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6-李兆富:政令不行的罪魁禍首

李兆富:政令不行的罪魁禍首
23:21 26/3/2015

■不少挺梁的建制派人士以為只要掌握權力,就可以任意操控政府機器。資料圖片

這屆政府即位之初,特首和他的支持者總是在有意無意間,表示公務員不願配合施政令政府一籌莫展。其實這個現象還是有點諷刺。
親北京建制派以為奪了權,政府機器就可以任由他們指揮,建立出一個像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般的管治結構。可惜,這種觀念太過簡單。他們有所不知,香港政府的設計,本來就不是用來作高壓統治,也不是用來做高度干預。其實當年董建華許多說了但沒有跟進的假大空已經引證了,管治這個城市,不是有人憑主觀心意下指令就可以理想達到。
上頭的指令,公務員不能不從。可是,官僚機器就像電腦一樣,長官下甚麼指令,他們就做甚麼。長官說研究,他們不會去起草法案。但貿貿然去叫官僚起草法案,他們就會說,政策由概念到變成法案,再到執法,當中有許多步驟;有些要有若干的公眾諮詢、有些要經過法定獨立組織,不是說一男子想怎樣便怎樣。
「怎樣不會?港視和國教事件,甚至政改的諮詢,不就是反映這個政府不願意聆聽市民的意見?」我不知道一整台官僚機器,怎樣去像一個人那樣學會聆聽。用擬人法去形容一個制度組織,通常是低層次思想的表現;例如將警察比喻為慈母,或者說「國家是你阿媽」。
政府是一台機器,當中有些零件平時未必發揮作用,但在關鍵時刻,細心觀察便會發現,不起眼的零件,功能不多,但可以防止重大問題的出現。由特區成立至今,被閹割和扭曲了的部件包括:行政局、立法局、市政局、中央政策組、各主要行政吸納政治的委員會等。
董建華和梁振英不明白,香港不是新加坡,民建聯和工聯會加起來,也未有人民行動黨的水平。董、梁二人也不明白,英國人要是可以高壓管治香港,要為所欲為,殖民地的外派官員也不用無中生有,開設各種對應民間的接口。事實上,高壓統治需要極大的能量資源,並非香港政府的設計本意。
董梁兩任特首,以及他們的死忠支持者,認為只要社會願意支持他們,特區政府就可以令香港更上層樓。在《蘋果日報》,可能比較難找到董和梁的擁躉。不過,在社會上,相信「天下間沒有政府做不到的事,只有不做事的政府」的人,比比皆是,廣義來說,這種思維跟董、梁沒有分別。不,應該說,抱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多都相信,他們本人比董、梁更勝任。
任何一個社會,都避免不了政治。管治最高明的境界,是統治者清楚了解政府機器的能力,而人民則信任統治者無所不能;新加坡的李光耀完美示範了這套功夫。相反,特區政府的政治問責階層,卻似乎對這台機器一知半解,人民也漸漸由迷信政府,變成認為政府無能;可惜,大多數認為政府無能的市民,都不會因為信念的轉移,變得自力更生。正如先前所講,他們只會覺得,換人試試總有一次會成功。
愛因斯坦說過,瘋狂的定義,就是不斷重複同一件事,卻期待有次會出現不同的結果。社會不是實驗室,不是說政策錯了可以推倒重來。事實上,每項政策都會製造新的既得利益者,他們一旦出現,就會形成政治力量。所以,每次政府要做點事,都必然會觸犯既得利益,出現政治阻力。從前英國人留下的制度,正是處理這些政治問題的工具。可惜,過去十七年來,特區的管治架構像一枚被發射到半空的聖誕樹一樣,一路丟下掛飾和枝葉,當那股向上衝的動力完全消散,掉回地面的那支廢柴,應該教人甚為欷歔。
我絕非普選和公投的信徒,但客觀史實告訴我,代議政制的認受性高漲的日子,正是香港最少政治衝突,社會最不撕裂的年代。此外,當香港管治背離小政府原則之後,政府就一直捱轟,越捱轟,官僚和政客就越不自量力,想政府多做點事,結果就是更多破綻。市民對政府的觀感越來越壞,其實一點都不難明白。
昨天,梁振英呼籲市民,去將搞亂香港的政客踢走。坦白講,我也想政治就是如此簡單,最好將梁振英和所有政客一併踢走,還香港人自主、自由。

李兆富
獨立時事評論員

李兆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