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0-蔡子強:【誓詞風波】當網絡「村民」進入立法會

蔡子強:【誓詞風波】當網絡「村民」進入立法會
20161020


上周三,兩名青年新政成員梁頌恆及游蕙禎,在宣誓就職立法會議員時,將「China」(中國)讀成近似「支那」這侮辱性叫法,游更將「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華人民共和國)中的「Republic」,讀成疑似粗口音。


侮辱民族為舉世所不容

兩人的行徑,讓全城嘩然,過去一個星期,事件愈鬧愈大,不單止建制派議員、媒體、社團對兩人大加鞭撻,就連過往一向低調和學養備受敬重的歷史學者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屬於開明派的「香江第一健筆」林行止等,一樣對兩人嚴加譴責。
希望這能夠讓兩人看清楚,事件不能簡單歸咎為「建制派借題發揮」和「打壓」,而是兩人的行徑真的屬於嚴重冒犯性,傷及普世價值,因此才為世所不容。


只識拿出「語言偽術」而非政治論述

觀乎引發外間強烈反彈之後,兩人完全拿不出任何政治論述,可以用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更遑論說服他人;反而只能砌辭狡辯,像梁那樣,聲稱那只是他口音問題,形容「我家鄉鴨脷洲啲英文係咁樣」,有膽做無膽認,讓人感覺無賴;又或者如游那樣,最初幾天索性躲起來,只透過助理表示不會回應,到周一才改口風,不再諉過於口音,而辯說誓辭只提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提及文化或人民,只針對政權,不會向共產黨道歉云云,這無疑是推翻之前的說法。
過去4年多,我們對梁振英等高官的「語言偽術」,可謂深痛惡絕;對於「捉字蝨」等做法,一直口誅筆伐。但可惜,如今這些以攻擊政府上位的抗爭新世代,卻又竟然像梁振英「上身」,同樣在言語上鑽空子找藉口為自己的言行開脫,一樣的令人討厭。試問這樣以後還有何道德高地去批評人?才剛剛當選了幾個星期,他們已經變成了昔日自己所最看不起的人。


淪為「小學雞」式的口舌「抽水」

試問一句,以上又算得上是哪門子的抗爭?哪門子的「勇武」?「我家鄉鴨脷洲啲英文係咁樣」,令人覺得是「小學雞」式的鬥嘴,只是貪圖撿些口舌上的便宜,讓大家想起孩童年代的幼稚行為。民意代表、代議士要講求公信力,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負責任有承擔,而前述這些無賴做法,卻十分損害這份公信力。如果認為在口頭上「抽抽水」、貪些口舌便宜,就等於是「勇武」抗爭,這無疑是十分「小學雞」的行徑。
最近與不同的朋友聊天,發現就連平常非常liberal的朋友,對兩人的行為也不以為然。道理一字咁淺:我不想做美國人,不等於我就要去粗言侮辱美國,來彰顯自己的決心,又或者「勇武」。沒有人有權強迫你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但你亦無權去侮辱其他中國人,這本來就是簡單不過的道理。

當你用英文把「中華人民共和國」,說成是「『支那』人民共和國」時,你不能說你只針對政權,你實際是把「中國」說成那是「支那人」的國家。只要語文能力好少少,都能分辨和覺察得到。
在譴責過這些行徑後,我也想再探討一下,事件所反映網絡世界與主流社會的文化鴻溝與衝突。


網絡上一直氾濫侮辱和仇恨

幾個月前,我在《明報》這個專欄寫過一篇〈成也網絡,敗也網絡〉(3月31日),當中引述了當年「阿拉伯之春」的重要推手之一、擅長透過互聯網推動社運、在2011年底甚至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球最有影響力100人」之一的戈寧(Wael Ghonim)。他在一次演講提到,他對現今社交媒體(social media)生態的批評,包括:當中散播了大量的偏見和謠言;人們創造了自己的同質層,往往只和觀點相同的人溝通,在社群媒體的協助下,取消關注或屏蔽意見不同的其他人;社交媒體被設計為利於傳播而非參與、利於張貼而不是溝通、利於淺薄的觀點而非深度的討論。

不錯在社交媒體及互聯網上,不單是偏見和謠言,甚至那些讓人匪夷所思煽動仇恨的言論,一樣散播和充斥。這些言論在主流社會和傳統媒體上罕見,那是因為輿論會監察和跟進;但相反,沒有人會有時間和精力,能夠對這些網絡上形形色色的歪論逐一反駁,否則的話,一旦招惹了網民,準會陷入一場沒完沒了的糾纏當中,而網民的時間和精力,卻是無窮無盡的。也因為網民無名無姓,所以可以肆無忌憚的跟你作泥漿摔角。


「同質層」的網絡生態造成習非成是

而當大家慢慢變得只靠facebook上朋友「share」的新聞和評論來獲得資訊和觀點時,以及「呃like」文化的盛行,那只會不斷加強朋友圈中彼此間的某種既有看法,以至偏見,而對其他觀點和看法完全忽略。這就是戈寧所說的,活在「同質層」之中,又或者今天我們所說的,活在「迴音壁」之中。所以,最為諷刺的是,網絡無限,卻讓很多人沒有變得更加開明,反而變得更加封閉。
所以,成長於社交媒體和網絡世界的這些抗爭新世代,當然亦無法擺脫前述生態的影響,他們太過習慣網上虛擬世界裏那種語言上的百無禁忌:在討論區裏,無論幾侮辱幾歧視幾邪惡的,都大有人說,且有大量網友為你吶喊助威。於是只要你看看那些討論區裏,網民是如何習慣開口埋口說「支那」,又或者把性愛行為粗鄙地稱之為「扑嘢」,你就會明白,如果從小到大便浸淫其中,你一樣會習以為常,覺得如此說哪有問題。在「同質層」和「迴音壁」下,不會有人苦口婆心的唱反調,跟你說這樣做會冒犯他人、這樣做會牴觸普世價值。


一次網絡與主流社會的文化衝突

他們或許不明白,在網絡的虛擬世界裏,你怎樣說都沒有人理你,卻並不代表那真的沒有問題,當返回現實世界裏,卻完全不同,始終有所規範。所以就算他們進入議會,各界目光開始聚焦,仍不知要有所收斂,結果鬧出這場風波。
兩人或會訝異,為何今次大家反應會如此大?為何以往在網絡上習慣了的嬉笑怒罵,會突然間變得天理不容?為何以往說得幾粗鄙,網絡上都同樣有人和應,但原來一旦走出「同質層」和「迴音壁」,自己是可以如此孤單,在主流社會輿論上可以連一絲聲援都沒有,反而只有排山倒海的口誅筆伐?

香港的立法會過去十多二十年呈現老化。如果我沒有記錯,今屆是繼1991年涂謹申之後,25年後首次再有20多歲的年輕人可以晉身議會,游蕙禎便是其中之一,羅冠聰是另外一名,而梁頌恆則是剛剛30歲。因此,這亦是首次有「90後」,從伴隨他們成長的網絡世界裏封閉、同聲同氣的「村子」中,忽然走進立法會,走進一個截然不同、百般禁忌、多元矛盾等的主流世界,且更是主流世界裏最凶險的地域——那就是滿佈地雷的政圈。兩者間的文化鴻溝與衝突,也反映了世代間的差異和摩擦所生的火花。
因為截稿時間的關係,本文擱筆於周二傍晚。且看看周三的事態發展,會否進一步發展成更嚴重的中港政治風暴。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