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0的文章

20200423-余杰:與中國合作還是跟中國脫鉤,美國和西方的生死抉擇

余杰:與中國合作還是跟中國脫鉤,美國和西方的生死抉擇 2020年04月23日 瘟疫過後,我們將面對一個全然不同的後全球化世界。(湯森路透) 二零二零年四月三日,一群親中的美國學者、卸任官員及社會名流,聯名發出公開信,呼籲「美中合作,拯救全球生命」,並批評川普政府目前對中國利用病毒發動「超限戰」的諸多反制政策。作為美國極少數對外傳播美國價值的官方媒體,《美國之音》偏偏重點報道這封觀點已然背離現實的信件。 美中合作是「請鬼開藥單」 《美國之音》顯然認同這封信的觀點,而《美國之音》的觀點儼然是美國政府立場的對立面。難怪四月九日白宮罕見地在每日簡報中,以「《美國之音》花你的錢為獨裁政權代言」為題,指《美國之音》是由美國納稅人資助的全球新聞網路,它每年花費約兩億美元向全球人民「講述美國的故事」和「清晰有效介紹美國的政策」,但是《美國之音》經常為美國的對手中共政權說話,而不是為美國公民說話。 這封在瘟疫奪命的陰影下跟美國和西方主流民意對立的、「政治正確」的信件是中國大外宣拼圖中的一塊:這封題為題為《拯救美國、中國與世界各地的生命》的公開信,由九十多名美國學者和前政府高級官員聯署,它輕描淡寫地批評了中國政府前期對疫情的隱瞞,又高度讚揚和期許中國在抗擊疫情方面做出「積極貢獻」。公開信寫道:「沒有美國與中國在某種程度上的合作,任何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努力都不會取得成功。」   公開信的簽名人中包括前國務卿奧爾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前國防部長哈格爾(Chuck Hagel)、前駐華大使洛德(Winston Lord)、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等,未來學學者約瑟夫·奈(Joseph Nye)、前哈佛大學校長及前財政部長拉里·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等。 公開信的四位發起人之一、前任國家安全顧問斯蒂芬·哈德利(Stephen Hadley)在新聞稿中如此解釋寫這份公開信的目的:「我們希望鼓勵全球共同努力。」公開信的另一位發起人、在歐巴馬政府時期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柯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認為,即便中美兩國間存在不信任,兩國政府也應該求同存異。美國智庫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也是公開信的發起人之一,他說:「無論中美雙邊關係處於何種狀態,新

20200427-余杰:譚德塞為何仇恨台灣?

余杰:譚德塞為何仇恨台灣? 新頭殼newtalk 2020.04.27 | 10:15 武漢肺炎肆虐全球,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多次「挺中」言論引起國際撻伐。   圖:擷自twitter.com/WHO 二〇二〇年四月八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召開記者會時,突然用長達三分鐘的時間點名譴責台灣針對他的非裔和黑人身份進行人身攻擊,甚至是死亡威脅。他批台灣外交部對此視而不見,稱「我真的受夠了」。同時,他不點名地反駁美國總統川普說:「請不要將病毒政治化。如果想被病毒利用,想見到更多的裹屍袋,那就請便。如果不想有更多的裹屍袋,就不要政治化。」他敦促將把疫情政治化的行為予以「隔離」。 譚德塞宛如納粹集中營中的「死亡天使」 譚德塞只是受到言詞意義上的所謂「死亡威脅」就暴跳如雷(他該報警就報警吧,世衛組織中部所在地瑞士是最優質的法治國家),那麼,被他的「德政」害死的十多萬世界各國的瘟疫死難者及其傷心欲絕的家人又當如何?中國網路評論人沈公子指出,譚德塞和世衛組織有七宗罪:第一,輕信和傳播中國造假數字和疫情假相(包括「可防可控」和否認「人傳人」);第二,漠視武漢醫生被訓誡和公民記者被失蹤的事實;第三,誤導並且批評各國禁航停飛等必要的防疫措施;第四,拖延宣布全球疫情大流行;第五,默許中國政府惡意傳播病毒來源陰謀論;第六,忽視來自台灣的預警並迴避台灣的抗疫成功經驗;第七,與中國政府互捧,配合中共大外宣工作(包括推廣「中醫藥」)。由此可見,譚德塞的罪惡堪比納粹集中營中的「死亡天使」,他們都是醫生,都擁有博士學位,卻又都心甘情願地為獨裁暴政服務,視人命如草芥。 這次疫情期間,譚德塞幫助中共散佈謊言,釀成滔天大禍。這不是他第一次作惡。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指出,譚德塞在擔任衣索比亞衛生部長時,霍亂疫情三度爆發(二〇〇六年、二〇〇九年、二〇一一年),但他沒有誠實通報霍亂爆發的情況。衣索比亞政府施壓外國援助單位不要使用「霍亂」字眼、不要報告受到感染的人數,並堅持將疫情稱為「急性水樣腹瀉」。當時,美國醫師組織致信譴責譚德塞說:「您的沈默應受譴責。」 然而,中國選擇代理人,不是看其專業素質如何,而是看其是否聽話。跟上一屆世衛組織秘書長、作為香港人(香港人不承認其是香港人,而認為其是中國人)的陳馮富珍相比

20200428-何桂藍:你還記得,一年前此刻的自己嗎?

何桂藍:你還記得,一年前此刻的自己嗎? 2020/4/28 - 21:21 立場新聞 也許你仍是不問世事的港豬,在新城市排五個鐘隊只為買杯喜茶打咭;也許你是雨傘以降一直關心社會的人,經過 DQ、暴動罪判決、補選失利,眼看佔中九子被判入獄,覺得香港已經再無希望。2019 年 4 月 28 日,民陣發起第二次反送中遊行,只有 13 萬人參與;立法會議事廳內,民主派盡用議事規則阻攔,外界迴響缺缺。 當時還無人相信,寫在牆上的結局能夠改寫;也無人會相信,香港人將一步、一步,走出自己所習慣的「日常」,看清此城繁華背後搖搖欲墜的真象。百萬遊行,衝擊立會,各區開花,也承受暴虐,失去手足,每夜在煙霧繚繞的夢中流淚。 改變的發生,可能只在一剎:一張港島北四線人頭湧湧的航拍,一發擊破眼球的子彈,一段慷慨就義的陳詞,一個無辜殞落的年輕生命 — 一句訪問,一個直播畫面。運動的力量不知所起,以最直接的方式,改寫了我們每一個人眼中的真實世界,以及我們的心。 香港仍待變革,但我們已經超越曾經的自身,已經不再一樣;靈魂一旦甦醒,會蟄伏,會磨蝕,但絕不可能再度苟且,歸於安眠。我們盡皆無名,卻活出了最真實的自己;我們互不相識,卻願意為彼此的未來賭上一切。 在國家機器與勾結共謀者的棍棒與槍彈面前,我們不得不直面自己最深處的脆弱與恐懼,卻從中找到生而為人最純粹的勇氣。 一年過去,訴求仍未達到,警察暴力無法無天,被殘虐的人民無法尋求公義;披著法治外衣的司法系統露出猙獰面目,盲目以惡法論罪,甚至配合當權者殘虐異己。源發武漢的世紀疫症重創全世界,令各國自顧不暇,給予中共無視國際壓力,再度打壓香港的時機。港澳辦用三份聲明釋法,確立中聯辦治港權力,撕毀早已被出賣的契約,香港正式步入一國一制的年代。 當權者的壓制越來越強橫,正是制度已被深切撼動的明證。此去是光明的前路,還是更加黑暗的泥沼,我們無從得知,只知若果放棄、若不奮起,必將陷入更不見天日的深淵。 抗爭會否再起?香港還有沒有未來?取決於我們是否能夠重喚,那曾經不顧一切地投入抗爭的自己。 相信每一個香港人被運動觸動而覺醒的、那份純粹的心,如透明澄澈的水滴,終將再次匯聚,細水無孔不入,洪流勢不可擋。不論是如何狹隘的制度隙縫,還是如何熾熱的烽煙險地,都需要我們再次以意志去填滿、去顛覆。 何桂藍

20200429-CUP:點解 ABC 多數是藍絲

CUP:點解 ABC 多數是藍絲 2020年4月29日 BY GLORIA CHUNG 環球食記 連溫度也提醒我們,去年此刻,遍地花開,一浪接一浪的政治漩渦。警察明刀明槍威脅每個市民的生活,感覺失眠的日子又要回來了,和朋友食飯也要格外小心,要回到運動時的保護模式,一個不留神,遇上「朋友」大放厥詞,如果拍枱離場,真是有失斯文。(戴定頭盔,我也認識很多外國回流的黃絲。) 話說近期有兩次吃飯都遇上外國回流的朋友,對話通常是這樣開始的: 我:「餐廳真係好慘,唔知點算。」 佢:「咪係囉,而家仲話要 Protest,Fucking Hell,唔好再搞到香港立立亂啦,嚟緊佢哋又乜乜乜乜乜。」 我:「吓,好似係香港政府搞到咁亂喎。」 佢:「香港係資本主義,自由社會,本來係好好㗎啦,比嗰班人搞到乜乜物物乜。」 他們的論調,大概你也聽過無數次,無謂重複。其實由去年至今,我已經聽過無數次身光頸靚、聰敏、高學歷、家底好的靚仔靚女,說出這些叫人難以信服的話。基本上和我老竇在 WeChat 收到的訊息一樣,例如黃之鋒一定收咗錢,香港好地地做咩搞啲咁嘅嘢。無論是 ABC/CBC/BBC,八成都係藍絲。就這個問題,我認真思考過,身邊的朋友也陸續給了一些 insight,你們覺得是否正確?身邊又有沒有這樣的人? 1. 公務員後代 去外國讀書,特別是英國,父母多數是公務員,因為有政府資助,it says it all。 2. 對中國的印象來自父母 由於在外國讀書,他們對於中國或者香港的印象,多數來自父母,當然灌輸孔子學堂的一套,有時我聽他們說話,還以為在聽中年藍絲說話。 3. 香港是度假勝地 他們或者一年返來兩次,開開心心過暑假和寒假,和真實的香港距離甚遠。 4. 維護膚色尊嚴 在國外,少不免會遇上種族歧視,為了維持膚色的尊嚴,唯有擁戴亞洲和中國人身份,但是他們分不清楚中國和共產黨。熱愛亞洲和中國的文化,擁護自己的權利,不代表要支持共產黨。諷刺的是,這班外國回流的人,往往是甚麼動物權益分子,愛素食瑜伽,講到吃狗肉就嬲,講到新疆人權,就正義凜然,但是批判中國政府、香港問題,就自私精上身。總之,你阻住佢去做瑜伽、去 Soho 飲酒、Family Business 生意唔好,就是你的問題。 5. 多數是既得利益者 通常家底不錯,從小到大都唔憂米

20200429-素黑:生活自由式

素黑:生活自由式 19:36 29/4/2020 我這個人很「古代」,人人都用Zoom開會上課我不用;人人追新型號手機而我還在用諾基亞;要買口罩才上購物網,搞了半天還要抽籤,天呀舒一口氣便安心放棄。智能手機嘛我有,是幾年前家人換新機時我接收的舊機,只在外出有必要上網時用,沒電話卡,沒有WhatsApp好安靜。 我盡量不想追趕網絡潮流,並不代表我認同,或不懂你使用的心態和需要。你偷偷用甚麼App交友約開房或裸聊我都清楚;你心思思上哪些網店過消費癮我都懂;你去哪找餐飲或旅遊優惠券我都知道;你到哪些網站追最新韓日劇我都八卦過。我甚至經常向做個案諮詢的客人,建議如何利用最新的網上科技創業或找戀愛對象(假如他難以在社交場合找到的話)。 科技日新月異沒有好壞對錯,要不要使用先看是否需要,是否適合你,會不會沉迷,用好它便是。我不想太花時間和精力在手機或電腦前,更想親眼看世界,走路看風情,親手擁抱想見的人。為了守護這單純的願望,我願意付出不淺的代價去爭取,用自己的方式過活,簡樸知足,不與誰比較。你明白與否都很好,互相尊重便更好。 少被網絡佔據生命是很感恩的事。能做到而沒有減低我對天下事與時並進的認知和理解,我是佩服自己的。 生活方式是一種價值觀,應是自由的選擇,不應被規劃成定局,或盲目跟著大路走。疫症既然為慣性依賴的生活方式打開其他可能性,那不妨一變,你依然可以活得好,甚至更好。 素黑

20200428-千頌C:【收市閒情】中國「報復式消費」指日可待?

千頌C:【收市閒情】中國「報復式消費」指日可待? 23:40 28/4/2020 人行發表報告,指有55.5%受訪者表示,未來3個月「更願意儲蓄」。 1:中國與世衞就武漢肺炎扯貓尾,累全球攬炒。當歐美仲停擺,中國就逐步解封,好聽講就係first-in-first-out,講白啲就係早死早享受,家陣仲威到吹捧炒復甦。 2:好多人就話:「中國人困住喺屋企咁耐,抑制咗幾個月嘅消費欲一定會大爆發,報復性消費指日可待!」 3:果然,唔少名牌復市,唔少中國大媽,就如一隻餓咗十日嘅獅子聞到血腥味一樣,衝落舖掃包包。Hermès廣州店月中重開,單日營業額達破紀錄1,900萬人民幣!Louis Vuitton中國分店,於今個月首三星期,營業額比上年同期暴增五成!化妝品代表L'oreal亦都報捷,話3月中國銷售錄增長,相信4月可以再錄5%至10%增張。 4:條數係好靚嘅……好似。不過,維唔維持到係一個問題。首先,中國人集慣去外國旅行時掃貨,據大摩數據,上年中國人去外國掃貨,為LVMH、Kering、Richemont貢獻32%至44%收入,比起中國本地貢獻約一成至17%多一截。不過,而家唔好話法國、意大利,連落香港都要先隔離。飛唔到去外地買包包,為止止癮,咪直接去屋企附近買包包。此完癮,然後呢?有錢咪有然後囉。 5:據市場調查機構貝恩,中國人2019年貢獻全球奢侈品市場35%,更加為行業增長貢獻九成。可以話係,沒有中國,LV大檸樂。最新貝恩又發報告,預期奢侈品市場規模將萎縮15%至35%,全年損失預計600至700億歐元。 6:問題係,中國經濟差係不爭事實,首季GDP按年錄衰退6.8%,較市場預期的6%為差,作為世界工廠,歐美未復甦,都冇客,中國復工來都係托。生意難做,仲講使錢?講嘅係儲錢,仲要係「報復性儲錢」 7:內地接連有調查指,未來有更多人希望要儲錢,先有西南財經大學、螞蟻金服研究院發報告,話五成的家庭會增加儲蓄並減少消費,呢份報告係上星期嘅。最近又有一份,話有55.5%人表示,未來3個月「更願意儲蓄」,動機方面,有53.5%的居民選擇「養老、防病、防失業」。留意返,呢份報告係人行做嘅。 8:唔好理份調查報告有幾多真係調查返來,就唔好深究太多,無益。但有一件事一定係真,就係中國吹緊風向,希望鼓勵大家儲多個錢,唔好使錢。 9:中

20160707-女人迷:【戀愛大小事】反思「追求文化」,被拒絕何必看得嚴重

2016070-女人迷:【戀愛大小事】反思「追求文化」,被拒絕何必看得嚴重 by Sanzome 2016/07/07 43.3k 150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1026

20181014-兩岸史話-無法容忍異己,就不配爭自由

兩岸史話-無法容忍異己,就不配爭自由 2018/10/14 旺報 文/張耀杰 https://www.chinatimes.com/amp/newspapers/20181014000180-260306 北大紅樓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包括李大釗辦公室、蔡元培辦公室、新潮雜誌社等6個舊址復原室。(中新社資料照片) 徐志摩致胡適珍貴信札。(新華社資料照片)  爭自由的唯一原理是:「異乎我者未必即非,而同乎我者未必即是;今日眾人之所是未必即是,而眾人之所非未必真非。」換句話說,就是期望大家能夠容忍異己的意見與信仰。凡不承認異己者的自由的人,就不配爭自由,就不配談自由。  滯留上海的胡適為此給陳獨秀鄭重其事地寫下一封抗議信:前幾天我們談到北京群眾燒毀《晨報》館的事,我對你表示我的意見,你問我說:「你以為《晨報》不該燒嗎?」  五六天以來,這一句話常常來往於我腦中。……爭自由的唯一原理是:「異乎我者未必即非,而同乎我者未必即是;今日眾人之所是未必即是,而眾人之所非未必真非。」換句話說,就是期望大家能夠容忍異己的意見與信仰。凡不承認異己者的自由的人,就不配爭自由,就不配談自由。……如果連這一點最低限度的相同點都掃除了,我們不但不能做朋友,簡直要做仇敵了。……我怕的是這種不容忍的風氣造成之後,這個社會要變成一個更殘忍更慘酷的社會,我們愛自由爭自由的人怕沒有立足容身之地了。  胡適等聯名保釋陳獨秀  在這封書信中,胡適特別提到自己在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體驗到的中國傳統農耕社會溫情脈脈的人情味:「我記得民國八年你被拘在員警廳的時候,署名營救你的人中有桐城派古文家馬通伯與姚叔節。我記得那晚在桃李園請客的時候,我心中感覺一種高興,我覺得這個黑暗社會裡還有一線光明:在那反對白話文學最激烈的空氣裡,居然有幾個古文老輩肯出名保你,這個社會還勉強夠得上一個『人的社會』,還有一點人味兒。」  北京《晨報》是前立憲派成員李大釗受湯化龍、孫洪伊委派參與創辦的一份民間報紙,在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中發揮過不可替代的宣傳推廣作用。1919年5月7日,陳獨秀在寫給胡適的書信中,曾經推測過政府當局「對付兩個日報,一個週報,恐怕是意中的事」。 他所說的兩個日報就是研究系方面的《國民公報》和《晨報》,一個週報就是他自己主編的《每週評論》。而在事實上,當年的北洋軍閥政

20140326-胡適:容忍與自由──諒解別人的見解

胡適:容忍與自由──諒解別人的見解 2014-03-26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6932 圖片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akabilk/2644989563/ 胡適:容忍與自由──諒解別人的見解 天下雜誌出版 文 楊照 主編《晨讀10分鐘:世紀之聲演講文集》 胡適是中國近代最有名的自由主義者,始終堅持自由的重要性。在對於自由進行了超過四十年的思索與提倡之後,晚年的胡適,換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告訴我們建立一個自由社會的方法。 ※本文摘自《晨讀10分鐘:世紀之聲演講文集》/楊照 主編/親子天下 出版 一切對異端的迫害,一切對「異己」的摧殘, 一切宗教自由的禁止,一切思想言論的被壓迫, 都因為深信「自己不會錯」的心理。──胡適 【楊照的歷史翻譯機】 胡適是中國近代最有名的自由主義者,始終堅持自由的重要性。在對於自由進行了超過四十年的思索與提倡之後,晚年的胡適,換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告訴我們建立一個自由社會的方法。 關鍵在於「容忍」。自由最大的敵人,不見得是反對自由的權威獨裁者。胡適一生見證過、經歷過中國多年的權威獨裁,從早年的軍閥到國民黨到共產黨,這些人為了鞏固自己手上的權力,當然是反對給予人民自由的。事實上,胡適也一直是批判這些獨裁權力,最堅持最響亮的聲音之一。但同時他誠實地發現了更根源的問題。傷害自由的力量,往往也來自主張自由的人。如果只是強烈伸張自己的意見,卻不能容忍別人有所不同,有所反對,那麼主張自由的人,也會變成自由的敵人。 如果不能建立起互相容忍的原則,那麼一群都主張自由的人,仍然無法組成一個自由的社會。他們對自由的不同主張會彼此衝突,甚至形成對抗。學會容忍、尊重自己不同意的想法,何其重要! ✽ ✽ ✽ 十七、八年前,我最後一次會見我的母校康耐兒大學的史學大師布爾先生。我們談到英國史學大師阿克頓一生準備要著作一部「自由之史」,沒有寫成他就死了。布爾先生那天話很多,有一句話我至生沒有忘記。他說:「我年紀越大,越感覺到容忍(tolerance)比自由重要。」 布爾先生死了十多年了,他這句話我越想越覺得是一句不可磨滅的格言。我自己也有「年紀越大,越覺得容忍比自由重要」的感想。有時我竟覺得容忍是一切

20200427-沈旭暉:「香港註冊公司」Vs「真香港人公司」:大變局時代,我們是Condom嗎?

沈旭暉:「香港註冊公司」Vs「真香港人公司」:大變局時代,我們是Condom嗎? 23:22 27/4/2020 我們多次談及,對北京而言,香港「一國兩制」的最大價值,就是作為一個「白手套」;用新一代的話,就是「condom」;用梁振英的話,就是「超級聯繫人」;用商界的話,就是「USB」;用國際關係的話,就是「非主權實體」。其中一大發明,就是中國資金化身「香港基金」、「香港公司」、「新香港人」,「走出去」。早前目標觀眾以普通話受眾為主的鳳凰衛視記者面對特朗普,卻強調自己的「(不是中國)香港」身份和「私人企業」身份,方便進行「大外宣」,只是冰山一角。 化身「香港公司」的好處,主要有三類。 1. 第一類是純業務操作的誘因。香港作為自由港,一切市場主導,沒有外匯管制,容易匯出、匯入,方便融資,而且稅率低,由公司名字、業務範圍到其他規範都監管寬鬆。香港的這些優勢,和英屬處女群島、開曼群島等其他避稅天堂一樣,雖然重要,但並非獨一無二。 2. 第二類是涉及「香港人」身份的經濟誘因,而這源自香港人(昔日)專業獨立、崇尚法治的往績。例如美國的《香港政策法》因為定義香港為「非主權實體」,賦予香港和中國大陸完全不同的關稅、簽證和種種待遇;台灣也因為與「港澳同胞」(曾經)同氣連枝,讓香港公司投資台灣時享有的待遇,遠比大陸公司方便。 3. 第三類則屬於政治性誘因,通常觸及外交、乃至國家安全等「一國」層面,「香港身份」可以為北京試水溫,但觸礁時又可以隨時切割。例如年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尼加拉瓜大運河」計劃,聲稱承辦的,就是一間「香港公司」,背後金主自然是中國商人;連泰國克拉運河前期考察計劃,居然也有香港智庫的身影。 大陸公司變身香港公司,其實毫無門檻 既然好處這麼多,邏輯上,要得到香港公司身份,理應十分困難,或起碼要有一定門檻。現實上,「究極變形」手術卻出奇地簡單,猶如一顆維他命丸,就能得到回春手術的效果,然而在公共論述,因為種種原因,鮮有正面談論。任何資金要在香港成立公司,無論是香港人的資金也好、大陸資金也好、國際資金也好,都是同樣手續,繳交非常低廉的公司註冊費,任何護照持有人都可以出任董事,唯一屬於「香港」的條件,不過是要有一個香港註冊地址(可以是郵箱、可以是無數單位合租的辦事處),和一個香港登記的公司秘書,連新加坡那樣,法例規定所有新加坡公司必須有新加

20200317-防陸航母奪島,日擬部署高速滑翔彈

防陸航母奪島,日擬部署高速滑翔彈 2020年3月17日 上午4:09 記者張國威╱綜合報導 有鑑於解放軍海軍近年在東海常態化巡弋,兩棲攻擊艦、航母編隊遠洋巡航也日趨頻繁。日本防衛省決定致力於在2026年度部署自製的極音速飛彈「島嶼防衛用高速滑翔彈」,並將特別提高著重於反艦性能,號稱其彈頭能貫穿航母甲板造成巨大的殺傷力。 日媒近日報導,「高速滑翔彈」是日本自研的一種新型飛彈,其外型及設計類似中國的東風-17極音速飛彈。也是從地面利用助推火箭發射,彈頭部分在到達空氣阻力較小(空氣稀薄)的大氣層上層分離,以極音速像滑翔機一樣滑翔。在全球定位系統(GPS)導航衛星等導引下,可以進行複雜彈道的機動飛行,其攔截難度將遠大於傳統飛彈。且由於日本防衛省希望在西南諸島防衛方面建立可以從地面進行應對航母的機制,因此考慮在「高速滑翔彈」上安裝可以穿透航母甲板的新型穿甲彈頭。 不過,日本如果推進自衛隊武器裝備的射程遠程化以及打擊威力增強化,則可能被國際追究是否偏離日本和平憲法「專守防衛」的理念。不少日本議員擔心部署「高速滑翔彈」可能刺激周邊國家。因此,防衛省計畫將「高速滑翔彈」的最大射程控制在500公里以內。日本安倍政府也強調:「這是為了國土防衛,不屬於攻擊性武器。」 日本的「高速滑翔彈」研發分為兩階段,將於2026年度在陸上自衛隊部署早期裝備型,設想的是應對進攻日本離島的敵人。而在2028年以後部署的是性能升級型,彈頭呈爪狀,飛行速度和射程等性能也進一步提高,可以進行更複雜的機動彈道飛行。日本防衛省還探討安裝防衛裝備廳正推進研發的「先進地對艦彈頭」。如果實現,則該彈頭可以穿透比一般艦體更堅固的航母裝甲甲板,鑽入航母內部再引爆,破壞邊長範圍為數百公尺的正方形區域範圍內的目標,從而讓航母艦載機無法起降。

20200428-華爾街日報:為中美對抗做準備?美國海軍陸戰隊大轉型計劃,加強西太平洋作戰能力

華爾街日報:為中美對抗做準備?美國海軍陸戰隊大轉型計劃,加強西太平洋作戰能力 2020-04-28 風傳媒 菲律賓和美國海軍陸戰隊在為期兩週的美菲聯合軍演中突襲了一個面朝南海的海灘。(美聯社) 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在進行數十年來最徹底的轉型,為了遏制中國艦隊,從打擊中東地區的叛亂分子轉向發展在西太平洋的越島作戰能力。這項為期10年的改革計劃定於本周公布。在此之前,美國多年來進行的秘密軍事演習揭示出,中國的飛彈和海軍力量正在侵蝕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優勢。 海軍陸戰隊司令伯格(David Berger)上將受訪時稱:「就軍事能力而言,中國是不斷加大的威脅。」他表示:「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我們就會被甩在後面。」 他說,為了在預算範圍內將自身重塑為一支海軍遠征力量,海軍陸戰隊計劃淘汰所有坦克,削減飛機數量,並將總人數從18.9萬人減少到17萬人。他表示:「我的結論是,我們需要收縮海軍陸戰隊的規模才能提高素質。」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這些變化是美國廣泛對所有軍種實施的轉變計劃之一,各軍種正在打造新的作戰概念,五角大廈預測,美國將迎來與中國和俄羅斯競爭加劇的時代,並計劃為此投入成千上百億美元。 一系列新的高科技項目中,空軍正在開發一種超高音速飛彈,飛行速度將是音速的五倍,並使用一款名為「忠誠的僚機」無人機進行飛彈測試。該無人機可以攜帶炸彈,能夠與有人駕駛的飛機編隊飛行。 陸軍已經成立了一個未來司令部以監督軍隊轉型,本月稍早在尤馬試驗場(Yuma Proving Ground)測試了一種大炮,發射了射程約40英里(約64公里)的炮彈,大約是當前系統的兩倍射程。海軍也一直在制定能分散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戰術,讓自己不那麼容易成為中國中程飛彈的打擊目標,海軍還在積極推動無人潛艇和艦艇的發展。 美國國防部長艾斯珀(Mark Esper)已誓言要讓今年成為國防部走向「全面、不可逆轉」實施這些戰略轉變的一年。五角大廈要求在2021財年支出7050億美元(約台幣21兆元),包括近1070億美元的研發預算,為70年來最多。 近20年前,美國軍方轉向一個完全不同的方

20190710-【寰宇韜略】美海軍兵力轉向分散海洋作戰概念(下)

【寰宇韜略】美海軍兵力轉向分散海洋作戰概念(下) 2019/07/10 https://www.ydn.com.tw/News/343557 ◎蔡馥宇(譯) (接上文)  美國海軍30年造艦計畫  美國海軍在2020財年的30年造艦計畫,預期會建造304艘新艦艇、平均每年將興建至少10艘艦艇,其包括7艘核動力航空母艦、76艘大型水面作戰艦艇、58艘小型水面作戰艦艇、61艘核動力快速攻擊潛艦、5艘大型酬載(巡弋飛彈)潛艦、12艘彈道飛彈潛艦、28艘兩棲艦艇、27艘戰鬥補給艦艇與30艘後勤艦艇。  如果依美國海軍此一造艦計畫,其預期整體艦隊兵力會在2034財年達到355艘的水準,比原本預期提早20年之譜。但美軍整體造艦速度,並未全面提升,其主要關鍵在於美國海軍於2018年4月做出決定,增加所有「勃克級」神盾驅逐艦的使用壽期─無論是現役的「勃克級」或未來新建的「勃克級」。  在此之前,第一與第二批次(Flight I與Flight II)的「勃克級」只會服役35年,新型「勃克級」(Flight IIA與Flight III)則將服役40年,但現在美國海軍評估後,認為「勃克級」此一載台性能優異,因此,每1艘該型艦艇至少都要服役45年。  除此之外,在美國海軍2020財年提出的30年造艦計畫中,並未列及航空母艦「杜魯門號」(CVN 75),凸顯美國海軍確實想省下該艦的「裝填燃料與大修」(RCOH)預算,用於其他地方,但2019年4月30日,川普政府已正式撤除此一爭議性的決定,讓「杜魯門號」繼續服役。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美國海軍能在前述政策推動下,順利達到355艘艦隊,但其在2030至2040財年間,本質上將擁有「超過需求數字」的大型水面艦艇,不過在攻擊潛艦、兩棲艦艇與航空母艦(即使加入了「杜魯門號」)數量上,都有所不足。  新FSA是否會改變造艦情況?  前述355艘造艦計畫的目標,與此文一開始提及的「分散海洋作戰」目標相去甚遠,355艘艦隊包括102艘大型水面作戰艦艇與52艘小型水面作戰艦艇,但在「分散海洋作戰」概念下,這個數字理論上應該反過來才對。  因此,先前美國海軍官員已公開宣稱,今年年底公布的新FSA將對未來造艦計畫作出相當程度的調整,藉以符合美國海軍未來新兵力結構。  美國國會另一個關注的問題,是海軍30年

20190709-【寰宇韜略】美海軍兵力轉向分散海洋作戰概念(上)

【寰宇韜略】美海軍兵力轉向分散海洋作戰概念(上) 2019/07/09 https://www.ydn.com.tw/News/343417 ◎蔡馥宇(譯)  美國海軍在2016年12月15日發表「兵力結構目標」,首度計畫建立一支以355艘作戰艦艇為核心的艦隊,而在最新版本「兵力結構目標」即將發表的此刻,美國海軍向國會提出《海軍兵力架構與造艦計畫》報告,其分別就海軍355艘艦艇計畫、5年建軍計畫與30年建軍計畫進行分析探討。此文節譯如下,以饗讀者。(編按)  前言  美國海軍艦隊規模與組成,始終是美國國會在國防政策與兵力整建等政策議題上重點監督的事項;而在2016年底美國海軍「兵力結構目標評估」(FSA)提出355艘艦艇目標、引發諸多討論後,美國海軍又將在今年底發表最新版本的「兵力結構目標評估」報告,其雖然在艦艇數量上應不會出現變動,但在艦艇組成與其產生的戰力強弱,卻有著關鍵性的影響。  355艘作戰艦艇與分散式作戰  2016年12月15日發表的FSA是基於美國海軍分布於各地的作戰艦隊指揮官,其對於「有必要以海軍艦艇實現的國家軍事戰略」加以評估,再透過相關評估轉換方式把這些需求轉換為所需數量的船艦艦艇,並納入海軍保修、輪換等各類因素所得出的數字。  當然,FSA的評估每隔數年就必須重新審核、確認與更新,以確保建軍規劃能趕得上情勢變化,當前美國海軍正在編纂新版FSA,並且預定在2019年底完成,新版FSA預期將納入川普政府2017年12月《國家安全戰略》與2018年1月的《國防戰略》等戰略指導文件,其同時強調美國將重返與俄「中」等大國競爭,並且強調俄「中」等國家在軍事能力與各類新科技技術的最新發展。  美國海軍坦言,未來的FSA預期將進一步把美國海軍水面艦隊的作戰實力轉型成更加分散式架構,包括減少大型水面作戰艦艇(即巡洋艦與驅逐艦)數量,增加小型水面艦艇(即巡防艦與近岸作戰艦),並且新增採購無人水面作戰艦艇(USV)。新版FSA同樣也可能對於美國海軍水下艦隊產生重大影響,改變傳統核能快速攻擊潛艦(SSN)為水下艦隊核心的架構,轉而新增無人潛艦(UUV)等新計畫。  換言之,美國海軍傳統極為倚重的「大型水面作戰載台」(LSC),在未來FSA中,將面臨數量縮減的情況,取而代之的艦隊主幹為「小型水面作戰載台」,以及大型無人載具(

20200428-安裕:北韓情報

安裕:北韓情報 20:07 28/4/2020 安裕札記 北韓領袖金正恩的健康狀況,到周一中午為止,仍是傳聞滿天飛。金正恩被指患病的消息,先是南韓網媒報道;到了上周,美國CNN稱金「嚴重危殆」。之後是日本《週刊現代》引述「中國相關醫療人員」說金正恩「已成植物人」,外電則謂中國代表團前赴北韓。其後有美國傳媒指,根據衛星圖片顯示,金正恩的專用列車停在元山。 各國政府亦肯定出盡法寶,急欲了解金正恩現況,說到底,北韓畢竟是核武國家。中國近年與北韓關係密切,相信會有不少資料。美國商業衛星攝得金正恩的專列,估計軍事和情報衛星掌握更多。俄羅斯肯定不會空手而回,因為俄國對北韓的影響力不低於中國。南韓與北韓相隔一條三八線,也會了解不少情況。 有一個國家必須一提,這是日本。對於北韓,日本掌握的情報,想必不會比美國少。日本殖民統治朝鮮半島三十五年,若把日俄戰爭後日本強逼朝鮮簽署「保護國」條約起計算,日本對朝鮮的控制接近半世紀。這種千絲萬縷的歷史關係,加上日本國內朝鮮人達六十萬,又有親北韓的朝鮮人組織「朝鮮總聯」,日本對北韓的實況,說不定比美國南韓都知道得多。 在日本的書店,專門研究北韓的書籍甚多,日本朝鮮研究所、朝鮮國際研究所出版不少專著。對於朝鮮半島尤其是北韓,日本讀者興趣頗大。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北韓特工在一架南韓航機安裝炸彈,飛機在緬甸上空爆炸,機上一百一十五人全部罹難。其後國際刑警拘捕北韓女特工金賢姬,送到南韓受審。金賢姬被判死刑,之後獲得特赦,出獄後寫了一部《金賢姬全告白》,起初只有韓文及日文版本。一九九一年一月,該書日文版發行,我手頭的是當年十二月出的第十版,可見甚是暢銷。 目前客觀事實是兩韓邊境未見大軍調動,三八線據報仍然平靜,北韓《勞動新聞》和朝中社未有異樣。各國當中,特朗普指金正恩患病之說是「報道不準確」,南韓強調無異常動靜,日本內閣官房長官不作評論,中俄兩國閉口不提。金正恩確實情況如何,全球都把目光聚焦平壤,這要由北韓自己說明。 安裕

20200428-尤里安:西太平洋衝突空優態勢推移想定

尤里安:西太平洋衝突空優態勢推移想定 2020年04月28日 10:14 ▲即便東亞島鏈圈內前進基地遭到中共距外武器騷擾而暫時無法運作,美空軍仍能以關島為基地派出F-22實施長程戰鬥空巡。(圖/USAF) ●尤里安/現任軍事戰略評論員,淡江戰研所畢業。 隨著中共海空軍力不斷強化,西太平洋地區的空中戰力均勢也逐漸脫離美軍一面倒的態勢。特別是在共軍距外打擊能力今非昔比的狀況下,美軍在東亞地區的前進基地脆弱性也逐漸顯現。而按照美軍總是作最壞打算的前提下,對於未來美中西太平洋高強度武裝衝突的可能性自然早就了然於心。 局部衝突美空軍戰力極端狀況想定 就實際狀況來看,美海空軍及其西太平洋地區盟邦由於缺乏縱深,因此共軍的距外打擊火力得以有效涵蓋關島以西的主要範圍。雖然在不使用非傳統武器的狀況下,包括第七艦隊在內的海空作戰力量在第一時間內全數報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其中又以沖繩和日本西南部的前進基地預計將會受到最嚴重的打擊和影響。受到地理環境的先天限制,共軍的距外攻擊武器在第一時間內即有可能導致駐日美軍和自衛隊的空中作戰能力大幅降低。至於韓國軍方在韓國政府的考量下,是否會依照美韓共同防衛條約依令動作仍有疑問。 雖然在技術層面仍存有許多疑點,但是共軍的戰力現代化的確已經取得明顯的進展。特別是在俄羅斯的技術支援和中共毫不遮掩的逆向工程作為下,共軍的海空戰力至少在西太平洋大陸棚周邊範圍已經有了和暫時喪失周邊基地海空奧援的東亞美軍一搏的本錢。在這種極端狀況下,美軍東亞兵力可能陷入自保優先的窘境。 ▲雖然需要大量加油機輪班支援,但是美空軍即便在西太平洋前進基地暫時無法使用的狀況下仍能瞰制西太平洋空域。(圖/USAF) 關島奔襲 由於共軍目前對位居中太平洋邊緣的關島的距外打擊能量相較之下較小,而且在沒有沿岸地形掩護的狀況下,就算是巡弋飛彈低空掠襲也不容易躲過美軍預警系統的監測。因此關島就成為美軍針對西太平洋地區的第二後備基地,能夠在第一島鏈週邊的前進基地暫時無法發揮所欲打擊能力的狀況下,充當至關重要的制空權基地,支援包括東海、台灣海峽和南海周邊的制空作戰。 而且關島具有完整的後勤設施,包括3千公尺級的跑道和強化抗炸機堡,足以支持包括加油機、空中預警機和相關支援機種在內的混成戰鬥機聯隊乃至於航空軍持續作業,這代表美空軍從關島仍就能夠獲得一定程度

20200427-袁天佑:「限聚令」讓警察濫權濫暴

袁天佑:「限聚令」讓警察濫權濫暴 發佈日期: 27.04.20 | 最後更新: | 2020-04-27 20:19:02 昨天傍晚,看見香港的困境和警察的墮落,實在非常難過,要到今早才能平靜下來。 星期日早上在一間堂會講道,下午看見陽光甚好,便去大潭篤水塘走走。一直心情都極好,怎料到傍晚6時半左右,回到太古城,心情卻完全反過來了!還沒進入太古城商場,已看到一大批防暴警察在商場外守候,荷槍實彈,好像如臨大敵那樣。走進商場,看到商場內有數百市民分散站在不同的位置。我走進商場內還沒有幾分鐘,仍沒有聽到任何人叫口號,或有甚麼動作,商場外防暴警察已衝入商場,驅散市民。 我在其中,我問他們:「我在太古城居住,在商場內走走,又沒有參與任何活動,有可不何?」一位警員毫無禮貌的回答:「你們犯了『限聚令』」。我告訴他:「我只是一個人,怎麼犯了『限聚令』?」他說:「我話犯了便犯了!」這實在令我感到非常忿怒。 慢慢的經過商場,預備離開,又看見防暴警舉起長槍,向着商場內的市民。商場內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警察怎可以以槍對着市民?如偶一不慎,擦槍走火,便會傷及無辜。在商場內,當然聽到市民對警察的指罵聲,但同時又聽到警察不斷叫罵市民是「曱甴」,還有一些不想提及的侮辱字句。作為執法人員,就算有市民犯法,也不應這樣侮辱他們,何況在商場內的市民,不是每個人都有參與「榮光」的活動! 走到商場的一樓,看見有3個市民從馬沙百貨商店那邊走來,便即時被幾名警察喝止,指他們犯了「限聚令」。只有3個人,怎算是犯法? 回家後,看新聞報導,警方解釋,「多於4人有共同目的聚集,即使相隔1.5米同屬違法。」法律真是這樣解釋嗎? 星期日,不少市民只是想帶小孩到商場逛逛,透透氣,並沒有參與叫口號活動,但商場四處都是警察。EYEPRESS照片 雖然武漢肺炎疫情仍未停止,但市民在留守在家已有一段很長的日子。不少市民都會趁着假期往商場,往郊外逛逛。所以商場和郊野基本上都聚集不少人。幾個幾個人在一起,距離甚至也不超過1.5米。他們都有共同的目的,購物和逛街,這就是違法?個人不太懂法律,但法律應是普通市民所能理解的。所以我相信,警方的解釋,只是僭建法律。更何況是說:「我話你犯法就是犯法!」難道警察是皇軍? 不少市民本來在商場內正常購物,警察一到,商店就要落閘。EYEPRESS照片 超過4個人,

20200417-素黑:出軌不是絕對錯

素黑:出軌不是絕對錯 21:48 27/4/2020 近期做過多個妻子對丈夫差卻自命受害者的個案。 譬如她因丈夫出軌深受打擊,即使他深感悔疚,跪下求她原諒,她也對他施暴,要他賠命才心甘。 替她看穿真相,她才知道禍端在自己:丈夫費盡心神愛她愛女兒,她卻目中無人,沒有投入家庭生活,只喜歡關在自己的房間裡,花很多錢買化妝品穿好吃好討好自己,丈夫關心一句也被她趕出來,對女兒也不聞不問。很多年後,他和一個關懷他的女同事在手機上談心,互相欣賞,被她識破了,判定他罪大惡極。 其實誰才是破壞婚姻的源頭?是丈夫對她太仁慈,一直得不到她的愛,卻低聲下氣為她付出了十年。單方面的忍耐理應有盡頭,但他還是認錯求原諒。 出軌不是絕對錯,要先持平細看原因。她終於醒悟,慚愧錯的更是她,需要補救。我讓她給丈夫寫一封道歉信,承認十年來一直忽視他,沒有盡妻子的責任給他愛和溫暖,承諾從此加倍對他和女兒好,補償欠他們的愛,謝謝他一直護著她愛著女兒,希望他能接受現在才懂得珍惜他們的妻子。 做完個案當天她便寫了信,跟丈夫說了。丈夫很感動:「你說這些對我很重要,我覺得被照亮了,迷茫了十年,第一次聽到你那麼確定地說愛我。」天,這些年他是怎樣挺過來的呢! 被愛不是女人的特權,男人不是石頭,也需要聽到伴侶親口確定你愛他並做到。 霸氣妻子回頭是岸,告訴我已和丈夫約定坦誠交心,會兌現諾言,狠狠地修正自己。 素黑

20200422-素黑:有些人就是得不到愛(情)

素黑:有些人就是得不到愛(情) 2020-04-22 這句話多麼掃興!對不起,我只是說出真相:被愛不是必然的,被對等地愛更是奢侈。 所有愛都是bonus,是派息,多賺的。 人海茫茫,忽然被一個陌生人沒必要、不計算地關愛和照顧,付出心機和時間,甚至犧牲一定程度的個人意願和利益去對你好,你開心他便開心,你難過他會心痛,你生病他寧願代你受苦。這是愛,但沒有人或神說它是必然的。 得到愛(情)不是應分的,也不是人權。有沒有,好不好都不好說。有人唾手可得但不懂珍惜,有人賠了性命也無緣得到。你或會問為何別人都能遇上偏偏你沒有,為何別人可以得到被愛的幸福而你即使乞求也不獲。沒有上帝下帝大師高人有正確答案,誰回答了也不過是安慰或騙你。 一切愛都不是必然的。父母、親朋、伴侶、上司下屬等所有關係都一樣,不是前世欠債便是糊裡糊塗走在一起,或者利益所致、情慾湊成。要真誠、持續、適當、有能力地去愛你,需要磨練、決心、努力和修慈悲才能做到,從不懂、笨拙、粗心、犯錯,一步一步走向成熟、付出、承擔、寬恕和捨己。愛,得來不易,強求不得。 更重要是,你可能早已擁有但麻木,或無福消受,卻在埋怨得不到或得不夠。是你眼裡容不下別人,只有自我和貪慾。 為甚麼對的人還未出現?為甚麼出現過的都是來傷害我?哎呀這些問題問不得,問了也無法改變現實,只會令你變得更偏執和落泊。要接受沒有,要珍惜擁有。 素黑

20200427-鄭立:叮噹大長篇 —— 為何大雄總當手足是 condom?

鄭立:叮噹大長篇 —— 為何大雄總當手足是 condom? 2020年4月27日 BY 鄭立 電腦大爆炸 在不同的大長篇中,大雄都會認識到當時的「前線手足」,並與他們成為朋友;圖為「大雄的月球探測記」電影劇照。 不論是甚麼題材的大長篇,大雄基本上都一定會結識新朋友,跟他們成為手足,打倒壞人並克服危機。不論是去到外星和別人一起革命打倒獨裁者,或者是在雲之國裡跟天上人交朋友,在地底跟龍騎士合作,或者去到海底鬼岩城跟海底人一起作戰,最詭異的是回到古代馬雅跟足球員一起打巫婆。總之每次大長篇,大雄他們都結交了一群在前線一起出生入死的手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幾乎每次打倒了壞人之後,大雄他們就會和新結識的朋友別離。然後總是說大家永遠都是手足朋友,將來要找他們,或者要互相探望。若不是全部,至少大部分的大長篇都是這樣結尾的。 可是這只是理論,實際上,大雄就真的把那些大長篇的朋友給忘了。明明說對方是朋友,可是大雄既不會去探望他們,他們也不曾探望大雄。 那些去到幾十萬光年遠的星球之類的,還可以說交通太不便,但是海底鬼岩城,雲之國之類,大概用隨意門就可以去到吧?可是大雄有空到用來突擊靜宜的浴室,都不會想要去探一下所謂的朋友,至於馬雅甚麼的就更簡單,利用時光機就可以去到了。 每次劇場版完結後,即使叮噹有不同的法寶可以穿越不同的地方,大雄都不會探望這些新結識的朋友;圖為「大雄的太陽王傳說」電影劇照。 事實上,別說是探訪,根本就是連通訊都沒有,甚至再進一步說,根本就是完全遺忘。想想地球面對滅亡的大危機,先不講甚麼外星人和鐵人兵團之類。光是現在的地球,大雄一人已可以聯絡到海底人,天空人,月面人,地底人等一大堆盟軍,有甚麼解決不了的?可是你看大長篇,大雄真的完全可以對之前的手足完全沒有考慮,隻字不提,每個大長篇就像是完全沒發生過,沒認識過他們一樣。 不知道是甚麼考慮?可能每個大長篇是一個獨立的世界線吧?從沒有出現過兩個大長篇的角色再出現一次,或者是 crossover,他們所做的事情或者大雄對世界的認知,也沒有任何改變。大長篇後也沒有任何後續故事,幾乎可以說,每個大長篇完結後的未來是不存在的。又或者,這些大長篇有發生過,只是大雄他們完全沒有將其放在記憶裡。 想起每次大長篇結尾時說會永遠記得這些朋友,真的是十分諷刺,可能就是明知會把對方 condom 掉

20200409-CUP:【抗疫典範】紐西蘭如何用 10 天「輾平」曲線?

CUP:【抗疫典範】紐西蘭如何用 10 天「輾平」曲線? 2020年4月9日 BY ANN WONG 紐西蘭總理 Jacinda Ardern 率領全國抗疫,嚴格的封國措施漸見成效。圖片來源:Hagen Hopkins/Getty Images 當英美等國仍在掙扎,想把疫情曲線拉平,紐西蘭嚴格「封國」短短 10 天,卻已把曲線「輾平」。全國大幅增加檢測,新增的確診或懷疑感染個案卻連續 3 日減少。週二只錄得 54 宗,比單日康復者 65 名還少,週三更再創新低至 50 宗。紐國的成功告訴世人,想要有效抗疫,目標該是「消除」而非「遏制」。 約 1 個月前,「華盛頓郵報」記者 Anna Fifield 從中國經南韓返回祖國紐西蘭,當時並無官員在機場量度其體溫,僅讓她自我隔離 14 天。不過,當歐美相繼出現大爆發後,紐西蘭這個極為依重旅遊業、每年多達 400 萬旅客到訪的國家,果斷宣佈「封關」。自 3 月 19 日起,禁止所有外國人入境。 兩日後總理 Jacinda Ardern 發表電視演說,宣佈分為 4 個階段實行應變警報計劃。翌日,一批具影響力的領袖致電,要求直接進入第 4 階段的全國封鎖。紐國最大零售商 Warehouse 的創辦人 Stephen Tindall 是其一:「若不迅速停業,將會痛苦很久。既然怎樣都難免要關,倒不如快些、短些。」 3 月 23 日,Ar­dern 給予 48 小時準備封鎖全國。當時她警告:「我們現時只有 102 宗個案。但意大利也曾是這樣。」兩天後的週三晚起,如非從事醫療等必要性工作、到超市採購或在家附近運動,所有人不得出門半步 4 星期。想遠足?不行。遊車河呢?也不行。購物也要排開 6 呎,一出才能一入。 紐西蘭「封國」4 星期,所有人如非從事必要性工作、採購日用品或在家附近運動,一律不准外出。 圖片來源:Sanka Vidanagama/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相比某些政客,說自己天天上班也沒用多少口罩,或以為禁酒就能令人不出門,Ar­dern 倒是實際得多。她及團隊早就意簡言該:「留在家中。別接觸任何非同居者。待人友善。我們共同面對。」政府亦向全國人民發出短訊:「當作你自己已受感染來行動。這能拯救性命。讓我們都盡一分力來抗疫。」 Ar­dern 的「貼地」作風,也是

20200423-林婉雯:今天是世界閱讀日,你有文青的特質嗎?

林婉雯:今天是世界閱讀日,你有文青的特質嗎? 2020-04-23 12:43 【筆劃人生】 世界閱讀日特別專題:在2020,閱讀世界 今天是「世界圖書與版權日」(World Book & Copyright Day) ,又稱作「世界閱讀日」。這個日子,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5年前所訂立,目的是鼓勵人們多閱讀,因為書籍能消除人的孤獨感,通過閱讀,我們可以更深入地認識世界,同時透過共享知識,增進人與人的互助關係。 至於為何會選擇4月23日? 原來不少偉大的作家,例如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劇作家莎士比亞、西班牙著名小說《唐吉訶德》的作者塞凡提斯、195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人冰島小說家拉克斯內斯等等,他們的出生日或離世的那天,雖然年份不同,但巧合地同在4月2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了對全世界的作者致敬,選擇了值得紀念的今天,讓大家發掘閱讀的樂趣。 今個年頭,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各方朋友也留守在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強調閱讀的重要性,並鼓勵大家建立對閱讀的熱愛,未知各位建立閱讀習慣了嗎? 因興趣與工作的關係,筆者家中收藏了不少與筆跡學相關的書籍,大部分是從網上選購回來的,有中伏,也偶有驚喜。就趁著「世界閱讀日」,分享這本讓我驚喜的書籍:《應用筆跡學》(Applied Graphology by A.J. Smith) 。從圖一所見,它只是普普通通的舊書,但翻開內頁一看,這本書是於1920年在美國出版的,即是說距離今天已有100年歷史,可算是一部古書。 圖一   圖:作者提供 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書中介紹了中文字與圖畫的關係(見圖二),並認定早在5000年前,中國已是世界上第一個系統化地建立文字的國家,這論述在外國筆跡書籍中是較少見的。本書是教科書類別的筆跡分析書,所以書中有頗多篇幅介紹筆跡分析的基本元素、分析技巧,以及作為筆跡學生要知道的15項原則。當然,實際的個案分析是少不了的。 圖二   圖:作者提供 有學生好奇地問我,古人寫古字,以100年前的字作個案分析,到今天仍合適嗎?在回應這個問題前,我請各位先看圖三。 圖三   圖:作者提供 這些手稿是從書中節錄出來的,至少也在100年以前,看起來卻與現代人寫的分別不大。在分析筆跡的時候,我們要知道的是書寫人的國籍與年紀,然後預計書寫人學習寫字時,所用的那本copybo

20200427-李怡:刺蔣五十周年

李怡:刺蔣五十周年 21:35 27/4/2020 世道人生 4月24日,台灣政治紀錄片電影《刺蔣》在YouTube頻道開放一天。我當晚看了,次日又看了一遍。 1970年4月24日,時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訪美期間,兩個台灣青年黃文雄和鄭自財向蔣開槍刺殺未遂。影片以接近兩個小時,細述前後過程。可能因為影片輯錄的部份電視片段未得到版權許可,因此1997年完成後一直未能公開放映。上星期五,刺蔣五十周年,導演蔡崇隆在23日晚間於個人YouTube頻道上傳了《刺蔣》的全片連結,並宣稱只傳一天。 五十年前,似乎不是太遠的事,但台灣就因這件事激發起翻天覆地的改變──從專權政治的戒嚴時期,轉變為現在的民主政治。我經歷這段歷史的全過程,但沒有想到變化就是由這樁刺殺案帶引出來的。 那時我主編的《七十年代》月刊創刊不久,刺蔣事件在香港並沒有引起多大關注。我記憶中這是一樁台獨策劃的暴行。模糊印象中,刺蔣的是有暴力傾向的暴徒。看了影片,赫然知道,這二人都是有高學歷、有理想、願意為理想作出犧牲的文質彬彬的台灣留美學者,一個是康奈爾大學的博士生,一個是美國的執業建築師。 1949年國民黨政權在大陸敗退遷往台灣,在中共威脅下為保政權,在台灣實施嚴密控制的高壓統治。而當地台灣人的感受,就是一個外來政權強加給台灣人的軍法統治,白色恐怖,而且在許多政策上存在對台灣人的歧視,許多台灣人自認為是二等公民。由於經濟發展尚好,加上對大陸一面倒的抹黑宣傳,台灣表面看來人民馴服,沒有反抗行動。但到了1960年代,世界反體制運動風起雲湧,美國民權運動、反越戰運動、法國學生運動、捷克布拉格之春和隨後的蘇聯鎮壓,導致西方年輕人產生強烈的反體制和社會主義思潮,中國的文革在國內固然是一場浩劫,但在西方泛起的反建制和反蘇思潮中,卻給不明真相的年輕人帶來中國在真正實行社會主義平等的浪漫想像。 世界思潮自然波及台灣留學生。刺蔣的兩個勇士,到了美國就鑽進圖書館如飢似渴地閱讀大量在台灣看不到的禁書、禁刊,萌生了社會主義思想,他們並不反共,更不反中國,他們只是反對外來政權,求台灣的自主和民主。刺殺蔣經國,本來完全可以買兇執行,但他們要表現出台灣知識人對蔣政權的反抗,決定親自動手。4.24那天,博士生黃文雄,從人群中衝出來近距離向蔣經國喊着「清算血債」的口號一邊拔槍,一位美國警員迅速上前將黃文雄持槍的

20200426-庚子年的憂思

庚子年的憂思 2020年04月26日 來源:鈍角網  作者: 中華女先生 都說疫情過去後世界不會恢復舊貌,將有大變化。本來期待那個不分國界、危及全人類的病毒能促使人類意識到自己的脆弱和休戚與共,促進合作而不是進一步分裂,現在看來似乎相反。“全球去中國化”也許言重了,還有許多複雜的變數。但哪怕是一種趨勢,部分地實現,其過程也是災難性的。 歷史驚人地相似。但是表現途徑又大不一樣,因為現在是互聯網時代。 上一個庚子之難,其經過盡人皆知,不必贅言,只是對於“愛國”還是“禍國”的看法至今未能有共識。 正因為不能正確吸取歷史教訓,同樣的劇本重演。馬克思說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可惜是鬧劇,也還免不了是悲劇。當然“蕭條異代不同時”,表現的方式、途徑有所不同。但本質相似:反洋狂潮近年來已經出現過好幾波,例如砸某國品牌的汽車,抵制某某商家等等,更重要是網路語言暴力,不意此次疫情中變本加厲。各種匪夷所思的謠言滿天飛,核心是扶“華”滅洋。與前次的共同點是從反西到反人性、反科學、反人類,以至於自己瘡疤還沒有好,就為他人的流血歡呼。一個外國政要的患病竟遭來幾十萬點贊,這需要怎樣的嗜殺和殘酷,喪盡人性?但只要是以“滅洋”的名義,就似佔據了道義制高點。百多年前是以種族分界——非我族類;後來以階級分,以“路線”分;現在祭起國家主義大旗,只要披著“愛國”的外衣,凡被列入“敵對勢力”者就可不以人對待之,凡反對此類言行者就加上“漢奸”的帽子。 辛丑條約簽署現場 當然歷史不可能完全重複。今昔相同的是:愚民演化為暴民,原來處於邊緣,忽得朝廷青睞,竟然被召進京,有所恃而瘋狂邀功。投機者聞風紛紛加入,以至於小群膨脹成龐然大物,自以為有了為朝廷立功受賞的機會,為所欲為,京師大亂,流氓無賴狂歡,燒殺搶掠,法理蕩然(現在表現在互聯網上)。另一個相同點是,實際受害者洋人是少數,絕大多數是無辜同胞,砸汽車致重殘的是中國人。如今網路暴民肆意中傷的真正目標也是同胞,于洋人無損,卻足以四面樹敵。“上”則以為暴民可補官力之不足,或者行官方不便出面之事,對內排除異己,對外以壯聲勢,遂予以縱容。當年那位老佛爺是否真那麼蠢,相信刀槍不入的鬼話?恐怕不至於。而是利(權)令智昏,主要是從戊戌變法之後她認為洋人企圖以光緒取代她,所以保住自己的權位是第一考慮,而竭力主戰的權貴也出於爭權位的私利,不惜偽造文

20171215-余光中:怎樣改進英式中文?──論中文的常態與變態

余光中:怎樣改進英式中文?──論中文的常態與變態 2017/12/15 (原文刊於《明報月刊》1987年10月號)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七十年間,中文的變化極大。一方面,優秀的作家與學者筆下的白話文愈寫愈成熟,無論表情達意或是分析事理,都能運用自如。另一方面,道地的中文,包括文言文與民間文學的白話文,和我們的關係日漸生疏,而英文的影響,無論來自直接的學習或是間接的潛移默化,則日漸顯著,因此一般人筆下的白話文,西化的病態日漸嚴重。一般人從大眾傳媒學到的,不僅是流行的觀念,還有那些觀念賴以包裝的種種說法;有時,那些說法連高明之士也抗拒不了。今日的中文雖因地區不同而互見差異,但共同的趨勢都是繁瑣與生硬,例如中文本來是說「因此」,現在不少人卻愛說「基於這個原因」;本來是說「問題很多」,現在不少人卻愛說「有很多問題存在」。對於這種化簡為繁、以拙代巧的趨勢,有心人如果不及時提出警告,我們的中文勢必愈變愈差,而道地中文原有的那種美德,那種簡潔而又靈活的語文生態,也必將面目全非。 中文也有生態嗎?當然有。措詞簡潔、句式靈活、聲調鏗鏘,這些都是中文生命的常態。能順着這樣的生態,就能長保中文的健康。要是處處違拗這樣的生態,久而久之,中文就會污染而淤塞,危機日漸迫近。 目前中文的一大危機,是西化。我自己出身外文系,三十多歲時有志於中文創新的試驗,自問並非語文的保守派。大凡有志於中文創作的人,都不會認為善用四字成語就是創作的能事。反之,寫文章而處處仰賴成語,等於只會用古人的腦來想,只會用古人的嘴來說,絕非豪傑之士。但是,再反過來說,寫文章而不會使用成語,問題就更大了。寫一篇完全不帶成語的文章,不見得不可能,但是很不容易;這樣的文章要寫得好,就更難能可貴。目前的情形是,許多人寫中文,已經不會用成語,至少會用的成語有限,顯得捉襟見肘。一般香港學生目前只會說「總的來說」,卻似乎忘了「總而言之」。同樣地,大概也不會說「一言難盡」,只會說「不是一句話就能夠說得清楚的」。 成語歷千百年而猶存,成為文化的一部分。例如「千錘百鍊」,字義對稱,平仄協調,如果一定要說成「千鍊百錘」,當然也可以,不過聽來不順,不像「千錘百鍊」那樣含有美學。同樣,「朝秦暮楚」、「齊大非偶」、「樂不思蜀」等語之中,都含有中國的歷史。成語的衰退正顯示文言的淡忘,文化意識的萎縮。 英文沒有學好,中文卻

20191213-朗天:《少年的你》注定不徹底的青春反叛

朗天:《少年的你》注定不徹底的青春反叛 13.12.2019 調查少年殺人事件的探員彼此討論案情的疑點,懷孕的女警向同僚說了句:「肯為同伴頂罪,揹上可被判數十年刑罰的罪名,可能嗎?」(大意)男警回話:「我和你都不會,但他們是少年!」這大抵是聲稱探討校園欺凌問題的曾國祥新作《少年的你》裏,幾乎立即便打動香港觀眾的一幕。而電影也再一次證明,雖然愈來愈困難,但拍攝中港兩邊各有詮釋、暗渡陳倉的另類合拍片以至國產片,依然可以是香港電影有心人的努力方向。 《少年的你》有周冬雨(飾演陳念)施展渾身解數,超級逆齡(二十七歲演十六歲)傾情演出,又有易烊千壐(飾演小北)散發人氣偶像魅力,以肢體語言補演技之未足;很多場景都可看出攝影和燈光的用心,值得一再端詳欣賞,尤其是一眾大特寫畫面,大膽之餘,把角色氣質和周圍氣氛融合無間。至於剪接,更可能是影片最傑出的部分,單是建立場景(establishing scene)陳念與同學分開後回課室溫習,旋即迎接同學跳樓慘死的現實,上下幾番跌宕,陳念與周遭人羣的臉部反應交替接駁社交媒體的反應特寫,最後終之以別人手機鏡頭下被放大凝視的陳念回首臉容,整個過程俐落有度,節奏準確。 不過,《少年的你》真正令人動容的地方,始終是那義無反顧跟少年人同行的態度。一個被同學霸凌有屈無路訴,同時家庭欠下巨債的高考重讀生、一個讀書不成,終日打架的小混混,共同的命運是在社會認可的成長機制下難以「走出去」。他們約定一起突破,穿越高考地獄是他們眼前唯一可見的路,為了實現目標,誤殺了加害者。編導固然一直採取同情的叙事角度,更重要的,是敢於與主旋律唱反調──不信任家長,不信任學校、不信任警察,不相信任何聲稱為他們好,要保護他們的建制勢力。那唯一的高考出路也完全採取捕捉非人競爭、荒謬投身的視點拍攝;用作監控的CCTV被小北巧妙利用;考試日滂沱大雨,眾人張開雨傘進場,交剪屍體發現的安排,更在在引發遐想連翩。 影片的轉折位是陳念被欺凌她的同學伏擊追趕,她躲到垃圾箱內,撥了鄭警官的號碼,一時未能接通,自己卻快被發現了。好不容易在其中一名追擊者的變相幫忙下逃過一劫,鄭警官回電問找他幹嗎,她知道警方的介入只會令事情更糟,於是答道:「是我打錯了。」拒絕突顯存在,對我來說,這句話簡直震聾發聵,力發千鈞。 高潮戲是陳念和小北被各自關押,警員施展策略誘騙,讓他們產生同伴可能已出賣

20200426-未來城市:有街出不得,為心靈「開一扇窗」 遙距心理治療,疫境成發展契機

未來城市:有街出不得,為心靈「開一扇窗」 遙距心理治療,疫境成發展契機 2020年4月26日星期日 疫情之下,全球有逾半人口都受封城令或居家令影響,被要求留在家中(法新社) 【明報專訊】翻開經濟學課本第一頁:經濟學是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需求大於供應造成稀缺,看人如何作出選擇。立法會前議員姚松炎連撰四篇「疫後經濟」文章推測未來,「衰退和通縮似已無可避免」。當IMF預期全球經濟萎縮3%,可能經歷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他受訪說與其空談長遠發展,不如先救火。要急救的,是惶惶人心。回到心理範疇,西方世界討論一個法子,可能在疫情伴隨即將淹來的衰退巨浪中幫到手,關鍵詞:telemedicine, teletherapy, ehealth, mhealth。 經濟問題背後 是恐慌是不安 疫情曠日持久,不少熱話是經濟問題,樓價是否不跌神話?疫後會出現報復式消費?派錢給僱主,還是全民派錢,抑或消費券更有用?問及報復式消費,現身處新西蘭、為奧克蘭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的姚松炎直言「未聽過這個名稱」,他解釋消費心理與通縮的關係,根據著名經濟學家Irving Fisher的debt-deflation theory(債務-通縮理論):「deflation(通縮)好得意,一係不出現,一出現就會有種惡性循環,所以經濟衰退為何經常伴隨通縮。」香港經濟增長連續兩季錄得按年跌幅,早已步入衰退,「經濟增長出現負數、衰退的意思,是全個城市的總產值下跌。人一樣多,產出卻少了,即是有人收入少了,有些人要減人工、被炒、破產;有舖頭利潤減少甚至蝕本」。 這樣的情况下,人有什麼行為?「唔太等使的消費就唔使住,買少件衫、買少對鞋,當然不是人人都這樣,但很多人會這樣,一日到黑聽到經濟數據、失業率的新聞,開始擔心會不會到我減人工、失業、生意不保?」欠債的還不了錢,清盤、強拍、銀主盤湧現,推低市場價格,大眾心理是「遲些買樓更平」,「人們驚下一步是自己被炒,有錢先儲起,愈不消費就愈多人被炒、愈多人破產,見東西愈便宜就遲些才買或索性不買,一直拖入泥沼,變成一個通縮螺旋」,裏面就是社會的恐慌與不安。 派錢主要為增加消費幫助經濟?他不這樣看,「派錢給市民只有一個目的,是救市民,作為政府,人民水深火熱,政府大把積蓄,就要還富於民。」香港2020年第一季的經濟增長數字在5月即將出爐,屆時恐怕沒有最

20200426-街知巷聞:料壆,福德宮,西洋畫與中式窗

街知巷聞:料壆,福德宮,西洋畫與中式窗 2020年4月26日星期日 料壆村內福德宮小巧別緻。(潘曉彤攝) 【明報專訊】前往料壆的路上,我們邊走邊猜想着料壆的取名,當中的「料」與客家人流徙、暫時停留的「留」字有沒有關係。 梧桐河在側,遙望河色,彭玉文憶起多年前落馬洲支線計劃興建時,一條架空車橋差點就要橫越塱原濕地。 他這位「教書先生」率領同學仔策劃一套話劇,扮演棲息雀鳥,設想要跟鐵路公司代表表達心聲。 計劃後來在多方反對下擱置,改成鑽挖隧道,如今從上水前往落馬洲的乘客,在地底經歷黑暗的一段,其實換來了生態的光明。 一河相隔 遙望羅湖 反正就在附近,也不怕多走一段路到馳名的豆品店看看。鐵棚撐起了像單車棚般的偌大空間,木枱並排,每張都圍滿了膠櫈,像學校飯堂的熱鬧格局,但飯堂像是處於學校假日時光,幾乎沒人,只留下無法把所有角落都照遍的冷清日光。十四元的豆花放題在平日早晨沒有吸引太多遊人,以為是疫情影響,看店的姨姨邊把半豆卜放到磅上秤,邊告訴我,「呢排生意好咗好多,禮拜一至五好似做緊禮拜六日咁,塞爆場,做唔切嗰隻!」最近很多人跑到郊區,以前每天只做一兩桶豆花,現在最少十桶。天氣開始熱,雪櫃不夠,即使豆花只有熱的,也無減遊人嗜吃的熱情。 竹君在每天簡報會上的呼籲,我銘記於心,因此沒有除下過口罩,把豆品店只當作走馬看花的景點,便繼續行程。沿梧桐河走回頭路,拐了個彎便走到了得月樓警崗,看見一橋之隔的羅湖口岸,對岸不明所以的傳來一聲聲集體操練叫喊。因為封關,月台已空無一人,這邊的警員也在警崗裏閉目養神。 馮姓村落 料壆村口的小斜坡上有一墳地,同行的司徒永德指說那是典型客家的「二次葬」,客家人會將先人骸骨,在埋葬若干年後擇吉日鑿開墳地,把遺骨拾起放進旁邊的儲骨罈。安詳的風水墳地下,籃球場可以傳來撲通撲通的拍球聲,但這天無人打球,村裏非常寧靜。 料壆村屋的外貌大致上與其他村落無異,有雜草蔓生、殘留「家膝為安」雕刻的失修的樓房,亦偶見有髹上白油的新房屋,散發歐式氣派。據知料壆是馮姓村落,我們在西式村屋門前駐足,遇上路過的村民馮叔叔,他竟熱情問我是不是想租,說可以代我問問,「呢度啲屋好好住啊,租又唔係貴,四五千蚊好平,車來到門口」。 西洋風村公所 村路窄而長,村的正中央有一座兩層高的「永諾堂」,昔日是書塾,後來重建,現為村公所。「永諾

20200426-通識導賞:水資源分配大蝦細? 湄公河cap水之爭

通識導賞:水資源分配大蝦細? 湄公河cap水之爭 2020年4月26日星期日 近泰國東北部接壤老撾邊境的Ban Namprai村位處湄公河流域(圖),有村民認為在老撾的沙耶武里大壩自去年測試運作開始,當地水位便降低,原本河的水位會達3米高,可舉行龍舟比賽,去年亦取消賽事。(路透社) 圖6之1 - 近泰國東北部接壤老撾邊境的Ban Namprai村位處湄公河 . . . . . . (路透社) 【明報專訊】中泰網民大戰,催生泰台港「奶茶聯盟」這個組合,其中一個任務是齊推#StopMekongDam,阻止中國在湄公河建水壩。 上游建水壩,下游民不聊生,這是不是一個大蝦細、撳住砌的故事? 對奶茶的愛好不知能讓三地人產生多少共鳴,然而在地圖上zoom近長約4,909公里的湄公河,這條河從西藏高原,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牽連6個國家的經濟、政治、民生,可就不止中泰角力那麼簡單。 西電東送 賣水電賺錢 也許不意外,這場交已鬧到中國外交部去了。《紐約時報》4月14日一篇報道引述環境監察組織Eyes on Earth新發表的研究,指控中國「cap水」,報告其中一名作者直指「有大量的水被攔在了中國」,引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出面反駁,大意是「唔好賴我」,降雨減少、厄爾尼諾現象造成旱情,就算雲南也旱,中國還很努力向下游放水。 《紐時》報道亦說,湄公河是下游國家人民的命脈,在中國是流淌峽谷之間,生產電力多過該地需求。背後質問的是既用不着那麼多電,霸住咁多做乜?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助理教授鍾璟霖解釋背景:「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期,中國開始講西電東送,貴州、雲南的河流發水電,將電輸去東邊如廣東等地,因為沿海城市缺電,多依賴煤炭發電,水電可滿足東面的電力需求,西面亦可通過賣水電賺錢促進經濟。這是中央政府或省政府為何有興趣在瀾滄江或其他附近的河流發展水電,是有這樣的國策背景。」瀾滄江亦即湄公河在中國的部分。同系博士後研究員余柏康亦指,「發展大西北很需要水,中國想發展雲南、四川,那邊適合發展農業,水從何來?其中一個源頭就是湄公河。」 河水減少 影響下游生態 水清則無魚,余柏康以這句話解釋上游水壩閘住了水,也會閘住河流沉積物,影響下游生態。鍾璟霖提醒:「我們常覺得水力發電是乾淨能源,不似燒油燒煤污染,亦常強調水電可減低碳排放,但

20200426-ways of seeing:街頭拍照,小心激怒玻璃心,跟住《愛的迫降》睇朝鮮

ways of seeing:街頭拍照,小心激怒玻璃心,跟住《愛的迫降》睇朝鮮 2020年4月26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今年初,觀眾透過韓劇《愛的迫降》「窺探」了朝鮮的神秘面紗,雖然劇集無法在朝鮮境內實地取景,但由於找來脫北者擔任助理編劇,故不少場景都拍攝得相當逼真。 曾到訪朝鮮五十次的香港GLO Travel創辦人之一陳成軍(Rubio)亦直呼看劇時難掩興奮,「李正赫揸車衝回去救尹世理那幕,連從平壤市走出去開往開城要經過統一門的路,都是完全跟足真實環境」。 上周傳出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病危的消息,雖然劇集已經播完一段時間,但餘溫未了,CNN印尼電視台更因報道有關金正恩健康問題的新聞時,以劇集男主角玄彬作背景而要道歉,可見此劇的影響力。 疫症肆虐,莫說朝鮮,旅遊本身已變得遙不可及,今期就等Rubio帶我們跟住韓劇去旅行。(註:內文含有劇透) ■景點1 三八線 滿佈地雷 衝突未止 《愛的迫降》中,女主角尹世理(孫藝珍飾)因滑翔傘事故「迫降」於朝鮮非軍事區,穿過茂密的叢林,以圖橫跨三八線回到南韓。Rubio說三八線附近地帶,果真是一大片森林,因為自從一九五三年韓戰結束後, 只是凍結了這個地帶,而沒有清理,因此現存很多地雷。「兩韓應該暫時見不到清理土地的需要,而且某程度上兩韓並非打完仗,只是簽署停戰協議,而非和平協議。」近年美國總統特朗普會見金正恩,金正恩亦在二○一八年九月與韓國總統文在寅會面,並簽署共同宣言,但戰爭終於沒有正式結束。 「既然技術上仍然是戰爭狀態,因此便容讓地雷存在,而不時在板門店(韓朝非軍事區內地區),雙方之間都有不少衝突,這個地帶仍然相當敏感。」例如一九七○年代發生斧頭事件,又名板門店事件,當時有有一棵樹位於南北邊界,美國士兵決定斬樹,引起朝鮮士兵不滿,並用斧頭斬死美國兵。 朝鮮旅行團大多會到訪三八線,不過朝鮮是不會要求你一定要去某些地方,你可以選擇只留在酒店或行行百貨公司觀光,但一定要事前和隨團朝鮮導遊說明所有行程。 ■小•趣•聞 「脫南」美軍成朝鮮明星? 時常聽到說「脫北者」,原來亦有「脫南者」,例如在一九六○年代,有六個原駐南韓的美國士兵因為軍中生活艱苦等原因投奔朝鮮。其中一個美國士兵James J. Dresnok的故事更被拍成紀錄片Crossing the Line,2007年在BBC播放。 「朝

20200426-家常便飯:櫻花抹茶壽司,抹茶驚喜壓軸登場

家常便飯:櫻花抹茶壽司,抹茶驚喜壓軸登場 2020年4月26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櫻花盛開時花繁艷麗,滿樹爛漫,美到極致。今年賞櫻沒法成行了,我在家裏做櫻花壽司。 梅乾飯糰 經典組合 壽司的花瓣部分,主調是粉紅色的浪漫醋飯,粉紅飯糰以日式梅乾調味,梅乾有強烈酸鹹味,跟飯糰是經典組合,茶泡飯也很常見,花瓣卷用紅肉火龍果粉染色,天然無人工色素,有如粉紅色花朵嬌艷欲滴地綻放,這麼美好的櫻花壽司,連抹茶也心甘情願的當一回配角。 一口吃下去是正常壽司的甜酸,作為綠葉的抹茶醋飯包裹在外層,甜酸過後,還會嘗到一抹茶的清香,給壽司添上獨特的尾韻,對抹茶控來說,濃郁茶味的帶領應該是理所當然,偶然吃一個抹茶做配角的壽司也是調劑生活的小驚喜。 ■櫻花壽司 (分量:16件) ◆材料 •壽司海苔……8片 【壽司飯】 •珍珠米……350克 •煮飯的清水……250毫升 【壽司醋】 •古法釀造米醋……60毫升 •Demerara原蔗糖……4大匙 •海鹽……1/8小匙 【粉紅色壽司醋飯】 •煮熟的壽司飯……460克 •壽司醋……2大匙+1小匙 •日式梅乾……2顆 •凍乾紅肉火龍果粉……1/4小匙 【濃縮紅肉火龍果汁】 •凍乾紅肉火龍果粉……1小匙 •清水……1大匙 【抹茶壽司醋飯】 •煮熟的壽司飯……200克(餘下的飯,不用太精準) •壽司醋……1大匙+1小匙 •白芝麻……1小匙 •菜心莖……50克 •料理用抹茶粉……1小匙 ◆做法 1. 用電子秤精確測量米的重量。洗米約2至3次,第一次冲水後,立刻把水倒掉;第2、3次用手輕輕攪拌,不要用雙手摩擦,搓洗會令米粒斷裂,影響壽司口感,洗去米粒表面的雜質便好了,最後倒去洗米水。 2. 用新的清水煮壽司飯,輕柔地把洗米盤裏的米,放入電飯煲裏,製作醋飯的水量要比平常煮飯少,讓米粒稍微硬一點,我的電飯煲有壽司模式,如果沒有自動模式,先泡米20至30分鐘,讓米充分吸收水分,再烹調。 3. 調配壽司醋,釀造米醋加入原蔗糖及鹽,小火煮至糖鹽全部溶化,攪拌幫助快點溶化,不能大火,也不需要煮滾,否則醋香流失,放涼備用。 4. 預備壽司飯配料。菜心洗乾淨,綠葉顏色太深,配色不好看,只取莖部。水滾後燙菜1至2分鐘,切末(右圖)。梅乾剁成泥(左圖)。 5. 取需要調色用的飯量,餘下

20200426-友誼達人Jeff Rotmeyer 疫病時期,給無家者一個家

友誼達人Jeff Rotmeyer 疫病時期,給無家者一個家 2020年4月26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大角嘴是一個奇異世界,夜裏奧運站旁邊的豪宅金光閃爍,幾步之遙,露宿者屈縮在橋底幽暗處,明顯可見,新冠肺炎疫情令更多人因失業而流落街頭。你有想過這四個月無家者是怎樣捱過的嗎? 快餐店取消晚餐堂食、社福機構暫停開放、公共浴室與體育館關閉,他們無口罩、無飯開、無涼冲。 植根大角嘴的無家者服務慈善團體ImpactHK創辦人Jeff Rotmeyer說,單是上個月,他們便協助了六十名無家者脫離街頭,暫住賓館與劏房。 Jeff說因為麥當勞取消堂食事件令他改變策略,由以往會考慮無家者是否準備好,到現在不顧一切先令他們「有瓦遮頭」,「 因為我完全不能夠接受有人要睡在麥當勞」。 三年間協助一百七十名無家者上樓,高達九成人沒有再重返街頭,成功率之高,關鍵在於和無家者做朋友,是毫無保留地交心的朋友。 孤獨與冷漠 記者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ImpactHK位於大角嘴橡樹街的中心(guest room),大約一年前開始留意到好些晚上,人們會窩在這小空間內看電影,有些傍晚則見十多名外國青年捧着食物紙箱似乎是要去探望誰。門外主題隨時日轉換,由放置衣架供人免費拿取二手衣裳、社區雪櫃任人共享食物,近日則添置了一部鋼琴予人彈奏。 中午時間,會有十多名男子在門外吃午飯,拿着相同的午餐紙盒,原來這裏會派發免費午餐,後來見到各式的人,有外國人亦有老婆婆。約四個月前,即疫情爆發之後,一下子人增多了,大量公公婆婆加入隊伍等候派飯。派飯服務亦從guest room移師到對面公園外,風雨不改。猶記得三月十八日下起滂沱大雨,老人仍堅持撐傘排隊,寸步不敢走開。當日聽見隊伍中有點騷動,老人的哀嘆聲與拍打在傘上的雨聲都叫人心碎。 「有時候會有多達三百人排隊等候午飯,這是難以置信的,是瘋狂的。」Jeff神情哀傷道,因為疫情爆發,很多非牟利機構與慈善團體需要暫時關閉,令不少老人家轉來這兒領飯,「你見到八十八歲的老人家在跑,因為擔心自己拿不到飯,見到這個畫面令人非常傷心」。 「這個城市根本無處容身」 「……這些個體每天都在死亡」(these individuals are dying, every single day)僅在去年,Jeff有四名好朋友過世,殺死他們的是孤獨與冷漠。「人

20200426-星期日文學‧馬丁‧昆普 × 甄拔濤:無處可逃唯有破壞——劇場是劇場的一切可能性

星期日文學‧馬丁‧昆普 × 甄拔濤:無處可逃唯有破壞——劇場是劇場的一切可能性 2020年4月26日星期日 甄拔濤多年前讀過《幹掉她》(Attempts on Her Life)後,開始對馬丁.昆普的作品着迷,認為「自由」是昆普的一大創作特色。(曾憲宗攝) 【明報專訊】編按:每月最後的周日有「嚦咕嚦咕戲劇談」,嚦咕嚦咕是麻雀術語,日文二個二個(ニコニコ)諧音,本版會請來一位本地戲劇翹楚,漫談一位著名劇作家的萬鈞劇力。今期有身兼劇場編劇、導演、作家和大學講師的「再構造劇場」藝術總監甄拔濤,講講英國當代劇作家Martin Crimp。雖然本人否認,但Crimp時被評論者視為「直面劇場」的重要成員,他在劇作運用的語言別具特色,常常避免點明說話人的身分,因此劇場觀眾總要集中精神,大腦持續運作,觀察和思考劇中角色的關係和劇情發展。 馬丁.昆普(Martin Crimp)的劇作,人們總是可以在其中看見他破壞的欲望;有評論不滿他的劇本總是無法給出答案,也有人直言他的劇作讓觀眾在觀劇後比入場前更難受。甄拔濤認為,虛無不是犬儒,的而且確昆普在其劇作中不願意給觀眾留下一絲安慰,但在這個人人都曾經想要逃跑的時代,或許沒有什麼空間比劇場更好地盛載與分享虛無的生存狀態。 發現劇場 說故事的容器 甄拔濤認識昆普,是因為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的讀劇沙龍。十年前,甄拔濤和前進進是合作伙伴,當時前進進挑選了《幹掉她》(Attempts on Her Life)作為其中一份讀劇文本,由此甄拔濤發現了昆普的作品:「嘩,這麼好看,那種驚艷的程度是——」由此他回溯自己中學開始的閱讀生涯:「中學時我喜歡看書和電影,不太認識劇場,當時我覺得劇場是舞台上的TVB,覺得沒有什麼好看,反而電影有很多『新的東西』。上了大學,我修讀英國文學,讀到《等待果陀》(Waiting for Godot),發現,嘩,原來一個文本是可以這樣寫的,昆普的《幹掉她》也是同一種感覺。」《等待果陀》是荒誕劇場的代表作,甄拔濤大學畢業後讀得最多的就是荒誕劇,苦無更新的劇本之際遇上了昆普,才發覺自己「錯過」了這麼多好劇本。 《幹掉她》寫於一九九七年,是昆普公認的代表作,有超過二十個語言的翻譯版本。甄拔濤在十年後接觸這部作品,覺得它和荒誕劇場的「路數」最相似。「昆普本身很受荒誕劇場影響,他翻譯過不少荒誕劇文本,而他的創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