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3的文章

20230827-未來城市:外地客近絕迹,本地人不幫襯,搞旺夜市,先激活廟街?

未來城市:外地客近絕迹,本地人不幫襯,搞旺夜市,先激活廟街? 2023年8月27日星期日 圖9之1 - 廟街遊人少有幫襯,檔販大嘆「搵食艱難」。(張雪桐攝) 【明報專訊】財爺一句「把香港的夜市搞活搞旺」短短10個字,可謂掀起輿論巨浪。香港雖然不缺夜市,但已一日不如一日,記者走訪廟街,小販紛紛向記者投訴:「可唔可以搞旺廟街先?」北河街小販亦對夜市不抱希望,反映目前已受太多規管,不知未來如何搞夜市。 路邊攤販:悲觀、失望! 晚上8時左右到訪廟街,算不上人頭湧湧,但和疫情期間相比,小販車上的燈膽一個個發出光芒,數量肉眼可見稍為增多。阿玲(化名)在油麻地天后廟附近擺攤30年賣一些古玩,「我的青春都獻給了廟街,但搵唔到錢,你睇我啲白頭髮」。阿玲的攤位當晚擺在紅綠燈下,左邊是車來車往的馬路,巴士引擎聲和綠燈「嘟嘟」聲震耳欲聾,右邊則是行色匆匆的路人。她回憶,早年的廟街很旺,如今個個難做生意,「既然你係記者,就同政府講搞夜市可唔可以搞旺廟街先?」 疫情之前,即便是三號風球,阿玲也會出來做生意,擺在美都餐室的遮蔭處,「一日賺三四百蚊」,可現在1毫子都無,一個月只賣出800元(生意額)。既然如此,為什麼仍然堅持?「我就靠此為生,若因生意不好就停手,那豈不是更加無錢賺。」 無牌的阿玲以往經常被食環署拉,「企喺度!」她繪聲繪色地模仿着,並稱自己從20幾年前就是食環署的關注對象。阿玲講話時總是笑,臨走前還囑咐我幫忙宣傳她的商品又平又靚,「未來能做幾耐就做幾耐囉,希望我身體一直健康!」 阿玲告訴我,在美都餐室西側廟街擺攤的小販也無牌照,提醒我接觸時要小心。於是我走過去,先裝模作樣地問擺在路中央的鄭伯伯(化名)對政府要搞夜市有何見解,他聽後拍了拍隔鄰攤檔老細阿強(化名)的後背,並重複了一遍「記者問你點睇夜市」,「悲觀、失望!」正整理貨物的阿強背對着我悶悶地回答道。 靠東南亞旅客續命 本以為鄭伯伯拒絕採訪,不料聽罷阿強這4個字,話匣子開了,語速如機關槍。「政府要搞夜市,首先要有海外遊客,他們消費能力高,現在只得內地客,但我們都從內地入貨,怎會有人買?」阿強這時也湊了過來,並說:「疫情之前,廟街有好多日本、新加坡、東南亞遊客,還有很多鬼佬,現在完全無人,最多得番東南亞旅客來救經濟,新加坡和日本人都絕少,你可以去問問政府點解鬼佬都唔來嗎?」阿強用手指着路過的行人對我說:「本地人不會選擇來廟街買東西,

20230827-綠色生活:登陸社區 操作考起街坊,智能回收箱 「落力掃」心得

綠色生活:登陸社區 操作考起街坊,智能回收箱 「落力掃」心得 2023年8月27日星期日 圖4之1 - 早上11時,一位長者使用智能回收箱後,在箱前閱讀使用指引。(梁景鴻提供) 【明報專訊】環保署在今年3月開始,在不同地區設置的「智能回收箱」。截至7月20號,全港已經有70個。當中大部分位於住宅區,亦有部分設置在商場、綠在區區回收站和大學校園。環境及生態局的卡通代表「大嘥鬼」印在智能回收箱正面,呼籲居民多用這幾部機器:「落力掃!」「掃掃掃!」「回收~全力做!」慈康邨康健樓地下走廊4部24小時亮燈的智能回收箱,自今年3月以來設立在慈民、慈康兩邨,居民往來購物商場的地下走廊旁。街坊每次購物回來,提着超級市場或街市的塑膠袋時,都可以看到包裝物品的新回收點。記者從4月起,隔周到訪已設置4部智能回收箱的慈康邨,發現居民使用新型回收箱的情况踴躍;每次都有人使用,有時更要排隊輪候。這些電動的長方形箱子,比起市民熟悉的三色回收桶,有什麼吸引之處? 大受歡迎常爆滿 環保署在港九新界新增數十個智能回收箱後,本港居民與「社區回收網絡」站點的距離縮短。雖然香港現在有45個由環保署委託承辦商營運的「綠在區區」回收環保站或便利點,但不同地區面積廣大,仍有居民要花額外車程,才能到達這些站點。 在舊式三色回收桶一直被質疑成效低、只佔整體回收量不足0.1%的情况下,智能回收箱成為居民「綠在區區」外,更方便的回收途徑。 可是,智能回收箱備受居民歡迎,亦衍生一個情况:它們常常很快就被裝滿。 周二下午6時,4部回收箱中的兩個已亮起紅色滿載預警信號;其餘兩個雖仍着綠燈,但也被人勉強投進的廢紙、膠樽撐開,已然無法承載更多物品。 周三上午10時,1個塑膠回收箱已經載滿。一位趕忙上班的先生,提着一袋塑膠回收品走出附近住宅,但沒有選擇10米路程外的智能回收箱,而是順手便扔進住宅下的三色回收桶。他說:「去了很多次,箱子都是滿的,算數了!」 掃二維碼開閘 自動稱重消毒 環保署為增加回收誘因,鼓勵居民參與,透過「綠綠賞」系統自動獎賞回收積分。每在智能回收箱回收1公斤廢紙、金屬、其他塑膠,可獲得10分;1公斤的膠樽則有80分獎勵。 換算下來,回收15公斤的廢紙、金屬或其他塑膠,就可以換取價值150點積分的印尼撈麵一包,或450克的幼鹽。 11時,一名年長女士和孫兒經過回收箱,但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回收箱上,反而在回收箱旁的「禮

20230827-無名周記:放水之後 毫不科學……不無道理

無名周記:放水之後 毫不科學……不無道理 2023年8月27日星期日 圖1之1 - 日本排放核污水入海,韓國首爾周五有示威者拿起貼有核輻射標誌的 . . . . . . (路透社) 【明報專訊】福島第一核電廠經過處理的核污水(下文簡稱「處理水」)上周三終於開始排出海洋,東電及國際原子能機構都會監測大海放射物質有否超標。現在,旁觀者只能希望東電的排放計劃30年都順利如其所說般進行。東電稱,排水是要為了廢爐作準備,現在開始排水了,那麼接下來如何?漁民擔心的「風評被害」問題,亦隨着排水掀起的日中外交風暴加劇。排水所引起的各種爭議,從來不是一句「請相信科學」就能解決。 2011年的3.11震災後,福島核電廠反應堆熔化,東電用海水將之冷卻,加上有雨水和地下水滲入,產生大量輻射污染水。東電利用多核種除去設備(ALPS)處理污水,並將污染水儲存在1000多個高15米的儲水庫,雖然預計明年2月至6月才爆滿,但東電強調,為釋放空間展開廢爐工作,必須將「處理水」排出海洋。東電稱,ALPS可以去除62種放射性物質,唯一不能去除的是氚,因此用海水將之稀釋才排放,強調符合國際安全標準。 反對排水的3個理由 我6月時已寫過日本漁民為何反對排水,簡單而言是3個理由:1.日本政府曾承諾得不到持份者同意便不會排放,但政府及東電卻在決定排放後才尋求漁民理解;2.排水將引發「風評被害」,打擊剛復蘇的漁業;3.東電過去劣迹斑斑,排水30年會否出現「想定外」難以預料。你可以說,這3個理由都不是針對「處理水」是否安全作出判斷,「毫不科學」,但卻不見得沒有道理。 1.涉及的是承諾問題,福島已有居民計劃入稟法院。2.則有3.11後的經驗支持,當時東北大部分地區都不受輻射影響,但日本國內外遊客卻長期對東北避之則吉,福島食物更要經當地政府及民眾多年努力下才重建消費者信心。至於3.,如果有留意3.11以來日本傳媒的報道,都會知道東電管理如何錯漏百出,難叫人信任。法院去年裁定,東電4名原管理層無視福島核電廠的海嘯評估警告,需向股東賠償13萬億日圓,上訴目前在審理中;至於3.11後處理核污水的錯漏更不時上新聞,如2011年4月曾將低濃度核污水排出大海,2013年又發生污水滲漏。 處理燃料殘骸最大困難 現在,「處理水」已覆水難收,而且還觸發外交風暴,究竟還會引起什麼反應尚難預計,不過,付出代價後,福島核災是否可以畫上句號?福

20230821-微軟將和Databricks合作,生成式AI工具不獨鍾OpenAI

微軟將和Databricks合作,生成式AI工具不獨鍾OpenAI 《The Information》報導指出,微軟Azure將銷售Databricks的AI服務,提供用戶OpenAI以外的模型選擇 文/林妍溱 | 2023-08-21發表 內文

20210104-風傳媒:重磅專訪2》中國經濟將超車美國?黃亞生:人均GDP與發達國家還差得遠

風傳媒:重磅專訪2》中國經濟將超車美國?黃亞生:人均GDP與發達國家還差得遠 謝錦芳 2021年1月4日 新冠疫情加速全球經濟版塊洗牌,英國智庫經濟商業研究中心(CEBR)最新報告指出,中國將提前在2028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針對美中經濟龍頭爭霸戰,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前副院長、時代基金會講座教授黃亞生指出,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應該比較的是人均GDP,中國的人均GDP比起發達國家還差得遠。 瑞士銀行在2020年初對全球投資人的一項調查指出,57%的受訪者認為2030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超級強權。英國智庫CEBR報告顯示,中國的經濟規模將在2028年超越美國,比原先估計提前5年,而中國的人均GDP在2023年可超越12,536美元,晉升為高所得經濟體。 「中國經濟規模變大,代表中國政府掌握的資源變大」 新冠疫情加速全球版塊向亞洲傾斜。黃亞生接受《風傳媒》視訊專訪時表示,比較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一般要觀察的是人均GDP。以美國麻省為例,人口僅600萬人,但人均GDP很高,你能說麻省不發達嗎?再看比利時或台灣,即使經濟規模不大,但經濟水平超越中國大陸。 黃亞生指出,中國的經濟規模變大,意味著中國政府掌握的資源變大,可以在軍事或其他方面做更多投資。不過,從經濟意義上,觀察人均GDP更重要,中國的人均GDP比起其他發達國家,還差得遠。 美國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教授黃亞生指出,美國最大威脅是俄國,不是中國,未來美中之間有很大合作空間。(黃亞生提供) 美國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教授黃亞生指出,比較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一般要觀察的是人均GDP,中國的人均GDP比起發達國家還差得遠。(黃亞生提供) 對於中國經濟發展模式,黃亞生在《中國模式到底有多獨特》書中指出,中國學術界有一種普遍的看法,認為「中國模式」是獨一無二的,中國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高速增長的經濟增長率以及獨特的儒家文化傳統,共同構成了「中國模式」的重要特徵。他反對這種觀點,在他看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並不獨特,無論是中國的成功經驗還是發展困境,都不是中國特有的,都可以從世界其他國家找到影子。 黃亞生指出,「做為一位溫和的學者,他不支持全盤西化,也不支持休克療法,希望中國朝正確的方向前進,不要走回頭路。」 「無情的事實:中國經濟開放,政治卻往回走」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在2011年時曾表示,「崛起的中國對美國、全

20230807-信報:曾鈺成曾德成對政制前路不悲觀,中央無排除雙普選,要確保愛國者治港

信報:曾鈺成曾德成對政制前路不悲觀,中央無排除雙普選,要確保愛國者治港 2023年8月7日 《信報財經新聞 》 專訪 自從《港區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及地區行政治理後,香港政治格局經歷了連場翻天覆地大手術。近年政府官員多番強調,香港已進入由治及興的新階段。當香港開新篇、國家安全受保障的同時,《基本法》承諾可達至的「雙普選」,最終能否出現?縱橫政壇30多年的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與前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兄弟倆一起接受本報專訪,均對香港政制前路毫不悲觀,但也希望各方別凡事無限上綱。 現實擺在眼前,不論立法會抑或區議會,民主成份都較以往有不同程度遞減,對於「雙普選」之路是否遙不可及,曾氏兄弟有另一番解讀。曾德成說,當香港既確定了愛國者治港制度、加上一系列審查機制,香港未來的民主步伐「理論上應該可以行快啲」,又謂中央「無放棄過民主」,例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不過,他認為,香港人要認清中國憲法內提到的兩點。「第一,講究、強調人民當家作主、以人民為主,民主呢個旗號係無放開嘅」,「第二,憲法亦寫明係中國共產黨嘅領導,所以民主嘅發展,係喺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發展」。曾德成道出兩點後,再換上另一個簡易歸納,「即係唔能夠用雙普選嚟顛覆佢(共產黨)」。 不能用選舉顛覆共產黨領導 曾鈺成的看法與胞弟不謀而合,表示若大部分市民都愛國,自覺地選愛國者做特首,「照計可以行番去普選……中央唔單止話無排除(走向普選),而且有啲鼓勵嘅訊息」。他所指的訊息是2021年底,完善選舉制度後首場立法會選舉結束,中央就發表《「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提到中央仍以香港實現雙普選為目標。曾鈺成說,問題是如何確保走向普選時保證「愛國者治港」。 曾鈺成甚至提出另一個角度,就是普選是否最好制度?「三十年前無人懷疑,但這個世紀後,西方都有此問題。」他相信習近平因此才提出,要對自己的制度、理論和道路有自信,「行中國式現代化嘅路,唔使跟西方」。但什麼叫中國式現代化,什麼是全過程人民民主,背後的理論論述如何,曾鈺成則坦言:「我未見到有,或者佢有。但我未真係睇到有一個比較完整嘅理論證明。」 若國家要走一套新道路,那如何解決香港普選問題?曾鈺成稱這問題「太深」,希望由其他人研究出一套「比較企理、完整、有說服力嘅理論體系」。 曾德成就說,普選能否產生愛國者,早在當年起草《基本法》時已有疑問,現今即使中國政府

20230801-阮穎嫻:控煙諮詢敷衍了事,戒煙服務成效不彰

阮穎嫻:控煙諮詢敷衍了事,戒煙服務成效不彰 2023年8月1日 新冠疫情過去,稍為先進的國家都已經詳細檢討政府在新冠疫情的表現,並邀請獨立專家寫報告評估,興利除弊,提出改善方案,希望下次做得更好。但香港政府醫務衛生局已經move on,並展開大規模控煙諮詢。 講事實並非侮辱 控煙諮詢當中,部分建議惹起頗大怨聲,例如再增煙草稅。有意見憂慮再加稅,私煙會更猖狂,但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即以「說加煙稅人們便會食私煙,這不單是侮辱了政府在控煙方面的決心,甚至是侮辱了我們香港的市民」威嚇(註1),令人啼笑皆非。 討論公共政策,必須考慮政策會如何改變人的行為,包括非法行為,從而考慮杜絕方法,或者該政策的可行性。舉例說,討論垃圾徵費,要諗如果垃圾袋收錢,很多人可能將垃圾丟到街邊垃圾桶;討論公屋資產審查,要考慮有人可能將資產轉移到境外;討論長者兩蚊乘車優惠,就要諗長者或其他人可能濫用,造成浪費。這是公共政策的基本邏輯,若不考慮清楚就倉卒推行,會好事變壞事。 私煙是一個有機會影響到禁煙成效的重大因素,但盧局長又不准講。不准講不代表煙民不會買私煙。事實上,私煙的確客觀存在,問問煙民都知。加煙稅會令合法香煙和私煙的差價增加,零售價比煙稅更低,成為煙民買私煙的誘因,這是基本邏輯,因此私煙禁之不絕。盧局長如果實行「鴕鳥政策」,視而不見,而不准討論,即使加到稅,都未必達到控煙的政策目標。合法香煙價格是私煙價格3倍,的確有煙民購買私煙,所以大家只是講事實,不是侮辱。 早前,港大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何世賢話,應該將煙草列為毒品。他本人是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的委員。將煙草列為毒品,講就容易,但根本做不到,全世界亦無地方做到。 醫衛局諮詢  敷衍塞責 筆者今日想講的反而是諮詢做成點。這個政府跟以往的政府做諮詢有點不同,過往的不同諮詢,我在專欄最少寫過3篇文,今次只看醫衛局這個諮詢。 根據政府的《公眾諮詢工作的指引》(註2),各局和部門開展公眾諮詢時,要以7項原則作為依據,其中包括「讓市民及關注團體有充分時間研究諮詢文件及提交意見」和「諮詢的範圍和對象應盡量廣泛……盡量確保那些直接受所提建議影響的人士有機會表達意見」。 有立法會議員指,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議程多,當局在休假前最後一次會議才提交控煙諮詢予委員會討論,每名議員提問及發表意見時間只有幾分鐘,暗諷醫衛局對立法會委員會重視程度不如記者會(註3)。 提出

20230723:<怪物>

圖片
睇<怪物>最突出是安藤櫻和田中裕子,因看似不同角度看這故事,其實是三種人生階段看這故事,正正是由兩位女角道出,由參與到面對。 <怪物>拍出社會體制局限、叛逆與確認、多元共融、人性缺失。但還需愛人人原來的你自己;和更愛不斷成長前進的你。因為遠處不同的呼喊必然成了際遇;成了轉變,是把握還是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