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4的文章

20140630-素黑--只怪自己犯賤

只怪自己犯賤 21:37 2014/6/30 其實所謂孽緣,有多少是自作自受的結果?   像這一個女子,明知遇上一個好色男,偏偏死守不放,怪得了誰?   她認識他不到十天,便和他發生了性關係,只感覺和他很合拍,他是她想找的對象。不過他一直沒有在社交網頁公開她的身分,他曾經告訴她,兩年前因為婚前恐懼症而跟未婚妻分手,二人從此變仇人。她知道他心裏沒有放下之前的未婚妻,家中還存有那女孩子的物品。大家相處一段時間後,她開始覺得對方很神秘,尤其他對來電很敏感,經常Whatsapp及連洗澡都帶電話一起。在好奇心驅使下,她四出追查,知道他一直在說謊,他曾和一個相識不久的女孩子拍拖、上牀,大概因為她的出現,很快便分手。另一發現是他愛在網上結識女孩子,曾經分別相約兩個女孩子出來吃飯。   編織謊言 屢次不忠   他被揭穿後,表示不會再犯,在網上公開了她的女朋友身分。不過她對他的信任已動搖。他是自由工作者,經常接觸到漂亮的女生,令她沒有安全感。她說:「其實,我知道他不是真正喜歡我,曾經提出分手,但他又不肯,我亦不夠決斷,很快便心軟。最近我知道他對外隱瞞自己有女朋友的事實,大概又想結識其他女孩子。於是我假裝成年輕女孩子,在網上跟他聊天,勾起了他的性幻想,他果然想約我出來見面。我很害怕,知道他死性不改,他是一個徹頭徹尾好色之徒。我知道他曾帶女孩子回家過夜,但不知為甚麼,我一次又一次原諒他,不肯放手。去年,他跟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子在一起,對方也知道我的存在,依然跟他在一起。他們關係維持了一年,我終於狠心地提出分手,他苦苦哀求我,發狂不肯分開,說不要像他的前度未婚妻一樣鬧分手。我叫他看心理醫生,他又不肯,只表示會刪除對方的電話號碼,不再聯絡。」   「早前我曾為他墮胎,他依然背着我出軌,編織很多美麗的故事,說會儲錢買樓及結婚等。我不再信任他,經常擔心他對我不忠,這樣的生活我受夠了,但我沒有勇氣離開。最近我知道他沒有真正刪除那女孩的電話號碼,他又一次騙我。他平時會花很多時間陪伴我,又報告行蹤,但依然不忠,我覺得很可怕,雖然想過報復,但又做不到。」   不肯分手 受苦自知   他說自己有婚前恐懼症,曾受過情傷,不過是以此作為藉口,希望你原諒。說白了是為自己不斷放縱,找個理由而已。無賴就是無賴,賤格就是賤格,好色就是好色,不負責任就是不負責任,這都是事實,不用找其

20140630-卉芸:唔識撳掣

卉芸:唔識撳掣 2014年6月30日星期一 和平佔中發起的民間公投,昨天結束.上周日小妹去票站做義工,看到一些趣味小事。 年輕人大多用手機或上網投票,來票站的不少是長者。即使票站是「實體」,但投票仍採用平板電腦,需用手指在觸摸屏幕上按掣。每當有不懂用電腦的老人家來到,發現沒有紙和筆,卻有一部電腦遞上來,偶會聽到失望的哀號:「~乜要撳?!我唔識電子喎,我唔識撳喎!」工作人員大多年輕,未必明白對長者的困難,唯有解釋操作方法,或提供紙張選票。我覺得,即使電子系統是大勢所趨,但不少弱勢和長者抗拒電子設備,必須關注。 另外選票上的句子,對普羅市民來說有點複雜,難於理解。我就聽到一位婆婆從投票間喊:「乜叫『應予否決』?」這句話意思是,若政府提供的普選方案未達國際水平,未能讓選民有真正選擇,作為市民的你,建議立法會議員投「贊成票」還是「反對票」?但選票上用上「應予否決」和「不應否決」等技術性句子。想當初,我這些讀書人也思考了一會兒才敢按掣,婆婆伯伯不明是好合理,希望設計選票的人,以後把文字口語化生活化。 另一位婆婆反問我們,三個方案有什麼不同,我們請她到外面告示板看資料,因工作人員要保持中立,不宜解釋。她在投票間喊道:「三個我都鍾意,順得哥情失嫂意」,令我們哭笑不得。她最後自行按掣,但呢喃道:「邊個方案能夠把梁振英趕下台便可以了。」 另一個觀察,就是白皮書和駭客攻擊,對今次投票有催谷作用。不少人都說,白皮書令他們有衝動要走出來發聲,而駭客的襲擊,就令他們更關心系統的保安。有年輕爸爸帶孩子來,細心向我們查詢系統是否安全;也有弱視人士來投票,十分緊張自己一票有否被記錄。對於一個只有象徵意義的投票,香港人還百般認真,令人感動。 [卉芸whyvan123@gmail.com]

20140630-吳靄儀:往暴力之路

吳靄儀:往暴力之路 2014年6月30日星期一 2003年7‧1大遊行,人數遠遠超出預期,警隊冷靜維持秩序的表現令人敬重,我們翌日馬上寫信向警務處長致謝。今年7‧1,此情不再,警民關係緊張,一方演習如何大舉拘捕示威人士,另一方則演習如何在警方武力清場時繼續和平抗爭。若不出事就是繳天之幸了。 警方維持社會安寧,一向有賴市民的信心和合作,而市民的信心合作,基於警方表現專業中立,不偏幫任何一方。一旦淪為政治工具,失去專業獨立形象,警民衝突就會不斷出現,公眾也很快分成擁護及反對警方行動兩派,增加不穩定因素。形成今日形勢的,特區政府官員和部分市民都有責任,但問題不在「誰之過?」而是如何扭轉形勢,至少防止形勢再惡化。問責官民和特首若能退後一步,不要處處突顯警方唯特首之命是從,起碼可以為形勢減壓。 其實,中共與現代世界治理國家模式的最大分別,就是現代世界注重社會及政治各個元素的互相制衡,使大家都不會去到太盡,但中共仍相信單一極權控制整個政治架構和社會,不容許任何不臣服的心態和表現,所以按專業目標判斷的獨立機關,便不容存在,非要表態歸邊不可。不能忍受司法獨立,其實也是這種治國模式的一部分,不過司法角色重要,較為矚目便是。 然而,要解決現代社會自然而然存在的各種利益矛盾衝突,各個團體或個人之間的糾紛,要有令雙方都接受的結果——起碼接受事情已經完結——就必須有公認公正中立的機制處理。所以法官要避免利益衝突,要格外慎重名聲,不惜限制自己的個人自由,維持有目共睹的司法公正獨立,就是因為履行公職有此必要。要法官「愛國」、要警方聽特首指使,同樣最終破壞良好管治。公正中正的人去盡,解決矛盾,便只剩暴力一途。 [吳靄儀]

20140630-馬家輝:兩岸三溫暖

馬家輝:兩岸三溫暖 2014年6月30日星期一 張志軍訪台,被內地傳媒說為「個人的一小步,是兩岸關係的一大步」,又說,「這一步,走了六十五年」,感性十足,替福爾摩沙的炎夏添了春意。 台灣島上當然有人不領情了,張志軍走到哪裡,抗議聲音跟到哪裡,在他遠處,破口大罵,「台灣前途,干你屁事!」深綠議員亦在立法院裡應外合,於質詢之際怒目吶喊,「張志軍,滾回去!張志軍,滾回去!」春意立時化為涼意,秋風蕭瑟,寒冬欲來。 那麼,兩岸這一步,到底是冷抑或暖? 不如這麼說好了:又冷又暖,既冷且暖,正如像三溫暖般有助促進血液循環,不見得是壞事。反而,假如只是一面倒的冷或一頭子的熱,肯定不太健康,只會促生盲點,讓頭腦變得不清不楚。 張志軍訪台其實是讓台灣老百姓好好反思兩岸關係的難得機會,畢竟是六十五年來最高位階的來訪官員,貼身迫近,既跟藍營開會,也跟綠營握手,有人歡迎,有人厭惡,傳媒趁機發掘新聞,正好把原先被掩蓋的許多事情得以暴露,讓大家把兩岸互動看得更真實更細緻。 譬如說,張志軍在南台灣的部分行程早已由村里長之類的社區領袖安排妥當,其中有不少屬於綠營,大家難免聯想,原來北京對台灣的統戰工作早已做得如此深入,而南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恐懼抗拒亦不如昔日想像般的巨大。濁水溪以南,原來綠中有紅。 至於張志軍跟陳菊握手,亦已非首回,去年陳菊領軍登陸,跟他相見歡,據說已做了「一見如故」的好朋友;此番重逢短聚,亦是言笑晏晏,怪不得連蔡英文亦在臉書肯定此事,認為有助打破過往「狹隘的國共互動」。所以連傳媒亦忍不住懷疑,「民共互通,假面反中」,民進黨會否進一步「去台獨化」,既是關係到綠營方向,更牽扯及台灣前途,不能不密切觀察與監督。 另外還有一則小新聞:張志軍訪問了一間鳳梨酥工廠,傳媒踢爆,原來工廠背後有中資,紅色資本無孔不入,原來中國大陸對台灣幾乎像對法國,從航班到酒店到交通到餐飲到商品到手信皆有中資操控,使得不管每年來了多少大陸觀光客,能讓當地人賺到的鈔票多極有限,真正拿走最大利潤的終究是強國「紅」人。這新聞遂又令大家擔心,服貿將來一旦通過,小小島上,甚難找到不被染紅的大小生意。 於是暖風中又來寒氣了。兩岸三溫暖,無休無止,或亦不錯。 [馬家輝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

20140630-南方朔:台灣一周兩次大震撼!

南方朔:台灣一周兩次大震撼! 20:11 30/6/2014 【明報專訊】上個星期,台灣發生了兩宗震撼性很強的事件,第一宗是「台北故宮」赴日展覽的名稱風波。第二宗是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台所惹起的抗議。這兩件事看似無關,其實是大有關係的。 首先就「台北故宮」事件為例,最近十幾年來,日本媒體和官方,只要提到台北的故宮,早已習慣性的稱之「台北故宮」,而不會說「國立台北故宮」,「國立」只用在「北京故宮」上;甚至於台北故宮的官員到大陸去交流,也對「台北故宮」這個稱呼習慣已久。因此,對於「台北故宮」的赴日展覽,日本的媒體報道和海報宣傳已久,都說是「台北故宮」;甚至於台北駐日代表處的官員也早已看到,大家都對「台北故宮」這種稱呼習慣成自然,並不覺得有什麼奇怪。 「台北故宮」事件 馬的主權大秀 但6月24日就要開展了,馬英九顯然看到了只印「台北故宮」的海報照片,於是6月20日他就突然的發起飈來。他正式警告東京國立博物館,限對方在一天內改正,否則考慮「撤展」,就是這個展覽不辦了。馬的強硬態度表示後,有記者朋友打電話來問我的看法,我的答覆是﹕「這是馬的主權大秀,馬需要這個秀,用以顯示他是愛護主權的。至於撤展當然不可能,最後馬一定會自己找個下台階下台。」 後來整個事件完全如我所料。馬在講了兇話後,第二天就收回了「撤展」之說;然後就表示日本已作了改正,展覽一切照舊。但日本的媒體還是報道稱「台北故宮」,展覽贊助單位的海報還是印「台北故宮」。因此馬的發飈只是一場他的主權愛國秀。近年來馬在國際上已不太談主權,因而受到台灣各界嚴厲的批評。他為了救自己的聲望和民調,尤其是要救今年年底的「七合一」選舉,已開始要大作愛國秀。「台北故宮」的「國立」風波,就是一次新聞秀。 因此,「台北故宮」赴日展出所造成的「國立」風波,乃是馬英九為了拉抬自己維護主權形象,而刻意製造的宣傳秀,藉以替馬政府和國民黨的年底選舉造勢。而基於同理,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台,也是國共聯手導演的宣傳秀。 對北京而言,最近台港澳公民運動興起,的確把北京搞得焦頭爛額。而台港澳的公民運動又以台灣為核心,如果台灣的公民運動繼續壯大,甚至一旦台港澳合流,則北京對台港澳的「一國兩制」大策略必然會生變。因此北京已需要派出高層官員抵台安撫,因此,張志軍是第一個抵台訪問的國台辦主任,它此行的任務有﹕ (一)北京目前大體上已

20140630-許寶強:歷史延續感與反謀略抗爭——從新界東北與佔中公投談起

許寶強:歷史延續感與反謀略抗爭——從新界東北與佔中公投談起 20:09 30/6/2014 【明報專訊】新界東北與佔中公投這兩場本地社會的自我保護運動,自然是過去反高鐵、爭普選的延續,但在急劇變化的當代香港社會環境中,亦逐漸呈現出一些新的氣象,包括對歷史延續的關顧情懷,以至愈來愈清晰的公民抗命態度。仔細分析這些新的元素,或能有助我們思考未來社運發展的方向。 假差異與真類同 新界東北與佔中公投的表面差異,在於前者被認為是保衛特定地區(新界東北)或社群(農村/農業/農民)的福祉,後者則為了爭取全港市民普選的權利。然而,新界東北發展與「三農問題」所反映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跟全港社會的未來走向,其實密切相關。因此,分析新界東北與佔中公投這兩場社會運動時,應更集中於它們共同的關注:一方面抗拒來自中央及特區政權的高壓統治與語言偽術,另一方面表現出一種對香港社會文化價值和生活方式的深刻關懷,以至對本土未來的承擔。 特區與中央政權對這兩場運動的回應,表面上也採取相異的策略:針對反新界東北發展運動,由香港特區政府出手,嘗試孤立要求撤回發展方案的新界東北村民,以發展建屋的「整體利益」,抨擊不遷不拆、保衛農業的「特定訴求」;而針對佔中公投,則特區與中央政權齊齊出手,透過發表《白皮書》以收窄《基本法》的框框,並試圖散播抗爭無用論,打擊民眾繼續反抗的意志、限制港人的選擇。然而,在這表面的差異之下,卻是一種相同的策略和利益——透過採用言不及義、指鹿為馬的假大空話,嘗試化「普選」作小圈子篩選、變「發展」為地產建設,以盡可能保護壟斷階層的特權利益。 歸根究柢,兩場社運的共同點所突顯的,是兩種歷史觀和兩種政治/社運觀的矛盾和對決:一方面是短視單一的發展觀vs.強調結連先輩和後代的歷史延續感的差異,另一方面是「現實政治」所強調的實利謀略vs.「我有我的尊嚴,不想再受損」的抗命姿態的分歧。 歷史延續感 反新界東北運動發言人卓佳佳引用了北美原住民的說話,提出我們現在所能享用的一切「資源」,並非祖先的「遺產」,而是向我們的後代借用的債。這古老的智慧,對在「中環價值」浸淫下長大的都市一代,自然顯得陌生,但卻直白道出了當代社會所愈來愈缺乏的歷史延續感。 經濟學者凱恩斯經常被引用的一句話是:「在長時段中,我們都是死人」(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

20140630-梁美儀:香港,到底還剩什麼?

梁美儀:香港,到底還剩什麼? 20:09 30/6/2014 【明報專訊】上周五的晚上,在家看着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議新界東北前期工程撥款會議的直播,近10時,當多名泛民議員走到財委會主席吳亮星座前,理論吳未有按議事程序,讓他們有足夠時間提問之際,吳亮星突然喊道:「把撥款表決,響起表決鐘1分鐘!」此時泛民議員未有返回座位,1分鐘後,吳亮星扯起嗓子宣布:「(投票)結果是通過的!」這剎那,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此粗暴下在議會硬闖表決,印象中在香港前所未見,以一句總括:「仲成世界!」 也許有人會對泛民議員在財委會「拉布」大感不滿,認為他們「阻住地球轉」,但大家有沒有反思,新界東北發展既然在社會有那麼大的爭議,政府為何卻抱「以牙還牙」的方式應對:村民開價「不遷不拆」,政府則企硬「不可能不遷不拆」,還找來本應是政治中立的地政總署長甯漢豪拍宣傳片,在電視電台日播夜播造勢,沒半點商討餘地。那種橫蠻的態度,是以民為本的政府所為嗎?今天是拆新界東北村民的家園,他日政府同樣可以同一手段對付你。當議會及選舉制度「成就」議會成為政府的「延伸」,橫蠻的政府便產出橫蠻的議會,處於弱勢的泛民,除了拉布這種消極抵抗,還有什麼反擊之力? 當年承諾的「一國兩制」,變成今天的中央「全面管治」;「港人治港」變成北京隨時可「指示」特首;司法獨立給變成法官也要「愛國」;向來資訊自由的香港,本地網站竟受到來自「中」字頭機構的國家級攻擊而一度癱瘓;本應就地區事務向政府反映民意的區議會,淪為親政府陣營分餅仔的最佳場所及捍衛政府政策的政治機構,如今連作為民意機構的立法會,也墮落成政府的「護航部隊」。我們的香港,還剩下什麼?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20140630-李碧華:子女無辜港人更無辜

李碧華:子女無辜港人更無辜 20:08 30/6/2014 689次女公告割腕自殘不止一次了。這回七一之前,一家三口趕及在英國海德公園合照,689還刻意展示報章。女兒夠勇,踢爆其父拙劣「公關伎倆」,被操控營造開心家庭狀。各人家事我們沒興趣理會。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689沒一項稱職,大話連篇其身不正,連一個對母不滿對父失望的女兒也管教不好,卻來管治香港七百萬人? 當然明白當公眾人物的子女不容易──但當一個民望低落能力成疑的公眾人物子女,更難。除了689,你看那些什麼私煙絕食鬧劇草草收場衰畀港人睇、唔亮星在內外抗議聲中粗暴通過東北撥款、劏房囤地波的滅村賣港、被演藝學院畢業生拒絕鞠躬致謝的林鄭、以歪理迫港人面對魔鬼白皮書的「珠詩」馬跡(共黨馬仔)、唔得掂、堆填星、偉大強、掌厲魂…… 做着這些遭市民非議的人的子女,怎會好過?都很無辜,大人為自己作為負責,子女即使蒙羞卻無可選擇。父母真正關心盡力去幫助保護他們的方法,就是從此消失。 讓香港人有選擇的自由。七一遊行! 李碧華

20140630-陶傑:香港腫瘤

陶傑:香港腫瘤 20:08 30/6/2014 香港今日漸漸變成中國的「三無」腫瘤:經濟泡沫無出路,香港民主無前景,中國政府對香港的抗爭除了鎮壓,也一無辦法。 美國的「財富」雜誌眼光長遠,一九九五年就預測「香港之死」。 香港經濟由房地產騎劫,表面看,每年經濟增長,歐美跨國公司的高層,來到香港,住酒店的服務公寓,領幾百萬花紅,北望大陸,可以Have a good time──像法國人,近年僑居香港者大增,只因為房地產泡沫經濟刺激出來的紅酒市場。 但是這等泡沫經濟增長,與香港市民沒有關係,正如大陸的貪腐經濟增長,「老百姓」佔不到便宜。中國和香港,如果講數據,確實比歐美在桌面上的失業和衰退好看,但中港政府都明白,自己有不可解決、溫家寶宣稱的「深層次矛盾」。 本來,香港的青少年,在香港找不到出路,確實可以北上大陸,穿州過省自力謀生。像十九世紀末福建廣東人下南洋,三十年代的山東人跑關東。 十九世紀末的南洋,有英國人開發橡膠貿易,華僑經營,需要勞動人口。三十年代的東北,有日本人建立滿洲國,開鐵路、辦工廠,經濟迅速增長,都有大量的機會。 但今日的大陸,與英殖時的馬來和日治的滿洲國不同,滿洲國和南洋都講制度,有遊戲規則,大陸的制度太貪腐,大陸人民賺了點錢,自己都想離開中國。香港年輕人北上大陸,他們的父母也反對。加上香港有太多的社工、人權組織、平機會、反歧視,這類那樣的左膠權利團體,讓香港人學會了嬌生慣養、事事投訴。下一代看見梁振英的子女不必北上捱苦,可以直接去英國過幸福的留學生活,他們質問:人是平等的,為什麼梁特的子女可以,我們不可以? 你告訴他們:梁特的前半生在英國的測量師行發展事業,所以他的子女不必捱苦,但英國人撤走了,你沒這樣的父母,你要捱。香港的下一代,聽不進去了。 這就是香港的腫瘤。 陶傑

2040630-王維基:誰是你的僱主?

王維基:誰是你的僱主? 30/06/2014 勞工處舉辦就業講座,吸引八間中學逾500名中四至中五學生報名參加,並希望我分享作為僱主對僱員的期望。這類題目我在大學講座中時有提到,最主要的就是僱員的態度,尤其是年輕人,因為即使學歷不夠好,但現今互聯網發達,只要有心就可以學習,可以了解更多書本和學校以外的知識。 現實中,除了某些專業以外,大部分工作都與學校教育無關。這個想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不斷進步的態度,是我作為一個僱主的最大期望,也是一個成熟僱員在其人生的過程中非常重要。 但想深一層,同學們何以要因應僱主的要求,來改變自己待人處事的方式?有些僱主或許只是想要應聲蟲,那作為僱員就要做一條應聲蟲嗎?不講道理的僱主,又希望有一個不求邏輯道理的僱員嗎?我認為同學們必須把自己當作僱主,就像籌辦學生課外活動時一樣,如果你是搞手,你會喜歡怎麼樣的同學幫手一起做,自自然然會理解僱主想要一個怎麼樣的下屬。 另一方面,同學們不應被僱主左右你的成長,你才是自己的僱主,因為你的人生,你的工作態度是應該由自己主宰。

20140630-陳沛敏:可恥的時代,可敬的時代

陳沛敏:可恥的時代,可敬的時代 20:06 30/6/2014 ■上周五,吳亮星強行表決新界東北發展前期撥款後急離場。資料圖片 這是可恥的時代,也是可敬的時代。 上星期五,當「吳亮星可恥」之聲響徹立法會大樓上空,堂堂議會內,那個零民意授權的功能組別議員,趁亂大喊一聲「通過」,然後就像鼠竊狗偷一樣,急步逃離現場。大批保安簇擁下他越走越快,成功把尾隨不斷追問的記者拋在後面,卻在竄入升降機的一刻,被拍下臉上的那抹心虛。 請記住那秒定格,那是我們時代可恥的見證。我們的立法會,原本已因為功能組別與分組點票的扭曲政制,充斥議會暴力,但至此卻連表面的形式的文明都拋棄,是為議會崩壞之始。 歸根究柢,建制派唯北京馬首是瞻,既然中央已頒佈白皮書一手撕毀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假面,展示對港強硬路線的分水嶺,梁振英政府連同建制派公然與民為敵,自不待言。 同日下午,中環終審法院外卻是一片黑色的人潮。法律界發起回歸後第三次黑衣靜默遊行,近1,800名退休法官、大律師、事務律師、大學教授及法律系學生,為堅持法治制度,為捍衞司法獨立,要求中央收回白皮書。 人數破了同類遊行的紀錄,隊伍中不少都是向來行事低調、謹言慎行的法律界重量級人物。更難得的是,任職律政司的一些政府律師,也參加了遊行。儘管他們的頂頭上司律政司長袁國強,沒有履行職責維護法治,還妄言白皮書無損司法獨立,但他們仍然本着專業尊嚴,無懼秋後算賬,公開表態。 可敬的還有演藝學院的畢業生,對着拒發電視牌照剝奪他們生計前景的政府代表,對着曾質疑香港文化發展水平未必趕得上西九工程的權貴官員,他們本來就最有資格發聲表態。那些所謂前輩師姐,又憑甚麼叫他們「感恩」呢? 可敬的還有昨日到票站投票的公公婆婆。他們撐着枴杖,汗流浹背,投下北京口中「非法」的一票。老伯伯說:「就是為了下一代」。他們的心情,又豈是會擺佈兒女影家庭照作公關伎倆的人可以體會? 明日七月一日,還有理由不站出來嗎?因為可恥的人,因為可詛咒的地方,我們要站出來。因為可敬的人,因為要擊退這個可詛咒的時代,我們更要站出來。 陳沛敏 記者

20140630-李平:反貪還看多少將軍落馬

李平:反貪還看多少將軍落馬 20:06 30/6/2014 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被中紀委扣查後,內地媒體爭相為中紀委的打老虎成績計數,指自中共十八大至今被打掉的省部級以上的老虎有35個,包括兩個中央委員(國資委主任蔣潔敏、公安部副部長李東生)、三個中央候補委員(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中石油副總經理王永春和萬慶良),還有一個國家領導人(全國政協副主席蘇榮)。在官媒眼中,這是了不得的反貪成就,但難掩兩大問題。 只有站錯隊 沒有貪不貪 其一,不到兩年,新一屆中共中央委員會有五人落馬,新一屆國家領導人有一個落馬,還有多人深陷貪腐醜聞,可說反貪力度比過往強,也可說是高官的貪腐已是制度性、集體性問題,只有站隊對錯問題,沒有貪不貪的問題。 其二,媒體多指萬慶良是今年落馬的第15個省部級高幹,其實並未計入落馬的解放軍將領,包括今年3月被公訴的總後勤部前副部長谷俊山、上周被撤銷全國政協委員資格的四川省軍區前政委葉萬勇。 解放軍的軍級相當於黨政機構的省部級,高層將領的貪腐醜聞不少於黨政機構,甚至涉及中央軍委前副主席徐才厚(圖)、郭伯雄,但迄今獲官方證實的只有谷俊山、葉萬勇兩人。可以說,觀察中共反貪的力度,甚至觀察習近平廉政勤政措施執行力度的標杆,不是清查了多少個黨政高官,而是清查了軍隊多少個將領,在貪官的勾結跨越黨政軍界別之際,動一個將軍對官場的震懾力抵得上動十個省部級地方官。

20140630-曾鈺成:剛愎自用

曾鈺成:剛愎自用 2014年06月30日 項羽的失敗,除了因為他優柔寡斷之外,還因為他過於自信,剛愎自用,這可說是他的另一項「哈馬提亞」(hamartia)。 若論個人能力,劉邦不及項羽。但劉邦身旁有許多優秀的政治和軍事人才如張良、陳平、蕭何、韓信、曹參、樊噲等;劉邦懂得怎樣依靠他們的輔助,終於取得天下。本來,在楚漢相爭之初,當楚營明顯佔了上風的時候,不少武將謀士都選擇投靠項羽。然而,由於項羽事事獨斷獨行,不肯信任別人,令身邊的人沒法和他合作,紛紛離他而去:陳平、韓信、英布、鍾離昧等多名文武人才,先後從項羽幕下轉投劉邦;最得力的謀臣范增,也因項羽多番拒絕接納他的意見,心灰意冷,告老還鄉。項羽的剛愎自用,令他最終就剩下孤家寡人,這是他失敗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項羽剛愎自用,同時又優柔寡斷,這兩種性格是不是互相矛盾呢?其實並不。剛愎自用的人,不等於有決斷能力;而凡事當機立斷,更不等於不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虛懷若谷、不恥下問的人,對自己的強弱長短有較準確的認識,且能兼聽而明,集思廣益,這就使他可以沉著應變,謀定而決,決則必行。相反地,一個人獨斷獨行、固執己見,不一定表示他具有堅定的信念,往往不過憑一己主觀而妄下判斷,加上多是把個人得失看得重於一切,所以易生反覆,沒有決斷能力。 剛愎自用的根源和休布瑞斯(hubris)相似,都是在成功面前忘乎所以,自我膨脹,但兩者的表現形式不同。休布瑞斯是囂張狂妄,認為自己可以為所欲為,甚麼人都不放在眼內。剛愎自用的人不一定有這樣的表現:與人相處,他們也許會和顏悅色;但心底裡他們其實只相信自己,不會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希臘神話裡的伊底帕斯(Oedipus),就是一個因剛愎自用而害己害人的悲劇英雄。他出生時便有神諭,預言他長大後將要「弒父娶母」。他的父親和他自己都千方百計要逃避這個宿命,包括遠走他鄉、改名換姓,但伊底帕斯帶有剛愎自用的性格缺陷,他為人魯莽、暴躁、固執,導致他的一連串錯誤行為,令神諭的預言成為事實,伊底帕斯一家難逃悲劇收場。

20140630-區家麟:巨人過敏症候群

區家麟:巨人過敏症候群 20:04 30/6/2014 巨人強勢崛起,但死穴甚多,全身敏感部位,一觸即怒,發紅腫漲,最近的敏感詞叫「公投」。 屢試不爽,一聞「民間投票」、「民間公投」,即惱羞成怒,儀態盡失,邏輯混亂,胡言「沒有法律依據就是非法」(選美公投違法嗎?)、「公投人再多,也不夠十三億人多,十三億人也有發言權」(十三人拉起橫額也會被控尋釁滋事,談甚麼十三億人發言權)。 基本法沒有寫「公投」?基本法沒有寫「公民提名」?基本法沒有寫「國際標準」?基本法沒寫的東西可多,基本法也沒寫「愛國」、沒有「機構提名」、沒有「集體意志」、沒有「權力主體」、沒有「政改五部曲」、更沒有「全面管治權」。國家機器的論據,何其虛弱,淪為笑談。 所謂公投,有甚麼大不了,只是一種表態方式,不需糾纏科學代表性,因為幾十萬人就是力量。然而,巨人最恐懼人民表態,痛恨人民有機會集結,防範任何人民的串連,不願見到任何操控不了結果的選舉。於是,發動白皮書文攻、網絡武鬥、投票站的空白間隔板也被海關扣查禁運,挑起民憤。連台灣的學生領袖入境,政府亦拒諸門外,給台灣年輕一代活生生地示範「一國兩制」的真諦。 巨人自恃力大,最自豪能供人飽食,讓人活在豐衣足食的豬圈。遇上批評,從不反躬自省,只推卸外部勢力窺伺;只懂以經濟利益收買人心,無力以德服人。 過敏症發作,郁吓就發惡,不正本清源,有權就用盡,只懂落重藥,狂吞類固醇。結果,臉容浮腫醜陋,嚇壞細路冇朋友;類固醇吃得多,有骨枯後遺症,外強中乾,身心失衡,巨人倒下了,也許不可以再起來,保重。 攝於北京798

20140630-知識人的實踐。潘毅

知識人的實踐。潘毅 19:55 30/6/2014 潘毅,香港學者,以知識介入社會,獲國際認可,出版《中國女工──新興打工階級的呼喚》,成為亞洲第一人獲社會學「奧斯卡」C. Wright Mills大獎,作品翻譯成多國語言。京奧後出版另一本中國建築工人研究《大工地上:中國農民工之歌》,剖析鳥巢水立方背後,工人在中國建築行業包工製下被剝削的悲慘世界,推動勞動保障改革。富士康代工生產線發生多宗工人自殺事件,她立即組織調查隊,完成報告發表《富士康輝煌背後的連環跳》。 她堅持學者不應旁觀中國底層工人的痛苦,治學方式是人類學式的參與觀察,親身在工廠上班當打工妹,落工地煤礦,也成立NGO服務她的研究對象,所有跟她做研究的北京大學精英,都要去做NGO服務工人。她年輕已在學術圈成名,在科大取得教席,卻不願意將光陰消磨在開研討會、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的學術遊戲之中,所以轉到理工大學,只為了有空間做自已的工人階級研究。 人如其名,她對中國底層社會的關懷,廿五年來堅毅如一。廿五年前,潘毅在天安門廣場上與學生一起思考中國的未來,悲劇發生後,她遊歷了中國各地,觀察底層社會,自此認定了中國變革力量是工人,而非知識分子。廿五年來,她身體力行,用知識的力量為工人發聲,這份毅力,在她口中說出來,沒有激情,有的只是一份責任! 劉:劉細良 潘:潘毅 八九啟蒙 劉:你的研究路向多年來也很清晰,這路向可是大學年代已經形成的? 潘:也不算。我在中大唸歷史,畢業論文的研究對象是五四時期的知識分子,那年是八九年,於是我想研究學生和民主發展的關係,或者歷史要改變的動力和因素,那很自然選了研究知識分子的抉擇。但若說到個人思想轉變,其實六四後我就已轉向勞工階層了。 劉:這是你反省的後果?覺得知識分子造反沒用? 潘:的確對運動有些反思。運動的口號很高,但我看不到運動能夠跟基層社會形成有機的連結。六四後我沒回香港,去了大陸不同地方,雖然當時不是很專注的考察,也有別的工作兼顧,不過是那時開始覺得自己並不了解基層社會。 劉:所以八九年是很重要的轉捩點? 潘:對,那是起點。之後回到香港,我經常到深圳考察,開始發現「唔對路喎」。當全國上下,甚至連知識分子也相信改革開放是正確的方向,至於農民工被剝削、大量工傷等問題,都不過是現代化進程中的必然陣痛,我認同不了。對我來說,社會主義制度出現問題,這是

20140630-情陷夜中環:單身蜜語

情陷夜中環:單身蜜語 6:55 30/6/2014 ■女士不要隨便找個男人,望着鏡子說,I deserve the best and only the best。 男人沒有女人不會死,打波打機打邊爐,開心好簡單。相反,雖然香港女仔好勁,乜都叻乜都識,但一講到「單身」,她們會不知所措。 認識一位女性朋友,很厲害的。為方便引述,就叫她做Erica。自從步入青春期,Erica的男朋友就一個接一個,十幾年來,從未試過單身。即是說,十幾年來,就算Erica今天跟這個「BB」分手,明天也立刻有另一個「豬豬」補上。 男朋友一個接一個,Erica引以為傲。Erica的一班女性朋友,當然沒有在Erica面前說三道四,只蔽着良心說她是國色天香,男朋友應接不暇是必然定律。待Erica不在視線範圍,女性朋友的真心話才一句接一句。就算口賤如我,也覺得這些真心話去得太盡,若要在這裏收錄,實在半句也寫不出來。簡單嚟講,女性朋友都覺得Erica太濫。 胡亂放電如壞雞髀 Erica靚唔靚?我唔評論,但每次見到佢,我覺得好有安全感,如果八號風球突襲,站在她身後一定沒事,if you know what I mean。「吓?咁嘅貨色都有咁多人追?」多人追同「質素高」絕對係兩件事。見到女仔有好多狂蜂浪蝶,好多人第一個錯覺就係──呢個女仔一定好高質素。黐線,你試吓擺舊變壞咗嘅雞髀喺垃圾桶,都一定有大把烏蠅飛埋嚟。一個對住阿豬阿狗都放電嘅女人,就好似一舊壞雞髀咁,點都會吸引到啲烏蠅,but hey,只是烏蠅而已。 好像Erica這種從不缺男人的女人,她們的問題可以用三個字講晒,「要求低」。雖然沒有見過Erica任何一個前度,但如果有幸翻開她的portfolio看一看,十個前度,我敢肯定一隻優質股都唔會有。 女孩子要活出單身的矜貴和快樂,唔係教你吊高嚟賣,但千祈唔好見到個稍為ok少少嘅男仔就好似執到金咁。其他男人我唔知,但如果係「葉朗程type」嘅男人,其實身體內置咗一個好強嘅censor,「姣婆指數」過高嘅雌性動物,我哋見到一定即閃。 識唔識拍拖,你唔需要為任何一個女仔操心,因為每個女仔都會有拍拖天份。嬌嗲型又好,溫柔型又好,女仔與生俱來總有一兩度撒手鐧是可以降服男人的。拍拖拍得好耍家,但一講到「單身」,好多女仔都束手無策。「吓?單身?咁邊個喺電話𠱁我瞓覺呀?」愛情理應至上,

20140630-式芝識之:捉緊快樂的鑰匙

式芝識之:捉緊快樂的鑰匙 6:43 30/6/2014 有科學研究指出,大腦釋放以下四種物質時,人類便能感覺到快樂,它們分別為:讓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獲得安全感的催產素(Oxytocin),有助於鬆弛和減輕壓力;傳遞開心和興奮卻也會上癮的多巴胺(Dopamine),例如愛情就會讓人產生大量多巴胺;能影響組織能力的血清素(Serotonin),若血清素降至某個程度,會令人易怒、焦慮、疲勞,甚至有暴力行為;以及當有足夠的帶氧運動量時,體內便會分泌的安多酚(Endorphin),因此跑步、游泳等運動會讓人感到快樂。 有說既然我們透過生物化學拆解了「快樂的奧秘」,那麼我們大可作出人為操控,例如刻意訂立想要追求新事物,便可感到快樂。讓我們感到快樂的元素,不外乎溫飽、性慾、渴望關注和尊重,當在這幾方面獲得滿足,我們就能體驗自我價值,在親情和愛情上建立親密關係,在事業上努力不懈以獲取名利,說穿了也就是希望贏得關注和尊重。 在愛情的關係上,我們渴望得到對方最大的關注,近乎為我獨尊,當對方不論因何冷落了自己時,便會感到失落。我和楊如芯拍拖初期,她還未能從之前那段戀情中走出來,要得到這段愛情,我覺得自己需要跳過火圈,感覺自己無論做些什麼,都不會比她的前任好,而且楊如芯那時工作忙碌、應酬多,沒多少時間可以給我,讓我常常感覺內心充滿寂寞。 有牧師曾說,儘管有其他人的關心和陪伴,但人生中最困難的時候,始終需要自己一個人面對,包括病痛和死亡,所以,人和自身的關係才是最重要的。也有前輩說過,必須保管好快樂的鑰匙,不能把快樂的鑰匙交予別人,不要依賴別人做些什麼才教自己感到快樂,而是要由自己創造快樂,然後與別人分享。 於是我告訴自己,女人除了妒忌之外,「渴望被關注」是另一心魔,又或者說,其實兩者同出一轍。當這頭惡魔出現時,我們就要認出它,找出不開心的根源,知道自己的弱點然後用理智去克服。我們不需要怪責、批判或懷疑自己,相反應該在確定問題後努力改變自己的態度,命令自己跳出不開心的情緒,找一些更積極的事情去實踐,如常生活,一步一步向前行,隨着時間的推移,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大腦會從過往分泌快樂物質的經驗之中,建立出快樂的習慣,包括一些壞習慣如吸煙、喝酒、過度進食、購物、玩電子遊戲等,有研究報告指出,通過管理大腦,我們可以建立新的良好習慣來取代舊的壞習慣,這是困難的事情,過程中會感覺到痛苦

20140622-王迪詩:看別人求婚

王迪詩:看別人求婚 20140622 我的一位醫生朋友超喜歡看偵探小說,非但喜歡看,而且喜歡寫,卻無甚驚喜可言,基本上都是平鋪直敘,連我這個數理邏輯白癡都能一看就猜到結局,令他十分無癮。 唉,我真不明白怎麼有些人就是死心眼!五音不全偏偏夢想做歌星,豬扒走去選港姐,戇直的人誓要做investmentbanker,何苦呢?後來這醫生朋友也漸漸開始接受自己的才能在醫病,而不是寫偵探小說。一旦想通心情也就放鬆了,只是每次到倫敦仍會去Criterion 點一杯紅酒,幻想自己是Sir Arthur Conan Doyle! 當年他在這間餐廳內的Long Bar喝酒,靈機一觸幻想出Sherlock Holmes 和 Dr. Watson如何相遇。在福爾摩斯系列的第一個故事A Study in Scarlet,Dr. Watson正是在Criterion被告知自己將有一位室友。「Iwas standing at the Criterion Bar, whensomeone tapped me on the shoulder,and turning round I recognized youngStamford, who had been a dresserunder me at Barts.」 要是我恰巧也在倫敦,那位醫生朋友一定會捉住我一起去Criterion,聽他眉飛色舞地分析Sherlock Holmes 如何破案。當然,有時候他仍有些少睇唔開。「我也是醫生,為什麼我就不能像人家那樣寫出Sherlock Holmes!」我話,傻豬,如果所有醫生都能寫出Sherlock Holmes,還有誰有空去幫人醫病呢? Criterion 也是我喜愛的一家餐廳。食物談不上好吃,可是那驚艷的環境已經值回票價了,而且交通非常方便,位於Piccadilly 224 號,就在Piccadilly Circustube station 外面,有時我在Piccadilly一帶shopping 累了,會來這裏享受一頓afternoon tea,又或順便在這裏吃晚飯。 在繁華的街道找著那閃亮亮的霓虹燈,推開Criterion 的大門,突然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那豪華的新拜占庭式裝潢,發亮的黃金樓頂和大理石牆壁,精緻的鏡子和馬賽克…… 令人感覺自己成了電影中的主角。那確實是一個

20140614-王迪詩:Sugar Daddy

王迪詩:Sugar Daddy 20140614 不知是否因為現代人的營養太好,現在很多阿伯都老而彌堅。 我有一位朋友是中環白領麗人,她那位年屆六旬的男老闆既已升上神怡,在公司根本不用做實務,每天只簽幾份文件就去文華嘆茶。 他大把錢,子女早已成家立室。除了打golf 他是沒有什麼嗜好的,就是喜歡到處問後生女「夠不夠錢花」,當然也不忘補上「no free lunch」的暗示,現在有些耆英真的好open。 這個老頭習慣用漁翁撒網的方式,結果呢?十次有八次被當精神病,一次被投訴性騷擾,但也有一次遇上願意落搭的女孩,他便歡天喜地當他的sugar daddy。 我也聽過有些男人問女下屬「有沒有興趣被包養」,但如果女下屬拒絕,他是不會勉強的,也沒有威脅不就範便會遭到解僱。 有些女孩想多賺點錢,你情我願,甚至有女孩主動去尋找sugar daddy呢!Joyce去了一轉New York,回來興致勃勃地跟我分享參加sugar daddy party的經歷。 「現在New York 好流行呀!我很好奇,便和朋友們報名參加派對。雖然是高級酒吧,但老實說就是人肉橫流嘛。那些鬼妹個個穿低胸裙,一班大叔餓狼似的非常high。那兒的男人無論多老多胖,依然會有成群性感後生女前呼後擁,把他們捧成大明星似的,you won’t believe it,簡直就像金秀賢出巡呢! 想想看,那些阿伯勞碌一生,回到家裏只能看見那個年華老去的『鴉烏婆』,子女一早已有自己的生活,人生還有什麼樂趣可言?來到party就不同了,跟年輕女孩一起令他們感到突然回復青春。這班阿伯沒有什麼了不起,就是有兩個錢。遇著那些喜歡買名牌的女生,剛好各取所需。因為這門生意在美國大受歡迎,派對搞手還打算進軍英國,聽說目前正在倫敦尋找合適場地。」 「那跟賣淫有什麼分別?」我向來喜歡講重點。 「這個嘛…… 那些女孩認為這是『拍拖』,不過是收錢拍拖而已。也有女孩坦言打工太累,上班又要受氣,索性找個老爹包養。阿伯一旦看中目標,就會上前跟女孩商議日後的約會費。我跟一個大學女生聊起來,oh by the way,她不說我還真的不知原來她還在讀大學,你知啦,有些鬼妹十六歲看來已經像個大媽。Anyway,她說去年在派對認識了一個年近六旬的金融界大叔,每星期給她700 美元零用錢,還替她付了大學學費。女生則陪他吃飯

20140629-綠是彩色:老同學一起看花

綠是彩色:老同學一起看花 20140628 ■三室戶寺在六月有繡球花盛放,婆婆悠悠賞花。 作家陳俊偉是我的中學同學,他是插班生,我們僅僅同班一年,一別二十多年,上周竟然有機會一起去日本京都。 「實在很難想像當年的你,如今會寫飲食和旅遊!」我不禁說,記憶中的他,有點孤僻,我們好像連一句話也沒講過,眼前的陳俊偉卻非常吃得開,無論是酒店、名店、旅遊局,都有相熟的老友。 「我印象中的你,也有點大小姐呢!」他說。真是丟人,我的小姐脾氣一直改不了,動輒得罪人。少年時曾經吃甚麼都愛剩一些,誰想到居然會寫《剩食》!報應似的從此不敢吃剩食物,綠色議題寫多了,生活也漸漸改變。 人生就是如此充滿巧合,不知不覺連結成不同的路。當年陳俊偉加入報館,因為不想早起採訪新聞,去副刊寫飲食;而我滿口懶音,一激動聲音便高八度,卻被選進電台新聞部報道立法局……兜兜轉轉跌跌撞撞,一路走過來,今時今日的陳俊偉和陳曉蕾,在這次京都之行,分別變成「天使」和「魔鬼」。 「買啦!難得來一次京都!」陳先生一個勁地勸說。同行朋友看着貨架,還是猶豫,陳小姐馬上游說:「放在店裏當然好看,帶回家裏合襯嗎?」 「你返工咁辛苦為了甚麼?」他不斷掛在口邊,她時時潑冷水:「你返工辛苦,唔等於地球要多件垃圾箒!」 「唔買,就無機會啦!」 「買咗,就後悔啦!」 朋友幾乎抓狂,陳小姐吃吃笑:「講到咁,如果你還想買,就是真心喜歡啊。」陳先生也笑着走開:「你下個月又去旅行,買唔完啦。」 跟着陳俊偉去京都,吃得好,住得好,難得是感受當地人的生活,他很會挑小路,夜裏散步,涼風靜好。「我2003年第一次來到京都,就愛上了。」他坦言當時本來計劃去美國,剛好撞上911恐怖襲擊,於是聽朋友建議改去京都,馬上迷上這地的優雅,人和物都充滿了故事。 10年來,不斷往返,單單今年,已經去了6次京都!除了替報章雜誌寫了大大小小的京都旅遊專輯,也出版了多本旅遊書,去年還被當地委任為「關西旅遊大使」。他臉書有大量京都的相片。「有些人以為我每貼一張相片,都有錢收,當然不是!」他說自己是真的喜歡這地方,大使亦沒有薪津,日本海嘯後,有朋友指日本不再適合旅行,勸他放棄,他一口拒絕。 京都,也是懂得回報的地方吧。很多店舖謝謝他的介紹,增加了不少香港遊客,也樂得嘗試不同合作方案。例如京都凱悅酒店,便因他認識香港社企iBakery,免費教香港的弱能

20140629-綠是彩色:內地綠公民

綠是彩色:內地綠公民 19:47 29/6/2014 ■去年廣州花都區有大批市民上街抗議建焚化爐。 上月去廣州參加一個垃圾焚化的研討會,場地臨時一改再改:「房屋漏水」、「已有預訂」、「預計明日會場停電」……五間酒店收了定金也用各式理由拒絕,終於當天早上,才由工作人員帶去開會的地方,場內並且不乏「官方代表」。研討會內容其實並不敏感,焚化爐的技術、存在的風險、社區的擔憂等等,只是,垃圾已經成為大陸近年頻繁的官民衝突源頭。剛在研討會之前,杭州才因為反對興建垃圾焚化爐,爆發暴動。 衝突的開始,也是改變的機會。這場研討會的其中一個主辦單位「宜居廣州」,創辦人巴索風雲當年就是因為反焚運動走出來。 「巴索風雲」是網名,取自巴菲特和索羅斯的名字,像不少廣州年輕中產,巴索選擇在大量新樓盤落成的番禺置業,2009年卻驚訝地發現附近會興建垃圾焚燒廠。他先是鍵盤戰士,在網上熱烈參與討論,很快變成領袖爭取與官員對話,反焚運動持續三個月,政府擱置興建計劃。 這不僅是一場「鄰避」(NIMBY, Not In My Back Yard)事件。巴索隨即發起垃圾分類,收集電池等有毒廢物交給政府,令官員不得不開始回收;接着回收舊衣等有價值的廢物,賣掉有錢便去推行其他回收項目。同期他亦和幾位反焚業主一起草擬致全國人大代表的公民建議書,呼籲檢視垃圾處理政策。2012年廣州市市長陳建華落力做「垃圾市長」推行垃圾分類,巴索亦成立宜居廣州生態環境保護中心。 「我們的願景有三個:『零廢棄』一個沒有垃圾的未來、『綠公民』一個全民環保的時代、『靚廣州』一個生態宜居的廣州。」巴索坦言和官員溝通,需要技巧,但他相信NGO是中間人,讓市民明白政府政策,亦令官員從市民角度考慮。他指陳建華擔任市長,起碼令政府上下都認同垃圾分類,但廣州目前仍未能建立系統,試驗計劃多、能夠持續的少。 宜居廣州曾經去信廣州市39家政府部門,查詢如何進行垃圾分類、遇到甚麼困難、需否幫忙辦座談會和調查研究等,居然也得到12個政府部門回覆,公安局意外地反應最積極,詳細透露5個試點單位每月的垃圾回收量,並且主動邀請宜居廣州去觀摩交流。廣州市環保局?沒有回應。 巴索去德國考察垃圾分類,去印度、孟加拉考察如何善用廚餘,4月才剛從美國交流回來。他一臉興奮:「三藩市的垃圾分類真的做得好好!而且那管理公司是一百多年前由拾荒者組成的,民間組織可以

20140614-綠是彩色:廣州「企理仔」

綠是彩色:廣州「企理仔」 20140614 ■廣州「企理仔」出鏡率高,卻似乎沒有多少實力。 香港有「大嘥鬼」rap住叫人減少食物浪費,廣州就有「企理仔」,穿着綠色村衣背心踢着拖鞋,拿着彩色雨傘說:「垃圾記得要分類哦~」。香港是三色回收桶:「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廣州在力推的是四色回收桶:藍桶收集所有可回收的廢物,包括廢紙、塑膠、金屬、玻璃;綠桶收廚餘;紅桶收有害垃圾包括充電池、廢光管、過期藥物;最後灰桶收其他垃圾。大多數住宅垃圾站都有這四色回收桶,然後所有地鐵站的垃圾桶都有兩格: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這些改變都因為有廣州市市長陳建華,他曾經自稱是「垃圾市長」,兩年前上任時決意解決廣州垃圾問題,一心仿效台北市,實際成效如何? 前陣子大家都在網上流傳深圳的海灘相片,短短三天端午節假期19萬泳客留下了362噸垃圾!嚇人程度連海外媒體也轉載,可是,香港人產生的垃圾量其實遠比內地多──700萬港人每日為堆填區帶來近1.4萬噸垃圾,廣州市人口比香港大約多一倍,超過1,300萬人,政府每天要處理的垃圾量,卻與香港一樣大約1.4萬噸。 雖然人均垃圾量比香港少,廣州市亦和香港同樣面對垃圾圍城,9成垃圾送去填埋場(堆填區),地方有限隨即爆滿,李坑垃圾焚化爐不夠用,多次計劃興建大型焚化爐都遭受到市民強烈反對,暫時擱置。 早在2000年,廣州便和北京、上海等8個城市被列為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直到2012年陳建華出任市長,廣州政府才全力投入。陳建華揚言垃圾分類後基本上都可以回收再用:「除了1%有毒的要做無害化處理,其他的99%都可以用。」他形容垃圾是可以開發的「城市礦產」:「將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也解決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難題。」 一個城市怎樣看垃圾,是有歷史和管治背景的,環保署若隸屬商務局,可能會更積極發展回收產業,可是香港和台灣的環保部門前身都隸屬衞生署,相對注重垃圾對衞生的影響,而內地處理垃圾的,是城市管理委員會,垃圾更多是城市管理問題,回收業一向靠私營。 垃圾要賣錢前,先要分類收集,廣州這兩年沒停過各樣試驗計劃:一開始選16條街、六個居民生活區推行四色回收桶;後來又在四個社區徵收垃圾費,分袋計量、按桶計量;目前又在12條街、四百個社區實行「下樓定時定點扔垃圾」,要求廣州人像台北一樣,在規定時間把垃圾拿去指定的地點。 廣州人會聽「企理仔」話嗎?

20140607-綠是彩色:熱帶雨林踢足球

綠是彩色:熱帶雨林踢足球 20140607 ■在珍貴的熱帶雨林踢足球,大家都付出巨大的環境代價。 很難想像熱帶雨林裏頭,會有一座世界級的足球場,但這魔幻情節馬上就會在下周的巴西世界盃上演。巴西這次比賽的球場位於多達12個城市,其中包括亞馬遜州的首府馬瑙斯Manaus。先說一點故事:馬瑙斯位於亞馬遜河兩條重要支流的交滙處,號稱世界最偏遠城市,巴西人要到當地,一是坐船、一是坐飛機,距離里約熱內盧要四小時機程。六十年代巴西政府是因為政治理由,在這裏興建城市,亞馬遜森林佔巴西面積超過六成,但人口極少,為了加強控制,政府致力在當地發展包括橡膠、機械、電子等工業,曾經引起環保團體反對。七十年代的政府文件直指綠色和平、國際保育組織、雨林行動網絡、世界自然基金會等都是美國「霸權力量」操縱的工具:「種種迹象顯示,環保和原住民問題只是國際協力攻訐的藉口。」 把支流抽乾起基地 「要佔領不要放棄!」政府喊着發展的口號,把推土機駛進森林,並且持續到今天,馬瑙斯在2000年到2010年間居民人口增長了22%,達到170萬人,而同期巴西整體的人口增加12%。因為世界盃,馬瑙斯人口更接近200萬。 英國人一聽到要在這赤道熱帶雨林踢足球就發飆,教練Roy Hodgson公然向傳媒表示不滿,當地官員發茅:「我們不歡迎你們來比賽!」經過「協調」,馬瑙斯第一場世界盃球賽,就是當地時間6月14日的英格蘭隊對意大利隊。 馬瑙斯官員發惱是有原因的,這城為興建這座可容納42,000觀眾的「亞馬遜體育館」Arena da Amazonia,付出巨大代價:要把一條支流抽乾來起地基,運入成千上萬噸的不銹鋼和水泥,天氣變化太大,為免鋼鐵變形,每一個接焊點都得花幾天時間。2010年開始動工,工程一直延遲,為了趕及在2013年12月雨季前完成,工人日夜趕工,死了三個工人後,法院才下令禁止晚上開工。整項工程耗支2億9千萬美金,比預算超支7,000萬美元。 巴西政府號稱所有球場都是綠色建築,亞瑪遜體育館外形像草籃,體現了「球場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理念」,空心鋼樑同時也是大型的排水管道,應付熱帶雨季的巨大降雨量,雨水並會收集來沖廁所。球場最後趕及在今年3月開幕,可是5月底亞瑪遜河河水持續猛漲,馬瑙斯宣佈進入災難緊急狀態──預定的四場世界盃賽事,可以如期舉行嗎?市政府發言人拍心口:災難緊急狀態僅是預防,市內已經建設

20140629-【講玩LEGO】丹麥總壇朝聖,粉絲大開眼戒

【講玩LEGO】丹麥總壇朝聖,粉絲大開眼戒 19:49 29/6/2014 LEGO(樂高)是不少七、八十後的兒時玩意,正如香港樂高迷用戶組創立人曾耀強所言,很多LEGO迷升中後都經歷過「dark age」,但成大後一旦再次迷上,則一發不可收拾,他和組員劉理雯正是當中代表。除了收藏LEGO珍品,今年他倆更結伴參與一年一度的LEGO Inside Tour,齊齊遠赴丹麥總壇朝聖。專攻古董藏品的劉理雯更告訴我們,原來LEGO並不一定可以砌的。 曾耀強說:「早知有LEGO Inside Tour,不過工作忙走不開,故一直未有參加。今年適逢tour十周年,便決心一去。」劉理雯說:「見他號召團友,自己又想去歐洲探朋友,便跟他一同參加。」相對於曾耀強的死忠,不知tour由來便決定同行的劉理雯便有點「盲舂舂」。其實LEGO Inside Tour是給世界各地LEGO迷,一探丹麥Billund LEGO總部的朝聖之旅。四日三夜行程,團費約為港幣$18,410,機票要另購,絕不便宜,但兩位大呼值回票價。 超搶手 四分半鐘額滿 「每年只有少於一百個名額,五月的團,早一年的十一月已要報名。為了能一擊即中,我做了不少功課。」填好表格,靜待接受報名的一瞬間發送電郵,卻發現今年改成線上報名。在緊迫的時間下,曾耀強臨危不亂、極速在線上報名,幸好有驚無險成功報名。「早已聽說報名有難度,2012年團十分鐘滿額。怎料今年破紀錄,四分半鐘便額滿,另一位組員便報不到名。」 「Tour行程很豐富,可參觀Idea House、歷史資料館、製作工廠、員工售賣店、LEGOLAND後台及master builder 的工作室參觀,更可與多位設計師見面,對粉絲來說絕對是大開眼界。」行程精采,不過最讓曾耀強期待的其實是tour獨家贈送的特別版:「團友獨有的特別版每年都不同,還會印有編號,今年的LEGOLAND火車便只有八十盒。最驚喜的,是盒背竟印有自己的相片和設計師簽名,真的感動到想哭。」看他小心翼翼地包裹這盒LEGO,便知它絕對是無價寶。 最有型 歐洲賣家有性格 這時,劉理雯忍不住與我們分享她在這個tour的另一目的,就是與一班網友見面。「起初在網上看到很便宜的特色珍品,便開展了古董LEGO收藏之路。」想不到,她因此在網上跟不少收藏家結緣。「其中一位荷蘭收藏家,其古董珍藏比LEGO總部

20140627-沈旭暉:日本棒球與足球的政治經濟學

沈旭暉:日本棒球與足球的政治經濟學 2014年6月27日 早前講述日治時代台灣嘉義農林棒球隊揚威日本甲子園的電影KANO引起哄動,令人在世界盃日本隊出局之際想起,足球在日本真正流行起來,不過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同時,足球在美國還是火熱不起來,近年雖有所普及,但美國人對世盃的興趣,依然不及美式足球與籃球。 關於哪種運動在哪些國家流行,涉及原因眾多,筆者四年前曾談過何以美國人捨英足而取美足,不贅。KANO則提醒了大家,美式足球和日本棒球之所以流行,還有一個體系在支撐,那就是學校的角色。 記得筆者在美國讀書時,當地同學最重視的學校盛事,便是和其他大學的美式足球對賽,特別是一年一度的「哈佛—耶魯」之戰,更是全校最盛大的嘉年華。好些同學以「美式足球員」為校內首要身份,中學開始就是體育明星,就像KANO的甲子園,雖只是中學生聯賽,注目程度卻達到全國級數。起碼在中國,沒有足以相提並論的學界盛事。 對大、中學生而言,發育期的男生多希望通過體育展示其陽剛味。美國人不少認為乒乓球及羽毛球太「斯文」,惟有全副盔甲、像軍人衝撞的美式足球,才足以顯示成年,相較下英式足球也變得不夠粗獷。那棒球呢?原來曾幾何時,也異曲同工。KANO的台灣球員回憶說,當初根本沒台灣人敢加入棒球隊,認為「過分暴力」,足以把人擲死,首批加入的被視作「勇士」;但運動普及後,棒球員就成為校內偶像。 校園角色舉足輕重 基於日本棒球與美式足球在校園歷久不衰的重要性,不少前運動員成為政客或商人後,還是大力支持同一運動;而那些學生棒球員及美式足球員,也得到社會賢達校友的關係網。這種社會樞紐,足以穩定整個運動的社會地位。即使沒有職業聯賽,日本棒球和美式足球也可長久生存下去,因兩地學校提供源源不絕的新秀,也有自身的最高殿堂,以及金錢以外的誘因;最有天份的運動員,像KANO的一些主角,不用打職業賽也能青史名留。像布殊那樣的權貴子弟,不可能當職業美式足球員,但在校內打過比賽,卻是從政生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直到日本職業足球聯賽出現,當地足球才真正起飛,國家隊也開始成為世盃常客,不少球員有了到海外球會效力的實力,無疑搶去職棒聯賽的風頭;加上棒球的階梯,就只能到美國打職業賽,沒英式足球的全球影響力,於全球化時代也自然輸蝕。但在日本青年當中,棒球的地位依然沒有改變,因要逆轉那個「校園政治經濟網」需時數十年。

20140626-沈旭暉:卡塔爾2022年世界盃主辦權應取消嗎?

沈旭暉:卡塔爾2022年世界盃主辦權應取消嗎? 2014年6月26日 本屆世界盃決賽周期間,除了上映正場比賽,背後還有更精彩的暗戰,主角是醜聞纏身卻希望連任的國際足協主席白禮達,而卡塔爾獲二○二二年世盃主辦權則成為暗戰主戰場。一般人不怎麼關心誰是國際足協主席,但大多對卡塔爾爆冷奪主辦權感到不可思議,值得在權力政治的角度外,認真探討其主辦權應否被取消。 卡塔爾獲主辦權後一個月,筆者剛好在當地,實在不容易感受到「成功爭取」的喜悅,當時就想究竟是否出了錯,而這些年來對「出了錯」這判斷只有愈來愈肯定。 雖然卡塔爾當局再三保證,其研發的「全天候冷氣球場」令比賽球員不用擔心攝氏五十度的瘋狂高溫,但夏天到過當地的人會明白,關鍵不是球場內,而是整個地方。就算球員比賽、訓練與休息的地方全部有冷氣供應,交通則有冷氣巴士,可毫不接觸自然氣溫,但對一般球迷而言這是不可能的。要是真的可能,卻代表世盃的一切完全在一個人工城內進行,好比一個密室,只要發生小型恐襲便會一切癱瘓,怎樣說也並不理想。 國際足協挑選主辦國的基準,表面上包括在不同地方推廣足球,因此才一度有各州輪流主辦的政策,後來政策取消,但畢竟重視主辦國裏「人」的元素。要是一個地方的居民毫不喜歡足球,盛事也不可能有氣氛。 但在卡塔爾舉行世盃,恐怕難以帶動足球在中東的發展,因上述「威尼斯人式」設備,只能由各大品牌壟斷,消費不是中產以下的民眾可負擔。鄰近地區的窮人到卡塔爾,就得忍受五十度的天氣住廉價地方,結果只會令活動淪為一個階級盛事。缺少平民百姓參與,即使近在咫尺,也不會感受到世盃便在身旁舉行,除非卡塔爾政府宣布讓所有參與建設的外勞免費觀賞,這才或可彌補缺憾。 國家球會化 欠人文關懷 同樣值得思考的是,國際足協是否鼓勵卡塔爾這類「國家隊」的組成。雖然不少國家都有大量歸化球員,這也屬全球化時代普遍現象,但相關球員通常是移民後裔落地生根。卡塔爾這類國家卻人口極少,要在體育項目爭取成績,只能直接邀請運動員以優才身份入籍,本質上與商業球會的買賣毫無分別。選擇入籍的「外援」,也不會基於對卡塔爾的歸屬感而歸化,只會考慮整個「package」;至於比賽後是否留在「國家」,更無關宏旨。 說到底,國際足協始終把足球與民族主義掛鈎,否則也不用強調以國家為單位,不用拒絕大量非獨立地方的會員申請,也不用連波斯尼亞足總由三族輪換主

20140625-沈旭暉:世界盃為什麼沒「大中東賽區」?

沈旭暉:世界盃為什麼沒「大中東賽區」? 2014年6月25日 每次世界盃決賽周,都教人注視一些國家隊與所屬地理賽區並不完全相符,例如澳洲年前離開大洋洲,加入亞洲;哈薩克離開亞洲,加入歐洲;以色列地處亞洲,但只能踢歐洲;圭亞那、蘇里南位於南美洲,就在巴西旁邊,卻參加中北美及加勒比賽區。 這些案例各有前因,世界盃專版都曾作介紹,但還有一個更顛覆性的問題應予探討。為什麼世盃要以傳統洲份為賽區?舉例而言,本屆暫時表現不俗的阿爾及利亞為什麼代表非洲?何以就不能有一個「大中東賽區」?相對於局限在亞洲的「小中東」,所謂「大中東」並沒劃一定義,一般涵蓋伊朗及以西的亞洲國家(目前在亞洲賽區)、北非的馬格勒布國家(目前在非洲賽區)及地中海東部的土耳其、塞浦路斯等(目前在歐洲賽區)。這樣定義,大概有20國。本屆決賽周來自這地區的有伊朗與阿爾及利亞,從前曾打入決賽周的,尚有沙地、埃及、突尼西亞、摩洛哥、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和土耳其等。 促進合作 和平崛起 這些國家在各自洲份均不居主導地位,反而相互之間同質性強,都信仰伊斯蘭教,並有很深歷史淵源,且不少屬於同一組織(像阿拉伯聯盟)。在政治角度,一個獨立賽區、組成獨立足協除可提升其國際地位,擁有自身代表和其他大區平起平坐,加強成員向心力,也能製造更多區域盛事刺激消費。 在目前處於轉型階段的「後阿拉伯之春時代」,區內不同陣營國家更需盛事去放下分歧與促進合作。雖此刻也有「阿拉伯國家盃」、「泛阿運動會」足球賽等機制,但層次畢竟不及世盃,也難以凌駕亞洲足協等組織。特別是土耳其、伊朗和埃及這些區域大國,被分別當歐、亞、非國家看待,間接令她們失去不少交流平台。若這些國家能通過球賽建立共同身份認同,或會帶來「和平崛起」之契機。 何況單以足球角度論,「大中東賽區」對相關國家也有一定吸引力。目前,她們在各自洲分都無必然席位,例如亞洲賽區的西亞球隊,上屆就全軍覆沒,4個代表名額皆來自東亞(日本、澳洲、南韓與北韓)。土耳其雖曾奪2002年世盃季軍,但放到強手林立的歐洲賽區,也經常連分組賽也衝不過。若規定中東賽區有3席出線席位,這些國家的出線機率便大增;即使只有兩席,也比上屆成績好(2010年僅阿爾及利亞打入決賽周)。 當然,這些球隊水平相對不太高,要是留在其他賽區,多和強勁對手交流,或能提升其整體質素,否則像澳洲走後的大洋洲賽區,紐

20140624-沈旭暉:巴西名宿中伏記:假如烏茲別克打入世界盃決賽周

沈旭暉:巴西名宿中伏記:假如烏茲別克打入世界盃決賽周 2014年6月24日 本屆世界盃有不少國家差點首次打入決賽周,卻在最後關頭功虧一簣,例如歐洲的冰島、非洲的布基納法索及亞洲的烏茲別克。在亞洲區最後十強,烏茲別克和南韓在小組同分,只以一球得失球之差未能出線。若這個不為人熟悉的中亞國家晉身三十二強又會怎樣? 資深球迷對烏茲別克或有一些印象,因該國是前蘇聯分裂出來的中亞五國中最強一隊,獨立後首次參加亞運便奪足球金牌,決賽擊敗的正是中國。但對研究中亞的學者而言,「烏茲別克足球」卻另有政治含義。 該國的國家隊主力大多來自聯賽冠軍常客、首都塔什干的豪門球會賓約哥(FC Bunyodkor)。此球會在二○○五年改名、二○○七年才升班,自此卻壟斷聯賽,自然內有玄機,因斥巨資購買和改造賓約哥的神秘公司Zeromax,幕後老闆正是烏茲別克總統卡里莫夫的女兒古爾納拉(Gulnara Karimov)。西班牙《國家報》對她的描述,最能說明此人真正身份,該報稱她是「戴安娜王妃、佩林、邦女郎、動畫的地獄Cruella和她父親右臂的混合體。」《金融時報》對她也曾詳細介紹,當然都是負面的。在國內,據說她有「全國最討厭的女人」之惡譽。 賓約哥的「氣運」,有點像俄羅斯油王艾巴莫域治入主後的英超球會車路士,但捲入的漩渦更複雜。卡里莫夫是世上最後的獨裁者之一,烏茲別克一九九一年獨立以來執政至今,家族長期被指貪污,但國內資源豐富,成了他維繫政權最大憑藉。 在此「家天下」國度,古爾納拉原被視為潛在接班人之一,父親把她作為外交家、名媛來培養,曾讓其擔任駐聯合國與西班牙大使,主要慈善團體和家族生意都讓她經手。古爾納拉希望通過足球,建立在國民心目中的形象,故賓約哥不但在聯賽無可挑戰,也在國際球壇名聲暴發。 與巴西球星瓜葛甚深 二○○八年,該球會以八萬鎊周薪簽入已臨近退休的巴西球王李華度,不久再買下其他四名巴西球星,又任命另一前巴西球王薛高為主教練;薛高走後,接手的又是巴西名帥,這次赫然是史高拉利,也就是今天巴西國家隊教練,他前後執教十一個月,薪酬高達一千一百萬歐羅。 奇事卻發生在史高拉利時代,古爾納拉的公司Zeromax忽然宣布「破產」,觀乎這公司背景,除非國家滅亡,否則不會自然倒閉。一般相信破產原因,是一些非法業務曝光,為免連累政權,才要金蟬脫殼。為了證實破產,賓約哥也要「

20140623-沈旭暉:尼國足球如何創造七十九比○賽果?

沈旭暉:尼國足球如何創造七十九比○賽果? 2014年6月23日 每屆世界盃的非洲球隊都難以捉摸,時有意外驚喜,有時卻毫無士氣,難免令球迷想多了其他因素。本屆喀麥隆是典型,這隊「非洲雄獅」險些因出場費問題拒絕成行,而連戰連敗,更給人勉強上陣的感覺。兩屆前的多哥首次進入決賽周,也因獎金問題內訌。 教「博彩界」印象更深的是一九九四年首次打入決賽周的尼日利亞,艾摩卡治、耶堅尼等國際球星林立,小組賽虎虎生威,成了奪冠黑馬,十六強大敗一仗卻判若兩隊,至今仍是不解之謎。 貪污嚴重 波及球圈 本欄分享過筆者在尼日利亞的遊歷,該國足球也有很多可談,例如當地球會創下七十九比○比賽紀錄。那是二○一三年七月,兩支低組別球隊爭取升班,一支叫「高原聯支部」(Plateau United Feeder,高原聯屬較高組別,這是其在低組別培訓球員的「feeder club」),另一支叫「警察機器」(Police Machine)。兩隊分別以籃球式比數七十九比○和六十七比○大破對手,最後尼日利亞足總凍結四支球會會籍十年,所有涉案職業球員終身停賽。 要這樣安排球賽,需要大量不同崗位的人配合:對賽雙方要先談好價錢,「上下一心」,全體球證「識趣」,還要球童合作,因為這樣的比數不能浪費拾球時間(據說球會職員自發取代球童),加上即時通訊,監察另一場同步進行的比賽,七十九比○才可出現。在尼日利亞鄰國加納(也是另一支本屆決賽周球隊),年前聯賽也產生過三十一比○紀錄,涉案班主還是一代加納球王庇利(Abedi Pele),筆者四年前介紹過了。 按中國外交部說法,「全體地球人」都知道這比數有違常識,但在尼日利亞可以出現,就是「國情」了。尼國「貪污文化」背景複雜,首先國內嚴重分裂,不同族群被殖民國家強行結合,對立嚴重,各級政府信不過民主制度,只以本族人民利益優先,根本不存在全國通行的基準,鄉里「打招呼」是日常生活一部分。 公職人員以權謀私也是「國情」。他們薪金有限,要是沒有其他渠道「維生」,就沒有人願意擔任公職,所以球證找「外快」,習以為常。石油令尼國部分人「先富起來」,國家愈來愈兩極化,大城市崇尚奢華,又鼓勵貪污進一步發展。 這種氣氛下的尼日利亞足球難免受影響。無論球員多麼有天分,要發揮正常,必須全隊上下台前幕後合作,還要負責獎金的當局不上下其手,只要任何一環出錯,或球員預示任何一環出

20140620-沈旭暉:阿富汗——「全球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沈旭暉:阿富汗——「全球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2014年6月20日 上周新華社舉辦南亞論壇,難得請到來自所有南亞國家的高級外交人員齊集香港。其中阿富汗外交部政治司長巴辛(Sultan Ahmad Baheen)第一次訪港,他用了一頓飯的時間,不斷向我介紹阿富汗的「真實一面」,很值得和大家分享。 據他所言,阿富汗其實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國家之一」,我們在媒體得到的印象,包括戰爭和恐怖襲擊,都是西方主導的媒體刻意誤導,用來證明美國繼續在區內存在的價值。這種說話自然是官方文宣,但也不是毫無根據的,因為我們經常混淆了「阿富汗塔利班」和「巴基斯坦塔利班」。 外交高層:我們樓價超香港 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崩潰後,激進分子大本營一直在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的部落管理區FATA(Federally Administered Tribal Areas),巴基斯坦中央政府鞭長莫及,而收容阿富汗塔利班殘餘分子的也是FATA。只是因為巴基斯坦(表面上)是美國反恐夥伴,美國又沒有打算解決FATA問題,阿富汗的危險名聲,也就依然蓋過巴國。 這位外交高層關於阿富汗「盛世」的敍述,更有思考空間。在他口中,阿富汗的大城市現已基本復原,頗為「繁榮」,樓價比香港還高,說我們的房子「划算」。 我翻查資料,對某個階層而言,這說法也不能說是錯。阿富汗變天後,出現了新的既得利益階層和靠外國公司維生的圈子,他們領取水平和美國不相伯仲的薪金,成了「先富起來」的一群,把物價推到自己才能負擔的境界,只是一般人屬於另一個世界罷了。該外交高層又說,阿富汗有過百萬輛汽車在行駛,包括最新的二○一四款式。似乎這也不能算錯,因為除了「先富起來」階層的名車,阿富汗歷年製造的老爺車,在偏遠地區也還在使用。 見我一臉狐疑,他說要是我有興趣去阿富汗「釐清誤解」,政府可以安排保鑣,他連坎大哈也可以陪同一起去,「安全絕對沒問題」。於是,我忍不住問他:既然安全,何須保鑣?他說:「這只是為了你們的心理質素,讓你們感覺安心,其實是不需要的,本地人都不會帶上保鑣。」但為什麼阿富汗新貴出入任何地方,都有大批荷槍實彈的隨從保護?他說:「他們只是要展示自己前呼後擁的地位,不是為了安全。」 數月前,我一位在香港從事新聞工作的瑞典朋友,在阿富汗採訪時被槍殺,他甚至懂得當地語言,那我們豈不是更危險?外交高層說:「那是十分特殊的意外,事發地點

20140619-沈旭暉:「高登神隊比利時」:愛國和不愛國之間

沈旭暉:「高登神隊比利時」:愛國和不愛國之間 2014年6月19日 本屆世界盃最受關注的除了傳統強隊,還有盡得網民歡心的比利時。該國成為高登網友「加持」的「神隊」,自然與一系列數據有關:比利時隊是全球身價第三高的國家隊,以不敗姿態霸氣殺入決賽周,球員都效力歐洲頂級聯賽,年輕當打,走在一起,就彷如電腦遊戲玩家組隊那樣神妙。 比利時足球走出長期低谷,異軍突起,原因已有諸多資料披露,例如該國十年前發表「藍皮書」制定新足球政策,以大量經費投資青訓,直接培養球員等,都被廣泛提及,說明國家的角色無疑重要。 荷法聯賽助球員成大器 與此同時,比利時社會普遍不愛國,可能也是球員質素提升的間接原因。在歐洲,比利時是愛國主義最薄弱的國家之一,北部荷語區和南部法語區形同兩國,還有面積細小的德語區也自成一國,相互少有往來。 「比利時國民教育」很不成功,據說超過六成人不懂唱國歌第二句,連來自荷語區的前首相萊特姆(Yves Leterme)被問及會否唱國歌的法語版時,居然也以法國國歌《馬賽曲》回應。在二○一○至二○一一年間,比利時創下五百四十一日無政府狀態記錄,但全國各地公共服務一切如常,甚或更有效率,反映「中央」在一般人心目中、乃至實際上,都不是那麼重要。 既然國家統一意識薄弱,荷語區近年經濟發達要自成一國,法語區也有人要與法國合併,比利時球會就習慣了把球員輸出到各自真正的「母體」荷蘭和法國,作為球員上位的下一步階梯(其實由比利時到荷法兩國,不過一小時車程而已)。換句話說,比利時青訓固然有政府的功勞,但比利時聯賽質素有限,還是靠「第二祖國」荷蘭、法國的「專業加工」,才得以往頂級聯賽成大器;比利時球會沒有國家包袱,也安於成為其他國家強隊的「feeder」。 球會既然成了feeder,為了營運,便大舉引入其他族裔的新移民培訓,作為基本生存模式,令比利時國家隊的其他族裔,高於在國內的人口比例。然而,他們不少有雙重、甚至多重國籍。根據中國邏輯,「愛國純正性存疑」。結果,比利時國家隊吸收了兩大語區的「外部資源」、三類族群的不同風格,就成了三合一雞尾酒。當然,不少足球小國也是這樣生存,但她們的愛國主義通常很強;比利時隊的向心力有多強,就全憑領隊功力了。 難怪比利時人打趣說(也是萊特姆的名言),唯有三種物件能提醒他們還是「比利時人」:國王、啤酒、足球。比利時國家隊成功,既

20140618-沈旭暉:波斯尼亞國家隊「大和解」有多成功?

沈旭暉:波斯尼亞國家隊「大和解」有多成功? 2014年6月18日 還記得三年前,筆者身在波斯尼亞,大街小巷攤檔都有球星迪斯高(Edin Dzeko)的球衣售賣,和當地人談起這位效力英超球會曼城的前鋒,他們都與有榮焉。但不遠處,就有當年內戰留下來的破屋群,公園告示板仍貼滿失蹤親友的照片。當時就想,究竟波斯尼亞國家隊是否真的讓塞爾維亞、克羅地亞、穆斯林三族人民「一笑泯恩仇」?這次他們歷史性打入世界盃決賽周,國人雀躍嗎? 據公開資訊,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單是波斯尼亞聯賽的演化,彷彿證明了融和的可能。南斯拉夫解體初年,波斯尼亞三族混戰,球場上也有各自的聯賽。後來穆斯林和克族結盟,組成「波黑聯邦」,雙方聯賽多了交往,由各自的冠軍隊踢附加賽,決定誰代表波黑踢歐洲賽。 到二○○○年,雙方建立「波黑聯賽」;再多等兩年,塞族人聯賽也終告加入。波斯尼亞足總本來和國家元首一樣,由三族人輪流擔任,但這符合「國情」的做法在二○一一年被迫取消,因國際足協通過禁止參加國際賽,強行促成改革(這也是國際足協會長白禮達自豪的政績)。波斯尼亞國家隊也做到種族融和,主力包含三族代表,球員有不同宗教信仰,球隊上下合作無間,完全不像來自十多年前的死敵族群。這樣看來,波斯尼亞似乎已是一個「正常國家」,球場外尋找商機的財金界也如此研判。 潛藏分歧 和平脆弱 但樂觀背後不能掩藏一個事實,就是對波斯尼亞的塞族人與克族人而言,同胞的母體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就在身旁,那裏始終是他們主要忠誠所在。在這個百廢待興的國家,近年雖多了國際投資者進入,個別城市經濟起飛,但目前全國失業率高達四成四,根本不可能留着塞族及克族的青壯人口。波斯尼亞維持着脆弱的和平,只因西方促成三方簽訂《代頓協定》,並以強制手段背書,任何一方反悔,代價會是失去歐盟援助和大國保護。 問題是三方至今都不滿意協定。穆斯林認為在南斯拉夫時代,波斯尼亞本來就劃歸他們主導,現在四分五裂的制度本應廢除,無論是否發表「白皮書」,終極目標都是「一國一制」。塞族則要求進一步分權,連科索沃也成功獨立,令他們認為「塞族共和國」更有資格獨立。克族當年與穆斯林結盟,只是迫於無奈的選擇,現在雖也是三大族之一,但「波黑聯邦」被穆斯林主導,變相令其地位下降,所以希望廢除「波黑聯邦」,建立和塞族及穆斯林平起平坐的「國內第三國」。 結果在世界盃,波斯尼亞塞族人主要還

20140629-陶囍:齷齪

陶囍:齷齪 明報2014年6月29日星期日 年來接連爆出的貪官醜聞,因各式調查和法庭審訊,公眾得以一窺埋藏在楚楚衣冠下的細節。起初只能用「觸目驚心」來形容我的心情。從小就知道當公務員薪津優厚,長輩說,這是香港制度的好處,高薪養廉,這四個字像常識一樣烙在我心上。 我以為是常識的物事,在清朝卻是不可思議的論調。讀過有關清朝官員貪污的書,賄賂名堂多多,夏天送錢買冰降溫,叫「冰敬」;冬天要炭取暖,是為「炭敬」;離任餞別,送的是「別敬」,這些乜敬物敬,討好的都是有權位的人,老百姓當然不是孝敬的對象。以為那是咸豐年代或以前的事,誰想到香港會出現諸如粥麵敬和牛腩敬的「個別事件」? 驚訝過後,現在看到相關新聞時,一味想到「齷齪」兩個字。以齒為部首的字,單看樣子就覺得猙獰,像齟齬,如齷齪。查《辭海》,齷說的是齒細密,齪說的是齒相近,原意看來不過是牙齒長得密而已,合起來:「南人謂污穢曰齷齪。」附例是元曲《黑旋風》:「他見我風吹的齷齪,是這鼻凹裡黑。」不確定那是什麼意思,反正鼻凹裡的黑,還會是什麼好東西呢。 查開字典,順便查一下我認為最能描述今日香港時局的四個字。部首都從鬼,魑魅魍魎,粵音是雌味網兩,魑魅,亦作螭魅,山林中害人的怪物,魍魎,山川之精物,加起來就是牛鬼蛇神妖魔鬼怪。回歸十七年,紫氣沒有東來,妖氣一飛天。滿目齷齪,一街鬼魅,能不心痛難過嗎? [陶囍]

20140629-余若薇:梁振英眼中沒有「國際標準」

余若薇:梁振英眼中沒有「國際標準」 明報2014年6月29日星期日 「全民投票」今日晚上10時結束。過去9日,超過70萬香港人投了票,特首梁振英不敢貶低蜂擁的民情,但講話內容誤導公眾。 「全民投票」中第2條問題是﹕如果政改方案不符國際標準讓選民有真正選擇,立法會應不應否決?梁振英當然不想見到結果是多數市民答「應予否決」,所以先發制人,說:「《基本法》裏面沒有『國際標準』這四個字。」這說法不盡不實。 《基本法》第26條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第39條訂明,《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和國際勞工公約適用香港。此外,《香港人權法案條例》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應用於香港,《人權法案》第21條訂明:「凡屬永久性居民,不受無理限制,均有權利及機會在真正、定期之選舉中投票及被選。選舉權必須普及而平等,選舉應以無記名投票法行之,以保證選民意志之自由表現。」 2007年香港特區政府發表的《政制發展綠皮書》第2.24段亦說明當時政府立場:「根據香港特區政治體制的憲制基礎和設計原則,以及現今國際上對『普選』概念的一般理解,普選的概念應包括『普及』和『平等』選舉的原則。」不過,現屆政府去年底發表所謂「有商有量」的政改諮詢文件再沒提這原則。 70萬人可扭轉局勢。連被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捧為「一錘定音」的「護法」北大教授饒戈平近日都轉口風,說這公投「可視為民意表達,中央與特區政府都應重視」。 還未投票的市民要把握今天最後機會,6.29齊投票,7.1齊上街。 [余若薇]

20140629-珍妮絲:大台的胸襟

珍妮絲:大台的胸襟 明報2014年6月29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去年5月,無綫高高興興地宣布,重奪失落14年的世界盃轉播權(對上一次轉播是1998年法國舉行的世界盃),不知就裏的觀眾也高高興興地迎接好消息,以為由免費電視台投得轉播權是普天同慶的大事,今屆應該不用分文便能欣賞四年一度的體育盛事吧。當時的我們,固然高興得太早。直至上周突然發現「睇睇無得睇」時,像吸毒般毒癮太深,為時已晚。 是我們傻仔吧!無綫當初開記招公布好消息時,已說明只在免費電視台播22場賽事。為何是22場呢?因這是「國際足協」的規定,也是收費頻道給予免費電視播映的最少場數。無綫為「公眾利益」,已「大方」地「賞賜」市民足足22場免費波,如有人投訴這是刻薄,也太不知足吧。這樣說唔聽呀「叻哥」?依你所言,那22場還是精挑細選「最好的場數」呢!不是麼?開幕戰、16場分組賽、兩場八強、兩場四強、決賽都肯定精彩絕倫,那麼十六強和季軍賽必定是「海軍鬥水兵」了,否則無綫又怎會不播? 「蝕住來播」?講呢…… 還有,我們也要再三感恩,因為今次他們是「蝕住來播」的。「總經理」鄭善強說,投不到轉播權的那三屆(落在「有線」手上)實在非常痛苦,爭取播出片段時屢有阻滯,所以今屆即使是歷屆費用最高的(連製作費4億),也要咬緊牙關投得,因為「取得轉播權是以觀眾的利益為先」。如果大家還未感受到那份「誠意」,未免太鐵石心腸了。不過,所謂「蝕少少」,其實是蝕幾多?怎樣蝕法?事實是否如此?恐怕除了無綫自己,廣大市民是無從得知了。無綫2012年的盈利是17億,集團有超過30億資金,毋須集資,而每年的廣告收入約28億,即每月平均2.3億(世界盃播出的6、7月數字應更高吧),加上收費電視的收入(最基本月費為每月$128,簽約兩年,收費台有20萬用戶,兩年的收入算起來便有6億!)和新推出的MyWorldCupApp(分$450和優惠價$270兩種),單看以上的數字,便已是非常可觀的金額,不知道無綫「蝕」在哪裏。再者,若當初明知要「蝕」,計過條數後為何還要投標呢?以提供「免費娛樂」為宗旨的商營電視台投標成功後,卻以收費電視台的姿態提供服務,明明是「全力以赴,賺到最盡」,卻口口聲聲以大眾利益為先,作為升斗市民,我是如何看不過眼。 該播的不播不該播的播 無綫是全球數一數二的華人電視台,泱泱大台有一定的企業責任,表現出來的氣度,

20140629-RyuvsKen:問誰未發聲——公民遊戲崛起

RyuvsKen:問誰未發聲——公民遊戲崛起 明報2014年6月29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2006年,阿桑奇創辦維基解密(Wikileaks),奠定了互聯網於監督政府的重要位置。去年中情局特工斯諾登出走,以及DavidWebb公開密碼,揭機場升降數據予公眾討論第三條跑道之必要性,進一步說明在這個年代,資訊科技跟保障公民權利密不可分。而今天截止的政改民間全民投票,更是直接以行動實踐。事實上,以民間的資源去整合實體票站、網站和手機組織全民投票,非常不簡單,更別說還得動員群眾和對抗世界級的網絡攻擊。香港的科技界可說打了漂亮一仗,甚至為國際公民運動立下經典案例,反之妄自菲薄者毫無論據可言,軟弱無力。 這次全民投票還牽動了很多民間參與,當中不乏精彩創作,沒有中央協調卻能配合無間,比如傳統報人的政治漫畫和主攻新媒體的《社漫》,以及改編自Doyouhearthepeoplesing,分別有黃秋生張敬軒領唱版、孩子版和「台式廣東話」版的《問誰未發聲》/《問誰未覺醒》,還有同名手機遊戲「問誰未發聲」,分別以不同形式創作聲援公民抗爭,覆蓋不同年齡和階層的市民。 繞鐵馬避警察「玩投票」 「問誰未發聲」是個動作小遊戲,玩家站在中環街頭號召群眾,經過匯豐大樓、政府總部等地標去票站投票,過程中除了需要繞過街道上鐵馬,還得避開打壓手法愈來愈狠的警察,非常本土,極盡諷刺。 這種我姑且稱為「公民遊戲」的創作,過往也出現過不少,比如手機小遊戲「來自689的你」、網頁小遊戲「怒掟路姆西」,都引起不少共鳴。最認真的可算去年底推出,KitDaStudio的TouchHeroInc,驟眼看是個益智小遊戲雜錦,內裏卻植入佔領政總、沙灘執拾膠粒等場景,甚至把遊戲部分收益捐給學民思潮,實行遊戲內外支持公民運動。 而在公民意識更強的歐美,類似的公民遊戲當然也不少,由於很多時候缺乏商業模式,一般是由indie(獨立創作人)製作。相對於現階段的本土創作以發泄為主,外國的一些公民遊戲的意識形態較完整,甚至直擊對方要害。以2006年EduGames的McDonald'sVideoGame為例,以模擬這家快餐店的運作為幌子,超越諷刺,直接讓玩家扮演無良企業,了解破壞第三世界國家環境、以非人道手法養肥牛隻、虛偽扶貧改善企業形象等手法,建立全球化的商業王國,使玩家對麥當勞恨之入骨,除之而後快。

20140629-趙永佳、呂大樂:尋找香港「左派」的故事

趙永佳、呂大樂:尋找香港「左派」的故事 明報2014年6月29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在二戰後初期,在香港親中共並且跟親國民黨陣營對抗的社會力量,人們通稱為「左派」,而親國民黨或國民政府的,則稱為「右派」。《胸懷祖國:香港「愛國左派」運動》一書沿用這慣常用語,稱呼書中描述的社會運動為香港「左派」。此舉既無貶意,這跟當時及後來另一些如「土共」、「港共」、「左仔」等包含某種否定或鄙視的稱呼並不相同,但我們亦沒有將他們等同為激進政治、「進步」思潮的意思。 香港大部分戰後出生的所謂「嬰兒潮世代」,相信在其成長期,都會對「左派」運動有一些經驗和印象。趙永佳於六十年代在灣仔堅拿道居住,「左派」組織、團體是他的成長回憶中一個重要部分。他的外婆在戰前從東莞來港,成為「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的捲煙女工。戰後公司被納入「左派」系統,而她也加入了愛國工聯會陣營中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工會。公司舊址就改建成後來的南洋戲院,是他小時候看電影常到的地方。 「左派」是成長的重要部分 後來她由煙草公司退休,到銅鑼灣一家西餐廳做「洗大餅」的洗碗工作,又輾轉加入了「洋務工會」。洋務工會所組織的乃是在西式企業(多是服務業)中工作的職工。五、六十年代,工聯會的組織工作做得很細緻,每年春節都有工會幹部來向他外婆這位老會員拜年。因此,在他的成長經驗中,「左派」組織是平常生活中的一個部分。例如羅素街(時代廣場現址)旁是電車車廠,電車掛上回廠的牌子,就是經波斯富街轉入這個車廠。而附近不遠,就是電車工會的會址。工會處於街上的舊樓之中,而當年那些樓宇的天台都是相通的,話說電車大罷工之時(所謂「羅素街血案」事件),工人就是在工會天台上集會。他還記得曾在工會的天台上踢球,但卻完全不知道那個「球場」,原來曾發生工人運動中的重大歷史事件。 從他家向銅鑼灣方向走幾分鐘,就是波斯富街。現在的軒尼詩大廈,當年是一家「國貨公司」(應該是中國國貨公司)。而在國貨公司樓上,是工聯會屬下的「工人診療所」。六十年代的公共醫療系統非常落後,灣仔區的政府診所位於現在修頓球場旁邊的「貝夫人診療所」,由堅拿道過去路程比較遠,而且輪候的人又多,所以當他生病時,外婆通常都會帶他往「工人診療所」看病。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進入診所大堂,就有一幅毛主席的肖像及一塊大橫額,寫上「為人民服務」。外婆當年覺得「工人診療所」比政府診所還要好,常常告訴他說,

20140629-張仲凌:我在「愛國」學校的一個下午

張仲凌:我在「愛國」學校的一個下午 明報2014年6月29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我是讀歷史系出身的。 最近,我讀到小思老師的一篇專訪,她說了一句座右銘﹕「盡其在我,問心無愧」。我在這裏工作接近兩年了,從來沒有想過在離開之前,會經歷這樣的一個下午。 一如以往,C校長在數天前發布下一次全體教師會議的議程。第一項議程是﹕「如何回應教育局長談佔中問題」。事實上,我對此不覺驚奇,反而覺得是意料中事;後來卻發現,只有親歷其境,才能體會社會現實的荒謬和殘酷。當天中午,我從同事口中得知,下午會議的討論環節,校方早已事先安排人選發表言論。我想﹕「這些人選是誰?他們又會準備什麼觀點和立場作表述?」之後我問﹕「假如有機會發言,我會說什麼?或者,面對這個群體,我可以說什麼?」午後,不料感冒發作,開始有發燒的症狀,我戴上口罩,同時希望放學後的會議順利完成。 C校長共膳會談北大荒 接近退休年齡的C校長是會議的當然主席。他的頭髮早已稀疏,兩鬢斑白,個子不高,發福的身體則看似會延續到老年。他那圓潤的臉,一雙大耳,加上笑時瞇起來的雙眼,簡直是一副和藹可親的面孔。我曾多次目睹他在午飯時段,特意到飯堂觀看孩子吃飯的情景。那時我心裏想﹕「假如教師對學生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他必定是一個理想的教師。」初來報到時,我曾在飯堂與他共膳,猶記得他和現已退休的主任談的是北大荒的變化,多年前種的是什,而這些年來又有了多大的進步。當時,我看眼前的白米飯,心裏不禁一嘆﹕「我不是出生在中國的黃土地,更不是成長在那個年代,即使我對中國的過去有所認知,但卻不可能有這一番體會。」 W副校長廣東話不流利 其中一位W副校長坐在教師席中前兩三行的邊緣,靠近C校長身處的一邊。相信是七十後的他,比我早一兩年來到學校,以往是在大專學院任職的,年少時在另一間左派學校就讀,事業一直平步青雲,曾自言人生中的工作都是別人邀請他任職的。他在港生活大概也有三十年,仍然是操一口不流利的廣東話,加上那官腔的笑臉和言談,或許這正暗示了一種距離,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這年來,他早已習慣於全體教師在場的時候發言,無論次數和講話篇幅,都比老校長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場可見的權力交接,其實也是眾人意料之中,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然而,當天會議的弔詭之處是,這位W副校長由始至終都沒有發言,可以想是一有意為之的手段。這讓我想到,一個獨裁者的權力,早

20140629-洪清田:《白皮書》是「五千年文化復興」芻議

洪清田:《白皮書》是「五千年文化復興」芻議 9:21 29/6/2014 【明報專訊】陳文敏說「《白皮書》是第一次正面衝擊香港法治」,言輕了。 《白皮書》是雲端天降「以法治國/施政」的「暫行」、「意見書」式聖旨,如天羅地網罩住、包裹香港的「法治」,不是「衝擊」而己(「衝擊」是把香港「法治」當「實體」,中國根本沒當(不懂當)一回事);不單罩住、包裹「法治」,而是整個香港,以至台灣,一如罩住、包裹中國大陸13億人,擴張下去可能罩住、包裹西方主導的世界,和「現代世界」比高下。 《白皮書》是「五千年文化復興」芻議初稿,把《基本法》換上幾千年流行的聖旨敕書的現代版,不是「奉天承運」頒詔指令,而是很有系統、很強邏輯的「超現實」(回到「前現代」)理念論述,天衣無縫、天經地義自我合理和自我道德正義,宇宙洪荒的真善美都涵攝其中。 有別於中國山寨版的「以法治國/施政」,香港(較)正版「法治」(rule of law),是以語言文字把現象變成人造的真實、條文和邏輯系統;條文由生活習慣和人民立法形成,自成完整「法治」理念體系和職業專業產業;「法治」體系有實體性,獨立自行運作,以最公正、均衡(j ustice, equilibrium)調節人與人(及人與自然)的虛(秩序與認同)實(權力與利益)關係,維持公信力(credibility)、秩序(order)和多數人自願接受的正常狀態(normalcy),人人各安本分。 這些「法治」的DNA體系,由原理到結構與運作規律,不單與中國法家式的「以法治國/施政」背道而馳。法治和政治及經濟,都是西方近百年輸入中國的理性(分析性)概念,在中國傳統中,講的是天道天理奉天承運「統治」,法治和政治及經濟都是等而下之的枝末瑣事,沒有它們本身的實體性。 「中國文明」「現代文明」對立 200年來經大清、民國到現在,由千年昏庸沉睡到極右極左,由「前現代」到「類現代」和「超現代」,整個「中國文明」仍和現代法治和政治及經濟概念,相距千百年。由香港開始,連線台灣和海外「炎黃後裔」,中國正力圖把「中國文明」和「現代文明」對立起來,爭朝夕,更爭春秋。《白皮書》以天朝天下為論述,號召香港(和台灣)歸隊,共創天朝天下,可能和現代人類社會反向走,現代化愈走愈遠。 要認識現代化,須從500年前開始;要認識中港差異,須從天地初開開始。 舊約聖經裏,上

20140629-安裕周記:禮崩樂壞

安裕周記:禮崩樂壞 9:21 29/6/2014 【明報專訊】《逆權大狀》成為這個夏天政治意涵最濃烈的電影是因為我們在片子裏看到了自己——身處寒氣逼人的電影院,觀眾與銀幕上的演員處於感性上平行但知性上矛盾的狀態﹕我們期待宋宇碩律師(宋康昊飾)最終得直,但強烈感覺看完這百來分鐘電影後不會再是一室清涼;我們為宋宇碩所在的八十年代南韓揪心,同時為香港逐漸失去一國兩制焦慮;我們在電影院知道南韓必會政改成功從此遠離白色恐怖,因為我們明白這不是影像而是真實歷史,矛盾的痛苦是現實上我們成長的海港城巿正走向崩敗。 對於南韓,這裏曾經提過的是金芝河和他的《五賊詩》,這是朴正熙時代的實况寫照,他把議員、部長、軍頭等描述為竊國大盜,形象地把這些人的職務頭銜都加上狗爪部首。金芝河一度被判死刑,在包括大江健三郎等國際人士奔走下獲得特赦,之後坐牢八年。出來後他寫了長詩《民眾呼聲》,原詩在南韓禁行,多年後在日本刊物讀過這首詩的日文譯本,簡而言之,是呼喚學生文員警察工人小販掃街擦鞋的都起來推翻朴正熙。類似的鬥爭在南韓警察和特務打壓下茁壯成長,就像《逆權大狀》宋宇碩那樣不屈。 蔡子強說,看了《逆權大狀》後陳健民談到這部電影時哽咽。我上次見到陳已是二○○五年在北京大學,挽着手提行李趕來北大參加研討會(或合作研究計劃)。一個立場溫和的社會科學學者哽咽其來有自,宋宇碩和昔日南韓令人想起更多﹕對當下香港仍留着感情的,這兩天對我城忽然禮崩樂壞難免會悲從中來。 這幾個星期的政治語言和動作一波比一波兇猛,國務院新聞辦的一國兩制《白皮書》是對港新政策力點。這本小書在香港政治史將會是大大的重要角色,香港從前途談判到回歸十七年今天的編年史,一九八○年香港前途問題浮現至一九九七年主權回歸是前十七年;一九九七年到二○一四年《白皮書》公布是後十七年,《白皮書》是後十七年的結束,也是中共對港政策轉變的新時代開始。新政策具體體現在《白皮書》對管治權、司法獨立等核心議題的重新演繹。 《白皮書》的中共治港態度 《白皮書》是中共對香港問題的定讞,如果有人期許中共會在《白皮書》的態度上往後退,老實說,在一段相當長時間之內都不大可能。以白皮書形式發表,可視為政策的宣示,歷史上與中共關係密切的白皮書是美國政府一九四九年八月由國務卿艾奇遜(Dean Acheson)撰的《中國白皮書》(The China White

20140629-鄒崇銘:新界東北:新市鎮前世今生的宿命和夢魘

鄒崇銘:新界東北:新市鎮前世今生的宿命和夢魘 9:21 29/6/2014 【明報專訊】但凡看過王家衞電影的人都知道,劇中人物無不對時間有一種近乎癡戀的執迷,對已逝的年華和回憶苦苦追尋,最終卻發現僅存的只是虛妄幻象。就像廿五年前《阿飛正傳》中張國榮飾演的旭仔,畢生苦苦尋找自己的生母,最終卻發現這只是一種自我欺騙;或許他那經常掛在口邊的「無腳雀仔」,「其實邊度都無去過,佢一出世就已經死咗!」 《阿飛正傳》又或王家衞電影的故事,在相當程度上亦是香港人的故事。 儘管香港已經回歸十七年,但香港人身分認同的問題,仍日以繼夜的一直纏擾着我們,「借來的空間,借來的時間」的陰影仍然揮之不去。最新的例子或許要算新界東北——這個發展局號稱「香港人的新市鎮」,打從一開始已蒙上中港融合的陰影;「新界」所代表傳統鄉郊的生活模式,卻被「竊聽風雲」式的政商鄉勾結所葬送;而新市鎮作為香港工業化時期的產物,卻反而在廿一世紀的資訊時代借屍還魂。 第三代新市鎮僅供解決居住需求 早期香港的第一代新市鎮,無論所指的是觀塘抑或荃灣,皆徹徹底底的打造成工業衛星城市,服務1960年代起飛的本土輕工業;到了沙田和屯門等第二代新市鎮,發展規模進一步擴大,力求「自給自足」和「均衡發展」,但無非仍以提供廉價勞工和工業用地為主,其後大埔和北區亦大致沿用這種發展模式。但正當香港的新市鎮發展如日中天,卻碰上內地改革開放和工業北移,1980年代後期《全港發展策略》、《都會計劃》、《機場港口策略》相繼推出,意味發展重心已重回維港兩岸,大規劃的填海、港口和新機場計劃,取代新市鎮成為香港的新發展動力。而生不逢時的第三代新市鎮,除了東涌尚且充當新機場的後勤基地,其餘像天水圍和將軍澳的功能已愈趨單一化,變成僅供解決居住需求的「睡覺城市」。 自1997年金融風暴、以至2002年的「孫九招」出台,香港新市鎮規劃亦變得停滯不前;2003年的SARS和五十萬人上街,客觀效果卻是令北京開始直接插手本土經濟。2007年曾蔭權重新提出「新十大建設」,重點已從本土轉向跨境的需要,高鐵、河套、港珠澳大橋、深港機場接軌……無不從中港融合、「十二五規劃」的邏輯出發。在如此一個宏觀時空轉移的歴史脈絡之下,當前新界東北以至西北的洪水橋規劃,打從開始已注定是個充滿弔詭和宿命的存在——既然過往天水圍只需400公頃便能住30萬人,難道這些面積

20140629-影人專題一:侯孝賢導演(我們的。影展-【戀戀風塵】導演)

影人專題一:侯孝賢導演(我們的。影展-【戀戀風塵】導演) 9:02 29/6/2014 (原文轉載自KingNet影音台http://movie.kingnet.com.tw/search/index.html?act=actor&r=1127724234 ) 侯孝賢,1947年4月8日生於廣東梅縣,之後隨父母遷移來台。侯孝賢對於電影的興趣,起源於他當兵時的一部英國片。1969年,侯孝賢從軍中退役,並且以第一志願進入了當時的國立藝專(現已改制成國立藝術學院)電影科就讀,1972年畢業。在遊晃了一年之後,侯孝賢在1973年(26歲)參與了李行導演的【心有千千結】的拍攝作,這是他第一次正式接觸電影的製作,擔任的工作是場記。 侯孝賢從場記、副導、編劇一路來,在台灣這個從來沒有健全過的電影環境中,漸漸地厚植了自己。26歲進入電影圈,28歲開始編劇,31歲之前,電影資歷包括2部戲的場記,11部戲的副導演,5部劇本。 1980年到1982年是侯孝賢的第一個時期,這段期間,侯孝賢自己擔任導演拍了三部商業色彩較濃的片子,包括他的第一部電影【就是溜溜的她】、【風而踢踏採】、以及【在那河畔青草青】。1982年編導【在那河畔青草青】獲金馬獎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1982投資拍攝【小畢的故事】,自此開啟了台灣新電影熱潮。 第二個時期開始於1983年的【兒子的大玩偶】。侯孝賢拍完【兒子的大玩偶】,同年開始籌拍【風櫃來的人】。在這時期,侯孝賢開始接觸一些留學歸國的導演,如楊德昌、曾壯祥、萬仁等,開始反省與整理自己的電影風格與方向,在閱讀了【沈從文自傳】之後,才豁然開朗,侯孝賢風格自此確立。這期間的作品除了【兒子的大玩偶】,包括【風櫃來的人】、【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戀戀風塵】、和【尼羅河的女兒】,都以台灣的過去為背景,拍攝出同一時代,不同角落裡的人生困頓。【風櫃來的人】(1983)、【冬冬的假期】(1984)、【青梅竹馬】(1985,楊德昌導演,他當男主角),一方面在國際影展中頻獲大獎,一方面卻是票房失利、讓他負債累累。1986年侯孝賢以【童年往事】首次突破中共阻撓進入柏林影展,獲得國際影評人獎,亦獲鹿特丹影展評鑑為歐美地區以外最佳電影。【童年往事】的叩關成功在國內引發評論界激烈辯論,而侯孝賢也逐漸被公認為世界最具原創力的導演之一。 1989年,

20140629-李季紋:《徵婚啟事》——「不演」的艱難

李季紋:《徵婚啟事》——「不演」的艱難 9:00 29/6/2014 《徵婚啟事》——「不演」的艱難 撰文/李季紋(作家、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助理教授)     就我記憶所及,《徵婚啟事》應該是台灣第一個以「預售票」方式行銷的台灣電影。我還記得當時是買兩張套票,送一張CD。究竟這個行銷策略是誰想到的?把「會去看國片的人」與「特別排出空檔去國家劇院看戲,並且提早去購買預售票的人」重疊在一起?     而這樣的行銷區隔已成為一種固定模式了。我們會在博客來訂購【我們的。影展】的預售套票,在梅花戲院重新開張的時候歡歡喜喜的去重溫舊夢;看《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則是要捧著爆米花與可樂直接進連鎖影城去衝首周票房。     陳國富老師曾在北藝大戲劇所(當時電影創作所尚未成立)開設「電影研究」的課程,我們幾個研究生不在教室上課,而是每兩周到他的公司,徹夜狂談劇本。(在那門課上,後來真正成為「專職電影編劇」是張家魯,許正平後來也寫了《盛夏光年》。)我跟許正平第一時間跑去看了《徵婚啟事》(CD歸他),也許是當時年齡還小吧?我們卡在那個「空難」的梗上面過不去,覺得是「老梗」,於是也跟著忽略了陳老師在情感鋪陳與調整演員表演所下的功夫。如今再看,竟然已過了十二年,忽然之間,也都「懂」了。因為自己也在當表演老師了,每天都在教小孩「不要演」。     當業餘演員與職業演員並置在同一片段中,而且都是超級大特寫之時;面對幾乎不移動的鏡頭,人們瞬間流露的情感、脆弱、破綻、臉上老人斑都絲毫無法遮蔽之時,我們見證了影像的力量與誠實。我們看到鈕承澤綁手綁腳的侷促、看到金寶具有穿透力的眼神,也忽然了解到為什麼有顧寶明這麼能演的演員卻只拍他的頭頂,還有為什麼要從側面拍陳文茜巧笑倩兮的樣子,還有陳昭榮「那一抹奇怪的笑」的理由。《徵婚啟事》是一部太危險的電影了!    《徵婚啟事》從陳玉慧的小說,改編為李國修的舞台劇、陳國富的電影,到馮小剛的電影《非誠勿擾》已經脫胎為第四代的版本了。如果觀眾是被《非誠勿擾》慧黠的台詞打動的話,那麼《徵婚啟事》打動人的是把所有的偽裝剝開,更迫近人心的東西,我強烈建議大家一定要進電影院一看。 (《北京男孩女孩》名作家李季紋 )

20140629-李德誠︰開心見誠︰跟巴黎男人學習

李德誠︰開心見誠︰跟巴黎男人學習 8:07 29/6/2014 最近幾個病人都有同一特徵:他們的焦慮情緒,都源於太緊張工作。他們每次覆診都投訴同事不合作、上司不配合、公司結構不合理等。我初時很同情他們,盡量提供意見和情緒支援。但後來發覺問題癥結是,他們工作時受到困擾,放工後仍然想着這些不快,就算在床上入睡前,腦海仍然浮動工作的點滴。簡單來說,工作是他們生命,生命就等於工作。 這幾個病人都是中年男士,我要他們放工後「熄掣」,要有自己的興趣和「世藝」,但對他們來說原來很難。 女性天生多嗜好,放工後可找朋友食飯、打牌、一個人可以逛街購物或回家養寵物;足不出戶也可在家和網友交談、寫blog玩facebook等。無世藝的女病人較少見,她們或因為情緒動力問題對身邊事情失去興趣,但一旦病情改善,很快便恢復過往的生活和嗜好。 有些男士也會打牌、踢波或找朋友飲酒睇波等,但沒世藝的男士病人也不少,他們求診時多已步入中年,要改變生活方式,找回十多廿年沒見的同學朋友,實在不容易。習慣了日日辛勤工作,要學習放工後做其他事情,他們也不習慣,甚至覺得不安全,怕「懶惰」下來會影響工作。要他們找到可以融入生活的興趣,或較簡單的「活動」,暫時從工作抽身出來,更是難上加難。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寫給男人的巴黎》,撇除了介紹巴黎的部份,書中講述巴黎男人的生活,對世界各地包括香港的男士,都用得着。而且這些世藝都很生活化和現代化,例如早上忙裏偷閒嘆咖啡(在香港可嘆奶茶),逛二手書店、清晨出外漫步、一個人獨自享受午餐、放工後慢步回家、欣賞天上的白雲、品嚐威士忌、為家人煮一頓周日午餐,或帶孩子去一趟街市等,都比叫人去做運動或參加社交活動等更吸引和實用。 男人就這樣,說得太空泛會被嚇怕,但若有一、兩個生活化又有吸引力的例子,就可幫他們行出第一步,認識新朋友,或想出新點子,令自己有世藝。沒有世藝的病人最難醫,他們24小時都被煩惱困擾。有世藝可減少胡思亂想,即使煩惱仍在,也可減少焦慮情緒。 延伸閱讀:http://www.facebook.com/pages/Cheerful-Life/428960323870312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

20140628-王迪詩:最女人——教書搵命博

王迪詩:最女人——教書搵命博 2014-06-28 這個年頭,教書危險過無國界醫生去非洲對抗伊波拉。         「教了七年書,學生入唔入到大學無所謂,但求不會教出第二個鄭捷,我當贏咗。」朋友Jeannie說。最近跟她下午茶,聊起她在bandthree中學任教的生涯,每日返工都提心吊膽。         「你以為鄭捷是個別例子嗎?我教書這些年,親眼見過的暴戾少年多不勝數,報紙也不是每一則都報道出來。現在這些暴力青年最可怕的是甚麼?就是毫無理由地暴力。如果有人得罪你,你回敬他一拳,我明呀!可是這些人的暴力是沒由來的,父母和老師根本沒有辦法預防。比如鄭捷,他是因為剛巧碰上空堂,反正沒事幹,不如去殺人吧。他說從小就想做一件『大事』,所以就在車站屠殺陌生人,跟他無仇無怨的人。」         毆打母親若無其事         「你不是說你那間學校有很多『疑似鄭捷』吧?」我攪着咖啡說,心中涼涼的頗感不安。         「誰能料到哪個孩子有天會變成屠夫?就算鄭捷本人,父母都說他平日在家是正常的。我就給你說說我的幾個學生吧,有一個男孩不滿阿媽去茶樓洗碗,覺得太沒面子,要求阿媽辭工,阿媽唔肯,男孩隨手拿起一張摺櫈兜頭車阿媽,鄰居聽到慘叫聲立即報警call白車。我是他的班主任,便和訓導主任一起趕去醫院,見他阿媽血流披面,兒子居然還坐在一旁打機。他後來被送進醫院住了半個月,睇精神科。」         「洗碗有萬六蚊一個月,比大學畢業生人工還高呀,他真的認為洗碗那麼不妥當嗎?」我問。         「我也跟這男生談過。他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期望阿媽是醫生或律師,但退一萬步,就算cheap到做教師,都好過洗碗呀!』講到明看不起我。」         報復被罰留堂         Jeannie接着又舉了其他例子。「有個男生的父母在他三歲的時候已經離婚,祖母把他養大,生活挺苦的,但老人家可以給孫兒的都已經盡量給他了。祖母平日省吃儉用,奇異果在她看來是昂貴的水果,捨不得吃。有天見生果店大特價,十蚊五個,大喜買下。孫仔放學回家問祖母要五百元,祖母不給,他為了報復就把米缸的米全部倒進垃圾桶,然後吃掉四個奇異果,剩下最後一個,祖母心痛了,便過去搶。男孩狂性大發,把祖母整個人舉起撞向牆,撞了十幾下,滿牆是血。男孩看見警察卻突然跪下來嚎啕大哭

20140628-王迪詩:衝動旅行

王迪詩:衝動旅行 7:53 28/6/2014 那天躺在沙發上重讀Richard Chandler 的偵探小說The Long Goodbye ,當讀到Lennox 離奇自殺的時候,突然很想吃上海味香齋的牛肉麵。Okay okay,我知道Richard Chandler 跟牛肉麵沒有什麼關係,但吃東西的其中一種樂趣就是衝動。連吃一碗麵都要思前想後,做人還有什麼樂趣? 我飛快致電航空公司訂了往上海的機票,拿個皮箱隨便放了幾件衣服。在書櫃前想了一下,決定除了The LongGoodbye,也把松本清張的《砂器》一同帶去。然後戴上墨鏡直奔機場。 上海的天氣出奇地清涼。我實在太幸運了,平常六月底的上海已經熱得教人難受,我卻罕有地在這個時節遇上微風陣陣的上海,還剛好避過了強國人佔領飛機。我從不認為旅行一定要有人陪,我一個人旅行不知幾high! 在酒店放好行李 ,換上短褲和我最喜愛的飛躍球鞋,跳上的士奔往黃埔區雁蕩路十四號(近淮海中路)味香齋。這店子從早到晚都是川流不息的人龍。我擠進去買了一碗牛肉麵,再添一塊燜蹄。收銀的大媽例牌向你sell小牛湯,我以前喝過,那根本就是我那碗牛肉麵的湯底嘛,帶點咖喱鮮味,又滾又燙,用來做麵的湯底一流,卻不是能獨當一面的主角。 我把小牛湯拋諸腦後,滿心幸福地等待我的牛肉麵。其實這裏的招牌菜是麻醬麵,每碗才9元人民幣,麻醬超濃,而且很香,但我還是鍾情牛肉麵,我在吃這方面可是非常專一的。 味香齋已有八十多年歷史,聽說是國營老字號。裝潢簡陋,我卻偏偏喜歡這份地道。最初聽到「國營」兩個字都幾驚,腦海裏即時浮現「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的一班大嬸,翹起二郎腿坐在一旁修修指甲、講講是非又一day。 我曾經在《一個人私奔》寫過大學時與幾個同學一起揹背囊,搭火車由廣州開始,到杭州、上海、南京、濟南、北京,再到呼和浩特騎馬看草原,然後回北京搭火車回港。 六個人出發,兩個人回來。其餘四人不是死了,而是翻了臉各行各路,以後沒再見過面了。在那整個月的旅程中,我在中國各處光顧了不知多少國營食店,真是難能可貴的經驗。有些店才一進門就先要付款作碗碟筷子的按金,我想那時大概很多人偷碗碟吧。 今天大城市的國營店當然已不用為碗筷付按金了,但因為從前的印象太深刻,如今我在味香齋捧那隻碗還是覺得矜貴到不行。我的牛肉麵送來了,滾燙燙的向我熱情地

20140629-柳俊江:反智動物:神鬼如何兩不分

柳俊江:反智動物:神鬼如何兩不分 7:52 29/6/2014 ■2012年車公一籤成港人集體夢魘。 「何為邪鬼何為神,神鬼如何兩不分。」2012年車公一籤成港人集體夢魘,《竊聽風雲3》林嘉華再次在大銀幕演繹,全院屏息。世事奇情變幻,角色轉換原來永恒,此刻是神,暗通鬼道,也有討厭鬼突然轉身,得人敬奉。而世間最多的,是潛伏的邪鬼,披着修行的袍,暗渡陳倉。 上星期和前輩吃飯,前輩從商,以和為貴,堅決反對佔中。在他眼中,佔中三子是鬼,梁振英是神,同桌的我自是持相反意見。習慣搞爛gag打圓場的我,引「絕食」小丑「私煙」,博眾人一笑,大家都指我是「蘋果派」,嘻嘻哈哈幾句了了。既然深知誰都說服不了誰,不如放長雙眼。君子矜而不爭,上菜前放下政見,風花雪月,成全美好一晚,何樂而不為? 對於奉和諧穩定為圭臬的香港人,混亂的表徵討厭,指揮混亂的人自是搞屎政棍,而對實在複雜的制度問題按下不表,是永恒不變的論調。記得2003年前七一大遊行,我們汗如雨下,在酷熱天氣下倒董,爭取07、08普選。十載過去,那天共同進退的戰友,有些已經倒過來,質疑「亂」的後果。我們抓住老董的痛腳,把他硬拉下台,結果是否換來更不堪的政治和營商環境?甚至已經把一國兩制斷送了出去?現在,很多人已經站到另一邊去,多可悲的政治現實。 過去一年,聽到越來越多人懷念董建華,皆因「老董至少是個好人」,聽得我起雞皮疙瘩。當年人人得而誅之的亂港特首,何時又贏回光環了?正是香港人只分高低,不辨鬼神。我常說,「振英亂港」,是「建華之禍」的延續,香港人對政治人物的理解,片面得叫人驚訝。當年是誰引梁振英入行政會議,又將他推上行會召集人的高位?是前特首董建華。而在2012特首選舉前夕,又是誰在習近平左右,在訪美行程中不斷發功,倒唐保梁?是全國政協副主席,習近平外交重臣董建華。又,04年老董腳痛下台,當時香港惟有一人和前主席江澤民稱兄道弟,可以保住無能特首,不過此人沒有應要求發揮「影響力」……於是當老董得勢,其子錂自然難有運行。梁振英得以即位,一因為老董扶植,二因老董小器。 重提這些老掉牙之事,不是要翻誰的舊賬,只是想指出,神是神,鬼是鬼,小人是小人,其性質永恒不變,只是看官有沒有看出來,有沒有檢驗出來。更重要是不要抱有遐想,期待小人終會修成正果,貢獻社群。有人說梁振英勢危,東北發展可能是其步老董後塵的最後一根稻草。相反,筆

20140629-關麗珊:能力和責任

關麗珊:能力和責任 7:51 29/6/2014 狐狸物語 到不同學校講座會預備不同講稿,要是到傳統名校,我會跟學生談「能力愈強、責任愈大」。 能夠在傳統名校讀高中,已經說明學生智商在平均水平以上,如果智商有所不及,代表家庭環境好,可讓學生有資源將勤補拙。既然學生擁有優厚條件,先要感謝命運給予的幸運,不但不能為此驕傲,更要好好運用自己的先天和後天條件,多讀好書,將來做個頂天立地的人。 現今社會很難界定壞,法律判罪的不一定壞,全球監獄有不少良心犯,例如維權人士為正義公民抗命,判他們有罪的人都知道他們並非壞人,創作那些罪名的才是壞人。與此同時,某些好人也不見得好,不舉例了。 聰明人經常面對誘惑,比方說,你知道騙人是容易的,在灰色地帶謀利也輕易,然而,你必須提醒自己上天給你聰明才智,並非要你淪為賤人的。 上世紀六十年代有個美國的大型心理實驗,為全國同齡學童做智能測試,盡量跟他們保持聯絡數十年,結果顯示智商高的人更健康長壽。除先天因素外,聰明人知道吃甚麼做甚麼對自己有利。 聰明是幸運,應該協助不夠幸運的人活得更好,推廣健康飲食之道。可以讀書是幸運,應該維護社會公平公正,讓不夠幸運的人免為欺壓…… 關麗珊

20140629-李怡:到了我這個年紀

李怡:到了我這個年紀 7:50 29/6/2014 書展我有一本新書,書名是《一個人是一生行為總和》,許多文章是這裏發表過的小品文,書前寫了一篇長序:「到了我這個年紀」,講人活到78歲時一些心事。 去年底,我出版了《香港思潮》,在這書的發布會上,我回應之前一個網台節目對我過去經歷的討論和批評,我說,有些批評是意見不同,那沒有關係,討論嘛;有些是偏離事實了,不過我也不準備糾正或辯解。到了我這個年紀,我不在意別人怎麼看我,怎麼說我,最重要的是我自己怎麼看自己。一個人是他一生行為的總和。一生行為,總有做對的做錯的,總和來看,自己是不是一直忠於自己,至為緊要。 許多回應聚焦在「最重要的是我自己怎麼看自己」這句。但這不是我事先想好的話。「一個人是他一生行為總和」也不是我事先想到的。這幾句話怎麼會突然跑到我腦海裏呢?是因為我首先想到的是「到了我這個年紀」。儘管沒有人知道自己會活多久,但到了這年紀,應該知道什麼事情都會發生。二十多年前,劉賓雁來香港,在歡迎他的餐會上,許多人講了好多贊美他的話。餐後他對我說,怎麼像是追悼會?我失笑了,因為追悼會講的都是死者的好話,不會有人說壞話。但人的一生,怎麼可能如追悼會所說的那樣?一個人若回顧自己走過的路,當然有好有壞,有對有錯,有想做而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做的事,也做了些想做的事,於是,法國作家馬爾羅說的「一個人是他一生行為的總和:他所做的,和他能做的。」應該是一個人的一生總結,也無可避免的,我會以此回顧一生。(下週續) 李怡

20140629-沈西城:蕭若元不懶!

沈西城:蕭若元不懶! 7:17 29/6/2014 年前《3D肉蒲團極樂寶鑑》上映,賣座四千多萬,是情色片的一項紀錄。憑心說,電影拍得並不太好,勝在「噱頭」,吸引了不少自由行觀眾,你看一回,我看多趟,票房滿采,製造這奇蹟的人,便是人稱才子的蕭若元。我認識蕭若元有三十多年了,在「麗的」時代,他是我上司,到了「玉郎」成為不同部門的同事,九十年代後,他棄文從商,在股壇上迭有斬獲,來往便少,倒是《肉蒲團》又將咱倆拉在一起。純為記念,蕭若元想把《肉蒲團》寫成電影小說,同學鍾錦江穿針引線,由我來撰寫。這工作不易為,我乏信心,碰巧朋友請纓上陣,當樂意應允,豈料寫了兩次,都給蕭若元打回頭,無奈跨馬挺槍挑陣,福至,勉強過關。人都說蕭若元散漫隨意,實則心細如塵,好與壞,媽呀!他一眼看穿,就像董慕節批八字——「一字曰騙,騙不得。」 無論在電視、電影、股壇上,蕭若元都是一個很具爭議的人物,先說電視,他膽大包天,砸爛往日牽絲攀藤的傳統,注入强而有力的煽情,人物性格變化萬千,高潮發展難測,環扣環,線牽線,讓觀眾不自覺地墮入他彀中,欲罷不能。 在籌備《大白鯊》時,他說「長劇重感情戲,忽略不得社會因素,這方能拉住觀眾。」我跟吳偉榮依照他的指引「度橋」,由於要「重感情」、讓觀眾多流淚,有些情節不免加鹽添醋,煽情過度,引來左几不滿。他是傳統戲劇的捍衛者,要求感情表達合理,因而引發了跟偉榮的爭拗,矛頭指向蕭若元。面對反議,他一書在手,謙卑有禮,笑語化解,林下丰標,令左几拜服。蕭若元既要化解矛盾,復須統籌劇集,工作必定勤奮萬分,你這樣想,錯矣!他工作有序,不像他的親密戰友麥當雄,日夜工作二十小時不言倦,他每日工作逾八小時,其他時間要看書。人說他懶,他直認不諱,懶在身,腦不怠,度橋遇到膠着狀態,先是眉一皺,繼而笑口開,勁道來了,一言戳破僵局,橋段通行無阻,這門功夫,環顧當年視壇,無人能及。 八二年,「麗的」轉讓股權與「澳洲」企業,他跟麥當雄黯然離去,轉戰電影,撿了便宜的是「TVB」,倘兩雄攜手拚下去,哪有今日一台獨大的局面!「麗的」變「亞視」,除了邱德根時代還有盈利,後繼者無不虧蝕離場。轉戰電影圈,蕭若元成績斐然,依循電視意念,他的電影戲劇性濃厚,《午夜麗人》描寫歡場女人的辛酸;《省港旗兵》是電視《十大奇案》的電影版,揭露社會的不均;《肉蒲團偷情寶鑑》將古代男女情慾觀發揮得淋漓盡致,不遜《金瓶

20140629-蔡東豪:化妝跑步

蔡東豪:化妝跑步 7:15 29/6/2014 一位女性跑步者對我說,她愛跑步,因為這是她唯一不需要注重外表的時候。她的意思是,作為一個城市女性,須分分秒秒注重外表,是一件累人的事。其實,注重外表不局限於女性,在一個注重物質的年代,外表代表了一個人。 隨着經濟增長,我們對物質慾望,像停不下來的引擎,全速向前走。由國家GDP到公司業績到個人收入,我們都要求今年做得好過去年,而明年好過今年。物慾主義成為我們的人生指南針,永遠在追求更大、更快、更靚的物質。互聯網把我們對物質追求推到極速,不單要最新型號,還要下一分鐘得到手。 在物慾主義年代,總有一小撮人走向逆方,鼓吹簡約生活,指出我們都知道但又不想面對的一點:我們不是需要很多。可是,我留意到這種所謂簡約生活,也抵受不到物慾侵襲,變質成為物慾版的簡約主義。各位不妨留意標榜簡約的商品,其售價隨時貴過正常版本。物質為我們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定性,擁有成為人生追求,我們或者不肯承認,但這是事實。 物慾主義主要針對我們的自信心,當其他人擁有一件東西,特別是成功人士,閣下也感到自己應該同樣擁有。我們未必需要這件東西,但擁有了,如廣告金句:自信心喺晒度。物慾主義和跑步的關係,是沒關係,或者,城市人跑步目的之一,是製造物慾主義的喘息空間。跑步者不大注意外表,因為跑步者的自信心不是來自外表。 跑步者跑得多好,跟外表的關係幾近無。着甚麼衫褲鞋襪,最昂貴和普通款式的分別,可能只會在頂級運動員競賽中顯示出來。跑步是一件非常「能者居之」(meritocratic)的事,跑步者的自信心來自付出。操練是否充足,方法是否正確,起居飲食是否有紀律,有否小心保養身體,這些都是靠付出精神和時間,而且付出和收穫成正比。 跑步者的自信心決定在起跑線,今日跑得好與否,起步時跑步者已知道。昨晚不夠瞓,感冒未清,操練不足,着甚麼款式跑鞋也沒幫助。跑步者的自信心內藏心裏,自己最清楚,不清楚的話,是跑步者不肯誠實面對自己,以為天會出手相助,以為跑步可速成或模擬。 跑得不好,跑步者會找藉口,但跑步者心裏知道,真正原因是,付出的不夠。 女跑步者堂堂正正做回自己,因為她知道平日評頭品足的八公八婆,在跑道上也變成相信能者居之的人。我覺得女跑步者都是美麗的,因為她們以扎實的腳步為自己付出,相由心生。 我有一個一直不敢問的問題:馬拉松女參賽者會否化妝?有沒有一些妝可

20140629-畢明:來一個有class的反派好嗎?

畢明:來一個有class的反派好嗎? 7:08 29/6/2014 集體醜化一個城市算不算是大罪惡。 說的不是蝗蟲襲港,是一籃子丑角可厭可憎可鄙地辱港,由議會到市容都變得超級樣衰。 蝗禍,外來的,醜化,從內裏滲臭;前者,時運低沾到污糟嘢,盡量潔身自愛抗拒,後者,害蟲曱甴蜈蚣本土翻出,不衞生,肉酸,失禮人嘛。到底都是東方之珠,都是亞洲國際都會,到底,香港是處於大時代啊,怎麼時至今日獲得的都是些三打七、四打八(比二打六低兩級),滿身泥漿的走來搞低手破壞打低層次爛仔潑婦交?多沮喪。 來一個有class的反派好嗎?怎麼香港得到的盡是私煙BB、厲魂掌、tree根,劏房波和吳喇星。不是腦殘,就是「笨些焚」。粗口?「Exact7ly」。除了因為我好㷫,因為他們配。 一個人拉低一整條街的智商、水平和文明,是有的。莫說政治智慧,那堆低級害蟲連常識都負資產,拉低了整個城市的格調。香港,曾經那麼有格調,議會內外都有過飛揚好看的人物和辯論,現在,YouTube上見英國議會、美國議會、德國議會、澳洲議會內才情橫溢的思辯,正反雙方,英明壯麗,據理力爭,叫我們品味過格調的香港人情何以堪。有些人,恥之以為伍,這堆丟人現眼的蛇蟲鼠蟻,簡直恥之以為敵。拿去,不是人道毀滅,就算不人道撲滅,我都不反對,為民除害。 想知自己是什麼料子,看對手,誰怕神一般的對手。對手為你的水平定義。諸葛亮得到周瑜,哈利波特有佛地魔,費達拿vs拿度,令狐沖對東方不敗,蝙蝠俠對小丑,香港人得到689。反高潮到冇朋友。或許,689正好為香港回歸以來一路go south的反高潮點題。一個要用女兒自殘來spin,來擾亂視線,靠絕食私煙又係自殘來spin,製造零質量混亂的人,有失香港身份。 蔣麗芸論東北發展:「除了老婆仔女,沒什麼不可以賣!」露底無遺。從一開始已是一個笑柄,而一個張牙舞爪的笑柄很可憐,我原諒她,除了因為Oscar Wilde說“Always forgive your enemies- nothing annoys them so much"之外,也因為她可憐。一個活到這把大嬸年紀,仍然什麼都可以放一個price tag的人,注定窮得祇剩錢。連一些頭腦比較清醒正氣善良的孩子都知道,尊嚴、歷史、公義、法治、人格、愛情,都不能出賣的。有一種人,什麼都要,就是不要臉,什麼都吃,就是不吃虧,什

20140629-梁文道:一次失敗,就是永恒

梁文道:一次失敗,就是永恒 7:00 29/6/2014 巴西最了不起的創作家羅德里格斯有句廣被傳誦的話:「每個地方都有一個不堪回首的全國災難,例如廣島核爆,我們的災難,我們的廣島,就是1950年輸給了烏拉圭」。在巴西,這場災難甚至還有一個專有名稱;而且很奇怪,就連講葡萄牙文的巴西人都習慣用西班牙文去拼讀這個名詞,似乎不如此便不足以顯示其特異與重要;那就是足球史上最有名的一場敗仗:「Maracanazo」(『馬拉卡納慘案』)。 關於那次世界盃決賽的記述,是如此地豐富,又如此地生動,乃至於看多了之後,就連我也好像親臨過現場似的。 1950年7月16日,巴西人早已做好了奪冠的準備。趕在世界盃開賽前完工的馬拉卡納球場是全世界最大的球場,可以容納十八萬三千名觀眾,這天卻湧進了二十萬人,是當時里約熱內盧成年人口的五分之一。而里約熱內盧的市長則在開賽前的演說讚揚巴西國家隊隊員:「球員們,短短幾個小時之後,你們將成為世界冠軍,將受到數百萬同胞的歡呼!你們的表現證明你們是不可戰勝的!你們將擊敗任何一個對手。請接受我向你們──勝利者的致敬。」雖然比賽還沒開始,但巴西就已經給自己加冕了,那幾乎是他們全國的共識。當天發行的一份早報甚至以「世界冠軍」為標題,登出巴西全體球員的照片,遂一介紹這批英雄的背景和來歷。球場內,二十多塊頒給冠軍隊成員的獎牌早已刻好了名字,專門為凱旋而奏的頌歌也早已放進廣播程序,全場球迷興高采烈,老早就開始了自己的慶祝派對。 下午4點33分,烏拉圭翼鋒吉賈(Alcides Ghiggia)闖進禁區,出人意料地果斷射門,把比分改寫成二比一。巴西電台的足球評述本能高喊:「gooooooolll!!!烏拉圭進球!」過一會兒,才緩緩回過神來,自言自語地不斷問道:「烏拉圭進球了?」那一球,有人形容為巴西版的「甘迺迪遇刺案中的子彈」,幾十年後猶被反覆慢鏡播放,以解其中玄機。根據Alex Bellos的《Futebol: The Brazilian Way of Life》,射進這球的吉賈在2000年受邀去巴西訪問時,還遇到過這樣的事情:當他把護照交給檢查人員之後,那個二十多歲的小女孩盯着他的護照看了半天,然後問他是否就是「那個吉賈」。吉賈覺得很奇怪,半個世紀前發生的事情,一個年輕女子怎麼會知道得這麼清楚。然後,她把護照還給吉賈,對他說:「每一個巴西人每天都會記

20140617-12歲的女孩留了一份禮物給家人

12歲的女孩留了一份禮物給家人 21:40 2014/6/17 英國一位12歲的女孩Athena Orchard,1年前被檢查出患上了骨癌。她在和病魔對抗的過程中一直展示出勇敢、樂觀的一面,始終用正面積極的態度看待人生,這已經讓人印象深刻。 很不幸的,她于在周三 5 月 28 日最終敵不過病魔的折磨去世了。但是在她父母整理她房間的東西時,更發現了她隱藏在鏡子背后3000 個字的信息… 12 歲的 Athena 突然就得了重病… 在她去世后,父母整理她的房間,發現了這 3000 字的信息… 因為鏡子總是靠在墻上,所以他們從來就不知道鏡子后面有這信息… 這是 Athena 在鏡子后面留下的一小段話。她的字里充滿著希望,愛和智慧: 『幸福取決于我們自己。 』 『快樂是我們自己創造的,或許故事的重點不在于是否有個完美結局,而是在于故事的本身經過。 』 『生命的意義在于有意義的活著,稍微多一點心思就可以讓平凡無奇的生活變得不同。 』 『 平凡與不平凡只是一個區別。幸福是一個方向,并不是一個終點。 』 『要謝謝你現在所擁有的。要快樂,要自由,相信,永遠年輕。 』 『你聽說過我的事情,但你從沒經歷過。 』 『愛情就像玻璃,看起來很可愛,但是它很容易破碎。 』 『 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所以充分利用它。你可能明天就染上不治之癥,所以讓每天都有它的價值。 』 『 如果他真的愛你,不管情況多糟糕,他們都不會讓你從身邊溜走。 』 『請記得,生活是起起落落的,如果沒有起伏的生活那就什么都不是了。 』 『我等著那個可以讓我打開心扉愛上他的人。 』 『人生是一場游戲適合所有的人,但愛是唯一的獎品。 』 『 如果你覺得生活很糟糕,那一定是你的錯。因為只有當你自己同意了,你生活才會開始變得糟糕。』 這是個讓人難以置信的女孩,她如此陽光、聰明、積極、勇敢、堅強。她是我們該學的榜樣,不管生活多辛苦,都樂觀的面對著。如果你也覺得Athena 很勇敢,請把這文章分享出去給所有的人,讓他們也學學Athena 面對生活的態度!

20140628-陳惜姿:又要披甲上陣

陳惜姿:又要披甲上陣 21:55 2014/6/28 白皮書一出,本來平靜的暑假,又泛起漣漪。 國教科兩年前擱置後,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集中做家長教育,出版過「公民教育小書單」,提倡以繪本跟小孩共讀,灌輸民主、人權、公平等價值。搞過幾次家長講座,教家長如何誘發子女對通識的興趣、如何跟小孩共讀圖書等。那是細水長流的工作,與兩年前政總轟轟烈烈的抗爭相比,沒那麼顯眼。 本來已說好,今年七一家長組不用擺檔了。我們搞的活動以教育為主,公眾也未必記得我們。 記得去年七一,我像長洲太平清醮飄色的小孩,坐在高高的梯上,不斷向路過的人揮手。群眾非常熱情,老遠看到我便揮手了。但坐在梯上一整天,挺累人,我還慶幸今年不用搞。 但白皮書一出,如中央政府放下一枚炸彈,像電影《少林足球》,師兄弟又要埋位了。 白皮書提及的「全面管治權」,固然令人大吃一驚。但特區政府熱烈支持的態度叫人更氣憤,律政司司長對法官要愛國的說法,不吭一聲,反為白皮書護航。政府在網站上掛上白皮書,位置竟與基本法並排,這種種,叫我們非常憂慮。 我的兒子,在2047年剛好是我現在的年紀。他屆時身處的,是怎樣一個香港?今天若我閉嘴了,對得起他嗎?家長組一班戰友,又再摩拳擦掌,披甲上陣。第一炮是搞聯署聲明,希望大家熱烈響應。 陳惜姿

20140628-無章無法闖關慘勝,東北發展後患無窮

無章無法闖關慘勝,東北發展後患無窮 信報社評 2014年6月28日 在財委會主席吳亮星不顧確當程序(due process)把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撥款案付諸表決及通過後,特區政府及建制派表面似乎勝了一仗,能正式啟動拖延了不少時間的計劃,問題是今次在議會眾目睽睽下的做法相當粗暴,既損害程序公義,又破壞立法會各黨派及議員的關係,更可能把行政立法關係推向全面破裂。至於官民間的不信任及對抗情緒,亦肯定進一步加強。借用一句old fashion的說法,特區政府可能是贏了一仗,輸了全盤戰爭(won the battle but lost the war)。 東北發展計劃的爭議可說是沒有最壞,只有更壞的典型例子,近大半年來掀起的爭議逐步擴大,從原先集中討論計劃的規模、成本效益、拆遷影響、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演變成對政府管治的不信任以至否定。近幾個星期,雖有激進的議員千方百計竭力不斷阻撓撥款表決,但因為財委會主席吳亮星主持會議連番失當,程序屢受質疑,更令事件惡化,並且激起史無前例的暴力衝擊立法會行動,迫得立法會要大肆加強保安安排,如臨大敵。可以說,東北發展之火不但從地區燒到特區政府,更從政府總部燒到立法會,目前完全看不到有任何受控迹象。 要令爭議降溫,防止矛盾激化,立法會財委會審議本是個契機,一方面可以有公開及充分的辯論,反對計劃的團體至少可以宣洩不滿消消氣。另一方面,透過體制及確當程序解決爭端,即使不同意計劃的團體及議員也難以再大動作反對。當年高鐵在強大反對聲、包圍聲中通過,避免日後無盡爭議,靠的也是公公道道走完財委會這一關。現在政府及建制派罔顧審議的應有規範,以手上的多數票強行通過撥款,這不僅平息不了爭議,反而催旺矛盾之火,令反對人士更堅決和團結對抗到底。 而且,由於建制派倚賴議會內的多數票強行闖關,不管議會規範與程序,原本與泛民所剩無幾的合作關係將消失殆盡。向來愛用衝擊、拉布手段爭取政治籌碼及曝光的議員,肯定更理直氣壯放肆地拉布,即使較溫和的政團及議員,相信也會重新衡量自己的企位。接下來從預算案撥款到法例到議案,只怕無役不拉布,後腿繫鉛的立法會,效率勢將大大降低。 最堪憂是,今次吳亮星示範霸王硬上弓強推撥款,可能賠上整個行政立法關係。對很多立法會議員特別是較溫和的泛民議員而言,既然政府置立法會的顏面與程序於不顧,往後他們自然也不用再客氣了,阻礙、打擊,抵制、

20140628-區家麟:你憑乜嘢?

區家麟:你憑乜嘢? http://aukalun.blogspot.hk/2014/06/blog-post_28.html 21:54 2014/6/28 是日,心緒又不寧,腦裡只有一個問題︰你憑乜嘢? 這條有線新聞片,一定要睇6:34,財委會表決一完,吳亮星逃走,躲進保安高牆的場面。看清楚,吳亮星惶恐、心虛、不敢稍停、落荒而逃、做錯事無面見人的動作神情,將永留史冊。你怕什麼?你做了甚麼虧心事?若然理直氣壯,為何不站穩腳步,回應記者提問?為何還要急步半跑,走為上著? 一個零票的人,你憑乜嘢,當上立法會議員?一個全無市民授權的人,又憑乜嘢,擔當財委會的主席,主持重要會議?一個唔熟書,不斷推翻自己裁決的零票議員,你憑乜嘢坐上這位置? 還有林鄭月娥,在演藝學院畢業禮上,遇上學生示威。其實梁振英、林鄭等校監/高官/主禮嘉賓,你又憑乜嘢,穿上華麗莊重的禮袍,坐上畢業禮的台上龍椅,接受莘莘學子的鞠躬?你既非為人師表,處事為人也沒什麼值得敬仰學習,你憑乜嘢,享此高位,得此尊崇?只要有些少謙卑之心的人,都應該深知自己不配,今時今日,膽敢坐上台,自取其辱,與人無猶。 當然有梁振英,你只得689票,又憑乜嘢,在立法會露出兇相,向民意代表指指點點?梁振英女兒梁齊昕自殘事件,梁家女兒向《信報》大爆心中情,母親要付最大責任,並謂自己是被「操控下到海德公園,玩父親建議的『開心家庭』蹩腳公關技倆」。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也不苛求,要「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但面對這公關危機,梁振英只要大大方方說︰「本人要到英國出席女兒畢業禮,並處理一些家事,請大家體諒,給予空間。」又何需擺布不情願的女兒,弄虛作假,宣傳「幸福家庭」?(補注︰發博文後數分鐘,看到特首辦最新聲明,用上了「給予空間」、「諒解」的字眼,係囉,一早咁講,唔駛影相做騷咪好。) 一個連自己家人都要擺布、要利用的特首,你又憑乜嘢要香港人相信你? 新界東北新市鎮,有一個反對者的論述說得好:政府機器要拆人屋,毀人家園,說得理直氣壯;但示威者推鐵馬衝立法會的門,為何就變得十惡不赦,要喊打喊殺?這個政府,憑乜嘢? 這個沒有認受性的政府,並非人民選出來的政府,你憑乜嘢叫我交稅?你憑乜嘢用人民的稅款,供養龐大武裝部隊,反過來對付人民?你憑乜嘢用人民血汗錢,招請公關屎片醫生團隊,製作宣傳影片,向市民攻心?東北發展,你又

20140628-李怡:新界東北關係一國兩制生死存亡

李怡:新界東北關係一國兩制生死存亡 21:51 2014/6/28 時間進入7.1前的倒數,香港爆發中港矛盾的議題可說是一籮筐:普選、白皮書、公投、司法獨立、新界東北等等。前天北京召開白皮書座談會,一批所謂學者居然表示,凡是《基本法》沒有規定的地方,就適用於憲法規定。那麼《基本法》有規定的,比如22條,比如改變選舉方式,是否就照《基本法》呢?又不是了。在政治凌駕法律的國家,所有這些爭論其實都無意義。世界上有兩種邏輯,一種是邏輯,一種是中國邏輯。中國邏輯奉行的是強權就是真理,爭論無關輸贏,只是對市民認清是非仍有幫助。 各項議題中,7.1最應該突出哪一項?筆者認為,當務之急並且也最實在的,是新界東北發展的爭議。昨天,民主派議員大都力阻新界東北的早期撥款,對於衝擊立法會,也有議員指出這是制度暴力引來的抗爭暴力。但社會多數輿論,還未能將東北發展議題,聚焦中港融合的問題上,而這才是香港會不會淪為一個中國城市而不是一國兩制之下的香港人城市的關鍵。 梁振英和其他政府高官現在都說,發展東北是為了解決港人住屋需要,因為香港缺乏土地。這說法建立在市民健忘的基礎上。 回顧東北發展規劃的歷史,首先在2007年11月22日,中國新聞社公開報道了以合併深圳和香港為大綱的「深圳市綜合規劃2007-2020」,按此規劃,深圳和香港將於2020年合併為一個城市。並表示這規劃已得到建設部批准。港府於2008年,就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向大陸官員諮詢,並總結出:「服務範圍包括深圳以至整個珠江三角洲」的發展方向。2010年梁振英接受《南方都市報》訪問,提出開發禁區的構想:未來可以容許深圳居民,甚至是所有大陸居民,免簽證進入新界北三個城市,將邊境模糊化。2012年6月梁振英上任前接受媒體訪問,說要在深圳河以南28平方公里的新界土地成立「特區中的特區」,地盡其用發展經濟,內地人可免簽證進入,並可使用香港的各種服務。2012年8月官方新華網發表題為〈從受惠到互惠──深港一體化的國際大都會夢想〉一文,其中說:一個「被命名為『香圳』的國際大都會,正在深港雙城的互動、競爭、融和中冉冉升起。」「兩地人員自由來往、自由就業、貨幣自由兌換……深圳和香港,要完全變成一個城市的概念。」並引述深圳官員說,深港一體化、甚至粵港一體化,已由《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等「路線圖」引導「走向成熟」。 從2007年中

20140628-林超榮:尋找一點收視的人

林超榮:尋找一點收視的人 明報2014年6月28日星期六 「頭條新聞現在停播了嗎?」有人問。 我答:「沒有呀,只是搬了過去亞視播。」 去油站入油、圖書館借書、搭的士時,對方一見到我就問:「頭條新聞幾時有得播?」 我都會說:「在亞視播,已經播了成個月啦。」 「對不起,我沒有睇亞視。」 收視調查,都幾準確,目前,頭條新聞在亞視的收視率是一點。 一年前,頭條新聞在亞視的最高收視率,五點。 然後,跌到了四點。 之後,再跌到三點。 現在是一點。 電視管理階層,發現這樣的收視,必然興起問罪之師——是不是頭條新聞水準下跌,收視如此低。 不一定,因為,亞視平均收視係一點,跟自己製作的亞視新聞一樣。 一點收視,係我做電視幕後以來,谷低之最。 我在無綫做編劇,試過收視冠軍,三十三點,做亞視監製,也做過最高收視,十二點。 估不到,今日係一點。 睇戲有謝票,一點收視,我應該向一點收視的觀眾鞠躬致謝。 一點收視係六萬觀眾,以一千二百個「收視調查盒」代表了七百萬觀眾的計算方程式,在一千二百個盒之中,大概只有兩個盒不到。 這兩個盒是泰山不動、風雨不改的看,應該是慣性收視,從無轉台的。 我估,一定係大酒樓,有兩個電視機,一個長開無綫,一個長開亞視。 另一個,必然是老人院,無人幫老人家轉台了。 我好希望追尋,一點收視的人,他們有難言之隱嗎?或者,他們見人所未見,發現收看亞視節目的另類趣味。 當我們批評無綫一台獨大,扼殺創意,不思進取,那麼,亞視一點收視,又該當何罪!? [林超榮lamchiuwing2012@gmail.com]

20140628-陳惜姿:Newspeak

陳惜姿:Newspeak 明報2014年6月28日星期六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齊鵬飛,據報是白皮書的作者。最近他說了幾段爆炸性的話: 「白皮書的地位,跟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一樣。」 ——中英聯合聲明,是中英兩國代表歷時兩年,經歷廿二輪談判的結果。「港人治港」、「一國兩制」是鄧小平在這期間想出來的。最後兩國達成協議,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見證下,總理趙紫陽、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簽署文件。這聲明頒布時,還得到不少國家的高調支持。 ——基本法由起草委員會草擬,內地和香港草委共五十九人,經歷五年,其間出過兩次條例草案諮詢公眾,還有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加入意見,最後才定稿。 請問白皮書是如何寫成的?它的地位竟與上面兩份文件一樣? 齊又說: 「希望白皮書成為慣例,中央可就其他香港問題發表白皮書。」 ——若白皮書地位如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而出版白皮書會成為慣例,地位崇高的文件何其多!國家何時有新的想法,便刊出一本新的白皮書,把之前的承諾重新解釋,那我們以什麼為依歸?一本一國兩制白皮書已鬧得滿城風雨,若以後接踵而來,我們將會多麼迷失。到最後就是:「你話點就點啦!」 最後,關於「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他認為完整的說法應是「一國兩制、愛國愛港、港人治港、中央授權、高度自治」。 看到這裡,想起GeorgeOrwell小說《一九八四》裡的newspeak。國家新創造出來的詞彙,漸漸取代舊的。國家基本方針政策,原來可加可減,隨意解釋。新的詞彙說得多,令我們忘了舊的。國家便成功了。 [陳惜姿]

20140628-吳志森:給點顏色看看

吳志森:給點顏色看看 明報2014年6月28日星期六 公投人數衝上七八十萬,出乎不少人意料。 公投系統被黑客癱瘓,經美國供應商全力保衛,順利重開。在網上看到中美網絡大戰,國家級導彈攻擊與防守,令人觸目驚心。 一派胡言的「一國兩制」白皮書,固然產生催票作用。黑客癱瘓投票系統,把媒體網站整個關掉,激起港人憤怒。《環球時報》評論連篇累牘,任你多少人公投,也不及十三億人多,老掉牙的陳腔濫調,催谷投票,居功至偉。 說實話,我對數以十萬計香港人參與公投,半信半疑,一來是港人對不少事情都冷漠得令人害怕,二來是投票過程謠言滿天,無法不令人擔心。 不是官方舉辦的投票,最大問題,是沒有數據庫核實投票人的資料。左報媒體用重複投票、假身分證、外傭、兒童身分證號碼等,來測試系統的漏洞,報稱都能順利過關。主辦者坦白承認,這是民間投票無法彌補的漏洞。但如果要用肉眼辨認識別碼,再用手機回覆投票系統發出的短訊,這兩項措施,若真的要大規模造假,付出的時間資源將會較大,更涉及不少人手,泄露風聲的機會較高。 換句話說,七八十萬港人投了票,當中有故意造假測試系統,以抹黑公投的準確程度。但即使有若干百分比的假票,瑕不掩瑜,得天高的投票人數,也充分反映了香港人對近期政局的憤怒:真普選漸成泡影,白皮書粗暴改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定義,來自強國的黑客橫行,阻止港人表達意見,把媒體滅聲…… 香港人平日營營役役,吃喝玩樂,犬儒鄉愿,唯利是圖,對不少事情都冷漠不仁,但所謂「平時唔聲唔聲,出手嚇你一驚」,在迫到埋身的大是大非問題上,都會蜂擁表態,而且更是威力驚人。 回想2003年五十萬人上街,SARS、負資產固然是推動力之一,但核心問題是23條令香港人懼怕,怕什麼?怕被剝奪享有的自由,怕日常生活受到衝擊。白皮書語氣強硬來勢洶洶,以君臨天下的姿勢,改寫香港高度自治,變為中央全面管治,更要脅權力可以隨時回收。手無寸鐵的香港人,面對強權,反應很簡單:即使鬥不過,也要用集體力量,給你點顏色看看。 [吳志森samngx123@gmail.com]

20140628-石琪:免費贈看世界盃

石琪:免費贈看世界盃 明報2014年6月28日星期六 無線電視直播世盃很吊癮,分組賽初段免費供應,晉級關鍵就開始收費,吊起球迷胃口,臨尾才又自由收看。全部六十多場比賽,免費的大約只有三分一,真是算死草。 舊時世界盃全民共賞,雖然免費,廣告收入可封蝕本門。自從收費台高價競投後,這項全球盛事就貧富隔離,除了某幾場被「國際足協」規定免費分享之外,就不再人人平等,倒退到《七十二家房客》時代的貪錢「消防隊」作風﹕有錢才開喉,無錢不救火。 本來在商言商,唯利是圖很正常。不過全民盛事也要顧及公益,正如節日放煙花不能計錢,現在本港鄉社節慶做大戲和大食會都不收費,任何人到來便可同歡共賞。世界盃足球大賽和奧運會其實也有類似原則,可惜嚴重商業化後逐漸變質了。 世盃在香港被「收費主義」霸佔後,形成多種反效果。其一是電視台收費後反而往往蝕本,少人捧場,今屆巴西的時差更使收視率下降。其二是導致香港人享到的資訊自由,反而不及大陸。其三是「引人犯罪」,促成不少人士上網或買解碼器觀戰,可能違法,但情有可原。近幾屆我經常用電腦看世盃,有時效果不差。 其實「大把錢」的香港政府,應該贊助全港市民免費看世界盃,不妨與電視台商議怎樣分擔經費,成本遠遠低過那些「大白象」超巨投資,更可使不斷捱罵的民望略為提高。 [石琪http://tradedollarsaver.com/cultureshot]

20140628-戴耀廷:您投下的那一票

戴耀廷:您投下的那一票 明報2014年6月28日星期六 全民投票仍在進行中。 由六月二十日正午十二時正開始投票前,我仍是沒有信心電子投票系統會運作正常。在之前的幾天,在系統進行預先登記階段時,就受到黑客猛烈攻擊,規模之大是在香港未出現過的。系統被癱瘓了,三個網絡服務供應商只餘下一個,其餘兩個因沒信心應付規模那麼大的網絡攻擊而退出了。 在系統正式啟動前,收到消息,網絡攻擊更是之前規模的四倍,事後我才知道這是全球出現過第二大規模的攻擊。因此在踏正正午十二時進入系統嘗試投票時,發現竟能順利完成整個投票程序,實在是很意外。接收到不少人來的信息,他們也可以順利完成投票。但更驚喜的是在首一個小時,就有三萬多人投了票。在系統啟動後的三小時內,投票人數已超過十萬,超越了事前我們所定的下限目標。 驚喜不斷出現,在六個小時內,投票人數已超過了一二年模擬特首選舉二十三萬的紀錄;在九個小時內,更達三十萬,突破了我們事前最樂觀的上限估計。跟紀錄一個一個被打破,在第一天的十二小時,就有四十萬人投了票。過了三十六小時,連一○年五區公投的五十三萬人投票紀錄也衝破了。跟每一票投下,都是為香港歷史寫下一個新的紀錄。在完成了首三天包括了第三天在全港十五個票站的的投票,投票人數已達七十萬,一個我在之前連發夢時也沒有想過會達到的數字。在明天還會有超過二十個票站讓市民可以親身去投票,而最終會有多少人投票,我也不用定下什麼目標了,因無論是多少,都必會紀錄在香港的歷史上。 正如那唯一餘下的網絡服務供應商用盡一切努力去守護電子投票系統,即使面對超級的攻擊,仍能成功把黑客擊退,港人在全民投票所投下的一票,其實也是盡了每一個人的努力去守護香港的民主。面對北京那鋪天蓋地對「和平佔中」及全民投票的攻擊,我們應也有信心最終能成功抵擋得到。有了那麼多港人對真普選的堅持,我們更有希望能爭取得到符合國際標準的特首選舉辦法。 不認命不願噤聲的港人,您們實在太可愛了。 [戴耀廷]

20140628-曾瑞明:佔中不佔中,師生的行動想像

曾瑞明:佔中不佔中,師生的行動想像 明報2014年6月28日星期六 吳克儉始終是個教育局長,說句話,就算無的放矢或者意在恐嚇,都會在教育圈釀成地震:最近,有準備參與佔中的教師朋友告訴我,在他appraisal時,校長問如果學生想跟他去佔中會怎樣做。他直覺地回應了一些「公式」的話:比如自己不會帶他們去,因為這並非學校的活動,但會和學生分析利弊,由他們自行決參與與否云云。該校長也表達了自己的一些concern,說老師個人的政治參與是沒有問題的,但要和學生區分開來。她自己也認同公民抗命,只是提醒教師如果去的時候要小心一點。不過,我的朋友都感到一點無形的壓力,相信,局長如果有心,可慶幸「奸計得逞」。如果無心,也實應為這種白色恐怖道歉。 沒錯,大部分教師和我這位朋友都是這樣尊重學生,保護學生,卻又關懷社會,願冒上風險去追求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教授「敏感」題目時,會保持冷靜公正,盡力鋪陳不同觀點,也不扭曲自己不贊成的觀點,讓學生自行決定,背後的想法是佔中必是「個人」的決定,教師不應亦不能促使學生參與,但教學內容決不可後退。 這種看法看來已成教育工作者守住防線的一個論述,但我們細心一想,仍有很多問題︰如果是六四晚會和反國教遊行或之前的反高鐵,教師不應亦不能促使學生參與?如果將來有政策(其實國教已是)直接影響教育,教師和學校的角色仍是只談只學只了解而不能與學生有任何行動?我不是要鼓勵學生佔中,因為學生未夠十八歲,因為今次是公民抗命有檢控風險可能已是教師要極其審慎的理由,教師也會扮演代家長的角色去給學生意見,這都是理由──但理由不會/不能是教師只能說和講,而不可和學生一起「行動」。因為這種想像會扼殺所有師生行動的想像。 舉一個例:如果有人傷害教育這個場域,有什麼理由不讓師生共同行動去抵抗呢?我不是說要強迫學生參與,而是追問老師為何不可就一些價值推動學生行動。教師不可能沒有立場或取捨。說各家觀點不是難事,但如果能和學生自由民主地、理性地找到立場然後行動(可以是遊行,可以是組織活動,可以是開一個facebookpage),在我們教育文化裏(不是法律上)是否「容許」──才是更根本的問題所在。 作者簡介﹕教育工作關注組成員。 [文.曾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