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1-曾國平:天下學問都是STEM

曾國平:天下學問都是STEM

2022年10月1日

信報

今時今日,STEM無處不在,由幼稚園到研究院,彷彿都要掛上這個名號才算追上潮流。手頭上一件對象為幾個月大幼兒的玩具,玩法只是將物件疊高,看似無甚特別,但細看包裝說明,原來是大有來頭的STEM教學工具!

STEM是英文「科學、科技、工程、數學」四門學問的簡稱,流行了十幾年,與科企無遠弗屆的政治經濟影響力息息相關。在美國,想有大好前途薪高糧準的學生,無不朝STEM進發,學AI學基因學納米學3D打印,人人都有志成為未來科學家發明家,為企業為國家的生產力作出貢獻。以敝校為例,由於是一所是歷史悠久的理工大學,早已以STEM為教研重心,近年收生因而屢破紀錄,各地學生都想到這個偏僻小城學習一技旁身。

比較少人知道的另一趨勢,是美國大學愈來愈多課程被歸類為STEM,最誇張的是連藝術史也包括在內。

課程紛紛以STEM自居,不只為了噱頭,還有實際原因。

【優待STEM的留學生實習制度】

到美國的留學生畢業以後,無論是學士還是博士,都可以暫留美國工作,為期一年。這個稱為「選擇性實習訓練」(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簡稱OPT)的制度,原意是讓畢業生繼續以F1學生簽證身分,學以致用累積工作經驗,若遇上情投意合的僱主,關係就可更進一步,申請以專才為目標的臨時工作簽證H1B,名正言順在美國工作。有意長此在美國落地生根的,若干年後就可以申請「綠卡」,繼而入藉成為美國公民了。

只是一年時間實在太短,畢業生未必可趕及申請工作簽證,也未必夠時間找到合適工作,運氣差遇上經濟不景,更隨時空手而回,最後要無奈回到家鄉。在2008年,為了保留愈見值錢的科技人才,美國國土安全部宣布延長STEM相關學科畢業生的OPT時限至29個月。在2016年限制再次放寬,STEM畢業生最長可在美國實習三年,有充裕時間求職擇業。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由於STEM和其他學科的實習時間相差實在太大,為了吸引付較高學費的留學生,各大學都扭盡六壬改變課程編排,讓本來跟STEM風馬牛不相及的學科都符合STEM要求。例如要將藝術史變成STEM課程,只要加入一些疑似有關的科目,像「大數據與藝術市場」、「廿一世紀人工智能美學」之類,再在課程介紹中加入關鍵字眼,經過一輪申請查核,課程就可以得到官方認證,成為STEM大家庭的一份子了。

【死板制度難以追上市場需求】

為了迎合大學的熱烈回應,幾個月前國土安全部宣布多加22個符合STEM定義的學術領域,讓大學有更大發揮空間。這個長長的新名單可說是包羅萬有:從人與動物關係學到組織心理學,從林木管理到資料視覺化,橫跨不少學系,就只差文史哲未名正言順加入其中而已。

一方面大學在用盡制度的灰色地帶,一方面政府部門又在隻眼開隻眼閉,實際的效果是OPT愈見寬鬆,有更多留學生可長時間在美國發展事業。在2010年,一般OPT留學生人數約5萬人,STEM OPT則有9千人。到了2020年,一般OPT人數升至12萬人,而STEM OPT更超過6萬人,增長了好幾倍。

若果OPT制度由始至終「揸正嚟做」,只容許屬於STEM這四個英文字母的畢業生有更長的實習期,對美國招攬人才會有什麼影響?以經濟學為例,既不是數理化,也不是電腦工程,嚴格來說不算是STEM學科。只是在過去十年八載,由於企業掌握的數據多如海量,需要相關人才利用計量方法處理,試圖從中找出讓企業賺更多錢的有用訊息,將數據玩得出神入化的經濟學畢業生自然成了搶手貨。全靠OPT制度的「靈活變通」,讓經濟學以及其他「忽然有用」的學科莫名其妙地當成STEM,美國才能保留這些人才。

沒有人知道創新科技會如何發展下去,也沒有人知道什麼學科會忽然變得實用,死板的制度永遠不能追上變化無常的市場。促進美國科技發展,被「濫用」的OPT制度功不可沒。

(圖片來源:NSF)

曾國平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