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9-阮穎嫻: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覺悟

阮穎嫻: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覺悟

 2023年12月19日星期二

近日香港已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之說興起。原來這個說法在中國大陸已經流行了幾個月,然後立法會議員吳永嘉提出刪除中國大陸網民「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討論。

首先,何謂國際金融中心?任何企業,如果有「好橋」做生意,但缺乏資金,去金融中心可找到投資者有效率地融資。所謂有效率,也指投資者有見識和能力分辨好與壞的企業,如果企業發展前景不被看好,或者渾水摸魚,就無人問津。全球企業和投資者進行資金配對的地方,就是「國際金融中心」了。

港股市淨率跑輸美股以至滬深

來香港上市,首先就唔抵。根據敝校幾位同事(高平陽、孟茹靜、游楊)在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出版的《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2022》做的研究——〈香港如何保持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他們形容很多公司在香港股市的估值「生不如死」,長期低迷。他們計過,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世界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市淨率分別為2.9倍和4.2倍。恒生指數呢?0.83倍。每股股價(price)與每股淨資產(book value)的比率,大過一,即公司市值大過淨資產價值;細過一,即股市估值低過淨資產。香港不單輸畀全球平均同美股,連對比滬深300指數(1.4倍)及MSCI新興市場指數(1.6倍)都輸掉。同一個帳面價值,如果去其他地方上市,可以集到更多資金,低股市估值減少企業來上市的意欲。

高教授他們歸咎香港企業管治失效。企業管治差,所以就算公司有那麼多淨資產放在陽光底下大家看到,市場都不願意給一個較高的估值。他們分享過有好多有錢佬家族的企業管治及股權結構等等都有問題,不過內容太敏感,這裏不詳述。

當然,香港市民和中國大陸網民更關心近期股票走勢。2019年恒生指數是約25,000點,現在只有約16,000點,同期美國標普500指數,由2500點升至4700點,散戶隨便買都有20%至40%回報,連散戶都離棄港股。不止美國,港股也跑輸全球各大指數,而且成交量萎縮,伊人獨憔悴。

我們兩三年前,以為有些中資股票因為被踢出美國股市,所以數年內會轉到香港上市。但截至今年上半年,印尼位居全球IPO(首次公開招股)市場第四位,是28年來首次超越香港。安永會計師行預期,港股IPO今年集資額將跌至20年新低,投資銀行部及相關律師樓狂炒人。這些未如人意的數字,觸發中國大陸網民「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

金融中心最重要是資訊流通

數字是表象,背後的原因更值得深思。敝校金融大教授陳志武,早在2003年寫了一篇〈資訊自由與香港的經濟未來〉,講香港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優勢,以及如何去維持,當時回應《基本法》第23條,現在讀上仍然有用。

陳教授說最重要的是「制度資本」:香港的制度以法治、新聞自由和經濟自由不干預為中心,特別新聞自由一直是其政治、法律和經濟基礎設施的核心。這些無形的制度和傳統是香港最好的資產,也是特區繁榮的最大希望。

金融中心最重要是資訊流通。買賣實物可以驗貨,就算有問題都可以睇到摸到及透過測試得知,資訊不對稱的問題還不算嚴重。但金融產品、公司估值非常靠市場及企業資訊。他認為新加坡一直發展服務業未及香港,就是因為資訊流通嘅問題。新加坡一直遵循「經濟新聞自由,政治新聞受限」的原則,但新加坡的經驗表明,將政治新聞與經濟新聞分開是困難的。

首先,經濟腐敗往往與政治腐敗相互關聯,所謂政治和經濟的界限模糊。其次,「國家機密」的框架拉得夠大,金融資訊不難涉及「國家機密」。之前中國大陸有做盡職調查的諮詢機構,被認為做間諜或威脅國家安全,因此要冚檔及遷出中國。亦傳出有外資員工被扣留。最近穆迪評級公司下調中國信用評級展望,外媒報道公司建議員工在家工作,不要回辦公室,可見經濟政治密不可分。因此,陳教授說「一旦『國家機密』的定義寬鬆且含糊不清,甚至經濟信息也無法自由流通」。

第三,關鍵問題可能不是資訊自由的限制本身,而是破壞了市場參與者對信息質素和可靠性的信心。如果投資者知道信息可能不流通,有可能被當水魚,有兩個選擇,一是下降估值,去到能夠承受資訊不流通的風險;二是完全不參與市場。既然唔知,不如唔買。

解決方法是挽回對港制度信心

要注意的是,這並不代表香港資訊不流通,而是投資者是否相信。這是信心問題,非自吹自擂可解決。這就跟一般人網上跟別人買二手相機一樣,無資訊所以買家要求更便宜,或者根本唔買二手,因為不知貨品質素。

說到這裏,解決方法是挽回大家對香港資訊流通及制度信心。雖說立了《港區國安法》,由亂入治,由治及興,但本地人才、國際企業和媒體等對資訊流通仍有疑慮。明年更要立23條,政府高官有必要向國際社會解釋這些法例如何與資訊流通並存。中國大陸網民「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顯示政府的解說暫未能令大陸網民信服,更何况是外國企業和投資者。

吳永嘉叫人刪帖,正正是用干預方法令資訊不流通,如果政府跟隨,是以實際行動確認資訊不流通的懷疑。另外特首李家超、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有反擊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給人感覺欲蓋彌彰。

各省官員無誘因幫港刪帖

我覺得更深問題是,近來中國大陸多了很多「踩港」言論,我沒有用過小紅書,但看傳媒報道,「踩港」好像是流量密碼,小至去茶餐廳拍片話侍應態度差,大至去交易廣場打卡,指着說這就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

中國大陸各省官員其實並無誘因幫你刪帖,反而更想大家多「踩港」,因為中國奉行多省競爭升遷制度,官員如果能將該管治區經濟提升,傲視同儕,達到上級KPI,就可以加官進爵。按此道理推算,各省官員有誘因刪除罵自己的帖,但不會幫香港刪帖。香港官員之前默不作聲,現在發現已被踩到上心口,危害自己「業績」及「成績表」(前者是實質,後者是上級所見),上級見香港成績落後,搖頭嘆息,官員才如夢初醒出來「頂」,已經太遲。

金融中心衰落,不是靠講可以證實,也不是靠講可以闢謠,但看看就業市場就知道。近來外資銀行瘋狂炒人,據說是疫情時冀望反彈強勁,所以有增聘人手,怎料開關後門可羅雀,於是要炒人,還要炒凸,削減原來班底的人頭。若金融中心面臨萎縮,搵食將愈來愈艱難。

參考資料:

. 高平陽、孟茹靜、游楊。〈香港如何保持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2022》

. Chen, Z. (2003, Jun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nd the economic future of Hong Kong. In Freedom and National Security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阮穎嫻

作者是香港大學經管學院講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