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4-安裕:美國核武談判策略
安裕:美國核武談判策略
22:59 24/4/2020
東西南北
上周五,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通電話時強調,未來任何裁軍談判,「必須以包括中國與俄羅斯的三邊條約為基礎」。美俄裁軍對話定期舉行,最新的一次是今年1月。自從美國去年退出美俄《中程導彈條約》,兩國之間只有將於明年到期、簡稱New START的《新裁減戰略武器條約》一份戰略核武協議。條約明年2月到期,雙方同意的話,可以延續到2026年;若不同意,就得重新談判。從蓬佩奧的話來看,美國是要談出一份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的裁軍條約。
相互毀滅保證下的和平
然而,按照中國一貫官方說法,「中方無意參加中美俄三邊裁軍談判」,這就是說,最早明年2月、最遲2026年,《新裁減戰略武器條約》到期後,屆時中美俄沒有就另一份條約談判,世界最大兩個核武強國美國和俄羅斯,他們的核武庫就不會再有任何限制。目前在《新裁減戰略武器條約》規限下,美俄各有約1,600枚核彈頭,最終目標是減到1,550枚。在美蘇達成裁軍協議之前,兩國戰略核彈頭數量,各約在1萬枚到1.2萬枚之間。美國核武以準確取勝,偏差值低;蘇俄則是當量佔優,已知蘇聯曾經試爆最大威力核彈是7,000萬噸黃色炸藥。1945年美國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威力是2萬噸黃色炸藥。
美蘇大量部署核武的年代是冷戰高峯時期,所謂「相互毀滅保證」便是那個時代產物:只要誰發動核戰,保證大家都活不了。尼克遜與布里茲涅夫展開漫長談判,地球總算在毀滅邊緣倖存下來。之後,美蘇簽署裁軍協議,從戰略核武到反導彈條約,再到中程導彈條約。及至蘇聯解體,美俄有《新裁減戰略武器條約》。其後美國先後退出《美蘇反導彈條約》及《中程導彈條約》,乃至迄今。
美國要在新的戰略導彈裁軍談判納入中國的盤算明顯:去年美國退出《中程導彈條約》,明顯是要中俄參加新一份中程導彈談判,要麼三國都談,要麼拉倒,從此各走一邊。未來的戰略核武談判,美國更是亟欲三邊協議,不由得中國不在協議之內。否則的話,美國單方面大力發展戰略核武,俄羅斯這個老對手必然跟進。既然美俄都不受限制,中國倘不加入核武競賽或裁軍談判,自身安全可能出現危機。
白宮這一攬炒式談判策略,路人皆見。中國應對之道不離拖字訣,但是能拖到甚麼時候?今天已非70年代中美聯手對抗蘇聯的舊日,如今的中美對抗,是美俄對抗以外的另一熱點。美國以核逼談、以核逼和,甚至以核逼退,北京哪會看不穿。客觀現實是,當前中美關係,已經從曾經一度被認為可能發生的「脫鈎」(Decoupling),隨着武漢肺炎疫情引發的國際關係變化,全速轉向冷戰2.0。中國不再是美國的戰略夥伴,美國不視中國為共同抗俄盟友。美國步步進逼,中國以時間換取空間,一場戰略導彈沙蟹牌局,就在與70年代截然不同的氛圍下開始。
一般估計,美國不僅已經部署的核彈比中國多,庫存仍未裝備部隊的更多。美中俄要談判戰略核武裁軍,美俄軍力是不是都會從現時的軍力往下減?誠然,從世界和平全球無核的觀點而言,這絕對是一樁好事。可是,就像北韓核問題,如何真正核實削減核武則是一個疑問。美俄都是玩這些把戲的老手,30年來的和平,其實是各懷鬼胎下的產品。如果不是「相互毀滅保證」像懸在兩國頭上的一柄利刃,早就開打或者至少大軍列陣作勢出擊。
裁軍談判必須三國同場
1987年美蘇簽署《中程導彈條約》前夕,美國總統列根接受三大電視網主播訪問,第一條問題:他為甚麼相信蘇聯會遵守條約。列根說,這是蘇聯領袖頭一次表達消除自己既有核武的意願。他接着說,無疑,一旦撤走中程彈道導彈,蘇軍常規武器數量佔盡優勢,但是「仍有數以千計的戰術核武」可以從美軍的大炮發射。列根這番話,不吝等於把底牌掀出給蘇聯看:沒有中程導彈,美國有大批戰術核彈對付華沙公約國家的T-80和T-72坦克大軍。這就是列根的「實力換取和平」註腳,特朗普視列根為政治導師,這一幕答問,想是必然記得。
對於中國和俄羅斯,美國這步棋的動機絕不難猜。未來戰略導彈裁軍談判,必須美中俄三國同場,美國才肯收貨,這一立場清晰可辨。關鍵是,蓬佩奧對拉夫羅夫的一番說話,要在甚麼情景下成為華府的正式談判立場。這可能是明年2月之後,也可能在2026年之後,但當中必須要有一個過程:如何構建符合美國利益的談判框架,最終達致美中俄三國戰略核武談判美國最想要的結果。
值得在此一提,近期美國在西太平洋政治與軍事動作頻仍:與台灣關係日趨密切、美軍偵察機出現台灣南部海域上空、美軍16年來首度全部撤走駐關島的B-52戰略轟炸機、F-22隱形戰機在夏威夷「大象漫步」。美台越走越近無疑是華府打「台灣牌」先聲;部隊的調動,有說是前國防部長馬蒂斯與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任內提出的「軍力動態部署」(Dynamic Force Employment),旨在令敵人捉摸不着。未來中美關係、美台關係、連同戰略核武談判,已不是去年初之前的貿易戰所能盛載和論述,冷戰2.0只差在甚麼時候正式宣佈來臨。
安裕
22:59 24/4/2020
東西南北
上周五,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通電話時強調,未來任何裁軍談判,「必須以包括中國與俄羅斯的三邊條約為基礎」。美俄裁軍對話定期舉行,最新的一次是今年1月。自從美國去年退出美俄《中程導彈條約》,兩國之間只有將於明年到期、簡稱New START的《新裁減戰略武器條約》一份戰略核武協議。條約明年2月到期,雙方同意的話,可以延續到2026年;若不同意,就得重新談判。從蓬佩奧的話來看,美國是要談出一份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的裁軍條約。
相互毀滅保證下的和平
然而,按照中國一貫官方說法,「中方無意參加中美俄三邊裁軍談判」,這就是說,最早明年2月、最遲2026年,《新裁減戰略武器條約》到期後,屆時中美俄沒有就另一份條約談判,世界最大兩個核武強國美國和俄羅斯,他們的核武庫就不會再有任何限制。目前在《新裁減戰略武器條約》規限下,美俄各有約1,600枚核彈頭,最終目標是減到1,550枚。在美蘇達成裁軍協議之前,兩國戰略核彈頭數量,各約在1萬枚到1.2萬枚之間。美國核武以準確取勝,偏差值低;蘇俄則是當量佔優,已知蘇聯曾經試爆最大威力核彈是7,000萬噸黃色炸藥。1945年美國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威力是2萬噸黃色炸藥。
美蘇大量部署核武的年代是冷戰高峯時期,所謂「相互毀滅保證」便是那個時代產物:只要誰發動核戰,保證大家都活不了。尼克遜與布里茲涅夫展開漫長談判,地球總算在毀滅邊緣倖存下來。之後,美蘇簽署裁軍協議,從戰略核武到反導彈條約,再到中程導彈條約。及至蘇聯解體,美俄有《新裁減戰略武器條約》。其後美國先後退出《美蘇反導彈條約》及《中程導彈條約》,乃至迄今。
美國要在新的戰略導彈裁軍談判納入中國的盤算明顯:去年美國退出《中程導彈條約》,明顯是要中俄參加新一份中程導彈談判,要麼三國都談,要麼拉倒,從此各走一邊。未來的戰略核武談判,美國更是亟欲三邊協議,不由得中國不在協議之內。否則的話,美國單方面大力發展戰略核武,俄羅斯這個老對手必然跟進。既然美俄都不受限制,中國倘不加入核武競賽或裁軍談判,自身安全可能出現危機。
白宮這一攬炒式談判策略,路人皆見。中國應對之道不離拖字訣,但是能拖到甚麼時候?今天已非70年代中美聯手對抗蘇聯的舊日,如今的中美對抗,是美俄對抗以外的另一熱點。美國以核逼談、以核逼和,甚至以核逼退,北京哪會看不穿。客觀現實是,當前中美關係,已經從曾經一度被認為可能發生的「脫鈎」(Decoupling),隨着武漢肺炎疫情引發的國際關係變化,全速轉向冷戰2.0。中國不再是美國的戰略夥伴,美國不視中國為共同抗俄盟友。美國步步進逼,中國以時間換取空間,一場戰略導彈沙蟹牌局,就在與70年代截然不同的氛圍下開始。
一般估計,美國不僅已經部署的核彈比中國多,庫存仍未裝備部隊的更多。美中俄要談判戰略核武裁軍,美俄軍力是不是都會從現時的軍力往下減?誠然,從世界和平全球無核的觀點而言,這絕對是一樁好事。可是,就像北韓核問題,如何真正核實削減核武則是一個疑問。美俄都是玩這些把戲的老手,30年來的和平,其實是各懷鬼胎下的產品。如果不是「相互毀滅保證」像懸在兩國頭上的一柄利刃,早就開打或者至少大軍列陣作勢出擊。
裁軍談判必須三國同場
1987年美蘇簽署《中程導彈條約》前夕,美國總統列根接受三大電視網主播訪問,第一條問題:他為甚麼相信蘇聯會遵守條約。列根說,這是蘇聯領袖頭一次表達消除自己既有核武的意願。他接着說,無疑,一旦撤走中程彈道導彈,蘇軍常規武器數量佔盡優勢,但是「仍有數以千計的戰術核武」可以從美軍的大炮發射。列根這番話,不吝等於把底牌掀出給蘇聯看:沒有中程導彈,美國有大批戰術核彈對付華沙公約國家的T-80和T-72坦克大軍。這就是列根的「實力換取和平」註腳,特朗普視列根為政治導師,這一幕答問,想是必然記得。
對於中國和俄羅斯,美國這步棋的動機絕不難猜。未來戰略導彈裁軍談判,必須美中俄三國同場,美國才肯收貨,這一立場清晰可辨。關鍵是,蓬佩奧對拉夫羅夫的一番說話,要在甚麼情景下成為華府的正式談判立場。這可能是明年2月之後,也可能在2026年之後,但當中必須要有一個過程:如何構建符合美國利益的談判框架,最終達致美中俄三國戰略核武談判美國最想要的結果。
值得在此一提,近期美國在西太平洋政治與軍事動作頻仍:與台灣關係日趨密切、美軍偵察機出現台灣南部海域上空、美軍16年來首度全部撤走駐關島的B-52戰略轟炸機、F-22隱形戰機在夏威夷「大象漫步」。美台越走越近無疑是華府打「台灣牌」先聲;部隊的調動,有說是前國防部長馬蒂斯與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任內提出的「軍力動態部署」(Dynamic Force Employment),旨在令敵人捉摸不着。未來中美關係、美台關係、連同戰略核武談判,已不是去年初之前的貿易戰所能盛載和論述,冷戰2.0只差在甚麼時候正式宣佈來臨。
安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