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30-洪清田:中港台無小事中國與世界有大事

洪清田:中港台無小事中國與世界有大事
明報2014年03月30日


【明報專訊】星期天,台灣學生將和社會大眾一起,由立法院和行政院到總統府,大串連,給馬英九博士、江宜樺和金溥聰上一課:民主體制和國會應怎樣運行和操作;建制內當權執政領導層精英怎樣think(andsee)outofthebox,建制外無權精英怎樣(逼建制內精英一起)回應社會和時代的新思潮和形勢;建制內外怎樣對流和轉化,怎樣成為「同道中人」一起探索未知和未來、一起接受這「歷史共業」的考驗,過程中怎樣維持equilibrium,justiceandnormalcy;一個社會/國族怎樣形成一個「生命共同體」,怎樣各施各法、同心同德「長治久安」……

「太陽花」多麼像「野百合」、紅玫瑰和白茉莉,建制外無權精英多麼像百年前五四和二十五年前的六四,但又多麼不像,完全不像。

(一)給台灣讓利的槓桿作用

馬英九隔了那麼多天發言,發言因循陳腐,可見他仍活在十多年前的世界,出不來、不願出來,認為是外面世界(全)不對,是外面要改正、不是他要改變,可以不理;但又很困擾,不明白為什麼台灣三四十年新舊勢力權威對決、全民分裂、血淚交加建立的民主體制、選舉和國會,完成的政黨輪替歷史轉型,一下子全砸了,天塌下來了?

他是國民黨建制的民主派,服膺普世價值觀,救了國民黨,二二八正式作官方懇切道歉,受深藍斥罵,但他也脫離醞釀已久的台灣新現實。類似埃及、泰國和土耳其,台灣新成的民主體制,有了結構和人員後,正在testrun。這是再經歷一次歷史挑戰和考驗;這個新階段形式和過程、問題和議題、風險和回報不同,但同是「質變」,人文課題和主題重複、檢驗、否定和修訂前一階段成果。

台灣這次更大的不同是,以前是台灣內部問題(大背景一如韓國有美國因素),現在加入一個天地人合一、無邊仁德、永遠正確絕對、無限自我正義的「中國因素」。

開放改革三十年,中國以「舉國體制」的「經濟運動」代替一九四九年後三十年的「政治運動」,以「唯經濟」發展硬道理粗放片面活化集體主義和實用主義、權威和專制,建造一個「以我為主」的龐大「經濟叢林」代替「政治叢林」,節節勝利,向香港和台灣及世界擴張,但正正是「給台灣讓利」的「服務貿易協議」的經濟利益,給了台灣學生一個發動全社會的缺口,成為運動的leverage,由經濟到政治體制、社會與群族的生存和福祉,全面自我審視。

(二)中國因素就是問題所在

台灣幾百學生突擊、佔據和癱瘓立法院,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引發萬人圍立法院,一個最強烈深遠的信息是:對香港和台灣,中國正發揮其「大體積、大數量、大規模」的無限優勢和威力,按「中國標準」重整重構香港和台灣政經體制、社會及文化。

「中國」的思維和行動怎樣對台灣和香港,除非突然一反「不自覺、不自制」的五千年傳統,能夠自覺和自制,也將慣性怎樣對國際和世界。學生攻入台灣立法院,客觀上是介入起主軸作用的「中國因素」;以台灣的新生政經體制、社會及群族的「現代性」,抗衡中國大陸天地人合一、無邊仁德、永遠正確絕對、無限自我正義的政經體制、社會及群族的「傳統性」。

由香港和台灣到國際及世界,單只十四億人一統一體一言一路的中國因素,就是問題所在;中國則視單只十四億人一統一體一言一路正是中國優勢所在、核心利益所在。一統十四億人上承連綿不斷五千年文明,走出自己世界,走出去,這就是二十一、二十二世紀世界運作的主軸和變化的動力,人類從未見過類似問題、課題和主題。

歷史在考驗,中國還有沒有唯物主義客觀精神和學習能力:歷史在考驗,世界能不能及時了解及感認「中國」的思維和行動,能不能適切回應十四億人一起走出去,一如介入台灣和香港那樣介入世界。

(三)中國否認問題諉過他人

隨兩岸官方半正式接觸和「中華民國」稱號在大陸的公開解禁,習近平似亟亟於在台灣問題上比江澤民和胡錦濤「走多一步」,放下更多、換回更多空間;不論「捨」多少,一統十四億人也肯定「得」更多更根本、更深遠的。相應地,佔據立法院內外的台灣學生和整個社會也動起來,回應歷史大潮流、新形勢。

習近平、馬英九和佔據立法院的學生、大陸和台灣,一起更緊密面對一個人類共同的問題、課題和主題——怎樣從多重「深淺層次矛盾與問題」的混沌中建立「群己關係」(嚴復語),按各種維度、坐標及標準re-configurate成為虛虛實實的政經體制、社會及國族、文化,它們之間如何守護和變與不變,如何分配、交換和重新整合,如何促進進步和福祉,如何使大家心服、接受。

這是人類永恆的問題、課題和主題,但東西方和傳統到現代各歷史階段的主客觀處境和形態、各人各地本和之間的選擇、代價和回報都大不同,千變萬化卻又有可尋。

台灣和香港內內外外進入問題,在光明與黑暗的掩映混沌中跌跌撞撞,大悲大喜;中國拒絕進入問題,否認問題,「不存在『中國問題』,有問題的是美國、歐洲和世界,不是中國」,「不能以開放改革後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不能以現在否定過去」。最大體積、最大能量和動力的「中國因素」,最無知無覺。

(四)台港一人一實體仍在摸索

台灣和香港都在混沌狀態中以個人實體性為單位本位重整重構政經、社會和文化;由商貿經濟、管治政治、施行行政,諸事紛紛擾擾,問題不少,但仍可以吃百年老本,大問題的可能是水不揚波的中國大陸/內地。

香港由百多年前、台灣由幾十年前開始,到現在的IT個體化全球化時代,略為實現「個體化」,以個人實體性為單位建立建制和參與公共事務,學習現代程序和價值,漸漸形成新政經體制、社會及文化、群族,先行先試融入國際和世界。

現在台港一人一實體,都在「後現代」混沌狀態中摸索,由下而上自發自由自主參與重整重構,縱橫交錯激烈討論辯論。中國大陸/內地正一人一言一調一統,由上而下發號司令,「舉國體制」總體規劃,思想感情、知識意識、利益權力、資源訊息一如五六十年代統購統銷,仍用集權主義專制方式分配利益,不靠「體制、程序」,以「集權主義專制」作為價值觀身分認同。但新現實正由下而上一人一實體化,上下避不了「群己關係」在各層的re-configurate,跟四五十年前台灣、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很多相似。

中國大陸/內地完全不認為目前路線大政方針政策有什麼問題,「制度自信」(不這樣才是「邪路」),台港初時有人提醒(現在沒人吃飽沒事幹、撐肚皮「指手劃腳、說三話四」),一如開放改革二三十年台港警示,按台港和國際經驗,發展經濟必須一開始同步(雖力度不同)注重環保及貪污問題,中國大陸/內地本身「單一」黨政憲政及政經體制、社會及文化,令環保及貪污比外面更嚴重,應早為之謀。

中國不信邪,「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標準、方式和節奏辦事,說「先發展、後治理」是科學自然規律和必經之路,甚至說「港台歐美有些人不願見中國發展起來,別有用心」。「舉國體制」總體規劃反覆驗證,必然正確、不會錯,沒問題,出問題必然是他者外因;統一調配和指令下,單一方向單一目標單一動作原則原理單一說詞,全民一哄而起,政策聖旨掩飾私心劣行醜態,弄虛作假都假神聖之名,初見成效卻後遺症深重。

現在積重難返,沒水喝,沒空氣呼吸,沒白雲藍天。

往下幾十年是各層「群己關係」的混沌虛實re-configuration的政治、管治、法治、管理的問題、課題和主題。

中國內部有其千百年難處,一下子難從內部「體制、程序和價值觀身分認同」各層改革和現代化,香港和台灣開始明擺的免費學堂。不論中國大陸/內地多麼多人多麼忽視輕視錯視鄙視蔑視,客觀上都在參照台灣和香港的正反面。

(五)以「量增」膨脹淹沒台灣

台灣一個和大陸「服務貿易協議」的壓力由個人及群組利益,直透決策體制和決策程序、價值觀和身分認同,四層裂痕共振,一體不可分。幾百學生突擊佔據立法院,幾日間萬計學生及公民組織內內外外聚集,警察三度奪門失敗,國會癱瘓。

學生要求馬英九到立法院協商、把「服務貿易協議」退回給中國、立法通過兩岸協商監督條例,在在搖撼國民黨政府,可能波及年底「七合一」和兩年後總統選舉和兩岸政策。

一個FTA(自由貿易協議)是一個整體,但內裏一百幾十個項目,對內部有一百幾十種不同得失影響,局部個人利益匯成群組利益,分歧對立,必然質疑、挑戰和衝擊決策體制和決策程序,失者可能上街,得者不上街。自由貿易協議簽後,常長久爭持才得內部國會批准(美國和韓國間要等韓國五年,韓農曾來香港跪拜示威)。執政者的任務和天職就是熟識民意民情,秉公無私梳理原由根據和疏導民情、形成多重矛盾之間的「Equilibrium,Justice,Normalcy」(均衡、公義、正常),否則必然被質疑、挑戰和衝擊價值觀、四是身分認同。

這次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雙方只計項目的數量,每項不限數量,大陸可以以十四億人的「量增」膨脹「淹沒」台灣,台灣總體「利大於弊」只是表象;由服務貿易到其他,大陸也可以這樣「淹沒」台灣,「今日香港、明日台灣」。這些恐懼不單是個別人或行業的利益,而是總體的生存,觸發台灣人「體制、程序和價值觀身分認同」四層面共振,交叉感染、累積和重疊,過了一個臨界點又一個臨界點。學生做了時代先鋒,佔據有利陣地,帶動社會,宣稱守護「台灣生命共同體」(體制、程序和價值觀、身分認同),代「人民」發言。

(六)馬英九擺脫不了「知障」

馬英九和董建華一樣,都面對他們認識和能力之外的missionimpossible,又都活在自己的權力精英世界及建制主義文化(establishmentarianism)中,突顯一黨專政、權力建制和成功企業一旦自成世界,慣了「以我為主」,要開放和面對新現實轉型,即使最優秀人才也可能學不好基本功,多努力也常跌跌撞撞,出人意表。

去年突襲王金平時,馬英九有理和正義,近乎徇眾要求,可以大快人心,卻笨拙透頂,倒砍自己一刀;這次又是不知深淺,粗暴勞役有憲政正當性的立法院決策體制及其多數優勢,拙劣偷襲,違反去年四黨共識(把「服務貿易」「逐條審議」,等同拉布),不顧決策程序正義。

這次他似又一次脫離台灣社會及政經現實,簡單、機械解讀民意的「五五波」(只計百分比、不考慮雙方的主導力、能量和能動性),以為反對聲浪不大,可以強闖。他是國民黨精英、權威主義及建制主義文化(establishmentarianism)中最開明正派民主理性和人道者,但也不失本色,擺脫不了出身「知障」,不知台灣人愈來愈感到「台灣」整體生存受威脅。他執政六年的快速大幅開放大陸政策和融合過程,實惠只益少數大戶,受傷的是中下層、中小戶和青年學生,貧富更懸殊、長期更依賴,在價值觀和身分認同層面的自主自由下降,他似完全不感到(一如董建華不知香港人感受)。

(七)不應只從統一小局看台灣

歷史的進程是思想感情、知識意識、利益權力、資源訊息由極少數人向更多人的擴散,一階段一階段讓一階層一階層更多人分享和參與。現代化和現代性以人的解放開始,以自由個體(theindividual)為基礎自由re-configurate成各種實體性(entity),促進內內外外的思想感情、知識意識、利益權力、資源財富、文化訊息虛虛實實的自由流通與溝通,增進文明及福祉。

FTA(自由貿易協議)是自由主義在經濟體的自由經濟,自由民主最基本根本的基本根本(fundamentaloffundamentals),旨在拆除各地人為壁壘藩籬及保護主義,增加資源運作的效益。自由除了以個人實體性為單位,都以各種實體性(家庭、企業、行業、社會、國族、文化)為單位,個人從屬於集體;自由流通和自由競爭必然是內內外外的re-configurate,也必然包括汰弱存強、新陣代謝,難免波及一些家庭、企業、行業、社會、國族、文化。「自由流通與溝通」與「家庭、企業、行業、社會、國族、文化」可能兩難全,個人及群族不得不抉擇。

西方文藝復興以來五百年的現代化和現代性,是中世紀的政教合一體制及秩序的解體後,歐洲各國發展出自己的語言、宗教、藝術、科學、哲學、經濟、政治、社會、國家,並以自由貿易與資本主義、殖民者與帝國主義向全球擴散自由民主法治人權。日本明治維新時放下身段和自大尊嚴,採「洋體」改造「家庭、企業、社會、國族、文化」,藉以守護和強化「和魂」(以機械化物質滋養傳統「文化魂」的「半現代化」大成功後終貽禍天下)。中國二百年來在西方威迫下的現代化和現代性千年變局,兩難間下不了抉擇,反反覆覆,勞苦難成「自折騰」。

百多年香港、幾十年台灣的內內外外政經貿易自由化,在世界大風浪全暴露衝擊,分個人、多元多方多向,拼搏從被動中力爭主動;中國以十四億人一統「舉國體制」加入香港及台灣與世界,既以「大體積、大數量」主導大勢,也受香港和台灣與現代世界的考驗,暴露五千年「大體積、大數量」的無限弱點劣質。

百多年來台灣香港給中國大陸/內地的警示:第一,中國必須以個人實體性為單位本位建構「體制、程序、價值觀身分認同」,以之處理利益分配及「群己關係」,愈早先建愈穩妥;第二,香港和台灣是中國學習和練習的中介台;第三,中國應付不了香港台灣,應付不了中國的未來;第四,中國不能、不應只從「統一」小局看台灣,必須從「往下一二世紀中國人文轉型及與世界關係」大局看台灣。

上天真的很眷顧今天這世界,由台灣和香港到給中國大陸/內地,這時當權執政者(仍)不會輸、輸得起的時候,台灣學生和香港佔中者替中國大陸/內地練習(類)現代政治管治法治行政。

文×洪清田

編輯梁詠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