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4-壹週人物:背起十字架~邢福增

壹週人物:背起十字架~邢福增

20160714

壹週刊

邢福增所屬的教會是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安素堂,在雨傘運動時,教友分成兩個陣營在 Facebook展開罵戰,有人因此離開教會,但教會沒向他這個黃絲帶代表人物施壓,他現在仍是教會的義務教士。

網上早前流傳一篇《我進入了中聯辦……》的文章,作者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邢福增,至今他仍記得五個月前踏入西環重門深鎖的一幕。

今年二月一日,邢福增突然收到好友、和他一樣致力研究中國教會歷史的建道神學院院長梁家麟的邀請,與中聯辦協調部及統戰部會面,希望了解浙江省溫州市強行拆卸教會十字架事件(俗稱「拆十」)中被捕牧師的情況。安排會面的,是身兼全國政協的基督徒容永祺,以及中聯辦協調部部長沈沖。

「我應邀,不過係想親耳聽聽佢哋講乜,盡我作為研究者搜證的本分。」邢福增研究中國政教關係二十多年,當日他以學者身份進入中聯辦一間典型大陸格局的會客室,被安排坐在沙發上,旁邊擺放了一杯中國茶。數小時後,他放低那杯茶,深呼吸一口氣大踏步:「我對這個地方沒抱任何期望,出來時,也沒有失望。」五十二歲的他,一直淡然地為自己的信念,背起一個有重量的政治十字架。

邢福增形容,內地政府為了拆十「不惜一切」,政教關係呈現前所未有的張力。儘管當局一再辯稱,行動的本質是拆除違規建築,但實際上,十字架背後的維權力量,才是當局針對對象。

邢福增記得,中聯辦的會面共有十多人出席,包括基督教界別的選委,他在眾人當中算是最「黃」的一個。大家表達了對浙江省顧約瑟牧師被捕的質疑,顧約瑟本來是兩個浙江省官方宗教組織的領導,一直與政府有商有量,屬建制內的牧者。他舊年發公開信,直斥溫州政府強行拆卸教會十字架的「謬行」後,隨即被褫奪主任牧師一職,並被指控犯下挪用資金罪名被捕,至今仍未獲釋。

邢福增記得,當日中聯辦沈沖只一味耍官腔:「一貫內地作風,迴避問題,同我預期中會聽到嘅一樣,無新意。」

「有些人相信中聯辦能如實反映民意予中央,但係咪真係有用?」溝通過後,有一段短時間,溫州暫停拆十,但後來卻拆得更狠。近日當地未見再有大規模拆十,但如果有教會重立十字架,政府仍會派人去拆,尤其某些特別「頑固」、多次拆完再立的。

邢福增的「黃」底,內地官員又怎會不知道,在大陸眼中,他不是「可溝通」的人,今年入中聯辦之前,以往從未出席過什麼「協調會面」。他不是那種走到前線示威喊破喉嚨的人,最強武器是他手上那支筆。在大陸過去兩年的拆十事件上,他不欲公眾誤信大陸說法,指「拆十純粹針對違規建築」、「顧牧師純粹因財政問題被查」等官方論調,將自己親眼在溫州的所見所聞寫下,作為歷史見證。

痛心

近年港獨言論興起,邢福增自言是「大中華膠」,卻表示理解想法。「這一代年輕人經歷雨傘運動的洗禮,對政府的不滿,政治理想的幻滅。 831中央以粗暴方式對普選落閘,對香港人而言,可謂民主夢碎,再要他們愛中國是不可能的事。」不過他就指港獨「言之尚早」。

邢福增與顧約瑟的交情不算深,十年來只見過幾次面,卻惺惺相惜,「覺得他是有誠信、豪爽、有魄力的人。」顧約瑟在內地是備受尊重的牧師,是杭州市內最具規模的教堂「崇一堂」五千名信徒的主任牧師,身兼與政府溝通的橋樑。「我敬佩佢嘅工作,欣賞佢關心中國嘅心,佢嘅角色一啲都唔易做。」拆十事件未發生前,顧約瑟對政府本來具有信心,最終卻成為犧牲者。今年初,邢福增與梁家麟一起發公開聲明及聯署關注他被捕的事,有千多人參與,在香港基督教界備受關注。

邢福增可不像顧約瑟樂觀,早在九十年代,他曾寫過幾本有關內地政教關係的書,有不少大陸人專程來港購買。其中最出名一本於九九年出版,名為《當代中國政教關係》,內容提及中國共產黨的宗教政策,是基於「消滅、打擊、控制」等原則,批判中國政治對神學思想的約制。有內地官員針對此書,寫了一份研究報告,為內部傳閱,當中詳細總結內容,提醒要「分清是非,提高識別能力……不被其學術研究迷惑。」

他有感:「多多少少有人覺得,邢福增會在內地某張黑名單。」他試過在內地被一位牧師向政府打小報告,後來跟他聊天的人被幹部問話。「當時我最痛心,而家咩世界,傾吓偈都去打報告,可能多少是累了和我聊天的人。」、「有些人會怕我或避我,是有的。也試過回內地大學演講,大學後來百度搜尋了解過後,指要低調,講座不可出宣傳。」但邢福增自己卻未驚過,出書後仍多次北上探訪地上和地下教會,「事實上我哋做嘅嘢都好公開透明,唔會做所謂別有用心,偷偷摸摸嘅嘢。」

在港有無被監視或監聽?「無喎。」有無大陸或香港官員找過他「飲茶」?「也無。」

「我只係搞學術,應該未觸動到政權神經。舊年我仲去到溫州接觸教會,問佢哋關於拆十嘅事。不過我走咗之後,即刻有官員,去我去過嗰啲教會。」

守護

邢福增和太太育有兩名兒子,分別十五和二十歲。邢福增因拆十事件見報,兒子讀後未十分了解,卻跟他說:「爸,我們支持你!」

一四年起,浙江省以推行「三改一拆」政策(改造舊住宅區、舊廠區、城中村和拆除違法建築)為名,強拆逾二千間教堂屋頂的十字架,多人被捕。當局宣稱政策與宗教信仰無關,但許多被拆十的教堂,根本沒有違法建築。

邢福增去年在溫州親歷拆十之後慘況,很大感觸:「見到大家全力守住十字架,有教友用石頭將教會門口堵塞,好似打仗咁,亦有人綁住自己同十字架,唔俾政府拆,拉咗好多人。」

「唔同年紀嘅人都有份守護。溫州係比較有錢嘅地方,好多教徒係中產或老闆。政府會恐嚇佢哋,如再守落去,會查佢哋公司盤數。」有部分教友受不了打壓,放棄守護,或自願拆下十字架。「被拆十的,其實好多都係政府收編咗嘅三自教會,點解要用咁強硬而無理嘅手段,去破壞政府多年嚟建立嘅互信關係?」

他質疑拆十用了大額維穩費,政府要出動重型機車、僱用大量工人,試過派出超過一百人圍住一間教會,每拆一個十字架,至少用上幾日與教徒糾纏。有些教會十字架被拆了又立、立了又拆,來來回回十多次,為了避免這種事情再發生,政府甚至派人在教會外面建立帳篷,日夜派人看守。

學者

大陸的拆十事件引起國際關注,《中國國家安全研究報告》將「宗教滲透」視作「一種文化殖民和意識形態滲透」,顯示拆十是重大的維穩工程。

邢福增八十年代末在中文大學歷史系畢業。他自小在基督教學校長大,大學時因母親患病,祈禱求她得以康復,又閱讀《聖經》及基督教相關書籍,之後決定信教。

「九十年代初,我喺上海識咗一位老人家,佢以前係信徒領袖,喺文革時期被下放青海,為基督教受咗好多苦,被捕、勞改,佢嘅經歷令我好感動。」這份動容促使他多次往內地深入研究政、教關係,繼而走上研究者的路,並在中大歷史系獲得中國教會史哲學碩士及博士學位,博士論文講民國時期基督教救國主義。

他一直關注大陸地上和地下教會的處境,特別是宗教政策的新動向,如四月底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等,進行學術研究、撰文及舉行講座,讓更多有心人了解最新情況。

其中地下教會,被視為一支重要的維權力量,「地下教會係天主教嘅講法、基督教就叫家庭教會,都係指法制以外嘅教會。不過而家佢哋又唔『地下』、又唔『家庭』。」

原來自○○年起,這些教會的規模已由家中的小聚會,擴大至租用寫字樓作會堂,有網頁、宣傳單張,只是政府一直不給予他們合法身份,他們又不願政府插手教會的事,拒絕加入政府管轄的「三自教會」行列。

為了阻礙地下教會發展,政府會定期派官員騷擾他們聚會,找教友「聊天」。「有部分官員漸漸發現,其實呢班人都好善良,無咩問題,結果都隻眼開隻眼閉算了,默許佢哋繼續。」不過間中仍有大大小小的新聞,指政府如何突然拉人,沒收奉獻金等,從沒停止過。「雖然被拆十嘅,大多係登記嘅合法教會,但家庭教會仍感受到一定壓力,擔心政府喺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後,對家庭教會有更嚴厲嘅政策。」

六四

邢福增珍惜香港的自由藍天,近期多番在網上發表文章,批評中國政府無理拘捕維權人士。他的文章也評論香港社會及政治,如銅鑼灣書店事件等,被視為開明反建制的宗教界代表人物。

邢福增對大陸的不公義感到憤慨,因為他是經歷過六四的一代人。

八九年五月十九日,李鵬宣布戒嚴令。凌晨時分,正攻讀歷史系的邢福增,和他一班中大同學,乘的士到新華社示威。「好多人,行出大埔道截車,大家都唔識嘅,夠五個人就上。有好多的士司機一聽到我哋係去新華社,唔肯收錢義載我哋去。」

新華社外,八號風球,下着暴雨,幾千人一起通宵示威。「我企正新華社門口,嗰時我連國歌都唔識唱,跟住『起來、起來』咁樣,一齊嗌『李鵬下台』。」

「六月四日當晚,如果唔係趕論文,我諗我會去北京。」邢福增至今仍堅持每年去維園悼念集會,期望有一日能平反六四。

「我無諗過移民。」八九年沒有,九七年也沒有。「我係積極嘅,藉住回歸想貢獻中國,事實上都係做緊。」莫說移民,就連九七時有機會去外國讀神學,他亦因為回歸將至及正進行研究,不願離港。

左膠

邢福增是一些本土派眼中的傳統左膠,六四至今廿七年來,一直關心宗教與民主。雨傘運動 928當日,他去金鐘本來只觀察事態,但後來被年輕人的和平及熱誠感動,一同佔領馬路。結果第一枚催淚彈在他身邊落下,要途人協助洗眼。「我好憤怒、很痛心,無諗過政府會如此對待一班和平抗爭者,就好似電影《十年》裡所講的一樣。後來我頻頻到場支持佔領,和一些基督徒在金鐘組織一個心靈加油站,希望發揮一點作用。」此後,他的筆桿觸及更多政治議題。

據「 2014香港教會普查」,目前全港有大約一千三百間基督教會,以屬建制陣營居多,表表者是聖公會大主教兼全國政協鄺保羅。被指跟黨姓的聖公會將在今年九月,退出邢福增領導的崇基神學院「支持教會」行列,有聖公會內的人猜測,此舉是公開與邢福增割席,為向北京示忠。

邢福增對聖公會沒半句批評,只感到惋惜和傷心,「佢哋太快否定唔同意見,抹殺咗其他聲音。」

他在宗教界孤身走我路,「我不會為討好任何人,或為保住院長位置而做違背良知的事。」

「壓力同恐懼係因為驚失去一啲嘢,但我相信,喺香港,至少仲未至於因為我嘅文章,而失去性命和自由。」銅鑼灣書店事件沒有改變他的看法,他更撰文大讚「林榮基勇敢地揭穿中國政府的謊言」,叫大眾反思,在仁義與利益之間,我們究竟在乎什麼。

邢福增○四年起加入崇基神學院,十年後升任院長至今。他曾兩度報讀神學課程,卻因他的研究中斷。由於沒有神學學位,不能做牧師,他卻肩負起研究政教關係的責任,將宗教緊貼社會,用文字喚醒人們,關注那一個個被染紅的十字架。他很清楚知道,生活,離不開政治。

撰文:關卓凌

攝影:高仲明

攝錄:李育明

mailto:news@nextdigital.com.hk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