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6-在大學教植物學:穀雨、物候和漢字
在大學教植物學:穀雨、物候和漢字
2020年4月26日星期日
桑椹成熟時 (劉星也攝)
【明報專訊】「穀雨」是個帶着雙重意義的節氣,既充滿希望、帶着期盼、甚至驚天地,泣鬼神,但又隱藏着不安與哀愁……
上星期天,太陽向北移動到達黃經30度,「穀雨」來臨,那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華中地區「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氣溫回升,雨量增多,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欣逢雨露滋潤,農民積極耕耘,期盼辛勞贏得大地讚賞,贈予豐碩的嘉許與回報。
穀雨期間,「萍始生、鳴鳩(斑鳩)拂其羽、(戴)勝降於桑」,其中物候指示的萍和桑,分別指浮萍(青萍Lemna minor)和桑樹(Morus alba)。前者是非常特別的單子葉植物,常見漂浮在稻田、溝渠、池塘和湖泊的水面上,葉狀體常兩三片成群,卵形或橢圓形,一般只有2至7毫米長,寬約2至3毫米,青綠色或黃綠色,上面具數條不明顯的葉脈,下面有一條絲狀根,垂生在水下;雌雄同株,花朵細小,收藏在葉面下陷的小窩內,但主要以不定芽進行無性繁殖。至於桑樹,原產中國中部,民間栽種已有4000多年歷史,其枝、葉和根皮都是常用中藥,葉更多用來養蠶,而成熟的果序是由許多朵雌花果實聚生而成的桑椹。在穀雨時期,北方水溫轉暖,適合浮萍無性繁殖增生,而桑樹長出新葉,適合養蠶,戴勝鳥於樹上築巢。
穀雨前後牡丹芍藥齊開
在華中地區,穀雨前後更是生長在溫帶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和芍藥(Paeonia lactiflora)盛開的時節,前者為灌木,於地上長有明顯的木幹,而後者則是草本。前年穀雨期間,我到安徽合肥開會,會後走訪了藥材之都亳州,而且更蒙藥材飲片廠安排,參觀了芍藥耕種基地。那天車子離開公路,進入鄉間之後,見的都是排列在小路兩旁花開正盛的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由於我剛在專欄發表了〈清明,桐始華〉,所以話題較多。誰知下到田裏,心情更加興奮;以往去的藥材基地規模都比較細小,又或分散在多種藥材和農田之間,但那次看到的卻是連綿百畝的芍藥田,而且適逢花期,白花一望無際,極為壯觀。芍藥挖掘之後,把根部洗淨,除去兩端頭尾和細根,置沸水中煮後除去外皮,曬乾後便是中藥白芍;剩下的母根頂端按芽基切成芽塊留作繁育種苗。當時,種植來收取中藥牡丹皮的牡丹也在吐蕊,但因旅途時間緊迫,未及繞路前往參觀,只好留待下次再訪。
在物候以外,穀雨更是重要的大日子。聯合國把每年4月20日穀雨這天訂為聯合國中文日(United Nations Chinese Language Day),同時紀念造字的倉頡。
穀雨紀念倉頡造字
朋友知道我在翻查倉頡和漢字的資料,建議我上YouTube收看《漢字五千年》,那確是值得推薦的紀錄片。第一集劈頭介紹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倫楔形文字、古印度哈拉巴文字和古華夏甲骨文,但前3種早已隨歲月湮沒,剩下而能持續發展的只有漢字。
漢字確實具備特色和邏輯性,其中加插的標籤和密碼,讓人一目了然,許多對漢字有認識的植物學家都擊節讚賞。這些標籤,包括:「木」、「草」、「米」、「麥」、「禾」、「竹」、「瓜」、「豆」和「黍」,都是關於植物的部首。憑着部首,不難猜中「槭」、「蓮」、「粟」、「麵」、「稷」、「筍」、「瓟」、「豇」和「黏」,都是植物或與植物相關的物件。相反的,如果不懂英文,基本上無法猜中「maple」、「lotus」、「corn」、「noodle」、「millet」、「bamboo shoot」、「melon」、「bean」和「sticky」,指的都是植物或植物衍生的產品。
看着漢字的美妙,享受着中文的豐富,倉頡造字確是項驚天動地的偉大發明,但《淮南子》對之有另類的評價:「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伯益作井,而龍登玄雲,神棲昆侖;能愈多而德愈薄矣……」這段話的意思是:「從前倉頡創造文字的時候,天上落下粟子(哀嘆不再耕種),鬼在夜裏啼哭。伯益掘地打井,龍就離開飛上九天,神靈亦隱藏在昆侖山上去了。人的智巧愈多,德性就愈淡薄……」漢朝的高誘指出:「倉頡始視鳥跡之文造書契,則詐偽萌生;詐偽萌生,則去本趨末,棄耕作之業,而務錐刀之利。天知其將餓,故為雨粟;鬼恐為書文所劾,故夜哭也。」也許淮南子與高誘錯把罪加於文字,但他們擔心的蠱惑實在始自人心;善用文字可以載道、振奮人群,歪作才會蒙騙,搞亂天下,可惜相關的例子,何其多矣!
文//畢培曦(胡秀英植物標本館)
編輯//陳志暘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2020年4月26日星期日
桑椹成熟時 (劉星也攝)
【明報專訊】「穀雨」是個帶着雙重意義的節氣,既充滿希望、帶着期盼、甚至驚天地,泣鬼神,但又隱藏着不安與哀愁……
上星期天,太陽向北移動到達黃經30度,「穀雨」來臨,那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華中地區「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氣溫回升,雨量增多,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欣逢雨露滋潤,農民積極耕耘,期盼辛勞贏得大地讚賞,贈予豐碩的嘉許與回報。
穀雨期間,「萍始生、鳴鳩(斑鳩)拂其羽、(戴)勝降於桑」,其中物候指示的萍和桑,分別指浮萍(青萍Lemna minor)和桑樹(Morus alba)。前者是非常特別的單子葉植物,常見漂浮在稻田、溝渠、池塘和湖泊的水面上,葉狀體常兩三片成群,卵形或橢圓形,一般只有2至7毫米長,寬約2至3毫米,青綠色或黃綠色,上面具數條不明顯的葉脈,下面有一條絲狀根,垂生在水下;雌雄同株,花朵細小,收藏在葉面下陷的小窩內,但主要以不定芽進行無性繁殖。至於桑樹,原產中國中部,民間栽種已有4000多年歷史,其枝、葉和根皮都是常用中藥,葉更多用來養蠶,而成熟的果序是由許多朵雌花果實聚生而成的桑椹。在穀雨時期,北方水溫轉暖,適合浮萍無性繁殖增生,而桑樹長出新葉,適合養蠶,戴勝鳥於樹上築巢。
穀雨前後牡丹芍藥齊開
在華中地區,穀雨前後更是生長在溫帶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和芍藥(Paeonia lactiflora)盛開的時節,前者為灌木,於地上長有明顯的木幹,而後者則是草本。前年穀雨期間,我到安徽合肥開會,會後走訪了藥材之都亳州,而且更蒙藥材飲片廠安排,參觀了芍藥耕種基地。那天車子離開公路,進入鄉間之後,見的都是排列在小路兩旁花開正盛的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由於我剛在專欄發表了〈清明,桐始華〉,所以話題較多。誰知下到田裏,心情更加興奮;以往去的藥材基地規模都比較細小,又或分散在多種藥材和農田之間,但那次看到的卻是連綿百畝的芍藥田,而且適逢花期,白花一望無際,極為壯觀。芍藥挖掘之後,把根部洗淨,除去兩端頭尾和細根,置沸水中煮後除去外皮,曬乾後便是中藥白芍;剩下的母根頂端按芽基切成芽塊留作繁育種苗。當時,種植來收取中藥牡丹皮的牡丹也在吐蕊,但因旅途時間緊迫,未及繞路前往參觀,只好留待下次再訪。
在物候以外,穀雨更是重要的大日子。聯合國把每年4月20日穀雨這天訂為聯合國中文日(United Nations Chinese Language Day),同時紀念造字的倉頡。
穀雨紀念倉頡造字
朋友知道我在翻查倉頡和漢字的資料,建議我上YouTube收看《漢字五千年》,那確是值得推薦的紀錄片。第一集劈頭介紹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倫楔形文字、古印度哈拉巴文字和古華夏甲骨文,但前3種早已隨歲月湮沒,剩下而能持續發展的只有漢字。
漢字確實具備特色和邏輯性,其中加插的標籤和密碼,讓人一目了然,許多對漢字有認識的植物學家都擊節讚賞。這些標籤,包括:「木」、「草」、「米」、「麥」、「禾」、「竹」、「瓜」、「豆」和「黍」,都是關於植物的部首。憑着部首,不難猜中「槭」、「蓮」、「粟」、「麵」、「稷」、「筍」、「瓟」、「豇」和「黏」,都是植物或與植物相關的物件。相反的,如果不懂英文,基本上無法猜中「maple」、「lotus」、「corn」、「noodle」、「millet」、「bamboo shoot」、「melon」、「bean」和「sticky」,指的都是植物或植物衍生的產品。
看着漢字的美妙,享受着中文的豐富,倉頡造字確是項驚天動地的偉大發明,但《淮南子》對之有另類的評價:「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伯益作井,而龍登玄雲,神棲昆侖;能愈多而德愈薄矣……」這段話的意思是:「從前倉頡創造文字的時候,天上落下粟子(哀嘆不再耕種),鬼在夜裏啼哭。伯益掘地打井,龍就離開飛上九天,神靈亦隱藏在昆侖山上去了。人的智巧愈多,德性就愈淡薄……」漢朝的高誘指出:「倉頡始視鳥跡之文造書契,則詐偽萌生;詐偽萌生,則去本趨末,棄耕作之業,而務錐刀之利。天知其將餓,故為雨粟;鬼恐為書文所劾,故夜哭也。」也許淮南子與高誘錯把罪加於文字,但他們擔心的蠱惑實在始自人心;善用文字可以載道、振奮人群,歪作才會蒙騙,搞亂天下,可惜相關的例子,何其多矣!
文//畢培曦(胡秀英植物標本館)
編輯//陳志暘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