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4-未來城市:荔枝窩永續到幾時?

未來城市:荔枝窩永續到幾時?
2019年11月24日星期日


《悠閒的牛》--黃牛身後是黃金稻田,以前梅子林村屋前梯田種滿稻米。(彭麗芳攝)

【明報專訊】二○一三年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出爐,有一班人奮力保衛家園,亦喚醒一些人走進偏遠鄉郊復育。

「永續荔枝窩」計劃在同年啟動,轉眼七年,荔枝窩村仍然有新搞作,復耕的農田今年將收成第一造咖啡豆、小農夫的社區食品工作室下月開幕。

復育行動亦終於衝出荔枝窩,擴展到鄰近村落梅子林村,該村的壁畫展覽和故事館已於月初開放。


荔枝窩村的「永續」到底有無終結?

永續鄉郊計劃首席研究員羅惠儀(Winnie)回答,她認為永續成功的定義是,當有一天沒有他們這些外人的「大台」之下,村落自行成長︰小農民持續耕作、村內外人繼續舉行活動、食品工作室持續運作,任務才算完成。


生態壁畫 活化梅子林

在十一月首個周日,從馬料水碼頭乘坐個半小時渡輪抵達荔枝窩村,再上山步行二十分鐘,穿過幽靜小樹林,一拐彎景觀忽然寬敞明亮。老村屋聳立於梯田頂端,依傍群山,恍如世外桃源。畫家葉曉文在破爛的舊村屋外牆畫壁畫,雀鳥、蝴蝶、果子狸、魚蝦蟹與牛,生機盎然,一洗梅子林村「陰森恐怖」的網上流言。「其實我覺得梅子林陽氣好重,好開揚。因為這裏的屋全部面向東面,每天早上打開門就會有陽光曬進來,而且是好空曠的地方。」

葉曉文在今年中秋節過後一個多月,每星期在梅子林村居住三至四天,獨自觀察生態與畫畫。晚上村落無燈無人,她坦言每晚天黑就會竄回屋內,始終都有「淆底」時。有一晚屋內咖啡杯突然被撞倒,她按捺着恐懼勇敢求證,發現原來是一隻老鼠所為。在貓頭鷹、雀鳥、蟲與蟋蟀聲陪伴中入睡,每天晨曦前自然醒來,空氣清新而濕潤,行過草地的腳丫滿佈露水,看着天空由黑變藍,再慢慢轉橙,黎明來到。


觀賞雀鳥多 牛牛有段古

葉曉文拿着咖啡與電筒躡手躡腳走到溪邊觀察,「因為青蛙、貓頭鷹、蟲這些生物在日頭就會躲藏起來,夜晚才出現」。觀鳥是每日重點環節,「天光後十五分鐘,雀仔就會起身。(笑)對呀,我比雀仔更早起牀。牠們會飛上好高但彎曲的樹丫整理羽毛,每日如是」。每周見到的雀鳥稍有不同,現時天氣轉涼,開始見到過境季候鳥。壁畫中她畫上村內常見的赤紅山椒鳥、黑枕黃鸝、暗灰鵑鵙與褐翅鴉鵑,「畫中最大隻那隻是褐翅鴉鵑,因為村長和村民話我知,牠有個花名叫做孟婆雞,以前有人捉牠來浸酒的」。

每逢下午三至五時,會見到數隻、多則七隻的黃牛一同到屋前梯田食草,因為梯田有牠們愛食的禾本草科。梯田昔日種植稻米,農田荒廢多年,現在改種桔樹。「牛牛都有段古,梅子林村口有一棵好大的荔枝樹王,有四、五層樓高。村民說以前好多人前來摘荔枝,甚至有人出錢競投。而這裏的荔枝之所以如此美味,聽聞是因為以前村民會將耕田的牛綁在樹下休息,牛牛的冀便滋潤了荔枝樹。」為何會畫果子狸?原來村內一直有果子狸出沒,村民說直至五六年前仍見到牠們蹤迹,可惜葉曉文跟牠們無緣相見。


巧手製昆蟲

而梅子林故事館亦在同日對外開放,除了介紹村近四百年發展歷史,亦展出客家村民的生活用具,更有藝術家Stony Ng巧手製作的昆蟲模型。既善用枯葉製作鄉郊常見的害蟲龍眼雞,亦用鐵線與黏土製作螢火蟲交配與進食的成長全程,更與生態導賞班學員一起用枯樹枝創作竹節蟲。全職生態導賞員的Stony希望,藉着這些手工藝讓大眾更了解自然生態,從而推動生態保育。


把復育經驗寫成手冊

Winnie說上述的梅子林藝術活化計劃「天、地、人」是永續鄉郊計劃的一部分。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的永續發展坊繼二○一三至二○一七年推行永續荔枝窩計劃後,二○一七年至二○二一年開展永續鄉郊計劃,希望深化荔枝窩村經濟模式和擴展活化至其他村落。「第二個四年計劃有三個目標,首先是co-creation(社區共創),除了梅子林活化,更有藝術家開班將荔枝窩村泥磚建屋方法傳授予親子製成lego模型屋。第二是起動鄉郊相關初創企業,包括有公司在八村推動bio-dynamic farming、亦有人想用再生材料做批盪。最後是開辦永續社區學院,由醃鹹菜、用廢樹幹做木工、以至進階的社區證書課程等。」

她透露目標是想將這幾年復育荔枝窩的經驗寫成手冊,「當一個村落已經沒有足夠的人口或正經歷一些挑戰,人們考慮走向永續活化這條道路時,有什麼地方需要留意?由村落轉變成現代化管理、要選擇怎樣的農業發展道路、如何擁抱村外資源,我們希望提供一些基本原則和貼士」。


農產品生產銷售成合作鏈

訪問當日,荔枝窩村口正舉行每月一次的農墟,出售復耕農田的農作物,Winnie強調他們不僅想復耕農田,更想逐步形成整個農產品生產銷售合作鏈。為了推動不同小村落和小農夫都有自己的農產品品牌,永續鄉郊計劃在沙頭角租用了一個地舖,打算於年底開設社區食品工作室。「工作室類似一個合作廚房(Cokitchen),介紹產品同時,介紹農夫、種植區域和該區的復育計劃,現在已經談好將荔枝窩村生產的薑與悅和醬園合作製成素薑醋。」未來有望將荔枝窩與鄰近各村組成小農密集社區,並聘請當地婦女。

今年首次咖啡豆收成
在農墟又遇上永續鄉郊計劃項目經理游慧瑜(Anna),她興奮道,在荔枝窩復耕的咖啡豆田今年將首次成功收成,「香港天氣其實適合種咖啡,是位於種咖啡belt的邊緣」。他們自二○一五年開始試種咖啡,原本去年可以首次收成,可惜颱風山竹令咖啡豆失收。「今年終於順利收成,樹上結成一顆顆紅色咖啡豆,團隊現在開始採收,預計十一月底便會完結。」咖啡田面積約二千平方米,現種有約一百三十棵多款阿拉比卡品種咖啡樹,咖啡豆今年產量預計少於十公斤。他們計劃明年增加咖啡樹數量至約四百棵,料成為香港最大咖啡田。

Anna透露由於在本地出售新鮮農作物的價值好低,因此傾向協助農夫將食品加工,提升產值。因此,他們應該是全港首個機構,在本地同時進行咖啡豆後製工序,日曬、水洗和蜜處理三種咖啡後製方式都會嘗試,「我們試冲了第一轉咖啡,質素理想。並且利用荔枝窩村水冲泡,咖啡口感順滑一些,亦帶有果香」。他們計劃行精品咖啡路線,期望明年底可作零售。


村內爭議 永續好心做壞事?

這十年間,幫忙復育荔枝窩村的組織愈來愈多,包括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做主席的香港鄉郊基金,基金建議在村內改建民宿;二○一七年施政報告宣布設立鄉郊保育辦公室,優先工作包括深化荔枝窩的鄉郊復育。但到訪荔枝窩村,村內外牆亦會見到一些「不歡迎林超英」、「反對外來保育人士」的標語,究竟荔枝窩復育計劃會不會好心做壞事?

Winnie說原居民對大學進村復育工作,包括復耕與教育的反應比較正面,「好坦白講我們的計劃是不涉及房屋的,最多是租村屋做宿舍和聚腳點,所以不會太敏感。」至於永續荔枝窩要去到何時,她說在資助的層面上,匯豐撥款的永續鄉郊計劃直至二○二一年底,會不會再申請資助,則視乎有沒有發現一些發展縫隙可以做得更好。

「我覺得永續是一個幾on-going的過程,不是說我們好想荔枝窩返去七十年代,要二百幾間村民都住滿人,有番成千名村民回去住才算成功。」她認為每個人對永續想像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我們知道什麼是永續行為,例如種植盡量不落農藥。在荔枝窩行出來的經驗是見到一些永續的成功要素。只要這條村持續地有活動,令到一些香港人會覺得對這條村有少少依附,有少少連繫。對我來說就是成功」。最後,她說自己和荔枝窩的關係會一直永續下去的,「我們這一批人在這裏投放了六、七年感情,與村內人建立了好多信任和互動,是不會有exit的一日」。

下月十三至十六日,荔枝窩、梅子林村等七村將會舉行十年一度慶春約太平清醮,今年首次會有環保署轄下的鄉郊保育辦公室加入幫忙籌辦,究竟和昔日傳統打醮會有何不同?敬請期待十二月八日「未來城市」﹕保育東北篇(下),將會介紹打醮準備工作。


【保育東北篇(上)】
文 // 彭麗芳
圖 // 彭麗芳、受訪者提供
編輯 //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