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3-KtoyhK:沒有節拍<七月與安生>Soul Mate

KtoyhK:沒有節拍<七月與安生>Soul Mate
3/12/2016


二零一六年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是<七月與安生>的兩位女主角,而這電影也是在金馬獎後,得到更多觀眾青睞。這是一部電影的命途,得獎與否,路途有異。更在香港電影界,此電影屬目之處還是曾國祥執導和陳可辛監製。還未經過影展時,香港各院影線,真的很少,很少,上影。電影宣傳上集中了,對青年男女的那一種,重新認識。現在的成人怎用目光看,時下的年青人,她們有沒有開拓自己?有沒有做合乎成人對他們的期望?最少在香港為這電影的宣傳時,也覺得此電影應像港產大部份青年人電影的一樣簡單。


<七>是很典型的一種中資出資,在香港電影人在手中發揮故事的一種合乎計算市場的電影。從短篇小說改編成這電影,內裏的,畫面製作,場影動態,人物聲色。是會看到,這電影是從幾群製作人手中蛻變出來,直覺上是有三個階段令這電影合乎情節和故事,成形電影。這是從現實考慮出來的製造手法,但正是特異的製作方式,方可改變任何人區別出這電影從那處而來,也都大力傾向,故事中在兩位女主角的人生生涯的開端和她們的感情動態。但正常地看,這電影是在特殊的條件下,匯進人材令改編自小說的電影,得到更多人認識,也是作為電影人的眼光是準確,不會否定原著既有的主題,更証明中國的電影市場開始有能力,願意地照顧,更多小眾。所以在不太理想的製作環境中,這電影已出奇地合格。

電影第一幕是在森林間,這片地方是兩位女主角,共同對雙方許下承諾的境地。而故事說兩位女性在從小相遇後,她們倆者怎依存地互為生活,發揮朋友間那一種奇怪和說不清的態度。她們的生活和大部份中國兒童一樣是獨生境況,而朋友間的情感聯繫,會是與人學習相處的最好開始;她們之間開展了在她們漫長的人生路上,所有預期與不可預知。雖然劇情發生是很正當地,是男女情感在青春期慢慢養成了人生取向。而兩位女主角,看重的還是友誼,縱使一位男性不斷介入她們當中,但她們只想讓男性去選;更精確是她們不想証明男性是左右女性的人生去向。這是當代中國女性?電影是女性的夢幻人生,她們會追夢,不被傳統牽絆,在中國獨特的家庭結構裏特立獨行,與同性結伴同行一起追尋原由,在成長間發掘自己,最重要是不受任何人支配。不受父母輩影響,不一定認定婚姻是女性的終歸之處,電影是極俱戲劇化了兩位女主角的命途。但這是人生?不一定的夢與人生,是應該得到關注和珍重。電影給我們理解這點已很足夠。

電影中只有一位較突出的男角色。即是兩位女主角同時競逐的男友人。這位男性角色的面向,總的來說,很模糊。他作為一位年青的男性,而兩位女角,一先一後認識他,但兩位的選擇,合乎情理。因為他是有齊卓越特質的男性,而對大家都是在學階段來說,三者剛好相識。男性是有選擇,但一樣沒有放棄任何展示男性的機會。電影拍出一個極普遍的事實:男人不想選擇,或是否定提出期限達致目標。或許更多真相是男性的動物性的本能,蓋住他應當盡責做什麼。電影的他,不論在人生不同階段。也都缺少責任去改變。而兩女主角,她們為何一而再,也同時忘不了,這位男性?劇情上三者不斷在人生交匯,離離合合是命途。第一趟別離男角同時給予兩人期望。第二趟,只是不得不承認,他的問題。他影響了她,不得以活出自覺的力量;也影響了另一個她,否決自己有的選擇。所以每一次的感情經歷,如換來什麼,是仍需出路。男角封閉;兩位女角是沉淪在時間。電影拍男與女之間,女性是選擇,男性是主導?只怕是忽視,迷途在一個替換不到另一個的選擇上,會會對自己失望,介乎追憶不可得到連帶不斷接連存取自己理想下的失望。這些幕幕狀態,男女無別。


七月:是月份,一年中的追求,在秩序中迎向時間。安生:是當今,一切裏的尋覓,在現實上架設想像。中國文化看重名字,而兩位女主角配上這兩個文字;追求與尋覓。一種應當奮勇步伐而不失求證不同中的同存意義。縱然是希望,但電影中,也都借現今;借文字,流傳下去。


KtoyhK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