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5-王永平:為何港英能興建新市鎮而港特難發展新界東北?

王永平:為何港英能興建新市鎮而港特難發展新界東北?
信報 2014年6月25日


上星期五(20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第二次審議政府就發展新界東北計劃的前期工程撥款申請。在財委會開會前的上午,特首梁振英在網誌上載短片,呼籲立法會議員及全港市民齊心,發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共同建設新界東北新市鎮,解決房屋問題。

梁特首特別提到過去三四十年,香港成功發展沙田、屯門、將軍澳三個大型新市鎮,至今容納150萬人口,當中可能包括今天反對新界東北發展的人。他說假如當年受影響的原居民都堅持不遷不拆,今天反對新界東北發展的人的居住都可能有問題;因此,只有建設新市鎮才能使本港樓價不會不斷上升,租金不會不斷提高,排隊輪候公屋的人龍不會愈來愈長,而這才是根本解決香港住屋問題的根本辦法。

梁特首的慷慨陳詞對反對撥款申請的泛民議員沒有產生什麼作用,立法會外有支持撥款的團體,不過其成員看來不像是輪候公屋的人;相反,反對新界東北的示威者卻絕大部分是買不起樓,理應響應發展新市鎮,解決房屋問題的年輕人。

立法會內,給另一位建制派議員葉劉淑儀批評為「無能」的吳亮星主席最終宣布財委會再次休會。除了撥款申請依然未有着落之外,我相信更令政府沮喪的是連建制派也不能發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葉劉淑儀會後公開建議換主席,但吳亮星拒絕辭職,而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則表明不會支持對吳亮星的不信任動議。

為什麼今屆特區政府陷入這個內憂外患、騎虎難下的困局?為什麼以往港英政府能夠清拆較新界東北多數十倍的舊鄉屋、樓房,以及遷徙受影響的居民,而今屆特區政府卻在規模小得多的遷拆上顯得困難重重,動輒得咎?

讓我在下文詳細分折。

平心而論,三四十年前,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與今天比較,簡直是兩個世界。先講經濟,雖然當時香港開始踏入高增長期,但大多數市民的生活都只是溫飽而已。隨着戰後百萬計的內地難民湧入香港,當年不少人棲身於木屋區和山邊寮屋。港督麥理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宣布的十年建屋計劃是全民拍掌歡迎的德政,搬入新市鎮,入住安全、有獨立衞生間的公屋是無數人的夢想。今天,香港依然有數十萬計的人居住在劏房,他們的住所主要是在市區,他們根本沒有興趣支持遠在新界東北的發展,從而直接或間接令反對撥款的泛民議員感受壓力。

事實上,在制訂涉及興建新市鎮的搬遷、補償政策上,廣大民意(有別於受影響人士的利益、訴求)從來不是港英政府的首要考慮。理由很簡單:最大的民意是不想官民衝突,而絕大多數其長遠利益可能受影響的人(例如等上樓的公屋申請人)不會為此花時間和出力撐政府。

另一個今非昔比的關鍵因素是港英時代(直至回歸前十年)的立法局議員是由港督委任,不存在部分議員要考慮選民意願而反對政府建議的顧慮。

不過,今屆特區政府亦要反省,為什麼泛民議員(不僅是激進派)在沒有強大民意反對新界東北發展時依然抗爭到底?有政府中人批評議員把這個民生議題變成政治鬥爭。其實,政府應該問自己:究竟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會令議員認為這個民生議題須要政治博弈而他們可以從中得益?

再說,清拆人家的家園、打破人家的生計從來是個政治議題;把這類重大社會爭議定性為可以與政治分割的民生議題是政治幼稚的病徵。

港英政府在處理興建新市鎮的清拆搬遷問題上,從來不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首先出現在大仲馬的《三劍客》小說中,後來變成理想社會主義,甚至雷鋒式)口號。我在政府工作期間,做過新界區的政務專員和專責搬遷、安置、賠償的新界民政署助理署長,應該有點資格現身說法。

在處理遷拆原居民的村所時,港英政府的立場是只要村民願意搬遷,安置、賠償從來是有商有量。

最難以處理的當然是「不遷不拆」的訴求。在這方面,政府會盡一切辦法,包括改變原來的規劃(及增加額外開支)滿足村民的要求。真的辦不到(例如工程不可行、額外時間和開支超乎合理等),政府會向受影響的人解釋清楚。

與今天處理非原居民村區不同,港英政府有體制性的優勢,就是從佔據新界開始,政府便設立理民府制度與原居民的村代表、鄉事委員會和鄉議局溝通,並制訂相關的丁屋政策。所以興建新市鎮期間,涉及遷拆的諮詢不只比現在特區政府處理非原居民村(包括之前的菜園村)更深、更廣,還是建基於理民府和港英政府的威望,以及村民對官員的信任上。今天市民對政府和相關官員有多少信任?

今屆政府面對的反對新界東北發展人士是一群有理想、有保育意識,甚至熟悉規劃(例如有多少可用而未用的土地)的知識型年輕人。有政府消息人士把他們定性為搞事者,這是完全是脫離現實,誤政府兼累市民。

其實,騎虎難下的不只是政府,溫和泛民黨派看來也是給示威群眾牽着走。經過反高鐵、反國教的抗爭事件,為什麼政府依然認為解決問題就等於在立法會內數夠票這麼簡單?把三四十年前成功興建新市鎮的辦法拿來今天可能不管用。認清形勢,不迴避問題(例如為何捨易﹝保留高球場﹞取難﹝遷拆農村﹞),坦誠與受影響人士磋商解決方案,令他們感到公平、公正,始終是處理遷拆的王道良方。

還有,請政府不要再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那句偉大口號,因為除了市民會覺得言者虛偽之外,不少只懂「人人為我」的好處而不做「我為人人」的好事的有權有錢人士也不會多謝政府。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