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7-俞嘉琦:中國專出學霸、學生狼性重?他到北京大學念書,看見中國學生最真實的樣子...

俞嘉琦:中國專出學霸、學生狼性重?他到北京大學念書,看見中國學生最真實的樣子...
2017-02-07


兩岸學生的差別,或許並不像媒體報導的一樣大。 (圖/維基百科)

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神化」中國學生的報導,往往塑造了台灣的學生較懶散、需要加倍努力以防被對岸淘汰的觀感,但是中國的學生真的都這麼厲害嗎?台生到中國念書是不是很容易因為政治議題被打壓?這次學長姐說訪問到目前在中國的北京大學念碩士的陳同學,來與我們分享他在當地深入校園所觀察到的中國學生百態。


太陽花學運後的醒悟 台生前往北京闖蕩

被問到當初為何想去對岸念書,陳同學靦腆的說,以前總是從媒體上接收關於中國學生的負面資訊,自己本來是個逢中必反的人;但是經歷過太陽花學運後,發現包括自己在內的台灣學生只能接收到媒體片面的報導、對兩岸的經濟與政治情勢並不是真正地了解,於是開始有了想要親自走到對岸的想法,期望能夠從另一個角度看事情,並撕掉台灣民眾對中國盲目貼上的標籤。

到北大念書,自然碰到許多生活差異造成的衝擊:像是上社群網站要翻牆、學校浴室都沒有門、因為霧霾嚴重每天都要戴口罩、簡體與繁體的拼字轉換等等。但最讓他驚訝的是,北京雖然在物質方面是高現代化的進步社會,但人們的生活水平卻大相徑庭:有來自二三線城市或農村的人們,懷抱北京夢努力生活著,住在小小隔間的租房,推著攤車維生,還得時時提防城管;也有所謂北京土著的北京本地人,生活資源不虞匱乏,名下若沒有三四棟房都還不算富有。似乎,在北京也能一窺中國貧富差距的縮影。

看似現代又進步的北京,其實有著巨大的貧富差距。(圖/Yiannis Theologos Michellis@flickr)


政治不是阻礙 是了解對方的渠道

許多人都會好奇台生到對岸念書是不是容易受到壓迫與排擠?陳同學解釋,在中國所有的學生都被規定要修政治思想課,而且在學校設有校黨委和校團委,校學生會必須要在他們的指導下才能進行運作,所以只要擔任校級學生組織的幹部,基本上都是黨員,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有部分中國學生的政治立場會如此強硬。

即使如此,北大的學生還是大部分都能接受與理解台生的政治意識形態,熟悉之後也會彼此分享對於兩岸關係的想法,多數的本地同學都對台生都十分友好,雙方能夠理性且友善地進行交流。

但在日常生活中難免也會碰到政治敏感的議題,像是填寫個人資料表時,國籍不能直接寫上台灣,或是有些黨派立場明顯的老師會開台生玩笑,剛開始的確會心理不舒服。但後來陳同學漸漸找出自己的一套應對方法-模糊界線,也就是在尊重彼此的前提下,不去觸碰對方的底線。例如上台報告必須分析台灣韓國的經濟結構時,內容的用詞不會用兩個「國家」,而是用兩個「經濟體」來稱呼。在兩岸不同的意識形態上找到一個平衡點,讓彼此都不會感到不舒服。

陳同學也分享,在北大其實也有發生過讓人感動的事,「有一次上比較政治經濟研究的課,本來一直很擔心研究主題會受限,但老師竟建議我把台灣當成一個國家來研究,當時真的很開心。」

大環境造成的狼性 打破媒體迷思
陳同學說,中國學生之所以會給外界狼性的觀感,其實是大環境所致。試想在台灣不管在哪裡念書,回家最多就是幾個小時的車程;但在中國,有些人回家卻要經歷長達二十幾小時的火車,「地緣廣大與人口數眾多,讓中國的階級難以流動,家鄉比較偏遠的學生必須一舉賢明天下知才有機會從底層翻身,因此很多北大畢業生也會希望能留在北京工作。」

因為大環境的壓力,學生害怕被淘汰,所以往往在大學時期就會努力找實習、拿雙學位,由於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盛行,當地最搶手的系所是金融與經濟系,八成的學生都會去選修經濟學院的課。


人口數眾多的北京,地鐵總是人滿為患。(圖/陳同學提供)

至於為什麼中國大學的圖書館總是塞滿認真讀書的同學?陳同學笑說,因為中國的大學城氛圍很明顯,在大學城內的物價便宜、跟外頭價差十分巨大,因此當地學生不像台灣學生一樣會跑去速食店、咖啡廳或市立圖書館念書,當學校的學生多達兩萬人,在圖書館位置供不應求的狀況下,圖書館自然天天都爆滿了!

虛心學習 但不要妄自菲薄

說到中國學生的強項,陳同學認為是口語表達能力。在北大的同學每個都很會簡報,說話充滿邏輯與條理,即使是沒有事先準備、臨時被教授指名回答,也能夠當場組織出有脈絡的答案,這是由於當地學生平日的知識儲備量就很大。雖然台灣學生在組織回答上沒那麼厲害,但是發言卻更有寬度,這可能歸功於平日接受訊息的渠道比較多、思考較開放,所以台生在思考深度方面其實並不會輸。


透過課堂的報告,才發現中國學生的表達能力普遍都十分優秀。(圖/陳同學提供)

在中國由於每省的人口數不同,分數線也不一樣,各省的高考會有自己的卷子與錄取名額,例如在人口數眾多的河南省,每年有八十萬到九十萬不等的考生,竟然只有兩三百人能擠進北大窄門。但是即使通過這麼殘酷的篩選才能入學,在北大還是有玩社團玩到成績被當掉的學生,學生素質跟台灣的各大學一樣是呈現常態分佈,學霸與學渣同時存在,倒不像台灣媒體說的,人人都拚了命讀書、個個都是菁英中的菁英,因此希望台灣的同學要更有信心。


北京大學內也有各式的社團活動。(圖/陳同學提供)


掌握自身優勢 強化硬實力

在北京久了,陳同學也觀察到兩岸學生在特質上的不同:中國學生比較個人主義、喜愛單打獨鬥,也比較不在乎別人的感受,甚至握有資源也比較不會與人分享,相反的,台灣學生就很善於團隊溝通與合作,這是台生特有的優勢。

對此,陳同學也給予台灣的大學生建議:

「台灣的學生應該要做的是加強硬實力,像是量化與邏輯思考的能力,在闡述概念時能夠提出數據佐證,若再加上本來樂於助人、善於團隊合作的軟實力,其實台灣學生能夠成為軟硬實力都兼備的人才!」


在北大上課的日子,可以觀察到兩岸學生的差異。(圖/陳同學提供)


俞嘉琦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