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0-程總裁:太壽香港瘋狂吸金的邏輯

程總裁:太壽香港瘋狂吸金的邏輯

20210710

香港有些中資人壽公司近年冒起速度非常難以置信,沒有龐大的代理團隊、舖天蓋地的廣告,但保費收入卻豬籠入水,遠勝大部分marketing費用極龐大的同業,正是「後起之秀」太壽香港(TPLHK)。

太壽香港2015年才在香港成立,為中國太平(966)旗下子公司,或許大家亦沒有太注意這間公司,但今年首季壽險年度化保費收入接近14億元,全港排行第4,僅次於中銀人壽、國壽海外、滙豐保險等擁有龐大銀行銷售網絡的險企,將友邦香港、保誠、東亞人壽、恒生保險等大力踩低。

這間公司有醫保、年金、住院及手術現金等例牌產品,但聞說吸金的卻是一些保費融資產品——簡單而言是投保幾百萬元,抵押融資接近9成,意味約10倍槓桿,扣除利息開支,將一個平均年回報3.3%的儲蓄保險產品,利用融資將每年賬面年回報率推升至接近30%,扣除預期利息及手續費,5年內每年回報率仍高達19%。

這類保險產品年回報率對於一般小市民而言非常和味,風險只是未來加息導致以拆息為benchmark的利息開支有所上升,或是保險公司有機會倒閉,風險算是微不足道;另外,產品對於市民的流動資產亦有一定需求。

對於保險公司而言,保費融資是一個極強的吸金機器,只要夥拍的銀行願意提出高槓桿予客戶,其便能間接獲得銀行資金從而作出投資,銀行便承受了這間保險公司的投資風險。這種模式不難理為何太壽香港的保費收入為何好像食了春藥般飇升,最緊有同聲同氣的中資銀行做拍檔。

不過,本總裁特別留意到中國太平旗下香港資產管理公司,近年非常活躍於一級市場股權私募及IPO基石投資者,不少是風險不低的醫藥企業,例如賽生藥業(6600)及藥明巨諾-B(2126),兩者上市後表現均非常一般。公開資料難看到太壽香港保險資產中,有幾多是放在私募投資。但有趣的是在保險融資機制下,抵押成數高達9成,變相是讓中資銀行很大程度上有股權私募的risk exposure,但利率回報卻不足2%。

這裏不是批鬥保險公司參與股權私募,高風險資產在投資組合管理有必要,不能每每100%買fixed income。但記得近年中國太平的再保險業務亦傳迂迴幫朋友Hillhouse旗下的Blue Insurance保費資產再投資,而Hillhouse本身在私募市場規模非常顯赫,太壽香港的保費投資結構確實複雜。

將以上所有角色——銀行、保險公司、再保險、資產管理、私募基金連在一起,相互關係確實有趣有趣,值得金管局、保監局等機構抽絲剝繭,看箇中細節。

程總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