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9-蔡玉萍:移民與民主化——與黃鶴回、馬嶽、林蔚文商榷

蔡玉萍:移民與民主化——與黃鶴回、馬嶽、林蔚文商榷
20160829


【明報文章】移民的政治取態如何影響移居國的政治發展是一重要課題,但也是一敏感課題。因為如研究者根據有限的數據而作出概括化(generalized)的立論,如「移民是保守政權的支持者」及「移民因其保守政治取態會被出生國利用以干擾他國內政」等,則是非常危險,並易助長反移民情緒,令本已被邊緣化的移民社群進一步感到被不公平看待。這樣的研究不但無助我們理解移民的政治取態及他們融入移居地社會的障礙,更可能形成一「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將移民推向對立面。


基於上述的考慮,本文將指出黃鶴回、馬嶽、林蔚文關於中國大陸移民與香港民主化一文的四大問題以供討論。第一,此文只指出移民較本地出生人士有較高的比例支持建制,但沒有提供實質支持建制的移民佔移民總數的百分比。第二,此文只輕輕帶過一非常重要的發現,即支持建制的是九七前移民,九七後移民和本地出生人士對民主派的支持沒有明顯差異。第三,此文以單一年的數據、靠單一條的問卷問題而作出「移民是政治保守」的一般化立論是非常值得商榷的。第四,此文的大綱及結論多次以他們對香港移民的有限數據而作出「中國移民會為亞州各國內政帶來威脅」的推論令人費解。


反移民人士的「溝淡論」

上述3位學者的文章"Migrants and Democratizati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ese Immigrants in Hong Kong"在台灣國立中山大學出版的刊物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y and Strategic Relation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刊登後(註1) ,即在社交媒體及傳媒被熱烈討論,而其中反移民人士更視之為「溝淡論」的鐵證。「溝淡論」是一未經驗證但在坊間廣泛討論及得到不少支持的反移民想法。它的主要假設有二:一、中國大陸的人民是共產黨的殖民工具;二、透過輸出移民,中共政權嘗試淡化香港支持民主的力量,並藉此達至全面統治及控制香港的目的。在「溝淡論」的思維下,中國人民是單一、保守無知的,而其思想永恒不變,並可任意被統治者操控的布偶。如果要防止被「溝淡」,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對中國居民移居香港。「溝淡論」是「後回歸」某部分香港市民對中國政權不信任,及對香港社會法治自由等價值被日漸破壞的危機感下的產物,但它也是政治勢力用以動員反移民的論述工具。
而上述3位學者的文章被熱烈討論正是其好像為「溝談論」提出實證。社交媒體有些論者認為上述文章是被反移民人士「斷章取義」,但我細心閱讀文章兩次,我的看法是3位作者的立論及結論的確難免令反移民人士有此推想。
首先在文章大綱,3位作者如是寫道:「在這文章我們的看法是,因為移民的自我選取過程,他們會成為保守政權的堅定支持者;移民更有可能接受現有管治政權和更小可能會支持尋求進步改革的反對派。根據我們的數據,我們指出香港的中國大陸移民(比起本土出生人士)更傾向支持建制及親政府政黨。中國的龐大人口意味着中國移民有着重要戰略性,中國移民移居其他亞州國家,勢必顯著地扭曲(中國)鄰近國家的政治局勢。」(引自原文頁909,本評論作者譯)
而在文章結尾,3位作者再重複一次他們的論點,寫道:「本港的建制派可能會利用湧入的大陸移民,他們都是支持建制的,去增加建制的選票及以其對抗本地出生人士日益增加的民主化訴求。我們的研究結果對亞州的地緣政治有重大意涵。如果中國能夠輸出她的龐大人口到鄰近民主國家,因為中國的人民在政治上較保守,同時更同情『中國模式』,他們對亞州國家的選舉有重大影響……香港是一特殊例子,因為香港沒有自治權,她不能反抗這趨勢。香港的民主派早已懷疑香港政府和中國合謀引入更多中國移民來鞏固其統治。其他國家務必要提防中國移民的策略性功用及這些移民對他們國家內政的影響。」 (引自原文頁934,本評論作者譯)
那讓我們看看3位作者以什麼數據支持他們上述的看法。


陳述時放大及忽略了什麼?

首先,3位作者分析他們在2012年做的問卷調查(問卷樣本量為1207人),得出以下主要結果:
(1)與在本地出生人士相比,在大陸出生的人士平均對本港總體經濟表現更滿意;更大比例表示對中央政府信任;更大比例表示對作為「中國公民」感到自豪;
(2)與在本地出生人士相比,更大比例的在大陸出生人士表示支持建制派;
(3)與在本地出生人士相比,「後九七」中國移民對本港總體經濟表現更滿意;更大比例的「後九七」移民表示對中央政府信任;更大比例的「後九七」移民表示對作為「中國公民」感到自豪;
(4)「後九七」中國移民與在本地出生人士對民主派者的支持度沒有明顯差別。
這些結果遺留了什麼重要數據?用了多少不同的「移民」定義?以什麼量度移民的政治取態?在陳述時放大了及忽略了什麼重要結果?研究結果及文章結論間有什麼鴻溝?


沒提供重要數據 混淆概念

(1)首先與一般定量學術論文不同,此文章沒有提供總樣本量中的重要描述性數據(descriptive statistics),如受訪者的基本社經背境分佈及每一受訪群體的政治取態分佈。這些數據的重要性有二:第一,它可以使我們知道調查的樣本是否能反映本港的人口結構,並有代表性;第二,因為文章沒有說明在樣本中,本地出生、九七前及九七後移民的受訪者表示對中央政府信任、表示對作為「中國公民」感到自豪,及最重要的,支持建制、泛民、中立、不清楚政治取向,及拒絕回答的具體比例是多少。如果在總體受訪者中表示信任中央政府及支持建制的根本數目不多,就算移民的比例比本地出生者為大,這也不能說移民就是支持中央、支持建制的。
根據香港其他學者的相關研究(註2),移民可能更普遍是不清楚政治取向多於支持建制的,亦即是說,移民更有可能是對政治缺乏認識或沒有興趣多於政治保守。因為3位作者多次重複其「移民是政治保守」的概括化立論,我認為3位作者應該公開這些描述性數據以正視聽。

(2)3位作者似乎混淆了兩個重要概念:群體間的比較及群體內的分佈。請明白中國來港的移民比本地出生人士對經濟現况更滿意,並不表示他們就很滿意;對比本地人士更信任中央政府,並不表示他們就很信任中央政府。
(3)3位作者在文中指「移民是政治保守」及「移民支持建制」,因此中共政權可以透過輸出移民控制香港及其他亞洲國家的立論,其主要數據來源於單一年(2012年)的調查及依靠單一條的問卷問題(註3)。但外國關於移民政治取態的研究早已指出,政治取態變化迅速,不能單憑一年的數據作概括性推論。而以單一條問題量度政治取態亦有相當限制,因為不同的受訪者對何謂「建制」及「泛民」可能有不同理解,這情况尤其影響未必熟悉本港政治生態的移民受訪者。
(4)3位作者在文中指「移民是政治保守」及「移民支持建制」的立論來自於對九七前移民較多支持建制的分析。但早期的移民很多在2012年問卷調查進行時,已在香港居住超過幾十年,亦有很多是在兒童時期已來港,並在香港接受教育及成長。如果這些人在2012年支持建制,那麼他們的政治取態與香港的政治環境、選舉操作及他們的本地朋輩次文化,及透過何種本地傳媒吸收資訊的關係可能更大於中國在幾十年前「輸出」他們來長遠影響香港政局。一個更合理的分析是把本地出生、早期移民及九七後移民分開3個迴歸模型來分析,再比較他們的政治取態是受何種因素影響,而非假設如果移民支持建制,就定必是受中國因素影響。


極其量只能說中國移民政治取態不一

(5)3位作者在文章的前言及結論中都沒有提到一非常重要研究結果——「後九七」大陸移民與本地出生人士對民主派的支持沒有明顯分別。3位作者以大篇幅內文及圖表來討論「後九七」移民與本地出生人士對經濟滿意度、對中央政府信任度,及對中國公民身分的認同差異,但偏偏對他們立論最重要的問題、對「溝淡論」最有力的反駁——「後九七」移民並不比本地出生人士更少支持泛民,就只用了輕輕一句共17個字帶過——「As for the support for democracy,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atecomers and the natives」(頁931)。在一篇洋洋8000字的論文中,為什麼3位作者只用了17個字去簡單報告這個那麼重要的結果?
(6)文章的分析結果與立論中間的鴻溝大得令人驚訝。我不明白根據文章的結果,3位作者如何得出「移民就是政治保守、就會被中共政權利用」,甚至就會「危及整個亞洲的民主國家的內政」的推論。根據數據我們極其量只能說,中國移民的政治取態不一:早期移民較本地出生人士較可能支持建制,但「後九七」移民與本地出生人士沒有這差異。這些數字連在香港也站不住腳,有什麼論據可以要亞洲各國政府「小心」中國移民?沒有論據而作出這種推論,無異於危言聳聽,把現身在亞洲各國的中國移民推向被排斥的境地。事關重要,我希望3位作者提供更多有力論證解釋他們的「香港/亞洲推論」。


不應把中國人民看成簡單同質體

最後我想說,我對中國政權及對現時香港施政也很不滿意。但無論我們對政權如何不滿意,也應警惕不要把中國人民與中國政權綑綁;也不應把中國人民看成簡單的同質體——只能被政權操控的群體——而根據有限數據,寫出「移民就是政治保守」、「移民就支持建制」等一般化及概括化的立論。

我希望3位學者可以就我的上述看法,提出更多數據回應、釐清及討論。


蔡玉萍

註1:Wong, S. H. W., Ma, N., Lam, W. M. 2016. "Migrants and Democratizati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ese Immigrants in Hong Kong.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y and Strategic Relation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909-940. (icaps.nsysu.edu.tw/ezfiles/122/1122/img/2375/CCPS2(2)-Wong-Ma-Lam.pdf)
註2:請參閱葉健民及李倞在《明報》的文章〈新移民就是民建聯的鐵票?〉,刊2015年8月28日;當然這文章也只能作為參考,因為文章所用的問卷調查樣本中的家務料理者移民比例比全港移民為高
註3:問卷以這一條問題量度政治取態:很多人認為香港政治是泛民及建制派的競爭,有些人支持前者、有些人支持後者,你支持泛民或建制?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