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9-陳曉蕾: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導火新聞線》真誠編劇,劇偏成真

陳曉蕾: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導火新聞線》真誠編劇,劇偏成真
22:36 29/3/2015


(資料圖片)(資料圖片)鄭美姿(陳淑安攝)鄭美姿(陳淑安攝)潘漫紅(陳淑安攝)潘漫紅(陳淑安攝)

【明報專訊】筆者當了記者逾10年,是的,還真是一晃眼的事。我的時間軸由2003年香港爆發SARS開始,打工僅一年已經覺得自己變得很「滄桑」,心裏總有很多值得反思的採訪故事,想寫下來,但一直沒有寫下來,然後3年又3年……直到最近看香港電視的新劇《導火新聞線》,我心裏懸着的一點東西終於釋放,因此前兩天訪問《導》劇的編審潘漫紅時,我甫開口就說﹕「謝謝你為記者的工作留了一個真實的紀錄,而不是把我們拍成問幾條白癡問題,然後頭耷耷遭被訪者鬧走的『記者』。」
她聽到後笑﹕「嘩,唔好開心得咁早,可能套戲之後爛尾呢!」
到底是寫劇本的人,對白帶點自嘲才沒有悶場。


這是我曾經好想做

但又遺忘了東西

20年前,潘漫紅畢業於樹仁新聞系,有天她給一個師兄捉住當聽眾。師兄做實習記者,有一單「企跳」(行內術語﹕企圖跳樓)發生,上司要他到現場採訪。誰料他一等就是八、九個鐘,其間師兄不敢吃飯不敢上廁所,隨着時間過去,他開始心生埋怨﹕「你係就快啲跳……」潘漫紅當下為之震懾,那種衝突感她到今天都記得﹕「那個人在天台上生死一線,他正面臨人生最大難關最大抉擇的時候,下面那個正在開工的記者想食飯想收工。原來記者和他的採訪對象的利益衝突咁有趣咁諷刺。一單天台危坐的新聞都咁有矛盾性,咁記者做大新聞時心理狀况豈不更得意?」

聽完後我的心戚戚然,也喚起了一個久遠的回憶。當年還在讀新聞系時,我在星島做實習記者。有天奉命到將軍澳採訪一單初中女生的「企跳」新聞,我趕到現場後左捐右閃,霸到一個最接近救生氣墊的位置,呆了僅一會眼前就掉下來一個黑影,跌在氣墊邊上再砰一聲反彈地面,女孩就死了。接着現場的記者逐一接到上司電話,追問有沒有拍到「連環圖」,我們之間凝聚的是搶新聞的氣氛,沒有半點對死亡的哀悼。而我當時忍不住哭了,大概是破壞了一種潛規則,很快就被公司的突發車子接走。

此後我更加堅定了畢業後做記者的決心,一直希望自己的善感可以融化行業的慣性;至於對潘漫紅來說,這個企跳的故事也讓她記牢了20年,心裏一直覺得要寫一個關於記者的戲,可3年又3年,她仍舊只是人微言輕的小編劇,直到三年前她由TVB跳槽HKTV,王維基叫她「鍾意寫乜就寫乜」,未嘗自由的她一下子腦袋空白﹕「在TVB工作,起碼自我當編審以來,都是公司有了意念,再叫我們寫劇的。例如寫《花花世界花家姐》,就是公司說我給你阿佘(佘詩曼)林峰,你哋開個智障的戲。所以王上(王維基綽號)突然畀晒自由我,我反而企咗喺度!」
她思考了一周、兩周,想到頭髮都白了,突然才記起這份年輕時的熱血﹕「這是我曾經好想做但又遺忘了東西,覺得今次不能再錯過,便找總導演方俊華傾,他聽到後說﹕好,有得做!我們一拍即合,最後成了一場很美好的經驗。」於是她執筆寫了《導火新聞線》,是最近20年行內第一套主幹講記者的連續劇。


情節預言現實

現實誇張過情節

如果編劇是杜撰劇情的人,記者就是如實報道杜撰劇情的人。我說不出誰的工作比誰更荒謬,只能夠肯定當你做編劇或者做記者做得夠耐時,就自然會明白「老作」和「真實」之間從沒有橫躺着一條鴻溝,有時甚至只是一淌大渾水。
潘漫紅和劇組寫《導》劇時,是2012年春天,正值反國教科事件打得熾熱的時候,社會上最潮的兩個字是「洗腦」。他們尋遍了坊間所有跟記者有關的書籍,發動關係網不停約見傳媒人「攞料」。「講記者見聞或者心路歷程的書極少!大概同編劇一樣,做那行厭那行,都沒有人為自己的職業身分提筆寫書。」

最後他們鎖定了十幾件新聞行業發生過的大新聞小故事,作為創作藍本,再發展出一些戲劇情節,便揮筆直書。新聞系畢業的潘漫紅,在TVB寫過醫生劇《ON CALL 36小時》,但壓力竟較處理記者劇更大。「醫生我唔識佢佢唔識我,很多手術過程沒可能睇到;但我的舊同學都是記者採主編輯,沒理由咁都寫唔到真實處境。」

有一場她寫記者會期間發生爆炸案,立即打電話給一位採主同學,請他逐句講編採室會如何反應和運作,仔細至每一句有可能吩咐同事的說話。最後電視劇推出時,那個晚上她在樹仁新聞系同學的WhatsApp群組裏,收到這個採主的回覆﹕「他不停話好真喎,同真實情况一樣喎。因為他已經忘記,成個過程是他當日在電話裏,有份貢獻的。」

《導》劇的故事設定是一家免費報紙《囧報》,梁小冰飾的「皇阿媽」是惡魔老總,周加怡是正義採主,楊淇則是初出茅廬的小記者。至今播出了14集,隨着劇情發展,有人說這齣戲簡直是預言劇。舉例有一集講到老總在街上被斬,江湖上有人要買起她的右手,警方破不了案,她就江湖事江湖了。潘漫紅說,這其實是參考1996年「凸周刊」社長梁天偉被斬手案寫成,誰料就在《導》劇拍完時,竟發生了明報總編劉進圖被斬案。「劉進圖是我教會朋友的哥哥,他被斬前幾天,我們還抽了那一幕去剪片,在電視電影展推出。當時我直頭想是不是要抽起?我個心不舒服,怕他們當時睇到段片,會覺得二次傷害。」

又有一集他們寫老總梁小冰趁同事下班後,私自竄改頭條。潘直言她度這條蹺時,心裏有些怯,因怕觀眾覺得橋段太誇張,有犯駁之處。「我當時想,觀眾千萬別追問美術編輯走晒,老總一個人如何改到頭條,有擔心過被人話條橋誇張。」而就在今年2月,明報的空降老總鍾天祥,便於深夜時分突然一人推翻編輯部早前的決定,把原定為「六四開槍密件」的頭條,改成「阿里巴巴助港青創業」新聞。潘笑說﹕「所以咪話戲如人生囉。」

直至上兩星期,劇情發展至有富商疑虐打妻子,但當他被記者追問時,卻多番推搪指其妻患有精神病,否認自己虐待老婆。事件最後因周加怡收到報料影片,而揭富商講大話。劇集出街的幾天,正發生特首女兒梁齊昕疑在寓所報警,並在facebook暗示曾遭虐打,於是不少網友隨即指梁振英抄襲《導》劇橋段。潘漫紅今次似笑非笑﹕「這兩年香港發生的事情行得快過套劇。我們還有一集寫採主和記者起義,瞞過總編換頭條。最後現實還真的發生了TVB的七警打人片段,也是前線瞞過老細法眼之舉。我們編劇成日講,如果由我哋寫出來,一定被人話膠劇。但現實咪又真係咁發展,有時情節誇張到我哋都唔敢度出街。」
心裏有了一種真實,我才能寫

記者是一份很會消耗感情的工作,換言之你最好感情充沛,而做編審的原來也相似。潘漫紅加入香港電視之前,在TVB工作了十幾年,寫過的劇包括《陀槍師姐(ⅡⅢⅣ)》、《妙手仁心Ⅲ》、《花花世界花家姐》、《荃家福祿壽探案》,以及《On call 36小時》等。
有一次寫《妙》劇,要寫為病者插喉的情節。她拿着筆想,究竟什麼是插喉?插喉究竟「插」在哪裏?於是她上網啃了很多英文資料,講解插喉點樣插,又看了很多圖解,4個幾小時候,她明白原來插喉是指褪開食道,把管子插進氣管的意思,內心覺得踏實多了,立即再開工執筆。
我忍不住問﹕「你睇完4個鐘資料後,點樣去寫插喉?」

她腼腆地說﹕「其實我都係寫番呢兩個字﹕插喉。」
然後我又記起,有一次我訪問一位解剖系教授,說捐贈遺體的故事。回家後寫稿,始終覺得有所欠缺,難以下筆,於是用Google搜尋「解剖」二字,彈出來很多YouTube的人體解剖片段和相片,一直只敢半張着眼去看,看了兩個鐘後返回鍵盤寫稿,才覺得寫起來沒有太虛怯的感覺,即使後來造了一個晚上的噩夢。

潘漫紅終於想起了合適的形容詞,她說﹕「對了,就是感情投入。我用4個鐘去了解插喉,是幫自己慢慢走入醫生的世界裏面,建立了感覺,心裏面有了一種真實,我才能寫下去。」有些工作必須帶着超強的邏輯思維應付,有些工作你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但做記者和編劇,大概你最好帶着一顆心。

王維基成立香港電視後,到處招兵買馬,曾經給很多有心的電視創作人,捎來一個沒敢想像的夢。潘漫紅第一次觸摸這個夢,是3年幾前。王維基請她過檔,兩人見面,王說會給她創作自由﹕「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總之你跟一個總導演pair up,有什麼事兩個拆掂佢。」
潘漫紅說﹕「好吸引。以前在TVB,編劇會給導演ban橋,因為製作行先,創作為副。但王維基竟然說我們跟導演是互相合作,我當時有懷疑,但覺得人一世物一世,點都要試下創作自由是什麼感覺!即使只得第一套劇係咁,我都要試。」而現實的劇情是,她過檔港視後,《導》是她第一套劇,結果也是最後一套劇。但她也真正的,嘗過了創作自由這個傳說中的夢。
編審向來是工場的車衣女工,寫完一套劇之後,劇本交送導演和監製拍攝,她就再寫另一齣戲。而身為編審只有機會跟演員見面3次,第一次是角色簡介會,第二次開工拜神,第三次是煞科,好彩的話收視理想,便能見多一次演員吃慶功宴。因此在TVB十幾年裏,她即使跟周加怡曾合作過《On call》,卻以為自己與她從沒一面之緣;即使她跟《導》劇的總導演方俊華合作過《陀槍》,卻對他毫無印象。
但在港視的另一種工作體系下,她每日跟着攝製隊拍每一個鏡頭,即時修改劇本或給予意見﹕「從來沒有編審可以跟戲的,我都唔明王維基點解咁嘥錢,讓我跟足成套戲。」

《導》劇中說過這個經典名句﹕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潘漫紅寫的時候,大概只按着劇情去寫,想不到最後她要用這句對白聊以自慰。港視發牌無望之後,潘漫紅還有一套劇在手,那是有關家庭治療的故事,名字也取了,叫The Families,一共20集。身為老闆的王維基,對這個員工提出最後的指示﹕「你寫埋佢先?」

「我人生中第一次知道,寫了的東西不會出街,沒有人拍,沒有人睇。好難受。」她由去年的春天寫到盛夏,終於完成之後,劇本送返公司,收進了雪櫃。「那時的痛苦是,經常諗,會不會有drama發生,會不會突然有轉機?」最後當她終於脫離痛苦,是今年初正式完約離開港視之時。「真正死心的時候,原來反而冇咁難受,覺得好吧,既然此路不通,那我就放眼世界吧。」
潘漫紅寫《導》劇,骨幹是寫公義,她透過記者在社會浪尖上的眼光,反覆琢磨公義為何物。我問她,經歷過這場人生如戲後,她如何再寫所謂公義?「我仍然不傾向寫悲觀結局,即使無力感已經非常沉重。但用戲劇的想法是,一件事發生了,破壞了你的平衡點,你就要向新的平衡點再出發,不要死咬住舊有的你覺得比較美好的那個點。不要站着不走,因為套戲要行。」

問﹕鄭美姿
畢業於浸會大學新聞系,做過港聞、財經和人物專訪記者。在突發新聞組當實習記者時,曾目睹女孩的生命在眼前瞬間殞落,此後經常提醒自己,不要讓自己的善感,遺失在工作裏頭。先做好自己,然後才做一名記者。

答﹕潘漫紅
畢業於樹仁大學新聞系。做過亞視、無視和香港電視編劇,寫過的港劇包括《陀槍師姐(ⅡⅢⅣ)》、《妙手仁心Ⅲ》、《花花世界花家姐》、《荃家福祿壽探案》、《On call 36小時》以及《導火新聞線》。她寫的《花》劇和《荃》劇曾在網上被人大鬧是膠劇,而那時正值王維基向她掘角之時,令她自覺面目無光。她過檔後在港視寫了《導火新聞線》,目前在網上播放,她每日上討論區看網民反應,至今心理狀况良好。


文__鄭美姿
圖__陳淑安
編輯/方曉盈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