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9-三松閣:虛偽的素食者?

三松閣:虛偽的素食者?
2020年4月19日星期日


在If Meat Eaters Acted Like Vegans(如果食肉者的行為像素食者)短片中,食肉男子向茹素的女子說:「那沙律討我厭。」(YouTube截圖)

【明報專訊】但凡任何主張或行動,日子久了總可能變質,惹人批評。數年前網上流傳一段名為If Meat Eaters Acted Like Vegans的影片,片中一名肉食者對身旁的素食者冷嘲熱諷,態度叫人十分討厭。此片段正是諷刺一些自以為站在道德高地,惡意批評肉食者的素食混蛋,片段點擊率迄今已逾千萬,可見不少人認同。目中無人的態度固然可恨,但正如共產主義與共產主義者的落差一般,有時候只是人的問題。以下將嘗試列出坊間對素食主義常見的質疑,並逐一回應,好讓素食者與反素食者免卻無謂的爭論。

為什麼近年素食主義者數目大增?大體來說,一般人茹素的原因,不外乎三大類:宗教、健康和道德。好些宗教都會禁止教徒食用(某些)動物,例如佛教主張不要殺生,回教徒不吃豬肉等。考慮健康的人則相信肉類脂肪與膽固醇含量偏高,是引致高血壓與心臟病的主因之一,因此選擇吃素。不過除宗教與健康理由外,更多人是出於道德的考量而茹素。在此最常見的道德理論有兩派,分別是效益主義與權利論。簡略而言,前者認為所有具感知能力、即能感受痛苦與快樂的生命,皆有利益可言。道德的目標就是增進所有對象的利益,亦即增加快樂,減少痛苦。動物既然有感知能力,便理應是道德考慮的群體,不應殺害。權利論者則不從利益着眼,而是相信動物有其權利,例如基本的生存權利或不被傷害的權利,背後的原因是相信有意識的生命皆有其內在價值,不容別人侵害。

另一方面,素食主義也不是鐵板一塊,而是類型繁多的選擇,例如全素(不吃任何動物以及與動物相關的食品如雞蛋和牛奶)、魚素(不吃任何動物除魚類和其他海產)、蛋奶素(不吃任何肉類但會吃動物相關的食品如雞蛋和牛奶)等,按宗教、健康和道德理由各有取向。比方說,佛教強調不殺生,因此傾向全素或蛋奶素。效益主義者只在乎痛苦與否,所以仍然會吃無脊椎動物(相信其無痛覺)如貝殼類、蛋、奶。粗略明白以上分類,將有助大家理解下文的問答。


善待動物非施捨 而是補償

問:動物只是畜牲,吃牠們有什麼問題?為什麼要考慮牠們?

答:於此最直接的回應有兩點。首先,從宗教、健康和道德的角度考慮,我們都有理由拒吃動物,上文已有交代,不再重複。另一方面,質疑者似乎有種「動物與人類無關」的想法,但其實動物與人類的福祉息息相關,姑且在此枚舉數例。

從歷史而論,人類文明的發展與動物的參與關係密切,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狗、牛與馬。得力於狗與牛的勞動力,人類才能由狩獵游牧轉為城邦定居。依靠動物提供的肉食,當初人類才有足夠糧食支撐人口上升。馬匹更是人類在蒸汽機出現前交通的最重要手段。既然動物對人類文明貢獻良多,而現今社會我們亦已有更好的勞動與食物替代品,那麼何必再殺害動物呢?換言之,善待動物不是施捨,而是補償。再者,動物的濫捕與食用,往往得不償失。豬流感、瘋牛症都是飼養動物食用的副產品。最近的新型冠狀病毒,亦是食用野生動物之禍,令全球多達200萬人感染,死傷枕藉。最後,現代人飼養寵物風氣盛行,對於飼主而言,寵物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重要部分,甚至是家庭成員,有不可分割的身心連繫。以上的例子都顯示,動物對人類的影響其實相當深遠,甚至會左右我們的存亡。

嬰兒沒道德意識 難道可傷害?
問:即使人類應該考慮道德,但這只適用於具道德能力的群體之間。動物並無道德意識,根本毋須與之談道德。

答:這種想法十分普遍,卻經不起什麼考驗。這個批評的預設有二:動物沒有道德;我們不用對沒有道德的生物談道德。以上兩者皆值得質疑。首先,動物是否真的沒有道德呢?近年來不少動物學家都反對此說。其實不少動物例如貓狗和鯨魚,都會保護子女和受傷的同伴,亦會對同類的死亡感到悲傷。亦有實驗顯示猴子會對食物分配不公有相應的公正意識,在在顯示動物的道德能力。退一步說,即使對方沒有道德,也不能直接推論出我們不必考慮其利益。試想想,嬰兒未有道德意識,植物人再無能力實踐道德,難道就可以隨意傷害他們嗎?換言之,如果我們的原則是「只與有道德能力的個體」談道德的話,那麼嬰兒與弱智者、植物人等都會被排斥於外,相信這不會是批評者所樂見的後果。


非全素者 是向終極理想前進

問:就算素食有一定道理,但某些素食者(例如魚素)拒吃豬和牛,卻吃魚和其他生命,還不是雙重標準、虛偽的表現嗎?

答:是否雙重標準,要看背後的理據。如果是出於不想殺生或保護環境而選擇魚素,無疑自相矛盾。不論豬、牛還是魚都是生命,飼養牠們都會破壞環境,並無明顯分別。倘若某人是因健康理由而不吃紅肉,但仍希望攝取動物蛋白質所以進食海產類的話,那他其實並沒犯上雙重標準的毛病,是以上文才花費篇幅簡介茹素理據與類型的關係。當然,從保護動物的角度來看,最理想的做法莫過於奉行全素,此亦大概是批評者的真正用心。不過從現實角度考慮,我們也有理由為非全素者辯護。茹素,以至於動物保護運動,都是與人類過往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改變。要脫離千百年來的習慣,不是朝夕可至。因此非全素者其實可視為素食目標中的一個升進階段。由魚素到蛋奶素以至全素,由愛護貓狗到其他動物,慢慢向理想前進,由近及遠,從易至難。比起一步登天式的嚴格要求,循序漸進的方式更符合人性,更容易為人接受。


沒有素食者的目標是完全不殺生

問:素食者自相矛盾!植物也是生命,如果(全)素食者拒絕殺生,那就連植物也不要吃好了!

答:佛家有云: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即使是強調不殺生的佛教,也明白就算一簞食、一瓢飲都免不了傷害其他生命,要完全不殺生,其實不太可能。所以批評者不過是在打稻草人,因為從來沒有素食者的目標是「完全」不殺生,現實上亦無法達至。細菌也是生命,難道我們生病感染時不吃抗生素嗎?更重要的是,就算依批評者所言植物也不吃,你還是會傷害生命,那就是自己:因絕食而死。故此就如自我防衛是正當的傷害理由一般,為了自身的存亡,我們不得不進食其他生命,而植物相對於動物而言,明顯是傷害較低的選擇,故此素食可以說是有合理論據的「最少之惡」。

生命的存在本身,必然會傷害他人。素食主義的目標,就是盡力把傷害減至最少。是否陳義過高?也許如此。但志不求易,事不避難。只有不淪為自以為是、動輒貶損他人的道德怪獸,而是動之以情、說之以理的話,素食主義才可能走得更遠。

延伸閱讀:
Peter Singer, Animal Liberation. New York: HaperCollins, 2009.


文//郭柏年
編輯//馮少榮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