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3-曾國平:從一張瘋傳圖表看訊息傳播
曾國平:從一張瘋傳圖表看訊息傳播
2024年3月13日
信報
近日在網上瘋傳的一幅圖表,X軸是每個學科的博士對其學科「聰明」(brilliance)程度的評價,Y軸是其他學科的博士對該學科的評價。若果兩個數字相近,那就代表該學科的博士自我形象中肯;若果前一個數字比後者高,那就代表該學科的博士信心爆棚,自視相對地高。這幅圖之所以瘋傳,是因為哲學一枝獨秀,自我評價是一眾學科之冠,遠遠拋離外界對哲學的評價。其他人文學科亦有此現象,但程度較輕。
無論是否哲學中人,這類軟性學術趣味的圖表一向很受歡迎,例如其中一個轉發這圖表的中文面書專頁,就有近千個讚好和轉發。也許,不少人身邊都有自命不凡的哲學人,又或有其他學界遭遇可以分享,吵吵鬧鬧八掛吐糟,就令圖表突破語言障礙傳遍千里了。
【誰會深究圖表出處】
圖表過癮,我也有在面書專頁分享,但學術習慣難改,不想只分享圖表不提及出處,於是我就花了一點時間,在網上找到圖表出自的那項研究。
研究題為Diversity in STEM: Merit or Discrimination via Inaccurate Stereotype?,原來已在一本名為OpenPsych的心理學學報發表。研究的結論,就是科學、工程等STEM學科之所以較少有女性和有色人種,無關刻板印象造成的歧視(例如STEM學科給予人的印象多為男性數學天才,令女性不敢報讀,形成自我實現的預言),而是因為女性和有色人種學術能力一般較低,應付不了這些具挑戰性的學科。至於瘋傳的那個圖表,目的在指出一個學科「難讀」與否(亦即要有多「聰明」才能在學科生存),視乎問問題的對象。研究認為只問自己人不夠準確(例如問哲學人哲學有多「難讀」),外人的判斷才算客觀。
這項研究,觸及性別和種族的敏感話題,可說是相當有爭議性。有爭議性,當然跟研究是否可靠沒有必然關係,但細看這篇研究,只覺其內容頗為粗糙,文字亦不太容易消化。只是心理學畢竟不是我的專業,看不懂也許只是我的知識不足,於是我就「訴諸權威」,看看出版研究那本學報是否有一定名望,藉此判斷研究是否可靠。
【網上學術難分真假】
誰知道這本學報,原來是研究作者自己創辦的!兩位作者之一Emil Kirkegaard,是來自丹麥的極右風頭人物。先不論其各式各樣的出位言論,這人原來沒有受過學術訓練,只有一個不是心理學的學士學位,自稱其學術知識都是自學得來。由於其心理學的研究太過「惹火」,於是他就在十年前創立了OpenPsych等「學術期刊」,刊登這些不受學術界接納的研究。在OpenPsych發表研究的,大多是學術界以外的「民間學者」,有些甚至是用假名隱藏身份。發表著作最多的作者之一,正正就是創辦人Emil Kirkegaard,例如在2023年的六篇研究當中,就有四篇有他的參與。是的,這本「學術期刊」的評審機制有異於主流,基本上就是自己人評審自己人。
研究可疑,瘋傳那幅圖表自然也相當可疑。只是分享這幅圖表的人(其中相信不少是學界中人),沒有幾多個會去深究圖表的出處,而就算找到出處,也不會有耐性去調查學報和作者的背景。高昂的訊息成本,造就了Emil Kirkegaard這類網上「學者」。他們為數甚多,而且立場不分左右,成功之道就是在網上大量傳播看似嚴肅學術的圖表等內容,藉此散布某些訊息和價值觀。例如瘋傳的這幅圖表,製作美觀,看來相當專業,而由於看過的人數甚多,「哲學等人文學科自視過高脫離現實」這個說法,就會慢慢成為人所共知的「科學結論」。事件最諷刺之處,是立場大多比較左傾的哲學人,竟然在落力傳播極右的宣傳內容!
我在面書專頁轉發了這幅圖表,約兩小時後再貼文解釋圖表的可疑出處。令人沮喪的,是前者的讚好人數甚多,後者則幾乎沒有反應。在威力無窮的演算法之下,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的「研究發現」、「科學結果」,到底有多可靠?
曾國平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