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0-沈旭暉:《樹大招風》:如何重構回歸前十年的香港

沈旭暉:《樹大招風》:如何重構回歸前十年的香港
2017-01-20
http://www.ir-basilica.com/%E3%80%8A%E6%A8%B9%E5%A4%A7%E6%8B%9B%E9%A2%A8%E3%80%8B%EF%BC%9A%E5%A6%82%E4%BD%95%E9%87%8D%E6%A7%8B%E5%9B%9E%E6%AD%B8%E5%89%8D%E5%8D%81%E5%B9%B4%E7%9A%84%E9%A6%99%E6%B8%AF/

杜琪峰、游乃海監製,三位香港新銳導演執導的《樹大招風》頗受好評,贏得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剪接」之餘,也掀動了不少香港人的情感。電影以上世紀末香港「三大賊王」的真實經歷為藍本,理應和一般「好人」的生活毫無交接,但偏偏令觀眾對回歸前夕、處在中英之間、黑白道漩渦中的世道人心,感到似曾相識,還可以借古鑒今。這就是高明。

電影中的三大「賊王」,各有來歷,都是香港家傳戶曉的人物。林家棟飾演的「季正雄」以季炳雄為原型,電影中被巡邏警員查證時開槍襲警、以重軍火打劫錶行等,皆源自現實。任賢齊飾演的「葉國歡」以大盜葉繼歡為原型,曾是令人聞風喪膽的黑幫老大,遭香港通緝後北上,電影說他從事電器走私。陳小春飾演的「卓子強」指著名綁匪「大富豪」張子強,他以綁架富豪李澤鉅、郭炳湘成名,最終在內地被捕槍決。在電影,「卓子強」想聯合另外兩大賊王,在回歸前夕「幹一票大的」,可能是綁架江澤民或英女王(不過出席回歸典禮的英國最高代表是查理斯王子);在現實,只有張子強和葉繼歡二人有交集,起碼根據公開資訊,均未有與季炳雄合作犯案。


三大賊王的「結構性問題」

然而上述種種背景,其實都只是啅頭。真正主旨,是三大賊王雖然是「業界翹楚」,在香港回歸前夕,面對時代巨變,卻都有難以適應的無奈。假如把香港各大精英階層取代「盜賊」這行業,一切就清晰不過。這份無奈,在任賢齊飾演的「葉國歡」一角身上,展現得最淋漓盡致。

「葉國歡」在香港黑道叱咤風雲,作案之後,可以單方面提高佣金,僱主也要反主為客就範。然而,當葉打算「漂白」做生意,輾轉北上、從事家電走私,不得不與內地各級官員打交道,才發覺自己在香港黑道的專長(暗喻香港各專業的專長),居然完全無法適用:靠武力、財力、人脈、「黑道制度」都鬥不過。回歸前夕,改革開放後的內地腐敗叢生,早已形成牢不可破的潛規則。北上港商要打開局面,無不需要「疏通」各層官員,貴為「賊王」(也可以借代為其他「王」)的「葉國歡」,也不例外。面對貪腐官員時,葉放棄引以為傲的槍,選擇卑躬屈膝、代表行賄的花瓶。這一幕心有共鳴的,何止千萬。

另一主角「卓子強」的經歷,觸及更敏感的內容,就是富商在中港政治的角色。片中卓隻身前赴贖金談判,對應的是張子強向李嘉誠索要20億天價贖金的故事;他最終不能返港受審,不少媒體認為,與權貴背景太大很有關係。然而事實上,香港富豪在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貢獻良多,協助聯繫中國與西方資本市場之餘,也把種種與世界接軌的商業運作帶到內地。「卓子強」以為綁架富商是「樹大招風」,其實真正死罪,是他無視香港富商在國家層面的價值,行為足以破壞香港回歸、乃至中國「走出去」的國策,早已超越一家一姓的層面。這就像很多回歸前,希望回內地分一杯羹的商人,其實不知道國家整體大政策,很容易不自覺觸碰誤區。諷刺的是,國家政策時刻改變,到了回歸後二十年,中國全面崛起,新興富豪資產動輒百億計,香港富商價值急降,另一套潛規則開始出現。不變的只是「卓子強」那樣的個體戶,始終看不清天上景色而已。

另一主角「季正雄」,則縮影了一代省港旗兵的經歷。季的作案風格是依靠內地落難武警、乃至軍人,帶同大火力武器來港犯案,希望通過懸殊武力,令對手投鼠忌器。為甚麼會有「省港旗兵」出現?這也和大歷史有關。在1980-90年代,中港社會經濟差距顯著,內地資訊卻開始自由流通,不滿待遇的軍人、武警步上歧途,本是情理之中。上一次中國軍隊大規模對外作戰,可追溯至文革後的「懲越戰」,對外宣稱是中國「獲勝」,其實打得很一般,面對長期和美軍作戰的越軍,完全佔不了便宜,死傷枕藉,只是憑人海戰術略有戰績,對軍隊內部士氣的打擊不容低估。有了動機,他們也需要香港「本土專才」「引進」,才能到香港犯案,到港後如何和本地人互動、誰主誰副,涉及持續至今的中港矛盾問題。類似題材一度是港產片大宗,悍匪手持 AK-47,在街頭與警方駁火,其實是回歸前歷史的真實還原,但觸及更深層次的時代背景,還是不多,蜻蜓點水,卻予人不少思考空間。

當我們回看香港回歸前的歷史,反映的正是一個時代終結、另一時代開始前的地下秩序,同時也是紛擾不安的地上秩序的另一面。港英政府撤退在即,看見種種現象,不會對解決辦法有興趣,只維持表面上的穩定,一方面安撫精英,另一方面和中國「鬥而不破」,但對背後的脈絡,其實一清二楚。中國政府接手複雜的後殖民地,短期內也只能追求表面的安定繁榮,結構性問題只能走著瞧。因此,1984-2003年這二十年,可能是香港歷史上最獨特的歲月,一方面風雨欲來,眾多正常情況下不會出現的盛世、亂世紛呈;另一方面,卻是一代人心目中的黃金歲月,機遇處處,英國人差的一面遠去、中國管治的問題未到來,而中英兩國庇蔭下的優勢,卻能共享。這樣的時代,不可能是歷史的常態,而且物極必反,到了今天,公式可能剛好相反。難怪《樹大招風》表面上說的是「三大賊王」,卻能令千千萬萬個「王」心生共鳴。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