現,感恩節聚餐的時間平均長達4.2小時,而那些去了投票取向相反選

20201013-阮穎嫻:算算災難的經濟影響

阮穎嫻:算算災難的經濟影響 2020年10月13日星期二 香港政府公布第二季經濟,較上年同期收縮達9%,並下調2020年全年經濟預測,下調至收縮6%至8%。事實上,香港的處境已比很多其他國家好,例如美國第二季經濟比上年同期收縮9.5%,英國收縮達21.7%。 新冠肺炎對世界各國的經濟打擊,都是災難級的。原來經濟學家對於災難對經濟的影響也作過研究,今天討論一下災難。 災難有幾罕見? 首先,災難是一些不常發生,但是一旦發生,就後果嚴重的事。首當其衝,當然是人命損失,此外還會對社會經濟文化等帶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災難可以是天災(如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瘟疫等),也可以是人禍(如戰爭、金融危機等)。 那麼,災難有幾經常發生呢?有人統計過20世紀災難所發生的頻率。根據經濟學文獻,災難可定義為某國在一年或數年間人均實質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下跌15%或以上。按這定義,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20個高收入國家,如果一個國家陷入災難算一次,那麼20世紀的100年裏,她們一共陷入過33次災難之中。光是一次世界大戰和二次世界大戰分別令8個和10個國家陷入災難,佔災難次數的超過一半。另外,1929至1933年的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也使8個發達國家陷入災難。 雖然災難很罕見,但上述20個發達國家在20世紀的100年內,只有一個國家(瑞士)沒有經歷過災難。而發生災難的國家,人均生產總值跌幅,由高點到低點,平均達到30%。雖然,自1950年代直至現在,發達國家迎來相對風調雨順的日子,但災難卻一直在其他新興市場發生。例如1980年代南美洲發生金融危機,令阿根廷、秘魯、委內瑞拉等國家陷入災難。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也令印尼的人均生產值在短短兩年間收縮15%。 總計上述數據,在上世紀一個國家在一年進入災難狀態的概率約為1.7%,而一旦災難發生,平均人均生產值收縮約30%。 災難發生的頻率,不過100年出現兩次左右,而且在發達國家生活的人,尤其是嬰兒潮一代人大部分一輩子未經歷過災難,它似乎很遙遠,但來臨時打擊可以非常大。 西班牙流感的經濟影響 讀到這裏,心水清的讀者會問,既然新冠肺炎的經濟影響這麼大,那麼100年前大流行的西班牙流感的經濟影響也是不是同樣嚴重呢? 西班牙流感在1918年出現大流行,在全球奪去約4000萬人性命。它的第一波在1

20200929-阮穎嫻:專營的士效率不如共享汽車

阮穎嫻:專營的士效率不如共享汽車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 終審法院早前裁定Uber司機上訴失敗,Uber司機取酬載客違法。當共享汽車在全球多個城市已經合法,給市民及遊客帶來便利時,在香港落後的法例下仍然違法。在其他地方,Uber不是成功進駐,就是已把業務賣給其他競爭者,香港成為最後一塊攻不陷的市場,令香港又拿到倒數第一。 5月時,Uber宣布,有計劃將公司亞太地區總部遷至香港,以此作餌引誘政府推動法例改革,適應新時代,可惜無功而還。早前政府提出以專營的士方案回應對共享汽車的需求,如果規管及批牌限制,導致專營的士只是沿用傳統的士車行管理再加電召程式的模式,那麼方案完全不中紅心,原因是舊有模式沒有共享汽車的優點,其一是司機上班時間不夠彈性,其二是車資定價也無彈性。 Uber司機彈性上班開心好多 Uber的一個優點是它的靈活性,對搭車的乘客,只是在手機上輸入想去的地方,就可以僱車,當然方便。但這靈活性更能體現在司機的工作時間。做Uber司機可以早上湊完仔返學,再工作幾個鐘,夜晚失眠也可以做一兩個鐘司機掙錢。這種工作模式,與一般打工仔朝9晚6周一至周五上班截然不同。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當上下班時間靈活,比起朝9晚6的工作限制,對打工仔來說有多大的便利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透過Uber工作的司機的工作時間數據進行分析。其實在有Uber之前,一向有自由工作者,工作時間地點受較少限制,但他們工作時間的數據難以蒐集。由於參加Uber的司機很多,只要拿到Uber司機的工作數據,要回答工作靈活性的問題,忽然由不可能變成可能。 首先,在有得揀的情况下,Uber司機會選擇朝9晚6一星期工作5天的打工仔上班時間嗎?根據全美國UberX司機在2015至2016年間的工作時間數據,答案是不會的。事實上,每周在Uber平台上線41小時或以上的司機,只佔總體司機的9%。相比之下全職打工仔一周工作40小時左右。此外,Uber司機有不少是下午5時後才開工,而且周六工作的比平日多,與一般打工仔很不一樣。當然,這些Uber司機,有很多是有其他正職的,偶爾兼職做Uber司機。也有司機是因為繁忙時間載客報酬較高而出來掙錢,這樣可做少啲,掙多啲。這些都體現了Uber的靈活性。 除了看每周的總工作時數,也可以看Uber司機在周與周之間的工作時數變化。例如一位司機在上周工作41至45小時,他在本周也工作41至

20201021-素黑:拒絕性愛的女人下場

素黑:拒絕性愛的女人下場 20201021 我身邊有不少女朋友的性慾澎湃,看到男性強壯結實的裸體會尖叫,性興奮時會撕開男友的衣服上下其手,排卵期性荷爾蒙高漲時,身體會發出催情氣味,連餐廳男侍應都能接收到動物信息,刻意靠近跟她眉來眼去,眼睛淫淫笑意非常好色。  性慾強的女人,都有爽快和坦然的魔力。相反,不時接收求助個案,感情關係走到破裂邊緣,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女方性冷淡,男方多番要求都被不同的理由拒絕。加上伴侶關係久了,女方不思長進不修邊幅,未到中年已被奶蓋糖精飲品等催谷發胖,一發不可收拾。 然後男人要離開,女人便發狂。我處理過的個案中,不少是女人對性的保守惹禍,因為性冷感而直接導致離婚收場。對性提不起興趣的原因,有人因為曾經被性侵犯過,也有人是身體不適經常陰道炎,漸漸便抗拒,更有不少是因為怕痛,從來無法被進入陰道而趕跑了所有男伴。還有人子宮疲弱,對性事沒動力或有心無力,卻沒有看中醫調身子,一味逃避。當然還有不知哪裡來的無性教育,令她們覺得性是髒事,看到男伴的性慾感到噁心,視同罪行。 有時做個案像做性教育或性治療,逐步教她開放,嘗試不同的性行為方式,可真的有女人打死也不願意試一下自慰,說:「無法接受!」通常這種女子都是滿臉發黑,沒情趣兼沒興趣,欠缺性吸引力,多分手收場,怪男人用性做藉口拋棄她,她是受害者。 可想過她的男人才是受害者? 素黑

20201019-素黑:保持中立的背後往往是

素黑:保持中立的背後往往是 2020-10-19 我在微信號發表過一篇寫男人特性的文章,重點大致是:一般男人本性不受管束、不想長大、最怕責任、定力不足、忍痛力薄弱、堅強多是逞強、玩完便睡、溫飽滿足或被稱讚後容易失控或忘形,沒注意到自己的凌亂和任性是令人憂心的源頭。男人來此生是為學習愛,照顧別人的感受,由動物性走向情感進化。從追求逸樂和性慾本能往上提升生命能量是男人的修行路向。 有前學生看後說:「素黑眼裡的男人跟我前幾年學佛的男老師眼裡的男人不一樣。他認為女人是福報不夠才投胎做女人。女人情緒化、缺乏理性、容易受刺激。男人之所以成為男人是他該有的福報。男人定力足夠、處事冷靜、思維邏輯好、身體強壯,都是男人修來的。」 我說重要不是誰說甚麼,而是你的觀察和判斷。她說:「我暫時保持中立。」接著慨歎:「其實我爸爸跟你描述的一樣,七十歲還沒長大,把照顧病妻和家人的責任全推給兄長,他照樣出去玩,令家人受罪幾十年。」 說甚麼性別福報論,不是自打嘴巴嗎? 她不是看不見事實,只是沒膽量否定男佛學老師,這是盲目崇拜和畏懼權力的無知和怯懦,失去追求公平、公正和自主判斷力。不同時代、不同宗教總有一些偏頗和過時的立論或信條。請認識不同宗教的男權文化背景,看清楚現實,避免兩極化立論,更別因為盲從或畏懼權貴而躲到所謂「中立」的自欺欺人裡。尤其是女人,請尊重自己的性別價值。 素黑

20201014-素黑:病態糾纏跟你辯論的人

素黑:病態糾纏跟你辯論的人 20201014 有一種病態版的慣性自辯者,會執著在同一話題上糾纏不放,不斷追問、解釋,要求澄清。通常會用自辯式開頭語如「不是的」、「我是指」,然後沒完沒了地解釋自己的意思,或糾正別人對他的誤解。 這種病態多出現在有精神病患身上,也有老人、知識分子、腦退化症患者、過分自我中心的人,他需要別人的認同和陪伴,內心害怕孤單,對自己欠自信,害怕停下來便甚麼都沒有或會再次失去。 於是他會咬著你的話不放,跟你討論,誓要把那話題說到底,說到達至他預設的定案為止。他會不斷追擊你,迫你跟他對壘,步步追逼,令人疲憊。你想放棄也不容易,他不會輕易停止對話放過你。 不停的說話糾纏令他獲得快感。極端的話會變成近乎強迫症,腦神經停在一個思想點上不斷打圈,前後來回,跳不到下一個點,走不出來。不是他刻意要這樣,只是病了,著了魔,躁鬱症,腦老化或腦退化。他需要別人幫助停下來,辦法是你要忍得住不跟他辯駁,強行停止對話,離開他,讓他被孤立後逐漸靜止。但他可能還是繼續糾纏在那個話題上,獨自繼續想下去,會找機會尋另一個目標繼續「討論」下去。 這種糾纏很容易傳染,挑動別人的情緒,讓對方中計後繼續跟他鬥下去,互相吸食和強大對方的負能量,達到令對方變成同病患者的目標。別跟他鬥到底,先停那個才會贏,繼續你便輸。說白了,這種人是來幫你修行的。 素黑

20081101-袁彌明:鑽石論男人

袁彌明:鑽石論男人 20081101 明刀明槍 不得不承認,做藝人有很多好處。 話說我上兩星期出席活動時和客戶說起投資鑽石,碰巧他們在搞一個鑽石workshop ,邀請了有40年經驗鑽石專家Mr.Andrew Coxon 在De Beers 店教熟客挑選鑽石,只有三堂課,每堂限定12人,一早爆滿。我不是熟客(我不是有錢人),最後憑藝人身份,才千辛萬苦撈到一個候補的位子上課。 有專家親口教授專門鑽石知識固然令我獲益良多,但最有意思的是Mr.Coxon下課時所說的一句:「其實選鑽石和選男人的道理是一樣的。」思潮作動,不得不馬上將這股智慧與讀者分享。 揀男人如揀鑽石,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條件,是不是應該揀一個買得起鑽石的男人? Mr.Coxon 先從rough diamonds 說起。他說一枚鑽石被發掘出來時如果是黑沉沉,就只可用在工業上,永遠都變不成珠寶,只有好的原石方可打造成極品。就如男人的本質,本質不好的男人,女人該看也不看;但有些女人總是不甘心,銳意要將一個男人改變成理想模樣,注定失敗。他接說4個C ,鑽石證書是絕對不能反映鑽石的美醜。鑽石要用eye ,brain ,heart 來感受它的beauty ,beauty 來自一顆鑽石的fire 、life 、brilliance 。Fire是鑽石把光化成彩虹顏色的特質;有如男人的confidence ,自信的男人所散發的光彩,絕不會有面如死灰的情況。Life 是搖晃鑽石時所發出的閃爍光芒;有如男人的動態魅力,包括身體語言,和女人interact 時的流暢表現,能否讓女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還有brilliance ,一顆靜態鑽石反射光的亮度;有如男人的氣質,即使一個男人站不動不說話,但他的涵養、智慧、風度會形成一道氣,讓你如沐春風地感受到他的風采。 而certificate 的虛無,就等於一些可以用文字列出來的「條件」:6呎高,斯文靚仔,有錢,醫生,籃球健將,有文學修養,懂得欣賞音樂電影。It does not mean anything !他一樣可以是個混蛋。4個C define 不到鑽石的beauty ,「條件」同樣define 不到男人的「好」。 Mr.Coxon 又說鑽石的升值能力depends on its rarity (稀有度),超級大但不清澈的鑽石一樣會升值,只因為它大。就如男人的專業,只要有一樣專長是比所

20201017-林奕華:Emily is Not in Paris

林奕華:Emily is Not in Paris 2020年10月17日星期六 「愛美麗」(右)在劇中的巴黎歌劇院穿戴的頭飾和露肩晚裝,似是參考了柯德莉.夏萍(左)的經典造型。 圖2之1 - 「愛美麗」(右)在劇中的巴黎歌劇院穿戴的頭飾和露肩晚裝,似是 . . . . . . 1954年,一個巴黎學成回到家鄉的美國女孩,在機場等不到來接她的父親,卻遇上開着名貴跑車,殷勤地要送她回家的男人。少女沒有拒絕,也沒有因為他看上去就是典型花花公子而忌畏——從小到大,他在她眼中都是花蝴蝶,現在看來,闊別兩年他沒有多少改變。反而她一定是變了另一個人,他才會認不得眼前那優雅、高貴、時尚、渾身花都氣息的少女,她,就是他家司機的女兒,Sabrina。 She is Not Audrey Hepburn 飾演Sabrina的,是在《金枝玉葉》(1953)後震動全球的柯德莉.夏萍。在那之前,荷李活女明星中的大牌是瑪麗蓮.夢露、阿娃.嘉娜、伊莉莎伯.泰萊,三者的天賦就是本錢,直至夏萍一鳴驚人,並且在1953到1957年間三度與巴黎結下片緣,身材像男孩、眼神似小鹿的「另類女星」才有了銀幕上下的一席位。 Sabrina在香港的譯名是《龍鳳配》(1954)(翌年吳回導演把同一故事拍成《鴛鴦譜》,片中的「Sabrina」是紅線女),再過3年,在同樣公映於1957年的《黃昏之戀》和《甜姐兒》中,夏萍已經由「遊客」搖身一變為如假包換的「巴黎客」(Parisienne)。 《愛美麗在巴黎》(Emily in Paris,又譯《艾蜜莉在巴黎》)的女主人公愛美麗被造型師(派翠西亞.菲爾德)有意塑造成「柯德莉.夏萍的聯想」,可能就是針對觀眾對於「脫胎換骨」的投射:人人都可以想像自己變身「柯德莉.夏萍」,條件不是本人有多像「她」或飾演愛美麗的莉莉柯林斯,卻是,有沒有那樣的一天被巴黎「洗禮」。 然而,成也巴黎,敗也巴黎。劇集推出後,差評不絕,正是由於期望愈大,失望愈大——夏萍在愛美麗身上變了味,柯林斯在愛美麗身上變了形,更災難的是,巴黎根本不是巴黎。 She is Not Cultural 除非,《愛美麗在巴黎》正是為了美國文化的「自嘲」而拍。通過言行舉止以至衣著打扮被評論公認為「粗俗」的女主角的視角,「巴黎」就是只有外觀可以打上高分,「她」的內核——法國人——則只能反襯來自阿美利堅的愛美麗小姐的「天真」和「可愛

20201015-安裕:最後衝刺

安裕:最後衝刺 2020-10-15 美國大選進入最後衝刺階段,當地傳媒開始就支持哪一位候選人表態,其中,華府第一大報《華盛頓郵報》表明支持拜登。報章就總統選舉表示立場,是美國的一項傳統,《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等自由派報章,過往比較傾向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個人的印象,《華爾街日報》以前支持共和黨候選人的次數亦不少。美國大選四年一度,報章表態四年一次,報章並會撰述文章,解說為甚麼要支持這一位候選人。 美國報章的表態,會不會影響選民投票行為,這是相當有意思的課題。然而,如今是印刷傳媒、電視電台、社交媒體三分天下,報章的表態,未必對選民有決定性影響。早前《華盛頓郵報》表明支持拜登之後,《福布斯》發表一篇文章指,上屆美國大選,全美100間大報當中,只有2間支持特朗普、支持希拉莉的有57間。言下之意,選民走進投票間後,自有主見。 今年情況是否上屆翻版,此刻無人可知。不過,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社交媒體的角色,今年比四年前更吃重。不看別的,只看特朗普一天到晚在Twitter貼文便知,至少於他的幕僚而言,網上這一戰場比甚麼都重要。近日特朗普出院後,他在Twitter貼文激增,尤其選舉集會前後,貼文一條接一條上載。這令到拜登陣營也增加在社交媒體的貼文數量,不欲拱手相讓這一選戰空間。 大選逼近之際,說到底,候選人若能親自拉票是最具作用,這是有歷史可考:1948年美國總統大選,在任的民主黨杜魯門被一致看淡下,領着選戰人員,乘搭火車一站一站演說拉票,尤其在中小城巿,效用極大。到了最後,杜魯門擊敗對手杜威,一份芝加哥報紙誤報「杜威擊敗杜魯門」。杜魯門手持這份報紙的照片,成為美國大選歷史最令人難忘的一刻。 特朗普與拜登都是七十開外的老人,風塵僕僕追南逐北,走的亦是當年杜魯門舊路:分別只是杜魯門坐火車而他們搭飛機。1948年杜魯門勝出大選,被史家稱為「美國總統選舉最大冷門之一」,其實他靠的不是運氣,而是一城一鎮的拉票腳力。 安裕

20201016-CUP:昨日韓戰,今日台灣 —— 美軍來不來?

CUP:昨日韓戰,今日台灣 —— 美軍來不來? 2020年10月16日 BY HUGO SZE 1950 年 6 月 27 日的報章頭版,報道北朝鮮軍隊入侵南韓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向南韓派遣美軍支援。 圖片來源:bettmann/gettyimages 台灣立榮航空一架國軍包機,前往台灣東沙群島,被香港機場空管以「空域危險為由」拒絕該班航機進入領空,故被迫返回高雄。有分析指這是兩岸緊張局勢的事例,隨時演變成熱戰。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 Paul Wolfowitz 於「華爾街日報」撰文,以史太林如何判斷美國當年參與韓戰的意欲,反思今天台中爆發戰爭的風險。 中國近期武力攻台敵意姿態十分明顯。有中國媒體更質疑,台灣有人面對「大陸不斷升級的嚴正警告」,將「希望寄託到『美國爸爸』身上」,但美國政客及高官現時態度有了「微妙變化」。到底戰爭一旦爆發,美軍會不會援台?Wolfowitz 承認,這將是一個困難的抉擇:冒兩個核武大國爆發武裝衝突的危機出手援台;抑或坐視活於自由的人落入共產專政手中。不過,他提出美國尚有第三個選擇 —— 保證必要時會採取武力,以作威懾。 Wolfowitz 指,威懾策略本就是一個悖論 —— 預防戰爭的最佳方法就是威脅開戰。他指出,冷戰時期,西柏林在東德完全包圍下仍能作一個自由城市,乃是因為自由世界向其提供軍事保障。同時,冷戰間的種種亦反映一個必然結果:對應一旦失效,足以引發災難。Wolfowitz 認為,若美國當年表明反對北韓侵略,甚至能防止韓戰發生。 1950 年韓國一處城鎮,有人舉起標語,歡迎美軍來到。 圖片來源:路透社 據 1995 年釋出的蘇聯文件顯示,北韓首個獨裁者金日成在 1949 年 3 月訪問蘇聯時,曾向史太林提議入侵南韓。史太林當時擔心美軍「一旦開戰就會出手干預」,故拒絕金日成的提議,指「你不應向南方進發」。但同年 3 月,美國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卻向媒體表示,韓國在美軍的「防禦範圍」之外。時任國務卿 Dean Acheson 於 1950 年 1 月的演講中,也曾表達相同意見。 史太林反對金日成入侵,原因是認為美軍會支持南韓。但上述美國軍政要員的說法,加上 1950 年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宣稱「韓國戰略價值不大」、美軍在當地出動軍事力量乃「不明智且不切實際」,為掃除了史太林的憂慮。另一方面,中共較早前

20201013-安裕:回憶錄

安裕:回憶錄 2020-10-13 香港電台節目《鏗鏘說》訪問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他談到退休之後,用了不少時間寫作包括寫回憶錄。這令我想起早前朋友退休,說起有甚麼書可以介紹,讓他在午後的書桌前慢讀。小說如何?他說不喜歡。歷史?他說不錯,進而問有沒有值得推薦的回憶錄。想了一陣,開了半張書單,包括《胡適口述自傳》。過了不久,來問有沒有別的回憶錄介紹,那即是說,之前給他的書單對準了胃口。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人物,在他們的成長及歷煉過程當中,定必有很多值得記下的人與事。歐美社會很流行寫回憶錄,有的是傳主自己第一身撰述,也有是作者搜尋資料後撰寫。回憶錄或自傳除了是有益的精神食糧,人們更可在主人翁的經歷裏得到各種啟發,這是自傳或回憶錄最可貴之處。 談到近代中國歷史,想起的是唐德剛教授。這位旅美史學巨擘,對近代中國歷史極有心得,於口述歷史貢獻極大,曾著李宗仁、胡適、顧維鈞回憶錄。我在紐約期間,有一次學界舉行抗戰研討會,唐教授主持一節討論。還記得唐教授那時是在紐約巿立大學任教,我坐在後排人堆聆聽整日,獲益良多。 張學良1990年重獲自由之後,唐德剛著有《張學良口述歷史》,深刻勾勒這位昔年「西安事變」主角的少帥。個人認為,這是張學良獲釋之後,對評論張的一生最佳專著,亦是唐教授學力超群的明證。唐教授曾說過,「寫一個人的傳,你要比他自己還要了解他」,旨哉斯言,亦是放諸四海皆準的要領。 前面說到給朋友的半張書單,內有史萊辛格寫的《一千天》(A Thousand Days)。史萊辛格是甘迺迪總統的特別助理,又是蜚聲美國的歷史學者,然而兩種身份並無帶來觀察上的矛盾,反而做到近距離論斷歷史的作用。此書獲普立茲自傳類書籍大獎,厚逾千頁,文字優美,白宮內部各人刻劃入微,對研究美國政治及歷史極具參考價值。特別是甘迺迪1963年遇弒身亡,沒有留下第一身的憶述,史萊辛格的《一千天》,便是在這一頁空白的歷史之中補上真實顏色,從而顯得更加珍貴。 安裕

20201008-安裕:「亞洲北約」

安裕:「亞洲北約」 2020-10-08 美國總統特朗普確診之後,美國官員外訪活動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國務卿蓬佩奧本來這個星期出訪南韓、蒙古、日本,臨時取消南韓及蒙古之行,只到日本訪問。這三地當中,日本的吃重由此可見。蓬佩奧會晤日本新首相菅義偉固然是此行重點,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舉行的美國、日本、印度、澳洲四國外長會談。有形容這是「亞洲北約」框架,明顯針對中國。 三年前美國提出印太戰略,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直採用的亞太戰略,延伸到印度洋一線,把印度也包括在內。這次四國外長會談,其實就是印太戰略的體現。這四個國家,日本與美國關係久遠,二戰結束以來,美軍長駐日本至今,日本更是美軍航空母艦唯一的國外母港。澳洲亦是美國長期盟友,1951年成立、簡稱「澳紐美安全條約」的《太平洋安全保障條約》,就是美國與澳洲、新西蘭的防衛協定。 印度是不結盟運動始創成員,多年來與美國關係有落有起。1971年印度與巴基斯坦激戰,美國一度派出航空母艦逼近印度,意圖施壓為巴基斯坦解困。及至喬治布殊上台,兩國關係逐漸好轉。去年美國與印度軍隊舉行聯合演習,特朗普今年初訪問印度,都是兩國關係好轉的證明。如今美國建構「亞洲北約」,拉攏印度成為一員,美國的印太戰略西線靠印度了。 美國在西太平洋還有一個長期盟友南韓。1950年韓戰爆發,美軍派兵進入朝鮮半島三年,美軍在南韓亦有軍事基地。不過,南韓卻不在今次美國牽頭的四國外長會談,原來南韓早前已經表明,忽略他國的任何構想都不是好主意。外長康京和更說,韓美同盟是安全框架的船錨,中國則是南韓第一大貿易夥伴。言下之意,美中都不得罪,悶聲發大財。 從目前情勢看,「亞洲北約」未來還會擴大,越南不排除是下一個。翻開地圖,便知越南地緣戰略位置險要,位於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重要海域。越南有可停泊航空母艦的深水港金蘭灣,海南、西沙、南沙俱在金蘭灣800公里範圍內。不妨看看,美國將會用甚麼招數拉攏越南入局。 安裕

20201006-安裕:美國副總統

安裕:美國副總統 2020-10-06 美國總統特朗普確診之後,一度最多人談論的話題是,如果他不能視事或去世,誰來接任總統之職。按照美國總統繼任順位,是副總統彭斯接任。人們記憶當中,1974年8月尼克遜辭職下台,接任的是副總統福特。1963年11月甘迺迪遇弒身亡,即時在專機上宣誓就任的是副總統詹森。1945年4月12日小羅斯福病逝,只做了82天副總統的杜魯門,本來當天約了國會議員見面,半路上收到通知趕回白宮,當天晚上大法官監誓接任。 美國總統在任之時,副總統可說是一個閒職。雖然副總統尚有一個職銜是參議院議長,這個職務不常用,因為還有一個天天到國會工作的臨時議長。副總統在參議院有投票權,但只能在全院投票表決結果是50票對50票時使用:副總統以參議院議長身分投下關鍵一票。如今副總統年薪約23萬美元,辦公地點在白宮西翼,也有另外的辦公室在白宮之外。美國副總統在白宮有辦公室,第一人是1961年上任的詹森,之前副總統的辦公室在國會。 不要以為副總統是閒職就乏人關注。美國政治學者對副總統這一課題甚有興趣,紐約大學教授禮特1984年寫過一部《副總統的權力》,頗受注目。不過,最多人聽過關於副總統是閒職的評論,是1933年到1941年的美國副總統加納(John Garner)的說話。1967年加納去世,《時代》周刊在訃聞引述他的「副總統無用論」之言:副總統「連棒球投手的一口唾沫都不如」(isn't worth a pitcher of warm spit)。 這句話在研究美國副總統職能的文章大量被引用,之後再傳出其他版本,此處不贅,有興趣者可上網查找。 有人促狹的說,副總統是一根盲腸;有人則稱副總統作用是代表總統參加外國政要喪禮。不過,這些謔而不虐的說話,到了副總統接任總統就消失。 安裕

20200929-安裕:辯論登場

安裕:辯論登場 2020-09-29 美國時間星期二晚上(香港時間星期三早上),今年美國總統選舉第一場兩黨候選人電視辯論登場,地點是俄亥俄州克里夫蘭巿。選舉來到這一階段,已是投票前夕最後衝刺;最後一場辯論是10月22日,之後是等待11月3日的投票日。 1960年大選尼克遜對甘迺迪,是劃時代第一次候選人電視辯論。兩人之間的首場辯論,尼克遜賣相吃虧,有說就此斷送他這年的總統之夢。甘迺迪從政經歷雖不及尼克遜,勝在上鏡形象清新,令踏入六十年代的美國人覺得有需要由年輕一代接班。大選結果是甘迺迪險勝尼克遜,及至1963年11月,甘迺迪在德州遇弒身亡,副總統詹森接任。 電視辯論如今是現代社會選戰常見形式。至於會否一如尼克遜對甘迺迪那樣起關鍵作用,隨着歲月流逝,選民要求的,已不是候選人是否能言善道而投以一票。不少選民早在辯論前作出決定,辯論充其量對游離票群有一點作用。但是,兩黨選舉工作人員都會在這段時間逐一上門或打電話拉票,辯論的效應再少了一些。 當然,若是作為觀戰座上客,電視辯論可能還有點看頭:甲候選人一句話令乙候選人呆在一旁,那刻電視機前的民眾拍手稱快。但是,當到了投票日,先前拍手稱快的登記選民卻不一定去投票。踏入千禧年,至今最高投票率的美國總統選舉,是2008年的五成八。即是說,登記選民當中,逾四成沒有在投票當天出現。 上屆美國總統選舉第一場電視辯論,民主黨希拉莉有備而來,特朗普無還手之力,賽後各界咸稱希拉莉橫掃對手。到了選舉當夜,投票結果揭盅,是特朗普入主白宮。直至如今,辯論在美國總統選戰過程的關鍵程度大減,某程度與兩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命運相若。今年由於疫情關係,全國代表大會以視像舉行,社會對此並無巨大反應,彷彿有沒有代表大會日子都是這樣過。 這種冷漠會否折射在電視辯論之上,星期二當晚的民意或許可以看到出來。倘是辯論的收視和民眾反應一般,今年總統選舉的投票率就未必會高漲,對有穩定票源在手的政黨,也就較為有利。 安裕

20201012-素黑:慣性反駁和自辯的人

素黑:慣性反駁和自辯的人 2020-10-12 有沒有發現,有一種人在跟你說話時,總是反射性地開頭說自辯句如「不是的」、「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指……」「不,你聽我說」。 他其實可能沒有聽清楚你在說甚麼,只是習慣性反駁,為自己辯護,總是覺得你誤解了他,他「不是這樣的」。 可能他是欠缺自信,連自己也沒有把握說服自己是百分百正確,只是更不想被你否定他而已。他可能很需要支持者,不想失去你,更不想被你嫌棄,於是會設法改變你對他的想法,希望你能認同他想認同的那個自己。 矛盾的是,他同時又是個自我中心牢固的人,會死執一詞,跟你死纏爛打,容易生怒氣,也容易惹人生怒氣,像個自尊心強,不容被否定,矢口否認的孩子。 他會傾向主觀、固執、輸不起、要面子、愛逞強、忠言逆耳,自動濾走否定自己的話,覺得問題不在自己,不肯嚴肅地正視自己的缺點,卻努力希望能保持良好形象,為別人留下好印象,所以會盡力希望說服別人認同他,不想被否定。相對於直接反駁或表達不滿的人,這種人可能更多是偽君子、假修養、欠覺知。 假如他同時是天生散漫,懶得改進,經常找藉口不行動的人,這種自辯的潛目的便是為推卸責任,逃避問責。待他說不過你時會無賴地替自己圓場,叫你不要太認真,需要你的包容和忍讓。由於自我反省力低,骨子裡自傲過人,所以跟這種難纏的無賴相處會很疲累。 素黑

20201012-素黑:慣性反駁和自辯的人

素黑:慣性反駁和自辯的人 2020-10-12 有沒有發現,有一種人在跟你說話時,總是反射性地開頭說自辯句如「不是的」、「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指……」「不,你聽我說」。 他其實可能沒有聽清楚你在說甚麼,只是習慣性反駁,為自己辯護,總是覺得你誤解了他,他「不是這樣的」。 可能他是欠缺自信,連自己也沒有把握說服自己是百分百正確,只是更不想被你否定他而已。他可能很需要支持者,不想失去你,更不想被你嫌棄,於是會設法改變你對他的想法,希望你能認同他想認同的那個自己。 矛盾的是,他同時又是個自我中心牢固的人,會死執一詞,跟你死纏爛打,容易生怒氣,也容易惹人生怒氣,像個自尊心強,不容被否定,矢口否認的孩子。 他會傾向主觀、固執、輸不起、要面子、愛逞強、忠言逆耳,自動濾走否定自己的話,覺得問題不在自己,不肯嚴肅地正視自己的缺點,卻努力希望能保持良好形象,為別人留下好印象,所以會盡力希望說服別人認同他,不想被否定。相對於直接反駁或表達不滿的人,這種人可能更多是偽君子、假修養、欠覺知。 假如他同時是天生散漫,懶得改進,經常找藉口不行動的人,這種自辯的潛目的便是為推卸責任,逃避問責。待他說不過你時會無賴地替自己圓場,叫你不要太認真,需要你的包容和忍讓。由於自我反省力低,骨子裡自傲過人,所以跟這種難纏的無賴相處會很疲累。 素黑

20201007-素黑:看你活得有多亂(二)

素黑:看你活得有多亂(二) 2020-10-07 混亂會出現在情緒、思想、說話、情感、生活、觀點和原則上。愈是容易胡亂、分不清是非對錯的人,愈需要學習做自己的偵探,仔細檢測自己的思維,想清楚問題,問對的問題。 譬如你問:「為何我老是得不到認同?」與其糾纏在不被認同的自憐中,不如先做功課,翻閱自己被否定過的歷史,看不被認同的出現頻率,也許你會發現,事實可能不過是你太介意別人的評語,自我否定多於不被認同。思想和說話混亂的人,請訓練思維邏輯和表達技巧。 生活凌亂的人,請反觀自己做過甚麼,沒有做甚麼導致混亂,找對方向,重組生活。情感混亂的人,請修身心,補理性,做個情理相容和平衡的人,避免胡胡混混地愛恨,更別在混亂的感情基礎上決定生育,累己累人。活得亂七八糟的人,最大的毛病是慣性不打理,縱容惰性,思想和說話欠具體,沒條理,光靠想像,懶得善後,加上缺錢的焦慮,關係失控決裂,心一旦慌亂,便容易誤事。 我看個案時,除了教客人處理情緒問題和改善溝通技巧外,花最多的時間是教他們管理自己混賬的生活,這是我的生命管理學,仔細和清楚地從生活的基本管理開始訓練,努力不懶,承擔責任。由紀錄身體狀況,調理飲食和病症,到重整財務,處理關係,重設實現理想的時間表等。每一項都清楚,不含糊,不再亂。治療混亂的藥是學習管理生命。一個人的自我管理和規劃能力,足以主導他的情緒和命運。 素黑

20201005-素黑:看你活得有多亂(一)

素黑:看你活得有多亂(一) 2020-10-05 人有很多死穴,其中一種是混亂。 人亂,有很多種形態。譬如氣亂了便生情緒,如怒氣、怨氣、脾氣、晦氣或其他動氣的負面情緒。還有言、行、想的混亂。譬如人總覺得問題都在對方,是對方看不透你,不明白你,不諒解你,卻不知道其實是自己混亂和胡亂,自困在很多盲點上,看不到自己。 溝通上的混亂尤其多。我們都以為自己已聽清楚,講清楚,但往往跟事實不相符。有些人(尤以女性)的思維模式傾向跳躍無章,說話時欠條理,主題飄移,主語不清,時空折疊,外星邏輯,自相矛盾,短暫記憶,感覺主導。跟他們對談,通常會因為「感覺」不協調而引起雙方的矛盾和爭執,總是覺得你不聽他們,你也漸漸不想聽他們,然後便是兩個人的獨白局面。 爭執時,總有一方覺得很委屈,明明自己很願意去溝通,想搞清楚事情和真相,卻被拒絕,得不到效果,以為陷進了一個所謂的溝通困局裡。事實上,矛盾往往不在溝通意願裡,而是你的表達方式混亂了,可能反映出你的想法本來已混亂。你應該先理順想法,或者先閉嘴,不要先噴話。 想法混亂的人通常生活也凌亂,感情關係也胡亂,自我管理能力低,欠缺清楚條理的訓練。也有礙於智商、惰性或縱慾的影響,會不思進取,放縱任性,懶得改善自己。無賴者甚至還會說:「做人難得糊塗,甚麼都清清楚楚,巧費心思,這樣活著很累啊。」面對無賴,只好無言,慶幸自己進化了。 素黑

20201010-練乙錚:天主教在香港的大分裂

練乙錚:天主教在香港的大分裂 21:36 10/10/2020 羅馬教廷親中日甚,88高齡的榮休主教陳日君不辭路遠不怕武肺,飛12小時到羅馬求見教宗,欲曉以大義卻吃了閉門羹,鬱鬱而返。2018年,梵蒂岡與北京簽訂臨時合約,認許中國擁有主教委任權。走過兩千年崎嶇道德路之後,羅馬公教不是和撒旦握手而是與之交配、試婚。合約即將到期,梵蒂岡早已獻上續約提議,北京擺款要佔更多便宜。此後,中國乃至香港的公教上層變成甚麽怪物,香港人最清楚、香港40萬天主教徒最心噏。此事勢必影響教會上下團結。湯漢大主教9月21日發表牧函《與教會保持共融》,憂心教會「分裂」,他指的不過是教徒中對反送中運動持不同意見者之間的政治齟齬;那的確會讓教區領導難做,但他更應該關心的是教會的大分裂(schism)。 梵中協議不透明,教廷說教宗有最終話語權,香港人一聽就知荒謬,因為投懷送抱的是梵蒂岡,北京只不過順勢相壓。那好比中國給香港人「普選」特首,由北京提名,香港人投票決定當選的是藍振英還是紅月娥。陳主教痛心疾首,說方濟各「不了解」共產黨本性,給壞蛋謀臣害了;那當然是處境要求他為尊者諱。香港人明白大主教的苦心,但已經不會寄本屆教廷以厚望,而不少教徒之於教會,更會因而知所進退! 縱觀羅馬公教史,兩千年來,俗世政權干預主教任命的確是常有的事。遠的不說,法國大革命前夜,97%的法國人口信奉天主教,教會控制了全國10%的耕地,高層神職人員包括所有大主教和主教,都按1516年訂立的規矩由法皇全權委任,羅馬教宗無從置喙;久而久之,被任用的都是皇親國戚貴族中人,形成了世襲。大革命之後,君權、貴族階級和教權都傾覆了,社會陷入混亂,拿破侖興起。1801年,拿破侖與教宗庇護七世簽訂《教務專約》(The Concordat of 1801),大體上恢復了天主教在法國的合法性,同時容許其他新基督教存在。但專約的要點是依然讓拿破侖控制教會:主教提名權由法國政府享有,教宗最後定奪;這就跟今天方濟各透露的做法雷同。面對如日中天的拿破侖,庇護七世其實一棟都冇。今天方濟各是主動獻身,那他還有甚麽可定奪的?自欺欺人罷了。《教務專約》有效到1905年、法國社會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政教分離原則之日才終止。 東歐主教由黨任命 二戰後,羅馬的主教任命權再度在東歐國家消失。其中,人口中幾乎100%是天主教徒的波蘭,教會命運尤其曲折。波共信無神論,一開始卻擺

20201010-KtoyhK:眾人影子<天能>Tenet

圖片
KtoyhK:眾人影子<天能>Tenet 22:15 10/10/2020 <天能>從預告片段也不能肯定,這部是什麼類型電影,當滿懷問號其實怎有預期去理解後入場。觀眾從過去諾蘭的作品,同都明白他,每次也展現不同的表向,為電影主題,擦亮觀眾眼光,更將一些永恆的電影主題,用他方式重新運作。而<天能>的英文名詞直白地說,是我們保持的想法怎仍然動用。但對電影處處的問號,也不能借預告片和講解明白,甚至絕大部份的人觀看後,反而有更多疑問。導演借此電影,還表達? 看完這電影更多人也同感,導演為何將這電影的一切,引致不一樣的觀賞效果,令觀眾失落在故事中。而導演甘於展現他想法,在<天能>裏的作為,呈現故事的大方向,一層接連一層,人物縱向交接也是配合電影故事的佈局,但難明白故事結構的廣度與深層式推演,直接影響觀眾應有的想法。不過大方向的劇情令電影取向緊湊而壓倒故事,更可直接宣示不同的元素。有導演大膽敘事,物理學的艱澀,新穎鏡頭的動作設計與主角的特質。當集合不同元素而導演以他能力,反卻成了他特立獨行的深刻標誌,他著力打造個人風格,而<天能>更甚是他一般風格的集成展延,帶來複雜和煩瑣的故事,但也宣示導演的想法和能力。 諾蘭以<天能>為觀眾帶來別一樣的電影感覺,內裏包含一貫他的風格化節奏,故事以一人打開這命運涉及人類的未來命途,當主角不斷參與卻可能見到未知的未來,他的想法不是再用幾多時間去了解,而選擇他最著重最能高度參與的可行方式,他以行動力說明一切,勝任這重任。當導演用非凡方式以主角的挑戰,序事多場的動作,持續抨博嘗試,他的勇氣可否為他的處境,帶來改變,同都甘願挑戰環境對他的考驗,衝破各故事人物對他的制約和時間失控對他的影響。所以觀眾面對<天能>故事的種種高規格形成的不足,也會接納主角,也一貫做自己和為這趟任務,維持想法圓滿完成,同都是,導演以這電影種種挑戰打破常規,其實也是表現他一貫行動力量。 導演以模式說明他以高濃烈劇情,深深將觀眾引進他的世界,而電影的首場,正是參照一場近年真實的恐怖襲擊事件,效果是直接催逼觀眾,不明所意但要體會這電影故事的大藍本:現實世界。從覆述這次恐怖襲擊事件呈現,過去可忘記,會不明瞭而不真實,但曾發生就是實在存有的過去,不同事件不會因某人而忘記,也都提醒觀眾從現實,驚世有曾未知的可能會活現在每一個人身邊。導演的世界,說起現實危機處處,應要明白當下的情況不會因為一

20200930-素黑:你為何死不開口

素黑:你為何死不開口 2020-09-30 有種人,打死不肯當面道歉,死不認錯,可能深知錯在自己,無面目見人,羞於面對的其實是自己。 又有種人,受人恩惠卻死不開口說多謝,寧願用錢回敬你,也不願意留有欠你人情的感覺,甚至覺得是應分的,是你欠他的。這種人目中無人,霸氣十足,自尊心過強,只能稱王,永不服軟,最終會失去真心朋友。 有種人死執權威和面子,永遠不會稱讚或認可他人,尤其是後輩甚至是自己的子女。 有種人寧願死忍劇痛,也不肯開口喊痛或求助,自尊心過強,容易壓抑成疾。有種人只給極簡的回應,懶得望你,大部分時間無反應,心不在焉,可能生怕被看通透,暴露了內心的想法和秘密,也可能對你或話題不感興趣,或者正在關心其他人和事。反正令你感受不到他的真誠或熱情,永遠不在狀態中,暗示你最好提早終止對話,還他孤獨。可能確實是你打擾了他,你需要檢討。 有種人寧願被誤會,也不肯說清楚事情,不想解釋那麼多。可能因為表達能力不足,也可能只是覺得無需靠說清楚才能平息問題,相信清者自清,你要是不信任他,再解釋也沒意義。男人較多這種「應開口不開口」的態度,經常令女人抓狂,平白製造不必要的溝通死結。 還有這個經典例子:死不開口說「我愛你」,非要待對方心灰離去才後悔不已。 其實說出口有多難? 學習檢測你或別人不肯、不想、不敢說哪些話,能助你看清楚自己或別人的性格及人格死穴。 素黑

20200928-素黑:當心埋怨兼卸責的人

素黑:當心埋怨兼卸責的人 2020-09-28 看過一個個案,我問她最想做甚麼工作時,她說:「我喜歡過跳舞,但是父母從小便否定我的喜好,他們一味覺得我喜歡的東西都不靠譜,必須聽他們的安排。我從小便缺愛,連最近分手的男朋友的母親也瞧不起我,她嫌我不夠踏實。我想開網店,爸不贊成,不支持我,不借錢給我……」 說到這裡我必須停止她,問:「啊,扯遠了,你還記得我原先問你的問題嗎?」當然忘了。她借題發揮,只用幾句話,便成功埋怨了幾個對她不好的人,包括父母、男友和男友的母親。追問她到底喜歡和有能力勝任甚麼工作時,她馬上推卸責任,說沒有錢開不成網店。問她能靠自己做甚麼?她沉默。事實是她不努力、懶散、沒動力、等運到,把活得不如意的責任推到別人身上。沒能力、沒本領、要靠父母,獨立不起卻諸多埋怨。 這些人犯了經常埋怨兼卸責的毛病。他們說話時通常無法專注在自己的事情上,慣用口頭禪或主語「他」或「他們」,只說別人的不是。他們是典型的受害者心態,看不到自己的死穴,焦點全放在別處,往往身體病痛也特別多。 埋怨多的人,同時是非也多,卻毫不自覺。 滿口埋怨和是非的人,假如你無法提醒他們的話,還是盡量遠離比較好,因為他們的負面腦波能在近距離和極短時間內抄送給你,傳染力很高。若你的家人或愛人怨氣大,當心你也會無可避免地複製了而不自知。 素黑

20200923-素黑:要看他在做甚麼

素黑:要看他在做甚麼 2020-09-23 要認清楚一個人,不要聽他說甚麼,寫甚麼,要看他做甚麼,才較能摸清這個人的真心和真面。 人總是覺得自己是個不錯的人,甚至是大好人,是偉人。但在清者眼中和心裡,你可能只是善於偽裝的演員。這說法令你聽後不高興,感到屈辱嗎?先別爭辯,看看和反省,也許你真的不如你所想那樣。  她是我以前做親子輔導時的家長,外表高雅,溫文有禮,有錢人家,經常說她做慈善事,捐過多少錢,幫過多少人。其他家長都很擁戴她,欣賞她的修養。我很掃興,擅長看人背後的真面,發現她在角落裡跟家傭的對話卻是滿口惡言,極其侮辱和歧視,敗露了她的真面目。身邊沒有其他家長時,她會收起美麗寬容的臉,在我面前盡數司機的懶惰,家傭的貪婪,老公和兒子不聽話,跟名媛搶限量版皮草,埋怨過著表面風光的非人生活。看她手上那些浮誇的晒命鑽飾感到她很可悲,再從認識的慈善組織幹事得知,她所謂的捐款多次走數,在多個慈善團體掛銜頭卻沒出過一分力,只愛拍照和登報。人前優雅是菩薩,人後醜陋耍流氓。 多少人表面環保實際是個購物狂?多少人包庇自己,苛求別人?多少人小器嫉妒,發現經他介紹的朋友竟繞過他私下約會並變成深交後心生葡萄和嫉妒,開始割席或擺嘴臉?多少人拉拖、欠債、爽約、不交租,遇到追討便失蹤,把爛攤子留給別人?人到底有多少張面? 素黑

20200921-素黑:甚麼都先想到壞處

素黑:甚麼都先想到壞處 2020-09-21 有種思想慣性,我稱之為「否定症」。 這些人的特性是甚麼都先想到不好的、不行的、沒用的。未試過也不想試、不會試,先下定論說不喜歡、不需要、不適合。這些人的世界、喜好、生活和愛恨都單一,除非是刻意選擇過簡居禪修的生活才能安然自在,不然都是悶悶不快的苦瓜臉,憂心一切,很難滿足,否定的想法把生活模塑成不會好,還怨命。 這是未老先衰症,多疑、保守、怕受害受騙,多出現在老人身上。但多少年輕人,早已變成老人心態了?他們的口頭禪是「不」、「不好」、「沒用的」,很容易認出來。 有一位年輕客人,她有情緒病,教了她很多自療方法,其中一項是服用奧米加3深海魚油丸補充EPA,仔細教了她專用的劑量。兩天後她告訴我決定不試服。問她原因,她說不喜歡保健品,覺得多吃蛋白質,正常吃飯便行。為何不喜歡,為何蛋白質,有根據嗎?她說沒有根據,只是「覺得」最近蛋白質攝取量可能不足。我追問是否有過不好的經歷所以抗拒,她說沒有,只是因為「從來沒試過」吃奧米加3,不是很了解,也從來沒吃過其他保健品,應該不需要,沒用的。我反問:「你從來沒做過的事太多,你也沒戀愛過、沒做過愛、沒結過婚,你也不會試,覺得不需要和沒用嗎?」她失笑了,知道自己又在犯否定的毛病。天呀她才二十多歲。 你想得愈壞,人生便愈壞。天大地大,到處驚喜,去放飛,試一下,沒壞的。 素黑

20200916-素黑:渴求不遂的心結

素黑:渴求不遂的心結 2020-09-16 她拍過三次拖,第一個當時太年輕,後來不喜歡了便自然分手。第二個一開始便知道對方有女朋友,還要陷進去,糾纏了一年多大家都累了,只好分手。第三個有情緒病,優柔寡斷,只聽母親的話,否定她,他剛提出分手。 她自歎:「三十歲了,還是遇不上能嫁的人,是不是我有問題?」遇不上對的人毋須問為甚麼,答案只有一個:緣分未到或已完。問錯問題才是問題。別把對方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應該反省戀愛史,檢討自己犯過的錯,吸取教訓,日後不再犯,態度已很正確。應該慶幸已跟不對的人分開,不再浪費感情和青春。 但她的死結是:渴求盡快結婚。 要解開「渴求不遂」的心結,減輕壓力,可先問渴求的原因,再問是否有能滿足該原因的替代品,再看是否可修正這渴求,調校目標。 她渴求結婚有三個原因:一,想離開父母有自己的家庭。二,想有人分擔喜怒哀樂。三,覺得缺愛,想找個人寵自己逗開心。 以上三項必須靠結婚才能滿足嗎?其實不是。家庭可以單人建立,朋友可以分擔心情,愛你寵你的人要等緣分遇上,遇上了便達到目標,條件所限不一定能結婚。再說,能結婚的不一定能相愛。放下必須結婚的執著,可更從容、彈性地尋找和享受戀愛。 很多心結,看清楚事實和修正目標後,自能解開。 尋愛,要從戀愛經驗中學懂改善自己的毛病,知道不能浪費時間期待不對的人為自己改變。其餘的,交給緣分。 素黑

20200914-素黑:誰讓孩子患心理病

素黑:誰讓孩子患心理病 2020-09-14 客人處理不好八歲兒子的情緒,找我諮詢。她說兒子鬧情緒時會說自己有「心理病」。這詞不該是他懂的呀,追問下,原來是班主任當著他面批他的。這班主任也曾投訴她兒子寫文章批判她,叫她「注意」。兒子說班主任很兇,會全班罰站,同學都怕她。 客人是工作狂,單親媽媽,平時不會和兒子玩,也會對他兇。兒子開始鬧情緒,一旦被她否定時會退縮、沒自信、緊握拳頭、臉變紅。 她必須跟校方談班主任不適當地標籤她兒子「心理病」的事,以免造成真正的心理病。但更重要是她要重新管理工作和跟兒子相處的時間。小孩需要媽媽的關注和陪玩,尤其是在極少見到爸爸的單親家庭裡。她卻說不懂和兒子玩,她自己也不玩。 多少成功事業型母親,在孩子眼中不過是悶蛋和惡魔,也算是失敗。教她每天跟兒子玩角色扮演,扭轉家裡只有兇媽媽的印象,他原來可以不是兒子、小孩或學生,今天可以是媽媽的秘書,明天是醫生,後天是老師。讓兒子被平等甚至更高地看待,感到被肯定和尊重,同時知道自己不只被照顧,也要學習照顧媽媽,要勝任那些角色需要磨練責任和才能,提升他的自信。 偵察到她常跟孩子說:「我現在很生氣,你知道你錯在哪裡?」說生氣會惹孩子恐懼,說錯會讓孩子沒自信啊。孩子的心理症多源於父母的言行。想發怒時,建議用較溫和的身體語言如親抱先緩和彼此的情緒,然後好好跟孩子「開會」,對等談話。 素黑

20200909-素黑:療愈式執屋法(二)

素黑:療愈式執屋法(二) 2020-09-09 三項雜物分類和處理,都必須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建議不超過十天,避免因拖延而失去動力,敗給惰性。目標是最少能騰出三分之一空間,才算成功完成任務。 下一步:計算要丟掉的東西總值,盡量準確,不要估計,你會發現算出來的花費遠高於你以為花過的。看到實數,你才清楚自己如何亂花錢,導致財政困局,或沒珍惜過,對東西對人不夠尊重。為警醒自己不重犯,請捐出等值金額,轉化自己的陋習為有益於別人和地球的好資源,同時修養珍惜心。捐錢不是為洗脫罪疚感,而是調校浪費和囤積的習性。建議要細心挑選捐助對象,盡量不採用貪方便按個鍵能過數的方式,最好能直接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你愈能花心思,愈有助轉化病態。 堆在你家是廢物,轉到人家手上便成好東西,原來清理和捨棄可轉化成有意義的事,是助你調校欠缺動力和自我否定的心性療法。藉著執屋重整生活,修養不貪戀,不貪多。家清空了,人也清爽了,能揮去焦慮和無力感,建立安全感。最後,做重建,改裝清理後的空間,治療害怕「沒有」或「不夠」的空虛感。以環保的方式,按喜歡的民宿設計風重新布置家居,不時變換家品色系。簡單如換一塊桌面花布,把舊床單變窗簾,自製畫框,交換二手美物等。家,便變成你很想回去,享受自在和保持新鮮感的度假安樂窩。 送給自己一個整潔、稱意、不忍心變亂變醜的家,你自然也不忍心令自己變亂變醜。 素黑

20200907-素黑:療愈式執屋法(一)

素黑:療愈式執屋法(一) 2020-09-07 她的生活和思緒皆混亂,是個購物狂,喜歡堆積,全屋連床都被雜物密密佔據了,冰箱塞滿過期食物,浪費成性。沒有安全感,拍拖總是焦慮被拋棄,經痛已超過十年;人生欠動力,提不起勁執屋,上班和約人慣性遲到。漸漸失去羞愧心,已達麻木境界,對家失去歸屬感,不敢帶男友回家怕丟臉。 清屋吧,斷捨離。她都知道應該做,就是做不到,每次執拾後不到一天又打回原形,家像永久性堆填區一樣。生活如爛泥,是一種病。 教她以下療愈式執屋法: 準備:把雜物分成三大類。一,沒用或多餘的;二,有用但未用過的;三,不捨得丟或有紀念價值的。行動:同一時間只挑出單一類型的雜物,不能跨界,把挑出的集中攤放在一處,限兩天內完成。然後再執下一類型。 處理方法:一,把沒用的送、捐或變賣。盡量不當垃圾棄置,沒有東西是多餘的,為它們找個好主人,循環再用。能變賣的賣後把錢捐出。 二,把有用但未用過的盡快使用。能吃的馬上吃,能 用的馬上用。假如過去大半年也用不上,沒穿過,沒有吃,便歸第一類處理。 三,把不捨得丟掉或有紀念價值的東西減半,其餘的歸第一類處理。這關最難過,你總覺得每件東西都有紀念價值。強迫選擇是訓練「放下」。限留一半是重點,該如何選?過去大半年都沒用沒看過的便是不重要,你甚至已忘了它,別假裝念舊,歸第一類處理。剩下的統一放好,定期重新歸類。 素黑

20200902-素黑:有種社交障礙是假象 (二)

素黑:有種社交障礙是假象 (二) 2020-09-02 既然渴求加入朋友圈,想多交朋友,為何交不到?她說不是沒試過參加活動,但很害怕單獨和不很熟的人相處的環節,不知道應該說甚麼話,無法投入。我提議交流三步驟:一,先用禮貌的問候打開話題。二,按對方的回應伸展話題。三,就地取材,由所在場地、環境的條件或特性開拓話題,如問對方覺得場地提供的食物如何。她說:「這些話題很無聊啊。」 「你好嗎?」這句話,誰不覺得相當無聊?卻是最叫人受落的開場白。這句話的意思不重要,重要是你想親近對方的笑容和語氣。既然你的交友目的是找人陪你,不讓你感到寂寞的話,請你付出,找話題,說兩句。彼此合拍的話題是在關係已靠近後才出現的,不在第一天,除非你們是前生緣定的緣分。別幼稚說你就是在求這個! 她表面的是太內向,所謂社交恐懼症原是錯判,真正的病根是自傲和多貪,沒有重視擺在眼前的人,不想經營關係,連一句平凡的問候語也嫌無聊,不屑說出口。不是沒有人喜歡她,而是她先挑剔和嫌棄,以害怕為藉口。不屑的人哪會有朋友?然後,愁自己沒能再戀愛是不幸。一個寡言被動無表情,終日怕「不夠」的人,能給人戀愛幸福感嗎? 不知足便是貪,貪是死性,令人墮落,甚至走火入魔。害怕社交不一定因為情緒病,更多可能是潛藏的貪念和不屑造成。 你要甚麼,便得付出,走出第一步並不難。害怕不是藉口,不屑卻是心魔。別自編自導愁孤的宿命。 素黑

20200831-素黑:有種社交障礙是假象(一)

素黑:有種社交障礙是假象(一) 2020-08-31 她自覺不幸,遇人不淑,工作際遇不好,受過母親虐待,長期被情緒病困擾,社交能力低朋友不多,受到宗教思想的影響,滿腦子都是罪疚感。 很多情緒病都是因為錯判了病源,製造不幸感。導引她fact check,逐項細看清楚才定案。她細看經歷後,承認其實算幸運,身邊確實有可善良真心的好朋友,雖然分手收場也算有機會經歷過幾段戀愛,工作是專業,在逆市中還有固定的市場,只要稍加努力考取難度不高的資格,便不難找到比現在更理想的工作和收入。 至於童年被母親虐待的經歷早已過去,現在有寵愛她的家人,只是家裡長年財困,有時需要她來負擔而感到壓力和不快。理性上,她知道所經歷過的,都算不上是大不幸,可就是迷執於不如意和恐懼「得不到」的心病中。 我從她認定自己的社交障礙屬於「不幸」入手,查探詳情。她說很想擴大社交圈,想加入某些朋友圈,朋友愈多愈好。問為何?她說因為寂寞,朋友多便不會寂寞。我反問:需要不斷見朋友,不斷說話,不能自處的人,不正是因為見完朋友後還是寂寞難耐嗎?多交朋友不是解決寂寞的方法。 再發現,她其實想要朋友陪她做各種活動如逛街、吃喝、行山等。已有這些朋友嗎?有,但嫌「不夠」。 啊。像家裡必須堆滿東西的人一樣,害怕獨處、不知足、不珍惜。身邊就算有人陪伴也會嫌不夠,無法享受當下,活在「欠缺」的焦慮和恐懼中。 素黑

20200826-素黑:蠢是否無藥

素黑:蠢是否無藥 2020-08-26 人蠢無藥醫,是常識。 但蠢不是罪,天賦這東西輪不到你說。天生蠢鈍,最要緊的不是如何令自己變聰明一點,而是要知道自己蠢,無知才是無藥醫。 知道自己蠢很重要,能影響你下一步想或可以做甚麼來改變現狀,假如你不想繼續蠢下去,或者因為蠢的緣故為自己或別人添麻煩的話。 連自己蠢也不知道的人,假如是謙卑、收斂、知足的話,倒也不致製造大傷害或麻煩。自己努力一點,別人包容一點,還是可望相安無事。最可怕是自大的蠢人,自以為是,敗事有餘,看不清睇不透,被惡人利用也不知,令身邊人為自己補鑊負債得失了別人,蠢便成災害。蠢人是沒有能力善後或彌補過錯的,結果還是累人累物。 蠢,更要謙虛,知道自己在阻礙地球轉,添亂添害。這樣說有點苛刻,但事實上言不為過。你只要想想,多少人因為蠢人帶來的禍害而不安、不快、受傷或受損?多少社會和地球資源,因為愚笨而被無辜地殘害或浪費,甚至無法回頭挽救?人的四大死穴是貪、亂、懶和蠢,其中蠢最難調好。是否真的無得醫,要看蠢人的心性修為。又蠢又要撐面子,大聲夾惡,自私自利的蠢人容易助長惡行,變成幫兇,被利用了還沾沾自喜,醜陋而不自知。可平庸無能者多是蠢人,令世界大亂,能者疲憊。願意放下身段,收斂氣焰,卑微自己,努力不懈地學習和受訓的話,還是可以一點一滴地萌芽和進化成智慧的。 素黑

20200827-素黑:男人怕煩

素黑:男人怕煩 2020-08-24 怕你煩他回應你表達不清晰的語意和潛台詞,也怕你煩他要依你認為好的方式調校他的習慣、改變他的價值觀及喜好。更怕你以愛或「為你好」之名,用哭用罵用黑臉,強迫他吃營養品、看醫生、打扮成為你喜歡的韓星模樣。 可能最怕你煩他的,是不時或委屈或強勢地查問他和舊愛或現任女同事的「秘密」信息往來,經常要他交代每日的行程,會做甚麼會見誰。 當然還有大堆相對較瑣碎的小煩事,卻足以被你化大,賭上幾天氣。譬如節日要如何過迎合你,要在打機和陪你之間做抉擇,和你在一起時不能和其他女性通訊,聽你不停地嘮叨大堆瑣事或埋怨話,向你交代買過和做過甚麼並要詳細解釋,定時報到遲一會回覆也被審問懷疑做對不起你的事,旅行時被迫掛甚麼同心鎖穿和服吃街邊辣年糕等事後打卡盡晒社交網。 你還跟閨密說都是他喜歡和願意做的,你沒有迫他。但這些要求這些事,都有必要嗎? 男人再不樂意也配合你,不是因為他真的無所謂,而是他實在愛你,再煩也寧願做你想他做的事。請你知足和覺醒,記住這份愛是有容忍上限的,別得寸進尺,變本加厲,沒有相應地做令他開心的事,容他做他自在的事。若他受夠了,變心、出軌或想分手只是遲早的事。 男人想要甚麼?自由空間,簡單清楚的交流,不用他猜度你在想甚麼,少一點脾氣多一點寬鬆,你想要甚麼直接講,別憋在心裡要他哄。 素黑

20200819-素黑:躲進成長舒適區的代價

素黑:躲進成長舒適區的代價 2020-08-19 有學生告訴我,過了三十歲才意識到原來所謂老師、專家或大師的話不一定能盡信。譬如她上過一個婚姻家庭的大師課,老師強調遇到尤其是婚姻問題時最好跟父母探討,請他們做主。學生發現老師太偏頗,忽略了事實上不少父母都無知兼要面子。他信奉封建家長制,他的信徒都盲目崇拜權威。 又譬如某客人,她參加過某人生蛻變課,花了好幾萬上了幾個階段的課後,愈發不對勁,開始察覺那種課不過是替學員洗腦,誘惑他們拉新同學來,層遞、傳銷式地吸納新血,讓你成為下線、導師,甚至可升級成為老師。它要你建立的自信不是為獨立自主,而是拉攏客源的假象。待學員及其他導師之間出現了利益衝突後,她才看清楚整個陷阱。那位高高在上的老師不但沒有持平公道,反而對有損他們生意的學員恣意排擠和中傷。在我超過二十年的療愈生涯裡,接觸過很多類似的個案。但是,不要因而害怕經歷這一切,反而應該歡迎它。能在三十歲看懂人和事算你走運,更多是四五十歲還抱持被動和崇拜權威心,不願清醒,逃避自主判斷對錯。依賴是容易的,但躲進成長舒適區的代價是你只能被擺布人生,流失安全感。 訓練看懂自己遠比聽懂誰重要,沒有任何人可代替你去看清楚自身過去和現在的真相。三十到五十歲是修煉悟性的黃金期,你需要靠親身經歷那些受傷、質疑、失望和挫折才長智慧,五十方能知天命。一步也不能少,懶不得。 素黑

20200929-「好好回話,開啟好關係!」精神科醫師教你用3句話表達共感力,瞬間暖進人心

「好好回話,開啟好關係!」精神科醫師教你用3句話表達共感力,瞬間暖進人心 BY YOYO SU 2020年9月29日 用三句話的時間,打造好關係。 日常對話中,你是不是常常聽到這種回應:「別再糾結了,那對你沒有任何幫助。」、「往好的方面想想看吧。」、「雖然不好聽,但他也是為你好啊。」、「你是不是太敏感了啊?」、「越是這樣,你就應該越努力啊。」 為何我們知道那是再正確不過的道理,但聽聞時總不是滋味,甚至有被指責的感覺? 因為我們都希望自己的痛苦能被好好對待。 沒有察覺到這種心情,只把重點放在表面的抱怨上,就是讓我們的回應失去溫度的最大原因。因此,面對他人的痛苦,我們也常常不曉得該怎麼回應,「不想說這些話,但還能說什麼呢?」 「如果當時能夠好好回話,是不是就能得到真正的安慰呢?」 \用三句話的時間表達共感力,瞬間拉近關係\ 《好好回話,開啟好關係》一書作者鄭惠信為精神科醫師,曾與一萬兩千多顆心對話。她將三十多年累積的經驗與功力濃縮為三句話,並提出許多諮商案例,實際展示奇蹟般的效果。 如果能深刻了解這三句話的真正意義以及使用方式,就能幫助你找到人生中的溫暖依靠,建立成熟的好關係。 1. 傳達「你是對的」的訊息,是支撐對方的力量 一個人不會沒來由生氣,也不會沒事憂鬱。所以無論如何,都必須先肯定他們的心情。「你是對的」代表著「我無條件相信你的感受,我會站在你這邊」,是一股穩穩撐住對方的力量。 2. 提問「你的心情怎麼樣」關心對方的內在感受 開始一段對話時,可以先邀請對方說出個人心情和感受。看似不起眼,卻是一句關心對方存在本身而非外在身分的問候。當存在被關懷與關注時,提問前後的對話內容也將出現顯著差異。 3. 以「原來你是這樣想的啊」來回應對方的心情 在「對方有對方的想法和情緒,我也有我的」的前提下理解對方,與此同時,我也掏出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與他一起分享、交流。從此開始,才是一段成熟關係的起點。 \ 【隨堂測驗】   Q:你的孩子因為打人,被老師罵了一頓,不知該如何安慰他?   A:「被老師罵很不好受吧。你會打人肯定有你的原因吧,是為什麼呢?」   →說任何話之前,必須先好好傳達「你是對的」的訊息給孩子,再來處理後續。   Q:面對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不知該如何打開話題?   A:「最近你的心情怎麼樣?」   →用關心個人心情的話語做為開場白,不僅可以聊到近況,也可以深入了解

20200930-陳景祥:為什麼要司法改革?

陳景祥:為什麼要司法改革? 20200930 最近突然出現要求「司法改革」的聲音,而且說改革「刻不容緩」,到底香港的司法制度出了什麼問題,要馬上動大手術整頓? 認為司法要改革的主要理據,相信是近期反修例風波的幾宗案件,法庭量刑的裁決引起爭議;所謂爭議,主要是認為判刑太輕。也有評論認為法官對保釋條件太寬鬆,令涉案嫌犯包括最近12人得以集體潛逃。判辭也成為被指摘目標,有意見認為法官在審理案件時「美化」被告,表達了個人政治立場,最後令幾宗案件的被告獲得輕判或脫罪。 形容港司法制度「腐敗」 離題更離譜 更嚴厲的批評,是指香港司法制度「腐敗」、「爛透」,不改革無以為繼!為何會用「腐敗」去形容香港的司法制度,有什麼證據?是法官貪污?還是收受利益而作出不公正的判決?因為對法官判刑有不同意見而把問題不斷升級,竟然把香港的司法制度形容為「腐敗」,是離題更是離譜,如此下去,只會把香港推向另一個險境! 曾幾何時,我們認為法治是香港的基石,也是維繫國際社會對香港信心的要素。根據2020年的「法治指數」(Rule of Law Index,由非政府組織「世界正義工程」編制),香港的整體法治水平在128個國家和司法地區中排名第16位(丹麥第一,亞洲區新加坡排第12位,日本第15,韓國緊隨香港排第17,美國則排21,中國大陸第88),成績絕不失禮。 「法治指數」是透過8項因素評估各個國家/地區實踐法治的程度,包括政府權力的制衡、消除貪污、政府開放度、基本權利、秩序與治安、監管執法、民事司法及刑事司法。試問,一個「腐敗」的司法制度,可以得到這樣高的排名嗎? 政治立場看判刑 結論可南轅北轍 法治其中一個主要元素,就是對政府權力的制衡、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雖然現在官方說法香港不是三權分立,但司法機關「獨立進行審判,不受任何干涉」(《基本法》第85條),其中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法院審案不會也毋須配合行政機關的需要,不用動輒以「嚴打」去阻嚇、「震懾」犯罪分子作為判案原則。香港在回歸後仍然可以保持司法制度的獨立地位和形象,法治的成績仍然得到市民和國際社會認同,成就絕不簡單。 法官判刑輕重的準則,從來都有爭議,一位台灣的法律學者評論佔中九子案時,其結論是「雖然區域法院未予重判,但以刑事之煽惑罪加以定罪,在法正義論的評價上,就是認其為犯罪。與台灣台北地方法院關於『太陽花運動』之判決援引公民不服從之法理……予以無罪

20200926-彭秀慧:無人喜歡我

彭秀慧:無人喜歡我 2020.09.26 你有沒有試過討厭自己有社交障礙?在人羣中不懂自處,在陌生人前表現尷尬,覺得所有人都不喜歡自己。你以羨慕的目光望向在友儕間如魚得水的那一位,每次到來就會引起大家關注,聚會當中像蝴蝶一般滿場飛,每一個應對總是充滿魅力。你渴望有他的光芒,只是身體和腦袋總不能放鬆走向人羣,於是把自己歸類為生性孤僻,性格自我,社交障礙,也許自己永遠如此…… 社交恐懼的確是焦慮症一種,是一種對社交場合持續感到無比恐懼,出現生理症狀,例如面紅,心跳,出汗,肌肉繃緊……有這些極致情況的人當然要看醫生好好料理,但有不少人對於人羣的恐懼其實是出於對自己期望的失落,把焦點錯誤放在別人如何品評自己,猜度別人對自己的負面想法,造成自己內心無形負擔。 這令我想起曾經有人問我,如何克服舞台表演時的緊張情緒。很多未夠經驗的表演者,常常在表演途中因過分緊張而失準,唯有羨慕那些有天賦的舞台魅力的,一走出台就會吸引大眾注意甚至尖叫的偶像--我也曾經如此。回想自己從第一次要一個人踏上舞台演獨腳戲,我一直在揣摸自己和觀眾的關係。慢慢我發現,舞台表演緊張的最大原因是擔心觀眾不喜歡自己的演出,覺得自己演得差,或得不到他們的讚賞。尤其是在小劇場,你幾乎可以完全看到觀眾的神情狀態,多年前我就曾經因為演出開始時一位觀眾的黑板臉容而影響了自己整晚演出。如果我從此覺得觀眾不會喜歡我,也許我就不會繼續我的舞台工作。 但經歷無數次演出,我發現要令自己不再懼怕觀眾的首要條件:你必須相信你的觀眾,甚至愛上你的觀眾。也就是,你不再懷疑自己和他們的關係,你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你有好的出發點,你的表演為他們而做,而我因為準備充足而令我不會擔心自己表現,就像一個廚師在廚房準備好一場盛宴,到走上舞台時不過是「請大家吃飯」,結果一定是大家高興;即使稍甜稍鹹都不打緊,都不會礙事。 回到社交圈,情況一樣。你覺得其他人會如何品評你或不喜歡你的時候,你其實已經在品評他人,而這些猜度只會影響你當下表現,卻永遠無法知道真相。別人有別人的煩惱,只要你確保自己出發點正確,沒有不軌企圖,又何須想得太多?不如把這份擔心和自我討厭化成愛人或向善的力量。一場表演,你無法保證每一個觀眾都可以把你的心意完全接收,但只要你全力以赴,問心無愧,先不要自我標籤成「無人喜歡我」的一類,你總會找到你的知音人。 彭秀慧

20200925-彭秀慧:是興趣還是專業

彭秀慧:是興趣還是專業 2020.09.25 相信有不少劇場工作者,在投身這個行業前,都聽過身邊的人說:「做劇場?搞藝術?當興趣好了,賺不到錢的。」這句話,大概嚇走了一部分人,只剩下真正熱愛劇場藝術的矢志把興趣變成專業。不過,今年經歷疫情,無論你有多大的天分和熱情,劇院關門,就要被逼停工。隨着情況慢慢緩和,街上逐漸熱鬧起來,當戲院也逐步開放,可惜的是各大表演場地依然關閉直至九月中,公開演出仍然遙遙無期。眼見我身邊不少專業劇場工作者,失業已經超過半年;有台前表演者要把沿用經年的排練室退租,以減省負擔,也有後台工作者轉行經營凍肉速遞、食物零售;馬死落地行,先想生活還是比較重要。 有兩位一直有參與我所有製作的後台工作者,最近卻想到了一個比較「浪漫」的求生方法。從事戲服製作的Teby,幾年前在深水埗大南街租下一個幾百呎的工作室;她的男友Samuel是擅長裝置搭建的舞台技術監督--兩人知道很多劇場人平日在演出以外,都很喜歡造手作,而且技藝非常出色,刺繡品、布藝飾物、皮具、車縫小品、手工皂、蠟燭,甚至燈具應有盡有……在這段沒有工作又留在家的日子,更是大量生產……於是兩人靈機一動,把工作室變身成小市集,命名為「Fleatre market」,將大家在「業餘」時間為興趣而製作的工藝品售賣,換取收入。 「Fleatre」,就是跳蚤(flea)和劇場(theatre)的結合,在周末以近乎劇場演出入台搭景,周日落幕還原地方的節奏,呈現同行好友的心血作品。上星期這個地方初次開放,一看所有貨品,水準和心思之高叫人驚訝;背後的手工師傅,包括劇場燈光設計師、演員、舞者、舞台監督、音響設計等等等等,光看這個名單我就感動不已,劇場界果真是臥虎藏龍,放下了專業的舞台工作,他們的興趣竟然也是專業水準。 Samuel告訴我,他們的工作室叫《工好合作社》(Gung Ho)。「Gung-Ho」這個字是中文「工合」的譯音,是「工業合作社」的簡稱,始源於二次世界大戰前的一種工作模式,所有人分工合作,為共同目標努力。取其意思,「工好」,就是團隊精神,也是每一次演出每一個崗位的信念。面對最艱難的時間,我們需要像跳蚤般求生,但不寄望依附,也不能依附,只有相信自己的力量,善用我們的熱血,再次把興趣變成專業,在劇場外把創作和合群精神繼續發揚光大,請大家多多支持。 彭秀慧

2020913-彭秀慧:人物小傳

彭秀慧:人物小傳 2020.09.13 撰寫人物小傳,是編劇寫劇本或演員準備角色的其中一個功夫。一個劇本,由不同角色組成,每一個角色在劇本裏出現的事件是不可能包含他人生的全部,為了建構更具體更實在的角色,我們會為這個角色編寫「人物小傳」,填充這個角色的家庭背景、成長和社會背景,還有未有在劇本裏出現的過去經歷。 編劇寫人物小傳是要令角色完整和連貫,有了角色的背景,方便探索角色在故事裏的可能性,他未必需要把小傳和導演或演員分享,因為劇本呈現的是角色的「現在」--也就是劇情。同樣,演員收到劇本,可以嘗試重新寫下角色的人物小傳,幻想人物在劇本以外的部分,從中理解角色在故事中的行為動機,判斷為何上天(也是編劇)會讓他有在故事裏的遭遇。簡單來說,人物小傳為我們提供了角色的行為線索,這些線索大部份來自他的過去。演員以理性理解了角色基礎,就應該放下這個小傳,進入角色,應付角色在劇本的當下。 現實中,我們從出生那天就在編寫自己的人物小傳;除了父母遺傳,我們人生所經歷的一切,大概也會影響下一秒的自己。每個人有不同的過去,只是有些人卻特別喜歡把自己的人物小傳帶在身邊,掛在嘴邊。 例如一些有特別經歷的人,非常喜歡在言談間提及自己的過去,例如「我係單親家庭長大㗎……」「咁我老公飛咗我吖嘛……」諸如此類。我不是質疑他們的經歷,只是開口埋口就會說起自己的「歷史」,甚至會標明這樣的過去形成自己這樣的性格--「咁我老公當年飛咗我,所以我唔會信男人㗎……」以為用輕描淡寫的方法去讓人家知道他過去的辛酸,令大家明白和包容他某些性格和行為。一個離婚多年的女人,每次聊天都會提起自己過去失敗的婚姻,她特別喜歡揶揄男人,然後補上當日自己曾被人拋棄作為註腳,雖然知道這是她人生的一大個傷口,但也難免會令身邊的人覺得她喜歡以這個話題來博取別人同情,或者作為藉口--總之令人不懂如何反應。 每個人都有過去,有人順利一點,幸運一點;有人經歷多一點,路也可能特別崎嶇。把自己的過去重複又重複,其實只是因為自己還未能放下,他的過去就是他的避風港。雖然有過去的我才會變成今天的我,但寫好了人物小傳,就要放下;故事繼續,應付當下,才是角色或每一個人應該做的事。 彭秀慧

20200905彭秀慧:桃花源

彭秀慧:桃花源 2020.09.05 最近愛上了行山。除了風景的發現,行山時體力和毅力的挑戰,我還喜歡一路上和不同的行山友輕鬆打招呼。我有種奇怪的感覺,在山上遇到的都是友善的人,或者是人類最美麗的狀態;艷陽之下,各自有自己的路徑和節奏,也有不同目的地,但在路上巧遇,那種笑容和問好卻總是特別窩心。行山時有一些路徑偶爾有為遠足人士而設的士多,我也一定會幫襯。這些被視為遠足者補給站的地方,有幾個共同點:有餐蛋麵,有山水豆花,附送住在深山的士多老闆親切的笑容,飼養的唐犬早已習慣絡繹不絕的顧客,在陽光下呼呼大睡,牆上貼着發哥照片也好像變成了一種慣常現象。 西貢嶂上有一家許林士多,是很多行山客的必到之地。那天走麥理浩徑,一心正是要拜訪這個地方。行了差不多四小時崎嶇山路,眼前突然出現一片草地平原,寧靜平和,眼前景象真有「桃花源」之感。士多內人不算多,我放下了背囊,立時要了杯消暑涼茶,有幾個似乎是熟客的行山友在打牙骹,我很自然地加入,不到五分鐘,他們已經把自己沖的香茶和我分享,從行山開始,一直聊到自己的前半生,其中一個,稱呼自己是「五個小孩的校長」,以為他是當年電影原著,豈料他的反應是:「我比那齣電影更早啦!」 原來坐在我面前的關校長四十多年前正是士多旁邊博愛公立學校的校長,關先生當年一個人名副其實「攀山越嶺」來到這家村校,因為一份使命感而留了下來,是校長是老師同時也是校工,所有學校事務由他負責,學生都是住在山上的小朋友,總共五人,不分年齡級別一起上課。他分享着教學的點滴,我隨口問他那些學生現在如何?他舉手一指,原來正在士多廚房為我煮麵的許老闆就是其中一個門生!關校長補充:「他是二哥,你看,那邊正在洗手的是大哥,今天剛好回來幫忙打點,他們許氏三兄妹幾十年前都是我學生啦!」這時一個老婆婆從外回來,關校長又不忘向我介紹:「你走運了!今天大家都在!她是士多老闆的媽媽!」許老媽媽熱情的和我打招呼,我才知道她是聾啞人士,獨力在這個山上靠經營這家士多把孩子養大,現在雖然年紀老邁,但身體依然非常靈活;未幾她捧着幾個自家種的番石榴要送給我,多麼的熱情,多麼的慷慨。 吃過茶,聊過天,我和朋友又要繼續上路。這種萍水相逢的短暫相處卻比那碗即食麵更令我充滿能量。當生活回歸到最簡樸,人情味是最珍貴的分享,也愈大愈懂得珍惜。我想起在外國或者香港,一些特定的情況,特定的環境,也曾經歷過和陌生人之間那種一個眼神就

20200927-星期日文學‧張愛玲:閃亮的遺珍——My Hong Kong Wife

星期日文學‧張愛玲:閃亮的遺珍——My Hong Kong Wife 2020年9月27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張愛玲的遺產執行人宋以朗,終於在張愛玲百年冥誕出版張愛玲600封書信全集,圓了他10多年的心願,在序言中,他說是時候隱退……這令我想起張愛玲仍有一份從沒出版的滄海遺珠——My Hong Kong Wife(我的香港太太)英文短篇小說稿,故事是一個男女追逐錯摸繼而結合的喜鬧劇,50年後看,隨着香港的民情發展,中港關係愈來愈複雜,對此時此刻的香江,有特別深重的意義…… My Hong Kong Wife的序幕,是場充滿聲色和中西混戰的亂局—— 戲台上,京劇花旦孫玉蘭的唱腔和伶利功架,吸引觀眾目光。人生如戲,台下的戲碼同樣精彩,城中的年老富男人,領着不同年齡的美艷妻妾,佔據前排最佳位置;另一邊廂,卻上演着一場混戰:一個莽撞的外國男人,一頭倒在舞女模樣的女子身上,各用自己的語言吵起來,旁邊的阿飛作勢起哄,追打洋人。混亂間,外國男人竄進後台,人聲紛雜各式嚇人臉譜掩映間,他遇上孫玉蘭,揭開一段中外情緣的序幕…… 小說遺作手稿在港曝光 My Hong Kong Wife是張愛玲有份撰寫的英文小說遺作,從沒出版。這部19頁的遺珍,是張愛玲和美國駐港總領事館新聞處前處長理查德.麥卡錫(Richard.M. McCarthy)合作,寫於1952至1956年間——她第二度重臨香江時,那已是她告別母校香港大學10年後,但她沒有忘記這兒的人、事、物。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華洋雜處的殖民社會,大批中國內地難民來港,包括京劇藝人。男尊女卑、物力維艱的年代,張愛玲的香港太太故事,卻橫空而出,是個破格的喜鬧劇,有關一個京劇花旦和美國男人相戀結合,因文化差異鬧出連串笑話和衝突,最後大團圓結局。張愛玲在書信中提及這是一個電影劇本的雛形,女主角屬意著名影星李麗華,並按照她的原型來寫。 My Hong Kong Wife的打字手稿,第一次向公眾曝光,是在2010年9月中旬於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公共文化計劃」舉辦的「發現張愛玲」展覽上,我在同月舉行的浸會大學「張愛玲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本打算以這份遺稿作論文,(後改為張愛玲與港大作主題)發表前一天仍在會場努力,當時身旁一位美國來的張學學者,只瞄一眼便雙眼發光,好奇的問道:「是張愛玲的手稿嗎?」 張奶奶的氣息,只要嗅一下便感覺得來。主角孫玉蘭,奮鬥

20200924-安裕:聯合國的「改革」

安裕:聯合國的「改革」 2020-09-24 聯合國今年七十五歲了。八十年代,常去紐約聯合國總部採訪,每年九月,一年一度的聯合國大會揭幕,當中有一個環節是總辯論,各國領袖輪流發言。誰都知道,超級大國領袖不會安排在後面上台,總辯論第一天日程,基本給超級大國包下來。這些領袖車隊龐大,隨員眾多,保安森嚴,交通管制之下,半個曼克頓變成禁區。有一次,在蘇聯領袖發言後準備回辦公室寫稿,才發現封鎖到連路也幾乎過不了。 每年聯大,總有代表敦促「改革」。這裏用上引號,因為這是聯合國永恒不變無法全面達成的目標。一些國家提出改革倡議,不僅是行政上的改變,更有實質權力的變化,涉及的國際關係千絲萬縷。最常見的一項,是安全理事會架構。 簡稱安理會的安全理事會,由中英美法俄五個常任理事國及十個輪任理事國組成。十五國之中,常任理事國不變,換的是另外十國。五個常任理事國,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擁有否決權,在承平年代的國際舞台,堪稱舉足輕重。 提出改革聯合國的國家,議題包括擴大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數目。2004年組成的「四國聯盟」,即印度、巴西、德國、日本,要求成為常任理事國。但是當「四國聯盟」表態,隨即引起不少國家異議:印度被巴基斯坦反對,英法反對德國,中俄朝韓反對日本,巴西遭美國阿根廷墨西哥反對。只要了解歷史,便會明白「四國聯盟」的想法要實現是難乎其難,戰後的國際格局,不會輕易因為這四個國家而改變。 在聯合國事務的具體操作,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與安理會其他成員的最大分別,在於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一旦使用否決權,任何提案都變成廢紙,七十五年來,蘇俄及美國動用否決權次數最多。「四國聯盟」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國,核心便是否決權這一關鍵因素。然而,很難想像現時的五個常任理事國,心甘情願把此一權力分出去。 其實,聯合國其他要改革的事務多得很:官僚主義盛行,行政管理鬆散,各種資源浪費,這些事例多不勝數。聯合國有的事情確是令人氣餒,不過,經過幾十年的拖拉糾纏,都已經不是新事了。 安裕

20200922-安裕:大選前哨戰

安裕:大選前哨戰 2020-09-22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去世,民眾到華盛頓最高法院前悼念。金斯伯格逝世對美國社會帶來撼動,因為,這不但是一名大法官的去世,金斯伯格的空缺將由誰接任,是牽涉美國意識形態的重大事件。對此,共和民主兩黨都有盤算,金斯伯格去世翌日,共和黨人即說要盡快提名、盡快通過;民主黨人則指,要等到11月大選後,新一屆政府登場才進行提名、聽證、表決三個程序。 金斯伯格的空缺由誰接任以及確認提名的過程,是今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共和黨若能在11月3日大選日之前,通過新任大法官提名,到時九名大法官當中,保守派與開明派極可能是六對三,金斯伯格去世前是五對四。若然如此,即使民主黨拜登勝出大選、民主黨拿下參議院,民主黨在大法官提名一事亦徒呼奈何。 美國最高法院其中一個重要功能是釋法。美國社會的意識形態走向,與最高法院的決定有直接關係。從社會議題到政治爭端,最高法院一錘定音。大法官是終身職,沒有任期限制,特朗普如果趕及大選前提名並通過大法官人選,便會成為七十年代尼克遜以來,第二名在一個任期內提名並通過三名大法官的總統。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全力推動這一程序,即使民主黨人呼籲留待下一屆政府決定亦充耳不聞。參議院的民主黨人如何應對,是「拉布」抑或其他做法,際此大選前夕,估計對抗極為激烈。 美國最高法院有不少重要裁決,包括1973年的Roe v. Wade案,裁定婦女墮胎權受憲法保護。這宗案件到今天仍是美國社會焦點,反墮胎組織一直欲推翻此一裁決。於民眾知情權來說,1971年《紐約時報》刊登美國國防部越戰機密文件事件亦極具意義。當年新聞見報後,美國政府申請禁制令,官司打到最高法院,最後以六比三裁定,禁制《紐約時報》刊登文件屬違憲。 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任命,不單是兩個政黨或兩名候選人之爭,而是美國兩種意識形態勢力的比併。任命大法官與總統大位誰屬,兩者重要程度不相上下,今年大選前夕的爭逐,毫無疑問是火花四濺。 安裕

20200917-安裕:駐華大使

安裕:駐華大使 2020-09-17 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卸任,際此中美關係惡化之時,誰來接任是眾所關注的事。美國駐外大使須由總統提名,交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舉行聽證會,之後由參議院全院表決。這一過程可能很快,但是不一定幾天之內就能完成所有程序。如今不少人想知道的是,11月3日美國大選之前,會有新任美國駐華大使嗎? 布蘭斯塔德是中美1979年元旦建交以來第十二任駐華大使,赴任前是艾奧瓦州州長。在他之前的十一任大使,外交系統出身的佔了不少,可是亦有並非來自外交圈。其中一個例子是,中美建交後首任美國駐華大使伍德科德(Leonard Woodcock),之前是全美汽車工人聯會會長。2011年到任的駐華大使駱家輝曾是華盛頓州州長,之後「轉行」當過商務部長。 不過,外交或相關系統出身的駐華大使畢竟還是較多的。第二任的恒安石(Arthur Hummel),五十年代已加入外交系統。恒安石之後的洛德(Winston Lord)出身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他是隨行成員。九十年代初的芮效儉(J. Stapleton Roy)是職業外交官。介乎洛德及芮效儉之間的李潔明(James Lilley),既是外交官員,也做過中央情報局。 上述四人,恒安石、李潔明、芮效儉在中國出生:恒安石是山西,李潔明是青島,芮效儉則是南京。恒安石及芮效儉的父親是來華傳教士,李潔明的父親是石油公司駐華人員。洛德生於美國,他的妻子包柏漪是美籍華裔作家。 1972年尼克遜訪華之後,中美互設聯絡處,直至建交。其間,美國先後派出四名聯絡處主任,第二任是後來當上總統的老布殊。有指時任美國總統福特問老布殊,有沒有興趣在政府任職,想不到老布殊決定選擇到北京。法新社有一張1974年照片,是老布殊做聯絡處主任時候,與太太芭芭拉騎着單車在天安門前的合照。 翻閱往事,半世紀過得飛快。中美兩國從聯絡處主任到大使,一連串的名字,其實就是中美關係的歷史見證人。 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