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8- 曾國平:盈餘化基金,乾坤大挪移(基金港的前因後果(二之一))
曾國平:盈餘化基金,乾坤大挪移(基金港的前因後果(二之一))
《信報》 2013年3月8日
在未來的一年,香港政府會注資150億到再培訓局、150億到關愛基金、50億到語文基金、50億到環境及自然保護基金,加上一些零零碎碎的,加起來竟有400多億的基金支出,總數比以往幾年加起來要多。除此以外,坊間的大小團體都爭相支持成立各種基金。香港成不了中藥港、鮮花港,卻大有潛質成為基金港!
小時候新年逗利是,阿媽總會講句「幫你儲起佢以後慢慢用」。阿媽可能不希望小孩花光花淨,又可能左手交右手以利是錢去派利是。但無論如何,下年利是仍然要逗,逗完仍要上繳。今天的香港政府利用大筆的盈餘,設立及注資各大小基金,道理是否一樣?
罵財政司司長的文章看得多了,我反而想探討以基金花掉盈餘的前因,並推斷基金坐擁鉅款的後果。上星期解釋過為何政府的盈餘人人有份,既然如此,市民應該有權知道血汗錢到底何去何從,了解基金港到底所為何事。
不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先從政策的好處看,學學「體諒領袖苦心」(特務頭子戴笠語)。曾司長的苦心,許是想維持政府的經常開支和收入,不要令市民對意外之財有非份之想。面對說不準的利得稅、印花稅、賣地收入,留下尷尬的鉅額盈餘,司長做對了的是不增加經常開支:他日收入驟減,增加了的開支會尾大不掉。上次派6000元給利益團體罵個半死,但一貫的派糖措施(如減差餉、電費等)又不能做得太盡,以免令市民的期望過高。試想像政府免交公屋屋租一年,一年過後公屋住戶會不要求些什麼嗎?
司長無計可施,唯有來個乾坤大挪移,把政府的盈餘「支」出去。改幾個響亮的名字,成立幾個基金,每個大筆一揮一百幾十億。基金既然在政府之外,也就算作政府支出了。不過一年內基金真正花掉的(資助項目加上行政費用),可能不到十份之一。司長之計一石二鳥,既不用擔心大政府令福利制度膨漲,又能藏富於基金。
苦心體諒過了,要問的是幾個難題。未來幾年若順風順水,政府預測的樓市泡沫尚未爆破,意外之財仍會滾滾而來,基金數目想必然會更多,其掌握的財力亦必然更雄厚。手握以百億元計的財力,基金的目標是什麼?基金的決策者想爭取的又是什麼?
假若司長把400多億分給八所大學,大學校長會做些什麼?大學校長為了保障一己的名聲,會盡量利用鉅款提升學校的排名。聘請幾個世界級學者、買進尖端的器材、撥款搞幾個從前搞不起的研究計劃等等,好讓學校的排名提升。如此的推斷,是基於現有的制度,大學校長不能盜用鉅款,把鉅款花在提升排名上是最佳選擇。當然,推斷不能排除校長益自己友,甚至花錢給自己的辦公室大裝修,但校長顧及自己的名聲,在提升大學排名的前提下,加上傳媒的監督,不會做得太過份。
同樣道理,把款項交給中小學、醫院等機構,基於機構決策者的動機(如醫院想病人滿意、意外率低,學校想學生成績好、升讀名校),撇除一部份的浪費,大抵都可以推斷款項會花得其所。把道理再推一層,把400多億撥交給每位市民(碰巧是每人大約6000元!),市民最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浪費可減到最低。
問題是基金面對的監管較政府少,主事者的目標亦不及學校、醫院那般明確。大學有排名可看,中小學有升學成績可考,但受政府支持的基金呢?要看成功撥出的款項嗎?可是基金成功撥出的款項意味著的可能是亂撥款,或把款項作為利益輸送的手段之一撥給自己人,受惠人數難以量度。此外,這些基金的本質跟慈善團體不一樣,因為市民起碼有權決定是否要捐錢給慈善團體,而為了令市民放心捐款,慈善團體多少要向捐款者交待。那司長建立的基金呢?政府慷市民之慨,把從市民血汗錢得來的稅收投入基金,市民既沒權要求政府不要將稅收投入基金,亦無要求政府把稅收投入這個或那個基金的權力,又或投入的多寡。果如是,要求基金有效運作,是緣木求魚!
曾國平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