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0-安裕:大西洋同盟煙消雲散?

安裕:大西洋同盟煙消雲散?

20201120

東西南北

曾幾何時,美國與歐洲是隔着大西洋的堅實同盟,上世紀40年代初,納粹重兵集結英法海峽邊上準備一口吞下英國的時候,美國上下緊盯大海那邊的一切。美國電台記者莫羅(Edward Murrow)當時是駐英特派員,他在名為《倫敦入夜》的節目向美國民眾報道在英倫看到的備戰實況。莫羅每次在節目開始時都說同一句話:「這是倫敦」(This is London),這句話成了鼓舞人心、抗擊納粹的明燈。之後的俱是歷史:1944年盟軍從英國出擊強渡海峽登陸諾曼第,直指柏林。再後是美國協助重建西歐經濟,北約華約對峙,冷戰來臨。

70年代冷戰最高峯時期,歐洲中部大軍雲集,蘇聯華約在這一線有91萬兵力、12,400輛坦克、4,300架戰機;美國北約兵力61萬、7,000輛坦克、2,000架戰機。雖然北約兵力遠遜華約,人員及武器的質素彌補了數量上的不足。戰略專家認為,駐在歐洲的美軍第七軍,可以在戰爭爆發初期,頂住華約的蘇聯精銳部隊兩個星期,直至美國把駐本國部隊送到歐洲前線。從另一角度看,美國視西歐為對抗蘇聯攻勢的緩衝地帶,因此北約成立71年,文職的秘書長由各國派人輪流擔任,盟軍最高統帥一直是美國將軍出任。

馬克龍力倡歐洲自主

今屆美國大選投票之後,點票官司至今未停,歐洲國家卻就下屆美國政府的歐洲政策表態。拜登宣稱勝出大選,法國德國英國領袖發電祝賀,強調美歐大西洋同盟關係持續云云。不過,門面話說完,法國和德國這兩個歐洲大國還有話說,法國總統馬克龍接受傳媒訪問時稱,歐洲未來仍然需要獨立自主的防衞策略。馬克龍說得輕描淡寫,卻是字字衝着德國。馬克龍接受訪問前不久,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說,在不久的將來,歐洲軍事上仍要繼續倚賴美國。卡倫鮑爾這番話是默克爾政府的典型防衞理念,就是把防衞之事留給美國。

二戰結束之後,敗軍之將的德國軍力大幅削減,難以與擁有核武的法國以及英國相比,倚靠美軍的想法實屬自然。德國已非軍事強國,法國則一躍而成西歐大陸第一號軍事大國。馬克龍2017年上任之後,更是力主歐洲發展強大軍力,這位戴高樂主義信徒,把戴高樂當年的幾面大旗搖得呼呼作響,強調歐洲要有獨立的防衞及外交政策,潛台詞被視為是法國有力統率歐洲。戰後歷史,法國對歐洲有其一套與美國英國德國迥異的理念,1966年法國退出北約軍事架構,國內再無北約基地,直至2009年法國才重返北約軍事架構。英國雖然也是核武國家,然而抗拒由歐盟扮演防衞主導角色,認為歐洲防衞中心應該仍是北約。如今英國退出歐盟,法國在政治上少了一個羈絆,更加放手追逐戴高樂主義之夢。

美國大選之後,馬克龍與素未謀面的拜登通電話,愛麗榭宮發出的新聞稿說,馬克龍強調與美國在當前議題共同合作,包括氣候、健康、打擊恐怖主義以及捍衞基本權利,隻字不提防衞議題。法國歐盟事務部長玻因接受電視台訪問直接指出,「歐洲不要再像小孩子那樣渴求美國大發慈悲,歐洲人應該不要讓美國決定我們的未來」。經玻因這一說,馬克龍政府的戴高樂主義顯露無遺:歐洲人的防務觀、歐洲人的外交觀、歐洲人的歐洲觀。特朗普2017年上台之後,與歐洲就北約經費分攤爆發爭論。馬克龍倡議歐洲國家組織聯軍,就是在特朗普主政後的事。美國選情發展至今,巴黎當局表現出來的態度,不論是特朗普連任抑或拜登入主白宮,法國都會走出自己的獨立防衞道路。

德法矛盾浮面成隱憂

美歐之間的大西洋同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5年後的今天,面臨可能煙消雲散的歷史終結時刻。未來四年,不論誰是白宮主人,都會面對法國求去的歐洲態勢。不過,歐洲也有自己的難處,美國勢力隱出歐洲,德國和法國的矛盾隨即便會冒頭。兩國都是區內大國,都是歐洲一體化主導國家,一旦美國離去,法德兩國誰來帶領歐洲?法德在歐洲一體化議題有共同語言,但是近期兩國就歐洲防務的爭吵迅速白熱化。馬克龍之前反駁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之後,到了這個星期,卡倫鮑爾毫不退讓,說沒有美國的核武和常規軍力,歐洲無法保護自己。她以數字說明美軍在歐洲軍力中的比重:北約關鍵軍事能力七成由美國提供,美國更包攬大部份北約的核武及攔截導彈系統。卡倫鮑爾這番話其實就是說:歐洲要的是北約而不是法國的保護。

這邊廂,美國大選點票紛爭仍然持續,那邊廂,法國與德國正因着歐洲的未來針鋒相對,美國此刻哪有精神理會兩國爭端,事情還將繼續發酵下去。於美國來說,一個強大而團結的歐洲是華府歡迎的,最怕是歐洲不夠強大,更怕各國四分五裂。法德近期就歐洲防衞理念的拌嘴,白宮主人未來頭痛的根源,相信正在於此。

安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