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3-周日話題:山竹啟示錄:怒中有淚的港人傳奇

周日話題:山竹啟示錄:怒中有淚的港人傳奇
2018年9月23日


圖1之1 - (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對於特首林鄭月娥來說,超強颱風山竹在17日周一清早已經過去了,所以她第一時間站出來領功。對於大部分香港人來說,周一早上是親身出門感受山竹威力的起點,而對於關心未來香港城市興衰的朋友來說,我們還未開始盤點山竹的教訓。

或許山竹對於香港的啟示,可以用三個「好」字形容:好彩、好嬲、好可悲。


好彩:未到最勁

「好彩」是因為山竹並未近距離吹襲香港,只是在南面100公里外掠過,所以香港橫瀾島錄得最高60分鐘平均風速為每小時161公里,比起山竹在橫過呂宋時中心附近持續風力達到250公里不可同日而語。一般市民有所不知,政府屋宇署制定的樓宇設計標準是抵受60分鐘平均風力秒速49.2米(即時速177公里,但較高的大廈一般採用較高標準,每幢大廈的具體設計風力會因地形或高度等因素而異,再加上安全系數,一般是1.4倍),所以若果持續250公里的風力襲港60分鐘以上,高樓大廈倒塌不止是統計學上的風險,而是理所當然的「合理現象」。理論上, 在地產霸權當道的香港,若果樓宇該倒塌時不倒塌,負責的工程師隨時會被發展商起訴,要求賠償因「過度設計」而引起的額外成本。

「好彩」還不止此,因為山竹襲港時沒有碰上天文大潮,所以雖然山竹的最大風暴潮為2.35米,比1962年颱風溫黛高出約0.6米,但維港的最高潮位只有3.88米,比溫黛的3.96米還低(因為最高潮位是由天文潮和風暴潮兩者相加而成)。儘管如此,全港經歷了前所未見的水災:不但傳統重災區大澳和鯉魚門遭殃,杏花村水浸情况蔓延至全區內街,而將軍澳和海怡半島亦不能倖免。鑑於超強颱風將會愈來愈頻密,究竟受災區域會否擴大,並且嚴重程度愈演愈烈?絕對是不能掉以輕心的警示。


好嬲:政府離地

「好嬲」的根源,自然離不開特首林鄭月娥。經過山竹一劫,香港人猛然醒覺,林鄭班子不僅是離地,更完全不明白香港社會如何運作。

從周一清早開始,林鄭傾情表演她的離地三部曲:一「我為你哋盡心盡力」;二「 人哋讚我你哋彈我」;三「 你哋令我含冤受屈」。她的一句「拿特首出氣沒問題」說明了所有問題。可是她最着緊的不是那些不領情的刁民,而是張曉明主任對她讚譽有加,即使臉書上有兩萬個嬲又如何,她也不會為災後不停工不停市的決定表現半點歉意。

「好嬲」的引爆點不止林鄭一人,到了周三政務司長張建宗這一句徹底揭開了政府的底牌:「無想過道路的情况是如此惡劣,有樹木和垃圾阻礙道路。」政府官員是否期望一場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風災過後,居然沒有樹木和垃圾阻路?

但最令人詫異的是政府高官為何要「猜度」路面情况?政府擁有最完整的資訊網絡,可以監測每一段道路,更有全港警務人員,路政署、民政署、食環署等部門在路上執勤,為何他們不能向政府總部實時匯報?說好了的智能城市到哪裏去了?抑或是林鄭一早已經預備好站出來領功,沒有人敢當「諫官」向她匯報,所以巴士停駛東鐵癱瘓也無關宏旨?

相信市民最嬲的一點是特首理應擁有最完整資訊,卻不肯作出是否全港停工甚至只是公務員停工的決定,反而把是否上班的責任推向僱主僱員,但政府又不向社會全面開放實時資訊,造成全城亂局,白白浪費一天生產力。

林鄭推說「政府沒有機制評估停工的法律後果和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只是印證了她從不理解我城如何運作,市民如何上下班,勞資關係如何緊張,所以她從來沒有想過災後停工是一個可行選項。


好可悲:勇闖返工

「好可悲」又是什麼?雨傘運動期間,香港人的文明舉措令全世界另眼相看。今次香港人在山竹災後發揮「I am Legend」的精神,為了返工攀越叢林,勇闖車站,面對千百乘客擁擠在月台而毫無懼色,實在令人敬畏。

從正面看,當然可以說香港人敬業樂業的精神全世界無出其右。但想深一層,不顧自身安危、明知活受罪也要趕返工,究竟是出於勇氣還是出於恐懼?香港人很少參加工會,沒有什麼勞工權利意識,所以只知道不返工便被扣假或扣人工是天經地義,打工仔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老闆亦沒有保障員工安全的責任。

這種「前現代」的勞資關係概念,居然在號稱國際金融中心的大都會被毫無保留地接受,難道不可悲嗎?

香港聯交所為了追上國際潮流,兩年前開始要求上市公司制定「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其中一組可持續發展指標是關乎員工福祉。究竟香港2200間上市公司之中,有多少能在山竹災後眷顧員工安全,通知他們停工或彈性上班?或許聯交所應該展開調查。

根據港九勞工社團聯會對約600名在職人士調查,28%受訪者表示,如因惡劣天氣下遲到或缺勤,僱主會扣減工資或勤工獎,另有32%表示僱主會安排僱員於打風當日放假,變相被「扣假」。政府一直以來對資方剝削員工的陋習視而不見,香港人又一直啞忍,除了好可悲還能說什麼?

* * *

魯迅先生說中國人歷史上只有兩個時代: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和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相信經歷了山竹的洗禮,香港人亦分兩類:暫時做穩了返工族的市民,和想換政府而又不得不返工的市民。

除此以外,山竹最重要的教訓是一記當頭棒喝,令人驚覺我城如此脆弱,未來的興旺絕非必然。

林鄭在2016年以政務司長身分統領一個跨部門督導委員會,包括十個決策局和三個部門,統籌氣候行動和制定長遠政策。當時聲勢浩大,她還在參選特首前邀請幾百名環保界和專業界人士,舉行了一場持份者論壇,大鑼大鼓地表示要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行動。

可是林鄭擔任特首後,這個跨部門委員會無影無蹤。從今次政府應對山竹可見,防災措施由保安局長李家超負責協調,災後檢討也是由他主持。究竟政府是否明白,到了本世紀末,像山竹一樣的超強颱風會由50年一遇變成兩年一遇,屆時無論有多少警察、消防和民安隊,都無法令城市變得安全。

香港的當前急務是進行「氣候韌力評估」,全面檢視城市各個脆弱環節,包括更新樓宇設計、道路基建、渠務排污和城市規劃標準,加固海岸防護設施,以至認真探討安置氣候難民的可行方案。

從山竹導致多區大廈水浸、玻璃幕牆受損和停水停電可見,發展商和物業管理公司顯然後知後覺,它們同樣急需為每幢物業評估氣候韌力,訂立防災行動改善策略,保障資產和人命安全,否則損失只會愈來愈大。

就以杏花村和海怡半島為例,究竟海堤應否加高?加高的費用由誰負責?又以大廈爆窗為例,究竟玻璃幕牆的防爆標準應否提高?更換費用應由發展商、小業主還是租戶承擔?這些決定牽一髮動全身,對全港都有影響,政府不能放任市場解決。

* * *

雖說香港是福地,但終究不會永遠「好彩」。香港人至少要讓「好嬲」發揮一點積極作用,「好可悲」才有望成為過去。


文 // 黎廣德

編輯//林曉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