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9-周日話題:海燕到飛燕,住在「福地」的人的警告

周日話題:海燕到飛燕,住在「福地」的人的警告
2018年9月9日


圖4之1

【明報專訊】飛燕襲日本,癱瘓關西機場,5年前,一個颱風吹襲菲律賓,造成7000人死,400萬人流離失所,它叫「海燕」。「當我在網上看到那些日本打風的片段,就會想起塔克洛班當年的情景。」John Leonard Chan,風災倖存者,2013年他的家在重災區塔克洛班(Tacloban),「我知道這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但我還是會想起。」這個周末,他來到香港,這裏的人慶幸住在「福地」,即使眼前種種迹象顯示,他們身處的世界已水浸眼眉。


這裏的人最着緊居住問題,政府搞了個土地大辯論,其中有個建議,填海吧,填出一個東大嶼都會。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現時是關注氣候變化組織「350香港」的氣候發言人,他說水淹關西機場提醒我們,建人工島要考慮氣候變化的風險,但即使克服到這個問題,這項建設仍是逆全球減排之勢而行,「當中造成的碳排放一定遠高於使用棕地、高爾夫球場這些選項。」海燕、天鴿、飛燕接二連三示警,我們仍說,「好彩不是現在去大阪旅行」,John只想告訴香港人,要行動了,「趁未太遲」。


海燕倖存者:全世界,根本未做好準備

「我們從未想過會經歷這樣一場颱風,雖然塔克洛班經常打風」,John形容海燕像頭怪獸,在它來臨前一天,菲律賓當局已預警這將是登陸塔克洛班的最強颱風,「但我覺得奇怪,天氣那麼晴朗,也沒有一陣風。」直至2013年11月8日清晨6時,「我們聽到強風在呼嘯,聽得出有點異樣,那不是我們平常遭遇的颱風」,「到早上7時,風突然變得怪獸一樣,我們連鄰居的房子都看不見,暴風雨數分鐘後閃至,我的家人都很害怕,我們甚至要游出屋外,爬上屋頂,也顧不得強風迎面襲擊。我記得父母當時不斷祈求可以活命。」捱過艱難的幾小時,「到了正午,竟然已出太陽。」

「我看見滿街都是殘骸和死屍,人們在哭,我感到軟弱與絕望,但發現我們一家是幸運的,因為我們活下來了。」今天他住在馬尼拉,正攻讀微生物學碩士學位,每次打風,他依然很害怕,因為他深感菲律賓,以至全世界,根本未做好準備。海燕蹂躪菲律賓之後幾天,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波蘭華沙開幕,菲律賓代表Naderev Sano帶淚控訴全球沒有積極應對暖化問題,聲言絕食促請各國達成有意義的成果,以免「瘋狂的極端氣候」演變成常態。

海燕來臨前夕,John見到陽光普照的時候,梁榮武亦在馬尼拉。他參與拍攝港台節目《氣象萬千》,「我們事先知道會有颱風吹襲菲律賓,全隊5人到馬尼拉後分成兩組,我留在馬尼拉看當局如何應變,導演與攝影師到塔克洛班,他們原本打算到當地的氣象台落腳,幸好聽從緊急呼籲,到室內球場庇護站避風,事後氣象站被毁」,「我在馬尼拉氣象總部看他們的部署,其實我看到菲律賓無論在預測、警告方面都做得不錯」。他分析,「海燕這個風,叫做好有規矩,軌迹基本上是一條直線,容易預測,通常強的颱風都有這樣的特性,軌迹會較直。」今次吹襲日本的飛燕也算「有規矩」,「雖然(路徑)有少少彎,但它沒走古靈精怪的路線,未登陸前的預測也頗準」。然而海燕帶來的人命傷亡仍非常慘重,「我們看到的結果是,無論氣象局做得多好,死亡數字還是如此高。」


「破紀錄」颱風頻生

這5年間還發生了什麼?「2015年美國又有颱風桑迪,更打到紐約,全世界最多錢、科技最先進的國家,都死了上百人,百萬人受停電影響」,香港人亦驚訝熟悉的關西機場原來這麼脆弱,機場營運商承認輕視對颱風的防範,「全部都顯示人類在現時這刻,未夠能力抵禦現時的天災」。去年,颶風哈維、艾瑪連襲美國,哈維降雨量破紀錄、艾瑪因產生每小時295公里的風速超過33小時,也破了紀錄。梁榮武說,破紀錄在天氣監測上也不是什麼奇事,「但這個破紀錄的特點與科學家預期卻一致,科學家預期將來颱風強勁風力維持的時間會更長,雨會下得更大。科學可以是錯的,我們可對他們的預測半信半疑,或只作為參考,但去年兩個颱風不約而同卻應驗了預測。」

「在科學研究預測下,北緯地區會出現更多強颱風,將來日本、美國東北面可能是重災區。」海水暖化有利颱風形成,不過梁榮武解釋「這不是颱風形成的唯一條件,還要看大範圍氣流是否氣旋式的,例如太平洋如果有一個反時針旋轉的氣流,亦會有利颱風形成,但還要看地面到高空的風向及風速,假設地面吹東風,高空吹西風,就會出現風切變,風向不一致,對颱風形成是不利因素。」


全球暖化 下暴雨機會增

所以並非海水變暖,颱風數量便一定增多,「科學家以電腦模式做研究,預測颱風整體數目會減少,但強颱風的數目會更多。」而在全球暖化下,下暴雨的機會亦會更高,「現在大氣層可載更多水分,原本空氣可以容納的水分有極限,一過極限就會落雨,但空氣暖了可載更多水分,一下雨便『倒水一樣』,這個效應在北緯地區更嚴重。」

天文台預測:極端高水位


「50年一遇」變每年出現

颱風總有台灣、菲律賓擋一擋,又不似日本有地震,香港人安於處身在「福地」,John坦言也會有點妒忌,「大多數不那麼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碳排放卻最多」,但他看見連日本等發達國亦被颱風殺個措手不及,便更憂慮菲律賓的未來。梁榮武說香港人對此比較「懶懶閒」,眼見日本幾個月內遭受熱浪、颱風等天災侵襲,還是覺得事不關己,唔知驚。不過香港到底有幾「安全」?

香港天文台推測,在高溫室氣體濃度情景下,香港在21世紀末平均海平面會上升達1.07米,而風暴來臨時出現的極端高水位,現時「50年一遇」的情况是3.5米;當海平面上升1.07米,「每年一遇」的極端高水位就會達3.8米,也就是說,現時50年一遇的極端高水位會變成每年都出現。還是覺得很遙遠?其實2008年颱風黑格比襲港就錄得最高水位約3.5米,低窪地區嚴重水浸,去年的天鴿達3.57米,本來也是「50年一遇」級數,天文台在天鴿之後亦重新推算,水位超過3.5米的風暴潮重現期會是「30年一遇」。


還建人工島?

眼見關西機場人工島淪為澤國,我們還要建東大嶼都會嗎?梁榮武說,「『350香港』不是百分百反對填海」,「但一定要清楚考慮將來氣候變化所引起的風險。地填得更高,風險當然更低,但要付出金錢代價,我相信大部分市民都不希望將香港一萬億的儲備全部倒進人工島。如果政府或其他倡議東大嶼都會的團體,做了仔細的科學研究,可以說服我們不必用天文數字的金錢也能興建東大嶼都會,同時保護到將來在該處居住及工作的人,那我們對此是open的。」但填人工島亦與減排政策相違,「2015年在巴黎簽署的氣候公約,190多個國家的領袖都同意努力減排,香港的建設及運作也應盡量減低碳排放,環境局轄下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亦已着手檢視減排政策。一方面制訂減排政策,另一方面就建東大嶼人工島,大量增加碳排放,政府政策便互相矛盾。」他補充一句﹕「我本來對特首林鄭很尊敬,因為以前與她也有少少交往,但現在政策焦點將氣候變化擺埋一邊,這也值得要提醒她。」

人類總是心存僥倖。John說當初塔克洛班市民收到颱風警報,「人們都沒理會警告,畢竟塔克洛班每年都會打風,沒想到海燕那麼強。」他直言當地人也不把海燕當成是氣候變化的影響,「我在當地舉行講座前,他們甚至不知道氣候出現了問題。」但5年過去,他覺得情况並非進步中,「菲律賓政府仍不斷批出經營煤礦及礦業的許可」,對於全世界的行動,「我也挺失望的,特別是碳排放量大的國家,有些亦有行動,但他們多數根本不在意。」


「香港被縱壞了」 被盼做亞洲楷模

「香港是福地」論,究竟保護了我們,還是害了我們?梁榮武認為,政府部門應對氣候變化也有下工夫,「水務處開發海水化淡、渠務處在地底做的疏導雨水工程,在極端天氣來臨時都是很大的支援」,而個人層面,「我們被縱壞了,城市的基本建設做得相當不錯,大家都覺得十號風球仍可出行,但當你與大自然一脫節,就不知道大自然的威力可以很大。」

劫後餘生的John則寄語港人,「用你的力量告訴下一代,地球正因氣候變化而劇變,我們要行動去阻止,希望香港可做亞洲的楷模,對環境關心多一點。」


文//曾曉玲

編輯//何敏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