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6-開門讀書:台灣民主三部曲(一)

開門讀書:台灣民主三部曲(一)
2020年4月26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喜歡看歷史,因為不用自己經歷,也早知結局,儘管都是hindsight,學到的都是「歷史寶貴的一課」。讀歷史的時候,時間壓縮起來,文字也好影像也好,翻一翻、轉過眼就是百年。寫歷史和讀歷史的人,很多時候只看到歷史的推進,卻錯過了歷史裏面,那些曾經有血有汗的人的感受。忘記了他/她們那時候實際生活中的每一天,過得都比我們現在回看整段歷史的紀錄要長得多。

幾年前,台灣的衛城出版出了一套三冊名為《百年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的書,將台灣民主發展的歷史從頭記錄下來,這套書斷版一段日子,我也未找到卷三來讀。碰巧中研院社會所的吳乃德教授(男神吳怡農的父親)最近出版了談美麗島事件的《台灣最好的時刻》(春山出版),填補了同樣講美麗島時代、卷三的空白。像我常常都說,現在的台灣,對香港來說只有羨慕的份兒;香港人想要參考學習台灣的話,就要從一百年前、台灣民主運動的開始去學。


台灣本島的自治空間

台灣的民主運動,前後近百年時間,所以才會有所謂的「百年追求」。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所寫的卷一是三部曲之首,寫的是這場運動的第一階段,也就是從結果來說無功而回的半個世紀。從日本殖民台灣時的反殖運動開始談起,一直寫到戰後的二二八事件為末。台灣在那五十年時間,結果悲慘,卻是重要而必經的開頭。卷一的副題是「自治的夢想」,台灣人的身分認同早在那個時候就開始形成,像那時候推動民主、自治運動的重要人物蔡培火,在一九二○年的《台灣青年》就寫下了「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

對於參與民主運動的人來說,目標明確清晰,卻永不知道結果將會如何,畢竟他/她們所對上是比自己更強大的體制。在日殖時期,台灣人尋求的是殖民下的自治,如果有去台中旅行,你必定有去台中火車站附近的一幢日式老建築食雪糕,那裏叫做宮原眼科。那時候,宮原武熊醫生在車站前開了眼科診所,但宮原醫生也喜歡參與政治,當時在日殖期間,有份支持「內台融和」,在那時候軍國日本推動的大亞細亞主義之下,推動台灣本島上的自治空間。


二戰之後,台灣回歸中華民國的懷抱,民主運動曾經短暫幻想過一切都會好起來。但從國軍下船踏足台灣的一刻,幻想就自動破滅。「戰勝」的國軍、前來接管台灣的國軍,個個像苦力多於軍人,跟在岸上兩旁迎接、「戰敗」的日軍相比,怎樣看這場勝負都是顛倒錯配。軍人如此不堪,管治台灣的民國政府也當然同樣無能。民國政府與台灣島上見識過日本政府管治的本省人處處摩擦,到一九四七年終於爆發二二八事件,民國政府屠殺本省人,大量台灣本省人的精英給殺掉。台灣民主運動的第一部曲,也以此悲劇告終。

那時候,台灣與民主的距離還是很遠很遠,民主的希望甚至已經灰飛煙滅。而對於那時候參與民主運動的人來說,每一天都不容易,因為最可怕的事情,是他/她們都不知道,這場運動會否成功,即使堅信民主可以戰勝歸來,也不知道那將會是何年何日。但現在,我們都知道了。


文//亞然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