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8-王雅雋:什麼人訪問什麼人/政治冷感問系列﹕見完嫻姐大哭一場

王雅雋:什麼人訪問什麼人/政治冷感問系列﹕見完嫻姐大哭一場
21:20 28/6/2015


(郭慶輝攝)

【明報專訊】我的本地朋友無法理解嫻姐在審美上帶給我的親切感。

他們說:「阿嬸有什麼看頭?你怎不去訪問Au~drey!」

我在心裏默默地翻個白眼:「Au~drey」不也是一個阿嬸嗎?

在我成長的歲月,我的數學老師、校長、訓導主任,清一色是陳婉嫻這樣氣質的女性,代表某種更值得尊敬的超性別角色。她們不婀娜,不母性,彷彿天生下來就是四十多歲,男人不敢開她們的玩笑。我至今從起牀到出門只要五分鐘,被人罵也不哭,並且沒有所謂女性的自我限制,全拜這些長輩言傳身教。
我懷揣着這份莫名其妙的親切感,及至見到嫻姐的真身,頓時有些迷惑:她化了精緻的淡妝,穿著高級洋裝,淺色絲襪短根皮鞋,手指上戴着白金鑽戒,眼睫毛是電過的。印象中那個格子襯衣、紮起袖子拍案而起的陳婉嫻瞬間換了個人,但我對此毫不介意,畢竟此地是自由社會。初見面的半小時,我還忙不迭地切換頻道,演起女人內心戲:明黃色真好看,一點看不出來有七十歲,等我老了也要這樣穿──現在也可以這樣穿,早知道今天就穿裙子來了,害我翻箱倒櫃找半天西褲……
回過神來,嫻姐已經講到民建聯創黨。


所謂的「溫和」

其實後面的話聽得我也是雲裏霧裏,但這不能怪她,怪我太少接觸建制派,不熟悉他們的語言習慣。怎麼說呢?我覺得嫻姐用的語彙,都是平常用的那些,然而用意又似乎不徑相同。比如她所謂的「溫和」,和泛民所謂的「溫和」,反映在立法會投票上,就完全是兩碼事。
照理說,我一個大陸長大的人,怎會不了解這一套?做功課時,見她2011年在程介南的節目上脫口而出「修正主義」,我早已做足心理準備。可問題是,每當我打算用大陸那套思維邏輯來理解她的話語時,她又儼然一個真正的開明左派,甚至有點往本土派靠的意思。

於是我就崩潰了。

這些年,大陸和香港,政府和議員,泛民和建制,彼此說着這些似是而非的話,是怎麼混過來的啊?


她是那種渴望贏的人

然而嫻姐到底是一個老手,而且真不算最糟糕的那一類,第一次聽不懂,還可以去見第二次。
第二次見面,我看出了一點門道﹕她是那種渴望贏的人。兩天中,我們談了三四個小時,許多故事都是她對傳媒說爛了的那些,但在我聽來,感覺就很不一樣。比如她說,四人幫倒台之後,許多人離開工聯會。她同樣感到信仰幻滅,一個人走去聖士提反看海,終於決定留下。之後幾年,她常在與人激烈辯論的過程中,說服自己當初對工聯會的選擇沒有錯。
又比如,她1994年就想過退出民建聯,可是一直忍到2011年,其間經歷幾次選戰,打敗司徒華、托起陳鑑林,讓民建聯有足足十七年的時間準備她的退出。她這種懂事的精神,和湯家驊的任性比起來,讓人佩服之餘,隱約感到有點兒頭痛。
再比如,她說周恩來是一位令她欣賞的政治人物。我忍不住說:「或許周恩來的本事,反而縱容了毛澤東的威權,也許文革本來不用拖那麼多年呢?」
她說:「但是他的下場就會像彭德懷一樣。」
那一下,我總算聽懂了她的話。
我回到家裏,大哭了一場。我想,九年前,我為什麼要來香港?我為什麼不去美國呢?
我不是不知道制度的惡。我就是知道制度的惡,才沒命地想逃。當然美國也不是什麼人間天堂,可是在美國,你至少不需要和人「溝通」。你如果看不慣Donald Trump,不投票給他就行了,不用尷尷尬尬地應酬他,和他,或者和他的認同者,講那些似是而非的話。
現在香港搞成這個樣子,大家都說,我們當年沒有溝通好,我們過去沒有溝通好,我們現在一定要抓住這最後溝通的機會,不要讓雙方的激進派有空子鑽。泛民和建制要溝通,政府和議員要溝通,香港和大陸要溝通。

可是在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溝通」。好像我現在終於聽懂了嫻姐講話,而且深深感激她在兩天中,對我釋出了無限的耐心、誠懇和善意,但是我們溝通得了嗎?
她以為我不懂大陸那一套,好聲好氣地向我解釋她的苦衷。她以為我沒看出長毛的不濟,不僅循循善誘地啟蒙我的政治智慧,還特意模仿長毛語式,以證明她完全理解另一種邏輯。她以為我這樣的一個聰明人,一定能夠理解她那樣的一個聰明人。

我終於無話可說。


文__王雅雋
圖__郭慶輝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