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9-安裕︰美台通話,牽動歐亞

安裕︰美台通話,牽動歐亞
23:21 9/12/2016
東西南北


■筆者指,特朗普與蔡英文對話,北京反應低調沉靜。

此刻,北京最想知道特朗普的底牌是甚麼──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電話之後,特朗普接連在社交媒體開火,既說美台有數以十億美元軍火交易,「為何不可接聽一個祝賀電話」;又說人民幣貶值、對美國貨品課以重稅、南海建造大型軍事設施,北京從沒有問過美國。面對特朗普一舉推翻美國近40年不與台灣總統直接對話的做法,北京《環球時報》評論說:「中國需要講究策略,積極沉着地應對特朗普的出招」。隔了一天,口氣轉硬,聲稱一旦開戰,美國援軍趕到前,解放軍已可基本結束「奪取整個台灣島」的戰鬥。


特朗普南海態度強悍

現實是《環球時報》說的台海戰爭未見爆發,雖然說不定解放軍短期內東海演習,不過北京外交部目下對美國態度仍是持重審慎。然而,倘若與蔡英文通話的另一端不是美國,恐怕得到的回應就不單是「懲罰」蔡英文而是連帶「干涉中國內政」的外國一併「嚴懲」。歐洲大國如法德兩國,都曾因領袖會見達賴喇嘛被北京杯葛或叫停對話;再早年的1981年,荷蘭向台灣出售潛艇,北京隨即召回大使。特朗普是候任美國總統,至少坐鎮白宮四年,若通話事件代表美國外交政策調整,未來中美台三角關係變數巨大。至於北京會不會隨即與美國翻臉,一貫言論鷹派的《環球時報》說的「沉着應對」,或能解說近期北京的低調沉靜。
列根與喬治布殊年代,美台關係一度成為白宮議題,當時北京以「忍」字訣等待機會。列根曾說要與台灣復交,最後是靠着中美共同反蘇及大陸巿場潛力使得列根丟下台灣。喬治布殊2001年上台三個月後,就在電視回應記者的「如果中國攻打台灣,美國是否有義務協助台灣防衞」提問時說:「是,我們有這義務,中方必須知道這一點。是的,我會做。」(Yes, we do, and the Chinese must understand that. Yes, I would.)記者再問會否全力出動美國軍力,喬治布殊說美國將竭盡所能協助保衞台灣(whatever it took to help Taiwan defend theirself)。同年發生911恐襲,美國構建全球反恐聯盟,美中關係始見解凍。但是特朗普面對的並非上述情況──美中已無共同對抗俄羅斯的可能,倒過來中俄關係日趨密切;中國巿場在特朗普眼中是重稅區;反恐戰爭此刻未算逼近眉睫;特朗普對南海的初步態度,較諸提出「重返亞洲」的希拉莉更加強悍。
特朗普與蔡英文通電話後,有說法是藉此向北京施壓,以期在貿易戰逼迫讓步;也有說只是禮儀性質通話,不必過度演繹。或者兩者都是事實,若然兩種說法都不是,40年來的國際秩序就可能出現大變。對北京來說,最差情況可能是類如尼克遜七十年代初破冰訪華,帶頭拉動西歐與東亞群起與北京建交並與台北斷交的截然相反版本發生在自己身上。尼克遜1972年2月訪華之後,英國(1972年3月)、荷蘭(1972年5月)、西德(1972年10月)、西班牙(1973年9月)短短一年多先後與北京提升至大使級關係或建交。亞洲是日本(1972年9月)、東盟主要成員馬來西亞、泰國及菲律賓(1974年至1975年)拋下台灣與北京建交。北京如今尚算低調回應的原因,相信正在了解特朗普言談背後動機以及應對之道,再而防止由美國掀起的邦交國加強與台灣官方關係的大潮,杜絕「一中一台」。


與台灣牽制中俄聯盟

美國今次盤算的是否另一次「一中一台」仍是個謎,但美國對台灣從來另有想法則是鐵一般事實。即使1979年在聯手反蘇前提下美中建交,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留有一手在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在與北京建交的同一天起,以美國國內法形式保持與台灣的密切關係,因此台灣空軍至今仍可每年到美國參加空戰訓練。美國主導的這類變相「一中一台」其來有自,便是亟欲保持在西太平洋的長期利益及影響力。事實上早在中美1979年建交前五年,美國已打算同時與台海兩岸保持外交關係,並且設計頗為仔細的腹稿。
根據台灣媒體及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有關美國解密檔案的報道與文獻,1974年底,當時美國已是福特總統時代,基辛格則當上國務卿;復出的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以副總理身份會見基辛格。此時美國在北京設有聯絡處,基辛格開門見山向鄧小平提出,美國駐北京聯絡處升級為大使館,在台北的美國大使館改為聯絡處,美國撤出駐台軍隊,美台防衞協定稍後處理。當時北京對美國的要求是與台灣斷交、撤軍、廢約,但是美國不願如此,提出「一中一台」模式試探。多年後台灣報章引述解密檔案,鄧小平當場回絕基辛格,並說若美台斷交,台灣問題就應留給中國大陸解決。因此,從基辛格到卡特的兩岸政策,「一中一台」或其變調模式,可視為共和黨與民主黨的跨黨派策略。
特朗普蔡英文的電話對話,之後揭示原來是事先安排的外交行動,並非即興隨機。這令人想起,40年來的中美台關係,是不是在特朗普時代來到另一個歷史轉折點:美國需要台灣牽制逐漸成形的中俄聯盟;同一時間,西歐也因為與俄羅斯關係惡化,緊盯美國對北京的態度轉變,等待可能出現的另一次大戰略整合;亞洲的日本更是金睛火眼看着朝哪方轉。種種情勢,似乎回到七十年代初山雨欲來的昔日。


安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