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2-阿捷:分析哲學不是語理分析,也不是玩弄文字遊戲

阿捷:分析哲學不是語理分析,也不是玩弄文字遊戲
2017/4/12 — 22:00


在香港,不少一般人對分析哲學的印象還停留在「李天命」時代,認為分析哲學就是語理分析。有些對李天命印象不好的,甚至覺得分析哲學不過是捉字蝨,玩弄文字把戲。

公允地說,語理分析並非捉字蝨,它確實是思考方法的重要一環。語理分析的綱領是:「當我們處理一個論題時,首先分析的是論題裡關鍵字詞的用法,釐清了所考慮的論點或問題的意思之後,才著手進一步地研究論題。」在日常討論裡,我們不時會因語言的誤用或混淆而導致思想混亂,產生無謂爭執。如果我們多點自動自覺關注關鍵字詞的用法、避開有害思考的語害,確實能提升討論質素。

不過,語理分析主要是用來避免思想混亂、減少無論爭端;如果有人沒有道理地不斷質疑對方的說法不清楚、犯了語害;這做法不但令人煩厭,也與捉字蝨無異。但這並非工具本身之錯,只是有人不當使用工具。


20世紀初分析哲學的大學派:日常語言學派

至於將「語理分析(語言分析)」等同「分析哲學」,這現象不獨是出自一般香港人的想像中;就算是學者(尤其是內地學者),仍然有不少認為分析哲學就是在進行語言分析,沒什麼有意思的學術貢獻。

這種偏見或印象,實情是來自 20 世紀初的分析哲學。

那時代,日常語言學派是分析哲學的重要派別。日常語言學派的代表人物,便是人所共知的(後期)維根斯坦。(後期)維根斯坦認為,傳統哲學問題一直不能解決,並非因為哲學問題本身難以回答,而是哲學家不自覺地誤用或扭曲字詞的慣常用法,才會有所謂哲學問題的出現。(後期)維根斯坦稱這些哲學家患上「因語言誤用而造成思想混亂」的疾病。因此,哲學家的工作應該像醫生一樣,治療哲學家的病症;治療方法是便透過釐清哲學問題的字詞意義,以及指出傳統哲學家如何誤用語言,再把它們帶回到日常用法之中,或者指出這些字詞(經分析後發現是)沒有意義,那麼大部分哲學問題便會消失無蹤。換言之,哲學家的首要任務不是解答哲學問題,而是消解哲學問題。

然而,在當代,幾乎所有分析哲學家都不再擁護日常語言學派。分析哲學家不會認為單純釐清字詞的意義,就能消解哲學問題。在哲學研究之中,釐清字詞意義只是最基本的環節,只屬本科生撰寫論文時最基本的要求。

換言之,許多人誤以為分析哲學家只是在進行語言分析,實情是他們對分析哲學的理解還停留在近百年前的時代 1 !其實想深一層,這現象實在匪夷所思。只要肯認真閱讀任何一本當代分析哲學入門書,便應該能立即瞭解到分析哲學絕非只有語理分析(語言分析)。但偏偏還有許多人(甚至是學者),認為分析哲學只是在鑽研語言,釐清詞義那麼簡單。

當代分析哲學家研究的範圍早已遠超許多人想像。研究方法也是五花八門。我將會撰文簡介近 20 年分析哲學的新興課題。在這篇文裡,我只舉三個典型的例子,說明分析哲學絕非只是語言分析。


三個明顯反例:自由意志、政治哲學與後設倫理學

首先是自由意志課題。自由意志是否存在?它是否與決定論相容?它與道德責任之間的關係是什麼?這些哲學問題能夠單靠釐清語義就能解決嗎?當然不能。固然,分析哲學家也會先釐清「自由意志」的語義,譬如把「自由意志」與我們一般所說的「政治自由」區分出來。但這只是「自由意志」課題最初階的一步。如果人沒有自由意志,我們還需要對自己的行動負上道德責任嗎?決定論或量子力學與自由意志相容嗎?這些問題絕非「釐清語義」能處理到。

其次是政治哲學,這個大眾常常視為重要又貼地的哲學理論,卻忘記它有很多思想理論都是來自分析哲學。 John Rawls 的正義論、 Robert Nozick 的自由至上主義、 Michael Sandel 的社群主義,大家打開《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看到各式各樣的政治哲學理論,不少都是出自分析哲學家的貢獻,或至少經過分析哲學家整理與修改成更嚴謹的理論。這些理論能夠單靠語言分析建立嗎?

再想一想以下的後設倫理學問題:道德是主觀還是客觀?道德的本質是什麼?道德心理學如何影響我們對道德的理解?這些問題又能靠語言分析回答嗎?當然也不能!但分析哲學家卻是研究這些問題的專家。

其實,分析哲學還有數之不盡的課題,都與語言分析的關係不大,也明顯不是玩弄文字把戲。像本網站多次介紹的分析美學,就難以說它只是玩弄文字遊戲。實情你要成為研究分析美學的專家,需要具備諸如美學史、藝術理論、人類學、藝術史等多方面的知識。

概念分析不是語理分析,分析哲學也不只概念分析

最後,也許你常聽說分析哲學家的研究方法是「概念分析」,又以為概念分析等同於語理分析。但概念分析絕非只是語理分析。「語理分析」特指「釐清字詞用法,避開有害於思考的語言弊病的方法」。但「概念分析」泛指最廣義的、分析哲學家進行的工作,它不只包含語理分析(釐清語義),還包括分析概念之間的邏輯結構,然後進行各種推論(概念分析的方法可見拙文《坐在安樂椅上思考的哲學家:分析哲學與概念分析》)。

概念分析,也只是分析哲學的研究方法之一。在當代,許多新興的哲學課題研究,已不是單靠概念分析便能處理與解決到了。這方面,我留待下篇介紹。

註腳

[1] 另一個對分析哲學常見誤解,便是將分析哲學與 20 世紀初的邏輯實證論學派劃上等號。但,真的,邏輯實證論也同樣沒有分析哲學家支持了。


阿捷
現任《立場新聞》哲學版主編,以前是個中學老師。博客:通識|哲學(https://chitchitphilosophy.blogspot.hk/)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