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3-朗天:《少年的你》注定不徹底的青春反叛
朗天:《少年的你》注定不徹底的青春反叛
13.12.2019
調查少年殺人事件的探員彼此討論案情的疑點,懷孕的女警向同僚說了句:「肯為同伴頂罪,揹上可被判數十年刑罰的罪名,可能嗎?」(大意)男警回話:「我和你都不會,但他們是少年!」這大抵是聲稱探討校園欺凌問題的曾國祥新作《少年的你》裏,幾乎立即便打動香港觀眾的一幕。而電影也再一次證明,雖然愈來愈困難,但拍攝中港兩邊各有詮釋、暗渡陳倉的另類合拍片以至國產片,依然可以是香港電影有心人的努力方向。
《少年的你》有周冬雨(飾演陳念)施展渾身解數,超級逆齡(二十七歲演十六歲)傾情演出,又有易烊千壐(飾演小北)散發人氣偶像魅力,以肢體語言補演技之未足;很多場景都可看出攝影和燈光的用心,值得一再端詳欣賞,尤其是一眾大特寫畫面,大膽之餘,把角色氣質和周圍氣氛融合無間。至於剪接,更可能是影片最傑出的部分,單是建立場景(establishing scene)陳念與同學分開後回課室溫習,旋即迎接同學跳樓慘死的現實,上下幾番跌宕,陳念與周遭人羣的臉部反應交替接駁社交媒體的反應特寫,最後終之以別人手機鏡頭下被放大凝視的陳念回首臉容,整個過程俐落有度,節奏準確。
不過,《少年的你》真正令人動容的地方,始終是那義無反顧跟少年人同行的態度。一個被同學霸凌有屈無路訴,同時家庭欠下巨債的高考重讀生、一個讀書不成,終日打架的小混混,共同的命運是在社會認可的成長機制下難以「走出去」。他們約定一起突破,穿越高考地獄是他們眼前唯一可見的路,為了實現目標,誤殺了加害者。編導固然一直採取同情的叙事角度,更重要的,是敢於與主旋律唱反調──不信任家長,不信任學校、不信任警察,不相信任何聲稱為他們好,要保護他們的建制勢力。那唯一的高考出路也完全採取捕捉非人競爭、荒謬投身的視點拍攝;用作監控的CCTV被小北巧妙利用;考試日滂沱大雨,眾人張開雨傘進場,交剪屍體發現的安排,更在在引發遐想連翩。
影片的轉折位是陳念被欺凌她的同學伏擊追趕,她躲到垃圾箱內,撥了鄭警官的號碼,一時未能接通,自己卻快被發現了。好不容易在其中一名追擊者的變相幫忙下逃過一劫,鄭警官回電問找他幹嗎,她知道警方的介入只會令事情更糟,於是答道:「是我打錯了。」拒絕突顯存在,對我來說,這句話簡直震聾發聵,力發千鈞。
高潮戲是陳念和小北被各自關押,警員施展策略誘騙,讓他們產生同伴可能已出賣自己或崩潰的錯覺,從而如實招供,然而,兩人示範了如何破解囚徒兩難(Prisoner’s Dilemma)的方法,就是堅持信念,保持絕對信任對方,完美通過考驗。假如電影在那時結束,將是一部罕有的,真正能捕捉到青春反叛的當代華語片。
可惜這世界沒有假如,要通過國內重重審批,最後的反底和重新肯定建制是無法避免的。於是有了影片最後十五分鐘,警方鍥而不捨的追查、陳念的「覺悟」與自首,自我推翻了之前的所有佈局和視野。據說影片拍了兩個結局,編導和監製(許月珍)選擇了比較光明的一個。而所謂「光明」,當然就是可以拿出來遮擋一切,於日光底下終究無礙的版本,就像周冬雨平均不足八分鐘就來一次的淚眼,成為為了呈現我們下一代真正承受的壓制所裝出的,那必要的俗套與濫調。
朗天
作家、影評人、編劇。近作:《反復:本體論易學之建立》。
13.12.2019
調查少年殺人事件的探員彼此討論案情的疑點,懷孕的女警向同僚說了句:「肯為同伴頂罪,揹上可被判數十年刑罰的罪名,可能嗎?」(大意)男警回話:「我和你都不會,但他們是少年!」這大抵是聲稱探討校園欺凌問題的曾國祥新作《少年的你》裏,幾乎立即便打動香港觀眾的一幕。而電影也再一次證明,雖然愈來愈困難,但拍攝中港兩邊各有詮釋、暗渡陳倉的另類合拍片以至國產片,依然可以是香港電影有心人的努力方向。
《少年的你》有周冬雨(飾演陳念)施展渾身解數,超級逆齡(二十七歲演十六歲)傾情演出,又有易烊千壐(飾演小北)散發人氣偶像魅力,以肢體語言補演技之未足;很多場景都可看出攝影和燈光的用心,值得一再端詳欣賞,尤其是一眾大特寫畫面,大膽之餘,把角色氣質和周圍氣氛融合無間。至於剪接,更可能是影片最傑出的部分,單是建立場景(establishing scene)陳念與同學分開後回課室溫習,旋即迎接同學跳樓慘死的現實,上下幾番跌宕,陳念與周遭人羣的臉部反應交替接駁社交媒體的反應特寫,最後終之以別人手機鏡頭下被放大凝視的陳念回首臉容,整個過程俐落有度,節奏準確。
不過,《少年的你》真正令人動容的地方,始終是那義無反顧跟少年人同行的態度。一個被同學霸凌有屈無路訴,同時家庭欠下巨債的高考重讀生、一個讀書不成,終日打架的小混混,共同的命運是在社會認可的成長機制下難以「走出去」。他們約定一起突破,穿越高考地獄是他們眼前唯一可見的路,為了實現目標,誤殺了加害者。編導固然一直採取同情的叙事角度,更重要的,是敢於與主旋律唱反調──不信任家長,不信任學校、不信任警察,不相信任何聲稱為他們好,要保護他們的建制勢力。那唯一的高考出路也完全採取捕捉非人競爭、荒謬投身的視點拍攝;用作監控的CCTV被小北巧妙利用;考試日滂沱大雨,眾人張開雨傘進場,交剪屍體發現的安排,更在在引發遐想連翩。
影片的轉折位是陳念被欺凌她的同學伏擊追趕,她躲到垃圾箱內,撥了鄭警官的號碼,一時未能接通,自己卻快被發現了。好不容易在其中一名追擊者的變相幫忙下逃過一劫,鄭警官回電問找他幹嗎,她知道警方的介入只會令事情更糟,於是答道:「是我打錯了。」拒絕突顯存在,對我來說,這句話簡直震聾發聵,力發千鈞。
高潮戲是陳念和小北被各自關押,警員施展策略誘騙,讓他們產生同伴可能已出賣自己或崩潰的錯覺,從而如實招供,然而,兩人示範了如何破解囚徒兩難(Prisoner’s Dilemma)的方法,就是堅持信念,保持絕對信任對方,完美通過考驗。假如電影在那時結束,將是一部罕有的,真正能捕捉到青春反叛的當代華語片。
可惜這世界沒有假如,要通過國內重重審批,最後的反底和重新肯定建制是無法避免的。於是有了影片最後十五分鐘,警方鍥而不捨的追查、陳念的「覺悟」與自首,自我推翻了之前的所有佈局和視野。據說影片拍了兩個結局,編導和監製(許月珍)選擇了比較光明的一個。而所謂「光明」,當然就是可以拿出來遮擋一切,於日光底下終究無礙的版本,就像周冬雨平均不足八分鐘就來一次的淚眼,成為為了呈現我們下一代真正承受的壓制所裝出的,那必要的俗套與濫調。
朗天
作家、影評人、編劇。近作:《反復:本體論易學之建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