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2-月巴氏:重看《少女日記》:原來是記下香港一段純真時空的紀錄片

月巴氏:重看《少女日記》:原來是記下香港一段純真時空的紀錄片
20180912


2018年9月8日午後。

戲院外下著雨,戲院內坐滿人。

大部份,四十歲以上,不少是夫婦,至少坐在我前面後面以及左面的便是了。而我右面,還是一個空位——我一早上網Check了,有人買了這單丁位。

場內所有人都在等待《少女日記》開場。

《少女日記》,一齣1984年香港電影,楊凡首齣執導作品。

開場了,身旁空位依然空。唔知點解地,我好想快一點知道買了這單丁位的是甚麼人。

當電影大概播了十分鐘後,終於有人坐下了。

是一個中年女子。當吳美枝飾演的小美,一身白衫白裙,單拖走到沙灘,見到一班後生仔在跳Breakdance而停下欣賞,這時候,林志美的《偶遇》響起,隨著歌聲,吳美枝遇上鄧浩光演的嘉明,我隱隱然聽見身旁的中年女人跟著唱——或許她以為自己已經極力撳低把聲,但其實我聽得好清楚。

我沒有「𠽌」她。若換轉其他時候,或許會覺得她為我帶來滋擾,但這一次我沒有——因為連我都好想跟住唱,唱出聲嗰隻。

《偶遇》,我早就聽到識背;《少女日記》,我晨早就知道個故事,過去34年來卻只看過零碎片段,從來沒有完整地看過一次……離奇地,當《偶遇》響起,配合畫面所見、34年前藍天白雲下的香港小島沙灘,一種類似「感觸」的情緒當堂湧現,而這種心理反應更隨即反映在我的Body上——起晒雞皮。


是感動的雞皮。

我經歷過1984年的香港,即使那一年只得9歲,仲讀緊小學,還未踏入撲朔迷離的青春期,連少男都稱不上(也沒有甚麼心事需要寫進日記),但記憶中的香港,就像《少女日記》所呈現的,有著一種美——這一種美,絕不是在事隔多年後基於懷緬而為過去夾硬添加的美,而是實在的、我真實地經歷過的。

是的,今時今日回看,電影中某些描寫對白無疑過份純真浪漫到接近老土,但因為我經歷過那段時空,我100%接受當中那種老土的純真浪漫——

1.我完全接受在1984年的香港,存在著一個清純女學生,拿著一本實體的亦舒小說看(而不是拎住一部手機Keep住碌而唔知Look乜),點知咁大頭蝦(我故意用上一個80年代的形容)留低在沙灘,卻又偏偏給啱啱偶遇的陽光男孩拾起……

2.我也願意接受在1984年的香港,會咁啱得咁橋有一名攝影師,因為構圖美而偷偷影低這個女學生和陽光男孩(而不是為了私藏、或方便日後公審而專登偷影,事實是當年也沒有公審這回事),然後把相片刊登在一本攝影雜誌上……

3.我更樂於接受女學生個妹會去買這一本攝影雜誌,從而發現這張(因為美而被拍下的)相,畢竟那是一個我們還會買雜誌的年代……

4.最後,我當然接受這對在1984年香港某個moment偶遇、雙方的心印下微笑的影的少年男女,可以在之後接近80分鐘都找不上對方。那時候沒有Facebook沒有起底組,我們也不會留下任何網絡痕跡,要在茫茫人海搵一個偶遇過的人,是真的要keep住問哪日才可哪日才許再共你相遇……

偏偏就是這麼一個時空,才能令這麼一段偶遇得以成立,並在34年後令我感動得起雞皮,令我身旁的女子不禁跟住林志美唱起《偶遇》。

《少女日記》在1984年自然是純愛片,但在2018年,卻同時是紀錄片,一齣記下香港一段逝去時空的紀錄片。

那個時空,有點老土,這種老土卻又承載著一種純真和美。

然而,今天一切都成往事。

我慶幸自己夠老,曾經跟這段永恆逝去的香港時空偶遇。


專欄作者簡介:

月巴氏

敬愛林振強。看了過百次《東邪西毒》和《一蚊雞保鑣》。沙田友。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