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4-鄧小樺:佯狂難免假作真

鄧小樺:佯狂難免假作真
7:31 24/5/2015


徐克《智取威虎山》翻拍紅色經典《林海雪原》及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以「主旋律」片在內地大收,數月後才「衣錦還鄉」在香港上畫,一樣采聲滿地,感官娛樂原是普世,而香港人更能看出一層反諷的臥底趣味。
一到威虎寨,天昏地暗鬼五馬六錯摸情節酷異奇觀,看慣《笑傲江湖》《東方不敗》裏倭寇聚落場面的香港人,化咗灰都認得。初見座山鵰倒真的未認出梁家輝來,只是看那陰影籠罩中的鼻子與鬍子,好面善,豈不像個漫畫版的徐克?舊日港式認同位,多半在賊而非在兵,香港人拍的反派之精彩,也因此一直為大陸電影所不能企及。
舊版本的楊子榮一副勞動模範模樣,真不知怎麼可以混入土匪群中?這就如一般間諜片邏輯,間諜如007在人群中明明奪目顯眼,只有敵方不能識破。徐克則將楊子榮塑造為有土匪氣的形象,將電影扭轉至港產片獨一無二的臥底類型。臥底沾染一身賊氣,以致自己人都不信任他,面對兩邊時內心都格格不入。而楊子榮的煞食處在於可以土匪語言溝通,投靠時流暢對出黑社會切口詩,我們又笑,不押韻錯平仄亂對仗的古詩是徐克的signature。香港人夾在中英兩種語言兩種文化之間,以前討生活就靠嫻熟對方語言去獲取信任,同時靠自己的語碼去保護自己。「一個字」當然讓人想港版白宮發言人的「三個字」,徐克向觀眾打眼色,從來都是驚死你見唔到,over到成為真正的喜劇效果。
楊子榮堅持上山作臥底刺探敵情,解放軍203不允,楊子榮問203有何對策,203說,要麼逐漸遷走村民,要麼武裝村民等待後援;楊子榮說,「太被動了。」堅持離隊上山做臥底。如果套入今日的政治時勢來看,強敵土匪(在香港角度看則可能是中共威脅)在外,遷走村民即是移民逃遁,武裝村民是所謂勇武抗爭,都不及大膽英雄以臥底方式反攻。徐克的言志和時勢分析,乾淨俐落一針見血。而203形容楊子榮「違抗命令,擅自行動,無組織,無紀律」,如此野性難馴,不就是香港人寫照?又何嘗不是徐老怪的自得自詡?

徐克的言志與政治關懷,一向是港人認他的標誌;如今老怪外闖他鄉、佯狂借醉滿口胡話,問題是你還認不認得他?我在學院教一些電影課,有時感到,對於90後來說,老怪的政治語碼可能已經失傳。郁達夫詩:「不是樽前愛惜身,佯狂難免假作真」。為了爽,為了認出我們認識的徐克,本文亦不辭冒險推論。
紅色主旋律片自然要歌頌解放軍,片中的解放軍也當然英明神武百發百中(懷舊軍械美學上做得細緻,比《星際啟示錄》的懷舊太空儀器更賞心悅目)。徐克把共軍之神化進一步推高,槍戰如打機,與其說是驚險,倒不如說是虛擬的快感。共產美學依蘇俄的社會現實主義,其實是毫不現實的意識形態美化:人物都要「高大全」,港人就笑是「假大空」。如果徐克只是一味美化中共,那就說不上是衣錦還鄉。
今次《智取威虎山》的高點在於,徐克以當代荷里活的感官快感,進一步將「假大空」再如吹波膠般吹大:他加入放洋留學將要成為矽谷精英的90後中國青年Jimmy為敘事者,這個敘事者在講完整個威虎山故事後,意猶未盡地在想像中加入一場明顯為虛構的飛機對決情節,揭破了敘事本身的虛妄,是literally打飛機。簡直是一個人講完成個故事之後話俾你知佢講大話。於是那場刺激而多餘的飛機情節,就成為了反諷的笑位,我由那時喪笑至完場。是的,我一直認為徐克的政治諷喻語碼,其實十分感官地直接;內地影評人多能模糊地品味到「反諷」,但他們豈知「打飛機」這港式粵語?一般揮霍感官快感的電影,離場之後就如一次無誠意的性愛般令人毫不留戀,但《智》的反諷言志令人思量回味再三。完場之後我步行了三個地鐵站的距離,想到結尾突兀的解放軍鬼魂年夜飯再圍看《智取威虎山》樣板戲情節,乃是「樣板戲唔係俾人睇」的意思。
常人都靠真相去揭穿謊言,但徐克則站在電影虛構與夢的高度,以假破假。正所謂,為咗打飛機你可以去得幾盡?徐老怪就向紅色主旋律傳統說,我可以比你去得更盡。著有《臥底主義》的葉輝曾有一首詩叫〈A1頭條〉,裏面有一句是「以昨日的謊言揭穿今日的謊言」──這是香港巧智的極致。
(梁文道告假,《普通讀者》專欄暫停一周)


鄧小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