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7-劉進圖:選舉予人希望,才有動力投票

劉進圖:選舉予人希望,才有動力投票
2018年11月27日


立法會九龍西選區補選揭盅,建制派陳凱欣擊敗泛民主派的李卓人和馮檢基,再次贏得補選議席,而且得票跟上次補選時民建聯的鄭泳舜相若,顯示建制派的動員能力強而有效,讓知名度不高、沒地區經驗的候選人空降也能勝選。泛民主派落敗,除了內訌分薄票源,更大的原因是選民「心淡」不投票,顯示泛民陣營的世代交替出現斷層,欠缺能予人希望和動力的候選人及政治主張。

對建制陣營內政治領袖來說,陳凱欣勝選雖值得高興,但也埋下隱患。經兩次九西補選勝利,在建制派背後指點江山的中聯辦官員會雄心萬丈,相信只要挑選外貌好、形象佳的參選人,開動選舉機器,便穩得逾10萬鐵票,建制派政黨和公務員系統的重要性相對下降;若泛民主派自此潰不成軍,議會再無失控隱憂,中共代理人便可向公務員系統和親建制政黨全面收權、直接指揮。從這個角度看,泛民與建制在地區選舉上勢均力敵,保持對峙與張力,反而較有利維持現狀。

對泛民陣營內政治領袖來說,要歸咎外在因素不難,例如北京強勢打壓、政府任意DQ(取消資格),令一線候選人出局,令眾多泛民選民心淡,這些都是事實。但同樣真實的是泛民推舉出來的參選人,不論Plan A、Plan B,都無法取得泛民選民廣泛認同,無法刺激投票率上升。為什麼?


泛民世代交替現斷層

每一次大型群眾運動,都會催生一批泛民政治領袖。「八九六四」催生了李柱銘、司徒華等第一代泛民政治領袖。「零三七一」催生了余若薇、梁家傑等新一代泛民政治領袖。2014年的「雨傘運動」本來也催生了新一代政治領袖,並且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初露鋒芒,但他們的本土自決理念不見容於北京,他們的抗爭策略和「去中國化」主張,也疏離了老一輩的泛民支持者,導致整個泛民陣營的世代交替出現斷層、真空。這次九西補選代泛民出戰的竟然是老將李卓人,出來攪局的也是老將馮檢基,選舉主張毫無新意,試問年輕一代怎有動力出來投票?

九西補選投票當日,適逢台灣九合一選舉揭盅,無黨籍的柯文哲在國民黨和民進黨夾擊下,險勝連任台北市長;國民黨內非主流的韓國瑜空降高雄,竟奪去民進黨盤踞20年的地盤。柯和韓的冒起,顯示有大批台灣選民厭倦傳統的藍綠撕裂對決,尋求希望與出路。香港其實也有不少選民厭倦建制與泛民的撕裂對決,希望看到新一代的參選人,希望聽到予人希望的政治主張。這份期待,泛民和建制在2020年立法會選舉都必須回應。選舉予人希望,選民才有動力出來投票!


劉進圖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